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盛唐医缘:穿越女医的锦绣情路 > 第143章 官府表彰仁心堂,授予荣誉称号

清晨的阳光刚刚洒满长安街头,仁心堂的门扉便被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惊醒。林薇正俯身整理流民赠送的草药,抬头便见一队身着青色官服的差役簇拥着一位手持卷轴的官员,快步走向医馆,为首的正是长安府尹周大人。

“林大夫,萧公子可在医馆?”周大人刚到门口,便笑着拱手,语气中满是敬重,“朝廷听闻二位在城郊流民安置点成功控制了传染病,特命下官前来,为仁心堂及二位颁发表彰!”

林薇心中一震,连忙放下手中的草药,快步迎上前:“周大人客气了,控制疫情本是我们分内之事,怎敢劳烦朝廷特意表彰?”说话间,萧景琰恰好从后院走来,他刚处理完安置点的收尾事务,听闻周大人到访,立刻上前见礼。

“萧公子不必多礼。” 周大人面带微笑,轻轻摆手,示意身后的差役展开卷轴,“此次传染病来势汹汹,若非林大夫制定周密的防疫方案,萧公子调动资源全力支援,恐怕疫情早已蔓延至长安城内,酿成大祸。为表彰二位的卓越贡献,朝廷特授予仁心堂‘济世仁心’的匾额,并为林大夫颁发‘民间良医’的金牌,为萧公子颁发‘护民有功’的锦缎,以彰显你们的功绩!”

差役们小心翼翼地展开卷轴,只见明黄色的绫锦上,“济世仁心”四个大字笔力遒劲,落款处盖着鲜红的朝廷大印;旁边的托盘上,一块纯金打造的金牌熠熠生辉,正面刻着“民间良医”四字,背面还雕刻着精致的缠枝莲纹样;另一匹天青色锦缎上,“护民有功”的字样绣得格外醒目,边缘还缀着细密的银线。

林薇望着眼前的荣誉,心中百感交集。从穿越到这个时代,创办仁心堂,到如今获得朝廷的正式表彰,每一步都凝聚着她的心血,也离不开萧景琰和百姓们的支持。“周大人,这份荣誉实在太过贵重,我们受之有愧。”她轻声说道,眼中却难掩激动之情。

“林大夫此言差矣!”周大人神色严肃地说道,“二位不顾个人安危,日夜坚守防疫一线,挽救了数百流民的性命,并为长安的防疫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这份功绩完全配得上这份荣誉!今日不仅有朝廷的表彰,府衙还特意准备了两百两纹银和一批珍贵药材,赠予仁心堂,希望二位能继续为百姓谋福祉。”

说话间,差役们将纹银和药材搬进医馆。春桃和学徒们围在一旁,眼中闪烁着惊喜的光芒,春桃更是激动地脱口而出:“林薇姐,咱们仁心堂终于得到朝廷的认可了!以后再也不会有人说咱们医馆是‘小打小闹’了!”

萧景琰望着林薇眼中闪烁的光芒,微笑着说道:“周大人,多谢朝廷的厚爱。我们定会将这份荣誉化为动力,继续经营仁心堂,为更多百姓提供优质的诊疗服务,绝不辜负朝廷和百姓的期望。”

周大人满意地点了点头:“萧公子有此心意,下官深感欣慰。三日后,府衙将在朱雀大街举行表彰仪式,邀请长安城内的权贵和百姓前来观礼,还请二位届时务必出席,让全城百姓都知晓二位的功绩。”

林薇和萧景琰齐声应允,送走周大人后,医馆内顿时热闹起来。学徒们围在匾额和金牌旁,兴奋地讨论着。春桃更是忙碌地整理药材和纹银,嘴里还不停念叨着:“咱们得好好布置一下医馆,把‘济世仁心’的匾额挂在前厅最显眼的位置,让每个来就诊的百姓都能看到!”

林薇走到匾额前,指尖轻轻抚过“济世仁心”四个字,心中满是坚定。她回想起疫情最严重时,自己累倒在隔离棚,萧景琰的悉心照料;想起流民们为了感谢,亲手缝制的万民伞;再想到如今朝廷的表彰,这一切都让她更加确信,自己选择留在这个时代,用医术帮助百姓,是正确的决定。

“在想什么?”萧景琰走到林薇身边,轻声问道,“是不是在担心三日后的表彰仪式?”

“有点。”林薇笑着点头,“我从未在这么多人面前接受表彰,怕到时候出差错。”

“放心,有我在。”萧景琰眼中满是温柔,“三日后我陪你一起去,若是有什么需要注意的礼仪,我提前教你,保证不会出差错。”

接下来的三天,仁心堂上下都在为表彰仪式忙碌准备。春桃请来了长安城内最出色的木工,将“济世仁心”的匾额装裱得格外精致,并在医馆门口挂起了红灯笼;学徒们则将朝廷赏赐的药材仔细分类,一部分用于日常诊疗,另一部分则预留出来,准备在表彰仪式后免费发放给贫困百姓;林薇和萧景琰则一起练习表彰仪式上的礼仪,从行走的姿态到答谢的言辞,每一个细节都反复琢磨,确保万无一失。

表彰仪式当天,朱雀大街显得格外热闹非凡。街道两侧挤满了前来观礼的民众,府衙的差役们井然有序地维持着现场秩序。朱雀大街中央搭建了一座临时的高台,台上铺着鲜红的地毯,摆放着整齐的桌椅,上方悬挂着“表彰仁心堂暨林薇、萧景琰功绩”的醒目横幅。

辰时三刻,林薇与萧景琰准时抵达现场。林薇身着一件淡紫色的苏绣襦裙,头戴老夫人赠送的赤金红宝石簪子,手中捧着象征民意的万民伞;萧景琰则穿着一件墨色锦袍,腰间系着镶嵌翡翠的玉带。两人并肩踏上高台,瞬间引发了百姓们的热烈欢呼。

周大人步上高台,手持卷轴,朗声宣读朝廷的表彰诏书:“仁心堂林薇,医术高超,心系百姓,在城郊流民安置点传染病肆虐之时,制定防疫方案,组织隔离救治,挽救数百百姓生命;永宁侯萧景琰,心念民生,调配资源,全力支援防疫工作,守护一方安宁。朝廷特授予仁心堂‘济世仁心’匾额,林薇‘民间良医’金牌,萧景琰‘护民有功’锦缎,望二位再接再厉,为天下百姓谋福祉!”

诏书宣读完毕,周大人亲自将匾额、金牌和锦缎颁发给林薇和萧景琰。林薇接过金牌,感到沉甸甸的,心中充盈着感动;萧景琰接过锦缎,眼中透出坚定,两人向台下的百姓深深鞠躬,引发更热烈的欢呼。

“林大夫,萧公子,能否与我们分享,当初是如何想到控制疫情的?”台下一位百姓高声问道,顿时引来众人的纷纷附和。

林薇缓步走到高台边缘,面带微笑地说道:“控制疫情并非我一人之功,这离不开萧公子的鼎力支援,离不开苏大夫、春桃以及学徒们的无私帮助,更离不开流民们的积极配合。我不过是尽了医者应尽之责。未来,仁心堂将继续为百姓提供优质的诊疗服务,并定期举办义诊活动,为贫困百姓免费诊疗、赠送药品,希望能惠及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萧景琰随即补充道:“我已向朝廷提出申请,计划在长安城外再建三个流民安置点,为更多流离失所的百姓提供住所和土地;仁心堂也将在每个安置点设立医疗棚,派遣医徒为流民提供医疗服务,确保百姓们能够安居乐业、身体健康。”

台下的百姓们听到这番话,纷纷热烈鼓掌,叫好声此起彼伏。不少百姓更是激动地高声喊道:“林大夫、萧公子真是我们百姓的好官、好大夫!我们永远支持仁心堂!”

表彰仪式结束后,林薇和萧景琰在百姓们的簇拥下返回医馆。医馆门口,苏大夫和春桃早已备好了茶水和点心,众多百姓也自发前来道贺,送来家中种植的蔬菜、水果及手工缝制的衣物,医馆内洋溢着热闹欢快的气氛。

“林大夫,恭喜您荣获朝廷表彰!”一位曾在仁心堂就诊的老奶奶紧握着林薇的手,激动地说,“若非您妙手回春治好了我的腿疾,我恐怕至今仍卧床不起。您真是我们百姓的救命恩人啊!”

“老奶奶太客气了,这是我分内之事。”林薇微笑着回应,并特意为老奶奶准备了一些滋补草药,“这些草药您带回去,煎汤服用,对身子大有裨益。”

萧景琰目睹林薇与百姓们亲切互动的场景,眼中流露出赞赏之情。他走到林薇身旁,轻声说道:“今日的表彰仪式圆满成功,百姓们对您赞誉有加。今后,仁心堂的影响力必将日益扩大,我们也能惠及更多百姓。”

“是啊,” 林薇点头,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我还想在仁心堂开设一个医徒培训班,招收更多有志于学医的年轻人,将医术传授给他们,让更多人能够为百姓解除病痛。”

“这个主意好!” 萧景琰立刻表示赞同,“我会帮你联系官府,申请场地和资金,咱们尽快把培训班办起来。”

夜幕降临,医馆内的百姓渐渐散去。林薇坐在前厅,凝视着挂在墙上的“济世仁心”匾额和万民伞,心中涌起阵阵感慨。萧景琰为她端来一杯温热的菊花茶,轻声说道:“今日辛苦了,好好休息一下吧。未来还有许多事情等着咱们去做,可不能累坏了身体。”

林薇接过那杯温热的菊花茶,轻轻靠在萧景琰的肩膀上,眼中洋溢着满满的幸福。她深知,这份来之不易的荣誉不仅是对她过去努力的肯定,更是对未来美好愿景的期许。有了萧景琰的坚定陪伴,有了广大百姓的真挚支持,还有仁心堂这个充满温暖的避风港,她坚信自己定能在这个时代,践行医者的初心,为更多百姓带去健康与希望。皎洁的月光透过窗棂洒落在医馆内,不仅照亮了匾额上“济世仁心”四个大字,也照亮了两人心中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