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盛唐医缘:穿越女医的锦绣情路 > 第14章 尝试改良药方,提升药效获认可

晨光透过仁心堂的雕花窗棂,洒在铺着青石板的地面上,映出细碎的光斑。林薇早早起身,洗漱完毕后便提着药篮来到后院的药材晾晒区。昨日从山中采回的几株珍稀草药——知母、贝母与桔梗,正摊放在竹筛中,在微风中散发着淡淡的药香。她小心翼翼地翻动着药材,指尖轻触叶片上的晨露,心中仍回味着昨日赵虎赠予野兔时的温暖场景。

“林薇姑娘,你来得可真早!”后厨的张婶端着一筐新鲜的青菜从旁经过,看到林薇忙碌的身影,笑着打招呼,“昨日那野兔汤可真是鲜极了,苏大夫和春桃姑娘都赞不绝口呢。”

林薇闻言,脸颊微微泛红,笑着回应:“张婶过奖了,都是赵大哥的心意。对了,今日医馆可有预约的病患?”

“约了三位呢,”张婶放下菜筐,擦了擦手上的水珠,“一位是城南李掌柜的老母亲,常年咳嗽;一位是城西的王铁匠,上次摔伤的腿还没好利索;还有一位是邻村的孩童,总说肚子疼。苏大夫已经在前堂整理医案了,你快去看看吧。”

林薇点点头,将最后一片知母摆放整齐,提着药篮快步走向前堂。刚到门口,便看到苏景正坐在案前,手中拿着一本泛黄的医书,眉头微蹙,似乎在思索着什么。案上还放着几包开好的药方,旁边的瓷碗中盛着半碗褐色的药汁,散发着苦涩的气味。

“师父,您在看什么?”林薇轻手轻脚地走到案边,轻声问道。

苏景抬起头,看到林薇,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是林薇啊,你来得正好。我正在研究这副治疗咳嗽的药方。昨日李掌柜来问诊,说他母亲咳嗽已有半月之久,服用了三副寻常的止咳药方,效果却并不明显。我在想,是否能调整一下药材的配比,或是加入几味辅助药材,以提升药效。”

林薇闻言,目光落在案上的药方上。药方上写着:杏仁三钱、紫苏叶二钱、陈皮二钱、甘草一钱、生姜三片。她仔细思索着,这几味药材确实是古代治疗风寒咳嗽的常用药,杏仁止咳平喘,紫苏叶解表散寒,陈皮理气健脾,甘草调和诸药,生姜温中止呕。但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风寒咳嗽多由呼吸道感染引起,除了缓解症状,还需增强呼吸道的抵抗力,或许可以加入一些具有抗炎、润肺功效的药材。

“师父,我有个想法,” 林薇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说道,“这副药方中的药材确实对症,但李老夫人咳嗽日久,肺部或许已有轻微炎症。我记得之前在现代医书中看到过,百合和麦冬具有润肺养阴的功效,若在药方中加入百合二钱、麦冬一钱,或许能增强润肺效果,缓解咳嗽症状。另外,生姜性温,对于久咳患者来说,用量过多可能会刺激咽喉,不如将生姜的用量减至一片,再加入少量蜂蜜,既能缓和药味,又能起到润肺止咳的作用。”

苏景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诧异,随即陷入了沉思。他行医多年,从未想过在传统的止咳药方中加入百合和麦冬,更没想过用蜂蜜替代部分生姜的用量。但他知道林薇来自异世,掌握着许多独特的医学知识,之前她提出的“消毒”之法和针灸技巧,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百合和麦冬……” 苏景喃喃自语,伸手从药柜中取出这两味药材,放在鼻尖轻嗅,“这两味药材确实有润肺的功效,只是以往多用于治疗肺燥干咳,用于风寒咳嗽的药方中,会不会与紫苏叶、生姜等温性药材产生冲突?”

林薇急忙解释道:“师父,百合和麦冬虽然偏凉性,但用量较少,与紫苏叶、生姜等温性药材搭配,既能中和彼此的药性,又能起到互补的作用。此外,蜂蜜性平,能调和诸药的药性,还能增强药方的润肺效果。我在现代时,曾见过医生用百合、麦冬搭配其他药材治疗久咳不愈的患者,效果非常显著。”

苏景点了点头,心中逐渐有了主意:“既然你这么说,那我们不妨一试。不过,药材的配比还需仔细斟酌,百合和麦冬的用量暂定为一钱,蜂蜜则在服药时加入。等会儿李老夫人来问诊时,我再详细询问她的症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药方。”

林薇心中一喜,连忙应道:“好的,师父。我这就去准备药材,等会儿咱们一起为李老夫人诊脉。”

没过多久,李掌柜便搀扶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走进了医馆。老妇人面色苍白,咳嗽声断断续续,每咳一次,都要捂着胸口,显得十分痛苦。苏景连忙起身,示意老妇人坐下,仔细为她诊脉。

“老夫人,您咳嗽时是否伴有胸闷、气短的症状?痰液是什么颜色的?” 苏景一边诊脉,一边轻声问道。

老妇人喘着气,缓缓回答:“回大夫的话,我咳嗽时总觉得胸口发闷,喘不上气,痰液是白色的,还有点稀。夜里咳得更厉害,根本睡不好觉。”

苏景点了点头,仔细查看了老妇人的舌苔,随后对李掌柜说道:“老夫人这是因风寒咳嗽日久,导致肺阴受损,所以咳嗽难以痊愈。我为她调整了一副药方,加入了百合和麦冬,并会在药中加入少量蜂蜜,这样既能润肺止咳,又能缓和药味。请您让老夫人按时服用,三日后再来复诊。”

李掌柜连忙道谢:“多谢苏大夫,只要能治好我母亲的病,多少钱都没关系。”

苏景笑着摇了摇头:“李掌柜不必客气,治病救人是医者的本分。林薇,你去将药方抓好,再将蜂蜜分装在小瓷瓶中,嘱咐老夫人服药时加入一勺。”

林薇应了一声,转身走向药柜。她熟练地称取药材,将杏仁、紫苏叶、陈皮、甘草、百合、麦冬分别包好,又从库房中取出一小罐蜂蜜,分装在两个小瓷瓶中。她将药材和瓷瓶递给李掌柜,详细嘱咐道:“李掌柜,这药材每日煎服一副,煎药时先用冷水浸泡半个时辰,然后用文火煎煮一盏茶的时间,倒出药汁后,再加入少量温水煎煮片刻,将两次的药汁混合。服用时加入一勺蜂蜜,搅拌均匀后温服,早晚各一次。服药期间,老夫人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饮食也要清淡,不要吃辛辣、油腻的食物。”

李掌柜专注地聆听着,将每一句话都铭记于心,再三表达谢意后,小心翼翼地搀扶着老妇人离开了医馆。

送别李掌柜母子后,苏景转向林薇,眼中流露出由衷的赞赏:“林薇,你刚才对药方的调整确实很有见地。从老夫人的症状来看,确实需要润肺养阴的药材来辅助治疗。如果这次药方效果显著,以后遇到类似的病患,我们便可以推广这种改良后的药方。”

林薇心中洋溢着喜悦,连忙回应道:“这都是师父您悉心教导的结果,我只是提出了一点微不足道的建议罢了。”

就在此时,春桃手捧一壶热茶走了进来,笑容满面地说道:“师父,林薇姐,你们就别再互相谦让了。刚才我在门口都听到了,林薇姐提出的改良药方听起来非常合理,说不定以后还能成为咱们仁心堂的一大特色呢!”

苏景和林薇相视而笑,接过春桃递来的热茶。刚品了一口,医馆的门再次被推开,城西的王铁匠一瘸一拐地走了进来,脸上满是痛苦的表情。

“苏大夫,林姑娘,你们在吗?”王铁匠声音沙哑,一边揉着膝盖,一边急切地说道,“我这腿上次摔伤后,虽然敷了几副药有所好转,但最近几天又开始疼痛,连走路都成了问题,麻烦你们快帮我看看吧。”

苏景连忙请王铁匠坐下,轻轻卷起他的裤腿。只见王铁匠的膝盖处红肿一片,轻轻一按,他便疼得龇牙咧嘴。苏景仔细检查后,说道:“王铁匠,你这伤口愈合后,局部气血不畅,又受了风寒,导致疼痛复发。之前的药方主要侧重于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这次我会在药方中加入一些温经散寒的药材,再配合针灸治疗,效果应该会更佳。”

林薇在一旁观察,心中暗自思索。王铁匠的情况属于创伤后关节炎,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除了活血化瘀,还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炎症反应。她记得现代常用艾叶、桂枝等药材温经散寒,或许可以加入药方中。

“师父,”林薇开口道,“王铁匠的膝盖红肿疼痛,除了气血不畅,可能还存在轻微炎症。艾叶和桂枝温经散寒的效果显著,若在药方中加入艾叶一钱、桂枝一钱,再配合针灸刺激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或许能更有效地缓解疼痛,促进恢复。另外,我还想到一个方法,用热毛巾热敷膝盖,每次热敷半个时辰,每日两次,也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苏景听后,眼前一亮:“艾叶和桂枝确实是温经散寒的良药,加入药方中正好对症。针灸足三里和阳陵泉穴位,也能疏通经络、缓解疼痛。至于热敷的方法,简单易行,王铁匠在家中就能操作,确实是个好主意。”

他随即为王铁匠开具药方:当归三钱、川芎二钱、红花一钱、桃仁一钱、艾叶一钱、桂枝一钱、甘草一钱。又让林薇准备针灸用的银针,亲自为王铁匠进行针灸治疗。

林薇熟练地准备好银针,消毒后递给苏景。苏景凝神静气,将银针准确刺入王铁匠的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轻轻捻转。王铁匠起初还皱着眉头,片刻后,脸上的痛苦神色逐渐缓解。

“苏大夫,您这针灸真是见效快,才一会儿功夫,我这膝盖的疼痛就减轻了不少!”王铁匠惊喜地说道。

苏景拔出银针,笑着回应:“这还得归功于林薇的建议,我们在药方中加入了温经散寒的药材,并配合热敷疗法。你回去后,除了按时服药、热敷,还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不要长时间站立或行走,等膝盖彻底康复后再复工。”

王铁匠连连点头,感激地说:“多谢苏大夫,多谢林姑娘!你们仁心堂的医术果然高明,我一定按你们说的去做,三天后再来复诊。”

送走王铁匠后,春桃兴奋地说:“师父,林薇姐,今天你们改良的两个药方都极具针对性,说不定很快就能见效!如果咱们仁心堂的改良药方越来越多,肯定会吸引更多病患,到时候咱们仁心堂的名声就更大了!”

苏景笑着点头:“春桃说得对。林薇,你掌握的医学知识独到,以后在诊疗过程中,若有好的想法,尽管提出来,我们一起探讨,不断完善药方,提升药效,为更多病患解除病痛。”

林薇郑重承诺:“请师父放心,我一定会努力学习,不断积累经验,与师父、春桃一起,将仁心堂办好,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临近中午,邻村的孩童王小宝在母亲的陪伴下来到医馆。小宝今年五岁,面色发黄,精神萎靡,一进医馆就拉着母亲的衣角,小声说肚子疼。苏景为小宝诊脉后,又询问了小宝的饮食情况,得知小宝近日总喜欢吃生冷食物,还经常挑食,不爱吃饭。

“小宝这是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痛,”苏景对小宝的母亲解释道,“我给你开一副健脾养胃的药方,再让林薇教你几个食疗方法,平日里多给小宝吃些养胃的食物,慢慢调理,很快就能康复。”

林薇闻言,心中一动。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儿童脾胃功能尚未发育完善,饮食不当极易引发消化不良。除了中药调理,食疗确实是极佳的辅助手段。她记得现代有许多适合儿童的养胃食疗方,如小米粥、山药粥、南瓜粥等,这些粥品不仅易于消化,还能健脾养胃。

“小宝娘,”林薇微笑着对小宝的母亲说道,“小宝脾胃虚弱,平日里可以多给他熬些小米粥、山药粥或南瓜粥,这些粥品易于消化,且能健脾养胃。熬粥时,不妨加入少量红枣和桂圆,既能提升口感,又能补益气血。另外,切记不要给小宝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的食物,零食也需节制,务必按时进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小宝的母亲连忙道谢:“多谢林姑娘,这些食疗方法既简单又实用,我回去后一定照做。小宝,快谢谢林姑娘和苏大夫。”

小宝怯生生地抬起头,低声说道:“谢谢苏大夫,谢谢林姑娘。”

苏景笑着摸了摸小宝的头,将开好的药方递给小宝的母亲:“这药方每日煎服一副,分两次服用,早晚各一次。服用三日后,若小宝的症状未见缓解,再来医馆复诊。”

小宝的母亲接过药方,再三道谢后,带着小宝离开了医馆。

中午时分,医馆暂无病患,三人坐在前堂休息。春桃端来午饭,几碟清淡的小菜,还有一碗香喷喷的小米粥。

“林薇姐,你今天提出的改良药方和食疗方法都非常有效,”春桃一边吃饭,一边说道,“我觉得你懂得真多啊,不仅精通针灸、消毒,还掌握这么多改良药方和食疗方,要是我也能像你一样就好了。”

林薇笑着回应:“春桃,只要你肯努力学习,多观察、多思考,以后肯定能比我更出色。我只是运气好,掌握了一些不同的医学知识而已。”

苏景也插话道:“春桃,林薇说得没错。学医之路没有捷径,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积累经验。以后你要多向林薇学习,也要勤于思考,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向我们请教,慢慢提升自己的医术。”

春桃用力点头:“我知道了,师父。我一定会努力学习,不辜负您和林薇姐的期望。”

下午,医馆又接待了几位病患。林薇在苏景的指导下,认真为病患诊脉、抓药,还将自己知道的一些健康知识传授给病患,比如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等,得到了病患的一致认可。

傍晚时分,夕阳西下,将医馆的院子染成了金色。林薇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翻阅着手中的医书,心中满是感慨。来到盛唐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从最初的迷茫无助,到现在渐渐适应这里的生活,甚至能运用自己的医学知识帮助病患,她感到无比的充实和满足。今天尝试改良药方,得到了苏景的认可,更让她坚定了信心。

“林薇,在想什么呢?”苏景走到林薇身边,坐下问道。

林薇抬起头,笑着说道:“师父,我在想今天改良的药方,不知道李老夫人、王铁匠和小宝服用后,效果怎么样。要是他们的病情能有所好转,那就太好了。”

苏景笑着说道:“放心吧,你的改良方案很有道理,效果肯定不会差。即使遇到什么问题,我们也能及时调整。行医之路,本就是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前进的。你能有这样的见解和勇气,实属不易。”

林薇点了点头,心中信念愈发坚定:“师父,我一定会继续努力,深入学习古代医学知识,结合现代医学理念,不断完善药方,提升药效,为更多病患解除痛苦,不辜负您对我的期望,也不辜负仁心堂的声誉。”

苏景欣慰地看着林薇,眼中满是赞赏之情。夕阳的余晖洒在两人身上,营造出一片温馨美好的氛围。林薇深知,未来的道路还很漫长,她仍有许多知识要学习,但只要她坚持不懈,心怀仁心,就一定能在这个时代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让仁心堂的名声响彻长安城,乃至更远的地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