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盛唐医缘:穿越女医的锦绣情路 > 第132章 林薇耐心倾听,给予真诚建议

萧景琰的马车消失在夜色尽头后,林薇仍站在医馆的庭院中,手中依稀残留着披风带来的余温。桂花花瓣轻轻落在肩头,散发着淡淡的香气,使她纷乱的心绪逐渐平复。她低头凝视着手中的竹篮,里面翡翠糕的清甜、杏仁酥的醇厚,仿佛都承载着萧景琰未曾言明的心意,温柔地抚慰着她的感官。

回到房间,林薇并未立刻休息,而是将竹篮轻轻放在桌上,小心翼翼地取出点心,逐一摆放整齐。春桃不知何时醒来,揉着惺忪的睡眼走进来:“林薇姐,你怎么还没睡?萧公子送的点心这么香,我隔老远就闻到了。”

“刚整理完,正想叫你过来尝尝。”林薇微笑着递过一块翡翠糕,“你也别总说萧公子的闲话,他心里其实藏着不少压力。”

春桃咬了一口翡翠糕,含糊不清地说道:“我看他对你那么好,还以为他在侯府过得顺风顺水呢。怎么,他跟你说什么烦心事了?”

林薇坐在桌边,将萧景琰提及的家族责任、朝堂纷争一一告知春桃,语气中带着几分心疼:“他从小就背负着侯府的期望,连交朋友都要小心翼翼,生怕连累别人。今日若不是他主动说起,我还真不知道他过得这么不容易。”

春桃放下点心,皱着眉头说道:“没想到侯府的公子也有这么多烦恼。不过林薇姐,你既然知道了他的心事,可得好好劝劝他,别让他总把压力憋在心里。”

“我会的。”林薇点点头,心中已开始盘算如何帮助萧景琰缓解压力。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林薇便起身整理行装。她将专为流民准备的医疗手册初稿放入医箱,又特意携带了几包预防风寒的草药——昨日萧景琰提及安置点流民增多,她担心有人会因天气变化而生病。春桃走进来,帮她将草药包好:“林薇姐,萧公子的马车应该快到了,你要不要再检查一遍,别落下什么东西。”

林薇刚检查完医箱,便听到门外传来熟悉的马蹄声。她快步走出医馆,只见萧景琰身着青色锦袍,正指挥随从将药材和粮食搬上马车。见到林薇,他立刻笑着迎上前:“你醒得这么早?我还以为要等一会儿呢。”

“安置点的流民还在等待药材,早点出发能让他们尽快用上。” 林薇轻声说道,目光落在萧景琰眼底的青黑上,“你昨晚没休息好吧?是不是还在为朝堂上的事烦恼?”

萧景琰愣了一下,随即无奈地笑了笑:“果然瞒不过你。昨晚回去后,想着安置点的情况,又忧虑朝堂上那些官员的算计,翻来覆去难以入眠。”

“上车再说吧,外面风大。” 林薇轻轻拉起他的衣袖,引领他走向马车。

马车缓缓启动,林薇从医箱中取出一包安神茶,递给萧景琰:“这是用酸枣仁、百合、莲子配制的安神茶,你用温水泡来喝,有助于缓解焦虑。以后如果再失眠,别硬撑着,找我聊聊也好,哪怕只是说说话,心情也会轻松些。”

萧景琰接过安神茶,指尖轻触包装纸上细腻的纹路,心中涌起一股暖意:“多谢你,林薇。以前遇到烦心事,我总是独自憋在心里,从未有人像你这般,不仅耐心聆听我的倾诉,还特意为我准备这些。”

“咱们是朋友,互相扶持是理所当然的。”林薇轻声回应,“其实你不必总是把自己逼得那么紧。侯府的责任固然重大,但你的身体健康和心情平和同样不可忽视。你看,你为流民建造安置点、帮我推广医疗手册,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善举,祖母和侯府的列祖列宗,绝不会因为你偶尔放松而责怪你。”

萧景琰凝视着林薇认真的眼神,心中的郁结渐渐消散。他回想起昨日林薇提到的“偶尔放松”,不禁问道:“你说的那些放松的方式,比如去西市逛逛、去安置点看看流民,真的能有效缓解压力吗?我总担心,那些官员会借此大做文章,指责我玩忽职守。”

“官员们若有意找茬,即便你整日待在侯府,他们也能编排出理由。”林薇笑着说道,“与其战战兢兢地防备,不如坦然做自己。你去西市,可以洞察百姓的需求;去安置点,能亲眼见证自己善举带来的改变。这些不仅能舒缓压力,还能助你更妥善地处理朝堂事务。比如你之前为流民解决粮食问题,不正是因亲临安置点,才洞悉了他们的困境吗?”

萧景琰豁然开朗:“你说得极是!我之前总想着如何应对官员,却忽视了最根本的是了解百姓的需求。若能多深入民间,不仅能缓解压力,还能为朝堂决策提供有力依据,这样反而让那些图谋不轨的官员无机可乘。”

林薇见他想通了,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这就对了。你还可以尝试培养一些兴趣爱好,比如书法、绘画,或者像苏明远那样,偶尔吟诗作对。之前在曲江池,我看你对那些文人的画作颇为关注,不如也试着学一学,既能放松心情,又能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确实对绘画有些兴趣,只是以前总觉得没时间,一直未曾涉猎。” 萧景琰眼中闪过一丝期待,“等安置点的事务稳定下来,我倒是想请苏明远教我画画。到时候若有所成,第一个拿给你看。”

“好啊,我期待着欣赏你的作品。” 林薇笑着点头,心中洋溢着欢喜——她能明显感觉到,萧景琰的语气比之前轻松了许多,眼底的疲惫也消散了不少。

马车行驶约一个时辰后,抵达城郊的流民安置点。远远望去,安置点的帐篷整齐排列,流民们有的在整理衣物,有的在晾晒粮食,还有的在医棚外排队等候就诊,一派井然有序的景象。萧景琰的随从将药材和粮食卸下,流民们立刻围上来,脸上满是感激之情:“多谢萧公子!多谢林大夫!有了这些药材和粮食,咱们就能安心过冬了!”

林薇走进医棚,看到之前培训的流民医护人员正在为病患诊脉。尽管动作略显生疏,但他们态度十分认真。她走上前,仔细查看诊断记录,不时提出建议:“这位老夫人的脉象偏虚,不宜使用过于寒凉的药材。你可以在药方中加入黄芪,既能补气,又能中和药性。”

“林大夫,您来得正好!”一位年轻的医护人员急忙说道,“昨日有位孩童突发高烧,我们按照您教的方法,用温水擦拭身体降温,并配合穴位按摩,今日烧已退。”

林薇欣慰地点头:“做得很好!以后遇到类似情况,就按这个方法处理。若实在解决不了,再派人去医馆通知我。”她从医箱中取出医疗手册初稿,递给医护人员,“这是手册的初稿,你们看看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内容。比如在诊治过程中遇到的特殊病例,或流民们常见的其他病症,都可以告诉我,我会及时修改。”

萧景琰站在医棚外,目不转睛地看着林薇耐心指导医护人员的情景,眼中流露出由衷的欣赏。随后,他步至安置点的粮食存放处,细致查看粮食的储存状况,并与负责安置点的官员深入交谈,详细了解流民的生活需求。官员面带微笑地说道:“萧公子,自从您上次莅临之后,流民们的生活条件显著改善,不仅粮食和药材充足,更有林大夫传授他们养生之道,如今生病的人数已大幅减少。”

“这全赖大家齐心协力的成果。”萧景琰笑着回应,“今后还望您继续关注流民的需求,若有任何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共同商议解决。”

时至中午,林薇与萧景琰在安置点的简易帐篷中用餐。主食是流民们送来的小米粥和馒头,辅以简单的咸菜和野菜。萧景琰拿起一个馒头,轻咬一口,随即笑道:“没想到这粗粮馒头竟如此美味,比起侯府的山珍海味,更有一番独特的风味。”

“这就是民间的味道,朴实而真挚。”林薇递过一碗小米粥,“你多喝点粥,暖暖胃。之前你总吃油腻的食物,偶尔换些清淡的,对身体大有裨益。”

两人边用餐边商讨安置点的未来规划。萧景琰表示,他计划向朝廷申请,在安置点附近开垦荒地,让流民们种植粮食和蔬菜,逐步实现自给自足;林薇则建议,在安置点开设扫盲班,教授流民们识字,这样他们不仅能看懂医疗手册,还能觅得更好的工作机会。

“你的建议极好!”萧景琰立刻回应,“我回去就着手准备教材和师资,争取早日开设扫盲班。到时,我们一同去给流民们授课,你负责医疗知识,我教他们识字写字。”

“太好了!”林薇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能见证流民们的生活日益改善,真是无比欣慰。”

傍晚时分,林薇与萧景琰准备启程返回长安。流民们依依不舍地送他们至安置点门口,有的递上自家种植的蔬菜,有的送上亲手缝制的鞋垫,更有甚者拉着他们的手,连声道谢。林薇望着流民们那真诚的笑容,心中涌起无限感慨:“其实我们并未做太多,真正艰辛的是他们自己。只需给予他们些许帮助,他们便能凭借自己的双手开创更美好的生活。”

萧景琰点头赞同,深有感触地说道:“以往我总以为,解决流民问题只需提供金钱和粮食,如今才领悟到,真正关键的是赋予他们希望与能力。你传授他们医术,我教他们识字,都是在帮助他们掌握生存技能,这远比单纯的救济更具深远意义。”

马车缓缓驶离安置点,林薇斜靠在车窗边,凝视着外面逐渐暗淡的天色,心中涌动着暖意。她转过头,目光落在萧景琰身上,发现他正深情地注视着自己,眼中闪烁着温柔的光芒。“今日多谢你,”萧景琰轻声说道,“若非你耐心倾听我的倾诉,并给予诸多宝贵建议,我恐怕还在那些烦心事中徘徊。如今,我感到轻松了许多,也对未来的方向有了明确的认识。”

“能帮到你,我便心满意足了。”林薇微笑着回应,“以后无论遇到何种困境,都不要再独自承受,我们携手共进,总能找到解决之道。”

萧景琰望着林薇那温柔的笑容,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深知,林薇不仅是他的挚友,更是他坚实的依靠。有她在身边,无论前路多么坎坷,他都能鼓起勇气去迎接挑战。马车在夜色中前行,月光如水般洒落在两人身上,营造出一片温馨而浪漫的氛围,仿佛时间也在悄然放慢脚步,只为让这美好的瞬间多停留片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