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盛唐医缘:穿越女医的锦绣情路 > 第149章 林薇专注提升医术,暂避情感困扰

深秋的晨雾尚未完全散去,仁心堂的药房内已灯火通明。林薇端坐于案前,指尖轻捏着一枚银针,在烛光的映照下细细审视——针尖的弧度、针身的平滑度,她逐一反复检查,以确保施针时能精准无误地刺入穴位,绝不伤及患者分毫。案上摊开的《千金方》已被翻阅至边角微卷,书页间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她的批注,从药材配伍的剂量调整,到针对不同病症的施针手法,每一笔都凝聚着她的深思熟虑。

“林薇姐,医徒们都在院外等候上课了,您要不要先歇息片刻,喝口热茶?”春桃手捧一杯热气腾腾的菊花茶走进来,望着林薇那专注至近乎出神的神情,轻声问道。她将茶杯轻轻放在案边,目光扫过桌上堆积如山的医书,不禁轻叹一声,“自从上次侯府那件事之后,您便日日沉浸在药房与医书之中,连用餐都要催促多次,如此下去,身体恐怕会吃不消。”

林薇这才回过神来,放下手中的银针,轻轻揉了揉发酸的眼睛。她拿起茶杯,温热的触感从指尖蔓延至心底,却依旧无法驱散那份若有似无的怅然。“医徒们刚入门,基础薄弱,我得多准备些实用的知识点,才能让他们更快上手。”她巧妙地避开了春桃话中的“情感”话题,转而谈论起医徒培训的事宜,“今天要教他们辨识常见的草药,还要实操药材的炮制方法,这些都是从医的基础,绝不能马虎。”

春桃看着她刻意转移话题的样子,心中已然明了,却也不再继续劝说——她深知林薇是想用忙碌来麻痹自己,暂时避开与萧景琰有关的情感纠葛。自从那日侯府香料事件之后,萧景琰虽偶尔会派人送来医书或药材,却再也没有亲自踏足医馆,两人之间的氛围仿佛被一层薄冰隔开,明明近在咫尺,却又显得遥不可及。

林薇整理妥案上的医书和草药样本,起身步向后院。二十余名医徒早已整齐列队,身着统一的粗布学徒服,眼中流露出热切的期待。见林薇走近,医徒们齐声行礼:“林大夫好!”

“不必多礼,”林薇走到队列前方,将手中的草药样本一一分发给众人,“今日我们将学习辨识五种常见草药——当归、黄芪、甘草、金银花、柴胡。请大家先仔细观察它们的外形、颜色和气味,牢记各自的特征,半个时辰后我会进行抽查。”

医徒们立刻投入认真研究,有的轻轻捏起草药,置于鼻尖嗅其气味;有的则对照林薇分发的草药图谱,逐一核对叶片的纹路和根茎的形状。林薇在队列中缓缓走动,不时停下,为医徒们纠正错误认知:“阿牛,你手中的并非黄芪,黄芪的根茎表面有纵皱纹,质地坚韧,而你手中的根茎较脆,实为普通草根。务必仔细区分,若抓药时出错,不仅影响药效,甚至可能危及患者性命。”

阿牛脸涨得通红,连忙放下手中的草根,重新拿起正确的黄芪样本,认真对比起来。林薇看着他知错即改的态度,眼中闪过一丝欣慰——这些医徒虽大多出身平凡,却怀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也是她坚持开办培训班的动力之一。

半个时辰后,林薇开始进行抽查。她随机挑选了几名医徒,要求他们蒙眼通过气味和触感辨识草药。大部分医徒能够准确说出草药的名称及其主要功效,但仍有少数几人出现了失误。林薇耐心地为他们讲解易错之处,并特意准备了混淆度较高的草药样本,让他们反复练习,直至完全掌握。

正午时分,医徒们纷纷散去休息,而林薇却未停下脚步,径直返回药房,继续研究《千金方》中记载的疑难病症治疗方法。她将书中所述药方与自己之前的临床经验相结合,力求找出更适合流民患者的治疗方案——鉴于流民长期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普通药方往往需要调整剂量,以确保疗效的同时,避免对他们的身体造成额外负担。

春桃端来午饭,看着林薇一边吃饭一边翻书的模样,无奈地说道:“林薇姐,吃饭时就别看书了,这样对肠胃不好。您若真担心医徒们的学习,也不用这么拼命。萧公子之前送来的那些医书中,不是有很多关于草药辨识和药方调整的内容吗?您可以参考着来,不用事事亲力亲为。”

提到萧景琰,林薇翻书的动作顿了一下,随即又恢复如常,语气平淡地说道:“那些医书我看过了,确实很有参考价值。但每个患者的体质不同,不能完全照搬书中的方法,还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她快速吃完饭,将碗筷推到一边,又拿起一本《伤寒论》,“下午要教医徒们基础的诊脉方法,我得再梳理一遍知识点,确保讲解时条理清晰。”

春桃望着林薇紧绷的侧脸,心中涌起一阵心疼,但她深知,此刻提及任何关于萧景琰的话题,只会让林薇更加紧张。于是,她默默收拾好碗筷,轻轻关上药房的门,为林薇留下一片宁静的学习空间。

午后的课程在医馆的前厅展开。林薇端坐在案前,面前摆放着一个脉枕。她首先为医徒们讲解诊脉的基本原理:“诊脉,又称切脉,是通过触摸手腕处的动脉,感受脉象的跳动,从而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常见的脉象包括浮脉、沉脉、迟脉和数脉四种,每种脉象对应不同的病症,大家务必仔细体会。”

她让医徒们依次上前,将手指轻放在脉枕上,亲自为他们示范如何感受脉象:“手指要轻轻搭在脉上,避免用力过猛,先感知脉搏的频率,再判断其强弱和节律。例如,浮脉轻按即可感受到明显的跳动,通常对应外感风寒;而沉脉则需要重按才能察觉,多与体内虚寒相关。”

医徒们学习态度认真,有的甚至互相练习诊脉,不时向林薇请教问题。林薇耐心地逐一解答,从脉象的细微差异到对应的病症判断,讲解得细致入微。她全身心投入教学,暂时忘却了情感上的困扰,眼中重新焕发出专注而坚定的光芒——只有在面对医术和患者时,她才能找到最踏实的归属感。

傍晚时分,课程结束后,医徒们陆续离开,而林薇却依然留在前厅,认真整理着今日的教学笔记。她详细记录下医徒们容易出错的知识点,计划在明日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同时,根据今日的教学效果,她对后续的课程安排进行了调整,特别增加了实践操作的比例。

就在此时,医馆的门被轻轻推开,侯府的家丁走了进来,手中捧着一个精致的木盒:“林大夫,这是我家公子特意让小的送来的,说是对您提升医术大有裨益。”

林薇心中一紧,接过木盒,指尖触碰到盒面光滑细腻的木纹,竟不由自主地微微颤抖。她小心翼翼地打开木盒,里面赫然是一本手抄的《外台秘要》。扉页上,萧景琰那熟悉的字迹映入眼帘:“此书载有诸多疑难病症的治疗之法,望能助你精进医术。”

家丁离去后,林薇手捧木盒,静立原地,久久未曾动弹。春桃轻步走入,目睹她手中的书卷,柔声劝慰:“萧公子对您关怀备至,或许……你们应当坦诚相谈,长久回避终非良策。”

“此时不宜谈论这些,”林薇轻轻合上木盒,将书置于案头,语气重归平静,“医徒培训班正值初创,诸多事务亟待处理,我实无余力顾及他事。此书确为珍籍,我定会悉心研习,将书中精髓融入诊疗实践,不负他所托。”

她转身步入药房,将《外台秘要》置于书架的显眼处,与此前萧景琰送来的医书并排放置。月光透过窗棂洒落,照亮了书架上整齐排列的医籍,也映照出林薇眼底深藏的复杂情感——她并非不懂萧景琰的心意,然而经历了先前的情感停滞与意外变故,她茫然于如何面对这份情感,更恐再度陷入患得患失的境地。

随后的日子里,林薇愈发专注于提升医术及医徒的培养。她每日拂晓即起,埋头研读医书;白日则为医徒们授课、指导实操;夜晚则整理诊疗案例,将《外台秘要》中的理论与自身临床经验相结合,不断优化治疗方案。她甚至还抽暇前往流民安置点义诊,将新学疗法应用于实际诊疗,成功治愈了数位长期受病痛折磨的流民。

医徒们逐渐发现,林大夫的医术似乎愈发精湛,不仅能精准判断病症,还能根据患者的体质灵活调整药方,疗效较之前显著提升。他们未曾知晓的是,这份进步的背后,是林薇无数个日夜的刻苦钻研和对个人情感的刻意抑制所换来的。

萧景琰偶尔会从家丁口中得知林薇的近况——得知她将《外台秘要》中的知识巧妙运用于诊疗,得知她成功治愈了诸多疑难杂症,得知她将医徒培训班管理得井然有序。他未曾再亲自前往医馆,也未再赠送更多物品,只是偶尔会让家丁送些珍稀草药,以助林薇的诊疗工作。他明白,林薇需要时间梳理内心情感,而他所能做的,便是默默支持,静待她愿意直面这份感情的那一天。

深秋的夜晚愈发寒凉,林薇端坐在药房的案前,手中捧着《外台秘要》,四周堆满了诊疗记录和医徒的作业。她偶尔抬头望向窗外,凝视夜空中那轮皎洁的月亮,心中泛起一丝淡淡的怅然,但很快便重新将注意力聚焦于医书之上。

她明白,暂时的回避或许并非最佳选择,却是在当下最能让她内心安宁的方式。她需要时间来提升自己,不仅是医术上的精进,更是心态上的成熟——她期望自己能变得足够强大,强大到可以坦然面对这份感情,也强大到能够与萧景琰并肩而立,共同迎接未来可能出现的所有挑战。

月光下,药房的灯光依旧闪烁,映照出林薇专注而坚定的身影。她不清楚这份对情感的回避将持续多久,然而她内心明了,在这段时光里,她将坚守医者的初心,以精湛的医术去帮助更多需要的人。同时,在不断自我成长的旅程中,她也将逐渐觅得直面感情的勇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