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到,我叫胡筝初,刚考进来的,前辈们好。”23岁的胡筝初一脸清澈地看向办公室里的人。
“小胡,这是带你的师傅,邓榆。”王局领着她,穿过三张桌子来到一个女警面前停下,介绍道。
“邓榆师傅好。”胡筝初满眼星光,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快、快别这么叫我……叫我邓姐就好,邓师傅不好听。”邓榆为人飒爽,马尾辫显得人很干练,身材高挑匀称,身边磁场很强,让人感到很信服。
邓榆带她来到工位上,指着对面的电脑:“小初,这是你的位置。我坐你对面,你先看一下这些资料,熟悉熟悉工作。”
邓榆自从有了徒弟,一有案子就带上胡筝初跑案子。
胡筝初第一次见到案发现场时,被血腥味、腐臭味给熏吐。第一次看到尸体,那是一个星期都不想看到肉,一看到肉就吐。
有次在食堂正好遇到一个男子,瘦高瘦高,看到邓榆就过来打招呼:“老邓,新徒弟?”
这个男的一看到胡筝初那焉巴样儿,餐盘里全是绿色,大笑,哪壶不开提哪壶:“出现场了……吃不下饭啊……”
邓榆护犊子,将他撵走:“够了啊,老孙!不准欺负小初。”
胡筝初想开口问好但是不知道对方叫啥,总不能跟着师傅喊老孙,那太自来熟了……
老孙看出胡筝初心里小九九,直言道:“叫我老孙。”
胡筝初立马接话:“老孙前辈好,我叫胡筝初,邓榆前辈的徒弟。”
“挺乖的,难得。”老孙友善地看她一眼,扒完最后一口饭:“我和你师傅是同期,我是预审,以后咱们都是同事。”
胡筝初发现师傅在局里很有声望,别人一听她是邓榆徒弟,眼神都变得不一样。同事们总觉得她一定很有能力,对她态度温和得太多。她去找某某部门签字,人一听是邓榆的徒弟,很爽快地签字。
但是她知道自己也就那点墨水,恰好成为邓榆徒弟。
后来她才知道自己师傅不只是厉害,那可是超级厉害!师傅竟是省内闻名的足迹专家,通过足迹破获许多案子。
那几年跟在师傅身后,胡筝初学到了很多破案的能力。
“邓队,死者为一对夫妻,男性叫张雨,45岁、女性叫杨丽,40岁。大概昨晚8点左右遇害,家里贵重物品没有丢失。没有翻找的痕迹,没有发现凶器。”邓榆一边听,一边小心翼翼地绕过地上存在的痕迹。地上的鞋印错综复杂,能够来出活动范围很大、杂乱,她蹲下仔细辨认鞋印。观察良久后,她抬头看向身后的同事,肯定道:“一共有五个人的脚印,35码、36码、42码、41码、42码。”
“35码鞋印外侧实,可能是O型腿,印痕宽,脚跟圆,判断40-50岁左右。36码脚跟稍圆,重心较35靠前,年纪在30-40岁之间,足迹均匀,职业应该是较为轻松非体力活。”
“35和36码两者较其他三组鞋印足迹浅,弓压较宽,压力均匀,判断是女性,另外三个为男性。”她不停地转动身子,更好地观察鞋印的细节。
邓榆将放大镜对准剩下的三个鞋印:“这三个鞋印都落脚有力,且步宽较窄,跨步大。41码鞋印最深,靠右42码鞋印稍浅,左侧42最浅。我们可以发现体重41码最重,依次向下。左42码主人年纪年轻,其脚后跟为椭圆形,青壮年。”她看到两位受害人,身上致命伤为腹部,鲜血已经氧化,开始凝固,她对照了两者的鞋印:“35码和靠右42码属于这对夫妻。”
法医拿着记录本来到邓队身边,简单说明目前的发现:“初步判断应该是锐器伤人,从张雨背后捅入,从杨美正面捅入,伤口小且深,伤口宽大约4-5厘米,有可能是刀之类的凶器。”
邓榆回眸看向被白布盖住的两具尸体,蹙眉叹息,旋即做出决策:“一部分人在全村摸排一下是否有4-5厘米的弃刀。”
胡筝初站在一旁目不转睛地盯着邓榆,眼里写满了崇拜。从师傅迅速准确地分析脚印的时候,她感受到浓浓地震撼。现场这么多脚印交杂,她一眼看过去除了大小之分,在没有其他的不同之处。但是她的师傅却用随身携带的放大镜,分析出这么多信息,缩小了办案范围。更让她惊讶的是师傅冷静、肯定地眼神,这是一种对自己的自信……这是对自己所做出的分析、判断为准确的自信……
邓榆转头看向自己徒弟,发现她两眼放光看向自己,她真是有点担心这个小徒弟。
“邓队,村民说两名死者在村里人缘很好,二人为人老实,没和其他人有冲突……张雨在板厂上班,杨丽卖豆腐。二人有一个孩子,正在读大学。村民还说……这对夫妻昨天休息,杨丽和她们聊家常时说家里来亲戚了,所以昨天没卖豆腐。据说是杨丽的妹妹和妹夫一家来串门。”
“小初,你打听一下杨丽的妹妹一家。”
胡筝初闻言立刻去问站在杨丽家门口的青化村村长:“村长,我想问问杨丽妹妹家在哪?”
“在哪啊……”村长摘下草帽挠头,想了片刻道:“我、我想起来了……杨丽有次过年去探亲,我遇着就和她聊了一会,她好像说……说……在阿部村。”
“确定吗?”
“确定!警官,我、我有阿部村村长的电话,到乡里开会的时候碰着了……”村长掏出手机,点开通讯录一直翻,快速地找到阿部村村长电话。
“好的,谢谢村长,我去打个电话。”胡筝初在手机上记下这个号码,道谢后离开。
她来到另一边人少的地儿,拨通刚记下的电话。电话接通,她深呼吸:“是阿部村的村长吗……我是清平市公安局的警官,有点事想问你。”
“我是、我是……警官。”阿布村村长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请问村子里有姓杨的女性吗?”
村长无语:“你真是警官吗?姓杨的哪没有……我们村就有好几十个!”
胡筝初手紧紧捏住衣角,额角有密密麻麻的汗水,心里紧张得不行,却要强壮镇定。她索性不想怎么问了,直截了当道:“请问杨丽的妹妹住在哪一户?”
“杨丽妹妹?”
“哦,警官,你说杨美啊……她家住在75号。”阿布村村长反应过来,如实回答。
她挂断电话,转身回到案发现场。
“师傅,杨丽一家住在阿部村,大概25分钟的路程。”
“走。”
警车在蜿蜒的路宽上颠簸,胡筝初死死抓住把手,稳住身形。其实已经被晃得很想吐,她拼命吞下涌上来的酸水,嘴里一股酸涩。
车内气氛紧张、严肃。给人温和感觉的师傅,此时也一脸严肃。在这个气氛下,她不敢有多余的动作,端坐在一旁,闭眼休息。
到阿布村后,村长早已等在村门口。见警官们下车后,他跑上前来,询问道:“警官,杨美家出事了?”
“没有,村长……麻烦您带一下路。”邓榆走上前来,与村长握手。
“里面路窄,警车开不进去。”村长侧头看向一旁的警车。
一行人穿过青石板路,两边房屋靠得极近。胡筝初看着前面的小路,窄而长,只能两两并行。
顺着泥泞小路往前走,村长指着200米远的平房说:“那个就是杨美家。”
一行人加快步伐,来到村长所指的房屋前停下。邓榆上前敲了两声门,询问道:“是杨美家吗?”
“是的,我是杨美。”门被打开,一个质朴的妇女站在门内回答。
“你好,我们是清平市公安局警官,请您配合我们。”邓榆拿出证件递给杨美。
杨美看到证件封面的警徽,神情紧张,说话磕磕绊绊:“警、警官,找我、我有事儿?”
“方便进去说吗?”
“啊……方、方便。”
邓榆带人跟在杨美身后,走进主屋。村长见屋内人多,索性就靠在主屋门框,听听这是有啥大事发生。
杨美紧张,指着身边的两个人说:“这是我、我的男人……黄海冰,这是我儿子黄元一。”
邓榆闻言示证件,顺便扫了一眼三人的鞋:“我是清平市公安局警察邓榆,这些是我同事……你们去过杨丽家?”
黄海冰点头:“昨天去的……她是我媳妇的亲姐姐。”
男人随着嘴巴的一张一合,脸上的褶子也一张一合。
杨美眉头紧皱,不解的闻道:“警官,是我姐家……犯事了?”
“那你们几点到的,做了什么,又是几点离开的?”邓榆没有回答,反而是继续提问。
见警官没有回答自己的疑问,杨美很识趣地没有多问。她回忆道:“我们是昨天……11点吧出发的,坐村门口的公交车到新华村。我就、我就想着那天新华村正好赶集,正好在集上买东西去我姐家……买了一袋20块钱的苹果和一箱45块的纯牛奶。”
“11点40左右,我就看到我姐站在门口等我们……我当时看了一眼墙上的表。”杨美继续回忆:“这不正好是饭点,我们、我们就先吃饭了。然后、然后……我姐洗碗,我想着碗多……我就和她一起洗。”
“……三个大老爷们在那聊天、抽烟,我们出来的时候海冰和姐夫在、在院子里下象棋……儿子在屋里玩游戏。我姐说天、天热,买点儿凉菜晚上吃……我就和她上街了……回来的时候应该已经快3点。”
黄元一站在杨美身边,补充道:“我当时玩游戏玩得有点累,排位一直输……越打越生气,我就不打了。他们在院里下象棋,我想着没事干就去看看……我爱出声,没看多久,他俩就、就把我赶走了。”
“……我坐半天,真的太无聊了……我就看电视,一打开就是《洛洛历险记》,我、我就一直在看这个。我妈他们买菜回来后,叫我去洗菜。吃了饭,他们一直在聊天……六点半我们就走了,但是公交车已经没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章 回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