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盛开在遗忘之后—花木兰苏小小洛阳奇遇记 > 第5章 第 5 章

苏小小要见的人是尚书令王肃。王肃出身于声名显赫的瑯琊王氏家族。

“王与马,共天下”,是南朝街头巷尾皆知的民谣,瑯琊王氏在南朝是权倾朝野的门阀世家,渊源流长,王肃也在萧齐朝廷任秘书丞。

由于王肃的父亲在雍州刺史任上与萧齐朝廷发生冲突并兵戎相见,失败后王肃父亲、兄弟皆被株杀。

王肃只身脱逃,北上元魏,受到魏孝文帝的重用,官至尚书令,孝文帝还将自己的亲妹妹陈留长公主嫁与王肃。

苏小小来洛阳的路上偶遇王肃的元配夫人谢氏。谢氏与两女一子三个孩子一起来洛阳寻亲,目前和苏小小同住在悦来客栈。

谢氏希望苏小小能将一封信亲自交给王肃,苏小小登门拜访却被家丁阻拦,只能将信交给家丁转交。

苏小小希望花木兰能找到办法,毕竟花木兰也是遐迩闻名的名人,且有当朝皇帝手书的巾帼英雄奖状。

花木兰听完苏小小的介绍,不禁长叹一口气,黯然说道:

“亲自转交一方封信也许是可能的,但恐怕难以有更好的结果”;

“为什么,母子四人千里寻亲,王尚书难道能忍心不管吗?”。

“你了解陈留长公主吗,公主恐怕很难接受她们母子”。

“是因为当今皇上赐婚吗?”。

“陈留公主也是命运多舛,她嫁给王肃,已经是第三次出嫁,第一次被嫁给了南朝萧齐代刘宋时,从南方逃亡到北方的刘宋皇子刘昶的儿子刘承绪”;

“刘承绪早逝后,孝文帝的幽皇后要求她嫁给自己的弟弟冯夙,并迫使孝文帝同意了这门婚事,且婚期已定”;

“婚礼前夕,公主趁着暴雨和夜色的掩护,带少量随从秘密逃离皇宫,驾车直奔悬瓠城的皇帝行宫,其时孝文帝正在御驾南征”;

“公主不顾一路劳顿和浑身湿透的狼狈,冒着大雨,跪在行官门外请求面圣”;

“陈留公主痛哭流涕向孝文帝陈述了幽皇后如何逼迫自己嫁给冯夙、并表明自己宁死不从的决心,还揭发了幽皇后与宫中执事高菩萨私通、秽乱宫闱、贿赂宦官、欺君罔上的丑闻”。

“孝文帝在班师回朝的途中病逝,临死前下遗诏将陈留公主许配给在南征中立下大功的王肃,并将王肃提拔为尚书令,同时任命王肃与咸阳王元禧等共同担任辅国大臣”。

“这样一个坚强执着的人恐怕很难容纳王肃的旧妻”。

听完花木兰所讲陈留公主的故事,苏小小也黯然神伤,哀声叹道:

“我们这个时代,女人只是工具,从小处看是男人的工具,从大处看是社会的工具,难道作为工具,就是女人的夙命吗?”。

“这也说明这个世界还是离不开女人的,生孩子、抚养子女、操持家务、和亲联姻都必需要有女人”。

花木兰自嘲般地安慰苏小小。

“但女人的幸福在哪里,你甘心做一个不能自主的工具吗?”。

花木兰无言以对。

王肃的宅第在洛阳内城开阳门外延贤里。

洛阳城南有四个城门,从东向西依次为:开阳门→平昌门→宣阳门→津阳门。

城南四里(约相当现在2公里)即是洛水,洛水北岸分布着国家四大文化礼制中心,自东向西依次是:灵台→明堂→辟雍→太学。

王肃自年少即聪明善辩、通晓经史,颇具赡学多通、才辞美茂的名士风范。北上投魏后,孝文帝经常与其促席长谈,正是孝文帝推行汉化所需要的人才。他的宅第所在里坊,被命名为延贤里,正体现了孝文帝广揽贤才,虚怀若谷的政策。

当今皇上在秉承孝文帝的遗诏赐婚的同时,在王肃宅第隔壁也赏赐给陈留公主一个宅子,这样二宅合一,使王肃的宅第更宏大气派。

花木兰和苏小小出门后,先向南直达洛水北岸的大道,再沿洛水一路东行。

已是落花时节,虽然阳光明媚,惠风和畅,但雨后的洛水边已是落红无数,飘零的花瓣被奔涌的河水裹挟着无语东流。

流水落花春去也,光阴匆匆,来不及说一声告别。

大约一刻钟的时间,花木兰和苏小小便来到延贤里的王肃宅第门前。延贤里在开阳门和洛水的中间,洛阳城护城河的南面。

在忐忑不安的拍门之后,花木兰递上自己的名贴,求见王肃。稍等之后,便被引入门内,穿过庭院长廊,来到会客厅,见到已经在那里等候、神情十分疑感的王肃。

看到王肃诧异的表情,花木兰并不奇怪,直接递上谢氏的信,信的内容很短,只有四行字:

本为箔上蚕,今作机上丝

得路逐胜去,颇忆缠绵时

一见到谢氏的手迹,王肃大惊失色。

苏小小便将来洛路上偶遇谢氏母子的事大致讲了一下。

“她们现在何处?”,王肃急切地问。

“现住在城西悦来客栈,苏小小回答。

“备车,我要出去一趟”,王肃立即向仆人吩咐道。

说罢,示意花木兰和苏小小领路,准备出门。

突然,侧门被拉开,一个打扮雍容华贵的年轻女子在两个奴婢的簇拥下款款走过来。

“明公这是要去哪里啊?”,她的声音客气而强势。

“我去会一个朋友,稍后便回”,王肃回答。

“听说花木兰来了,我仰慕已久,明公怎么不引见一下。“

“仆见过公主”,花木兰歉身道。

“花英雄与明公素无来往,今日因何事来临?”,公主显然觉得其中大有蹊跷。

花木兰一时也不知怎么回答是好。

陈留公主虽然已经几次婚姻,但年龄实际上也只比花木兰大一岁。

这时一个仆人凑到公主跟前耳语了几句。

“哦,原来是送信来了,花英雄这是送谁的信呢?”,公主笑着对花木兰说。

花木兰还是无法回答。

“明公将信给我看看可好?”,公主转身对王肃说。

王肃犹疑片刻,还是不情愿地将信递给公主。

公主接过信一看,脸色大变,但稍作思索,便平复下来,转身对苏小小说道:

“这位姑娘看模样打扮,不像北方人,可是从南方来的”,

“公主明鉴”,苏小小不得已歉身说道。

公主显然此刻已经明白了眼前是什么情况。

“我看就不劳烦明公跑一趟了,这信由我回复即可”,公主扭头对王肃说道。不等王肃开口,便厉声向仆人吩咐道:

“备墨”。

下人忙不迭地拿来笔墨纸砚,并在客厅的桌子上摊开。

“由我去见一面也无妨,嘱咐两句,马上就回,公主不必多虑”,王肃对公主恳切地说道。

“我看没必要,那只会更伤人,使大家都徒增烦恼,何苦呢”;

“俗话说的好,还讲旧时意、惜取眼前人,明公不会连这个道理都不懂吧?”。

王肃陷入沉思,不再说话。

公主挥毫写道:

针是贯线物,目中恒任丝

得皂缝新去,何能纳故时?

写罢折成一封信递给花木兰:

“这封信还劳二位转交,覆水难收的道理,想必二位也是知道的”。

花木兰默然接过信。

王肃说道:“稍等片刻,我拿些银子给他们做回南方的盘缠吧”。

王肃说罢回房,顷刻便拿来一个包袱交给花木兰,面有愧色地说:

“她们母子就拜托二位照料了”。

花木兰和苏小小随即告辞,直接来到悦来客栈,谢氏正在客房里焦急地等待回音。

看到花木兰和苏小小失望和难过的表情,谢氏的脸色由焦虑转为悲哀,她接过公主的信,听苏小小介绍了事情的大致经过后,眼泪便忍不住流下来。

王肃送来的包袱里除了银子,也有一张写了几行字的短信:

“夫人受苦了,万分惭愧,委屈夫人暂去瑶光寺,几个孩子先交给我抚养最好,不要让她们受苦,愧疚之情,无以言表,还请夫人三思。”

谢氏看罢已是泪如雨下。稍倾,略有平复,便说:

“我之所以不亲自登门,便是不想受辱,早就知道会是这样的结局,麻烦两位了”。

“现在您打算怎么办?”,苏小小问。

“南方是回不去了,我也有意入空门修行,还是去瑶光寺吧”。谢氏心里早做好了无法破镜重圆的打算。

花木兰和苏小小也是黯然说不出话来,只得安慰谢氏:

“给王大人多一些时间,也许能想出办法来”。

于是,花木兰和苏小小便送谢氏母子去瑶光寺。

瑶光寺位于洛阳城西阊阖门内御道北,再北面便是大名鼎鼎的金墉城。洛阳城西面也有四道城门,从北往南依次是:承明门→阊阖门→西阳门→西明门。

花木兰和苏小小、谢氏母子一行沿洛水北岸大道东行,在洛阳城西城墙处掉头向北,沿护城河一路北行,接连路过西明门、西阳门,最后在阊阖门进城,再左转,很快便到达瑶光寺。

如今的洛阳几乎已是佛国,昭提栉比、宝塔骈罗,城内外有寺庙上千座,僧侣比丘六万人。不仅朝廷出资修建寺院佛塔,更多寺庙则由公卿贵族、富商巨贾捐出巨资或宅第建成,还有很多由普通官吏、贩夫走卒、平民百姓集资修建。佛事之盛,几近狂热。

而寺庙不仅是讲经求法修行之地,也为权力斗争、后宫争庞、家庭矛盾等各种失意者,乃至无家可归者提供了精神和生活的庇护之所。

宗教仪式的“公共化”,以及佛教“劝俗入信”、“普渡众生”的使命驱动,使寺庙承担了“宗教之外”的多元角色:

佛诞、水陆道场、元宵点灯、盂兰盆会等节日庆典,原本只是僧团法事,寺院主动加入舞队、杂技、戏曲、行像、灯会等观赏性内容,把敬神与赏玩合二为一。结果“善男信女”与“凡夫俗子”同来,宗教场地自然变成大型公共游园会场。舞队、杂技、乐曲伎人,甚至由寺院自身拥有。

由于上层建筑对佛教的推崇,再加上寺院环境清幽,使寺院成为一个雅集的场所,以佛会友、以诗文会友,让上至帝王公卿,下至士人墨客,纷至沓来,聚会交友。

一些寺庙常常设有“接待院”、“云水堂”、“厢房”等,为商旅、游子、香客等提供免费或低价食宿或暂时寄居;甚至附带典当、借贷等便民服务。

寺庙其时已成为一个满足各阶层文化娱乐与社交需求,稳定且包容性的“多功能公共文化空间”。

瑶光寺规模宏大,有五层浮图(宝塔)一座,仙掌(塔刹承露盘)凌虚,铎垂云表,讲殿尼房,五百余间,松竹林立,槐柏成荫,还有石榴树、木兰树等珍稀树木夹杂其间,香草茂盛,环境幽雅。瑶光寺乃皇家寺院,废后妃嫔往往在此出家,更有名门淑女、大家闺秀,来依此寺。

花木兰向住持说明来意,谢氏乃南朝名门世家谢庄之女,又是当朝尚书令之元配夫人,住持礼待有加,亲自为谢氏母子安排一间宽敞的居室,并命一比丘尼留下暂时照料。

安排妥当之后,谢氏让两女一男跟随花木兰、苏小小离开,孩子们顿时大哭,依依不舍、坚决不走,哭诉道:

“我们不走,我们跟娘在一起”。

“你们暂时先去到父亲大人那里,以后有机会来看我”;

“哭什么,又不是以后见不到了”;

“傻孩子,快别哭了,这段时间,跟着娘一起颠沛流离,你们也吃了不少苦”;

“父亲让两位姐姐带你们过去,他会把一切都安排好的”;

“去到父亲身边就好了,你们还小,跟着父亲衣食无忧、生活优裕,未来还有更好的前途,母亲在这里一心修行求法,这样两全齐美”;

“我们母子以后随时也可以相聚的,不信你们可以问这两位姐姐”。

谢氏拼命安慰几个孩子,已经泣不成声,但还是毅然决然地把几个孩子向门外推。

“你们暂时先去父亲那里吧,我们保证以后常带你们过来和娘相聚,姐姐保证”,花木兰向几个孩子坚定地承诺,她已是泪眼婆娑,苏小小更是在一旁抽泣不已。

花木兰搂过苏小小,试图安慰她,而苏小小靠在花木兰的肩膀上,居然号陶大哭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