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摄政王说你好香啊 > 第11章 第十一章 疑罪

摄政王说你好香啊 第11章 第十一章 疑罪

作者:专职记录仪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5-02 11:43:10 来源:文学城

京城,太和宫。

年轻的大璋皇帝齐元嘉端坐在龙椅上,被掩盖在龙袍下的双手暗自握紧,手心隐隐冒汗。

本应呈报奏折、各抒己见的大臣们寂然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大殿中央风尘仆仆的青年身上。

齐元嘉喉结滚动,盯着垂头抱拳的青年,故作镇定问道:“乔六,摄政王……真得死了吗?”

齐烨梁的心腹之一、带领南巡平叛队伍归来的乔六抬起头,眸色黯然:“回陛下,回程途中,王爷在临陶附近遭遇流匪偷袭。这群流匪身手敏捷,兵刃锋利,从旁绕过前哨队伍,直冲王爷而去。事发突然,但以王爷的功夫,流匪未必能成事。谁料卢河骤然决堤,大水将王爷与队伍冲散。王爷当时已被流匪所伤,等属下安顿好南巡军后便在临陶及附近城镇紧急加派人手搜寻,却……一无所获。”

乔六状似平静地将摄政王遇袭当日之事缓缓道来,只是稍加留意便能听出他那藏于安静之下的克制与波澜。

忽地,乔六双膝跪地,他重重地磕了三下,语调微颤:“属下保护王爷不力,还望陛下治罪!”

齐元嘉脑中空白一瞬,刹那间身上的力气都被抽走了一半。他俯视着肃静的朝堂,大臣们神色各异,他们躬身而立,却层层叠叠,用他们的身躯遮挡住从外照入的日光,在大殿上投下一片又一片黑影。

乔六并没有直接回答皇帝的问题,他也未曾真正看到摄政王的死亡。可他的证言却已然指向齐元嘉最不愿意相信的结局——八百里加急送至京城的奏报是真的。

先不论摄政王在自身受伤、又被河水冲走的情况下是否会雪上加霜,伤重难愈,倘若他真得侥幸存活,又怎会迟迟不与乔六联系?

齐元嘉是这般想的,大臣们自然也是。

忠武将军吕闻台率先出列道:“陛下,摄政王为我大璋平叛,身先士卒却不幸命丧流匪之手,臣等深感痛心。恳请陛下下旨,令临陶县令严惩流匪,以安摄政王在天之灵。”

京城世家以卓、范、吕、仇四家为尊,吕闻台乃吕家之主,虽说才干平平,但平西军攻入京城时,吕家选择了齐氏一族,最终他凭借世代积累和从龙之功,得封正四品忠武将军。

平日上朝吕闻台颇有自知之明,很少主动上奏,多是附和卓、范二家所言,此番吕闻台敢越过二家进言,自然事先已经和两家家主通过气。

吕闻台开口,殿上世家官员们自是纷纷附和。

然而大璋朝堂,有人忌惮吕家不敢妄言,便也有人并不畏惧。

柱国大将军祝临冷哼一声:“生要见人,死要见尸。乔侍卫目睹全程都不能断言摄政王的生死,怎地到了吕大人嘴里好像明日摄政王便该出殡了一般。”

祝临出身平西,曾任平西都护府长史,归顺齐家后在平西军的权势仅次于齐烨梁,是个彻头彻尾的武将。他一路追随齐家,跟着齐烨梁打到京城,齐元嘉登基后封他做了柱国大将军,加封安远候。

吕闻台被祝临粗鲁之言刺得有些脸红,他大声喝道:“这里是陛下的太和宫,不是平西军营,安远候还请慎言!虽然乔侍卫不曾亲眼所见,但若是摄政王还在人世,怎会到今日朝廷还没接到半点消息?安远候可别忘了,此番摄政王带兵南下平乱是因何而起!若非安远候昔日部下晁靖通敌,摄政王又何须亲自领兵?摄政王好好待在京城,又怎会命丧流匪之手?”

祝临噎住。

晁靖在平西时,的确在他的麾下担任折冲都尉,且颇受重用。若非如此,南下一事齐烨梁也不会亲自请命。

吕闻台的女婿、监察御史陆琛见祝临沉默,趁机道:“吕大人所言甚是。大将军与摄政王交好众人皆知,如今摄政王蒙难,大将军一时不愿接受也属寻常。臣早就听闻江南道流匪之祸泛滥,不想如今摄政王也命丧其手。流匪不除,忠臣难安,百姓亦受其害,不如趁此机会,由朝廷加派人手,清理流匪,永绝后患。”

“臣等附议。”

齐元嘉眼睁睁看着他的臣子们三言两语将齐烨梁之死盖棺定论,神情恍惚。旁边伺候在侧的宦官总管万和顺瞅见万岁爷神色不对,赶紧轻咳一声,提醒齐元嘉眼下并非在皇帝寝殿,而是在朝议之上。

齐元嘉浑身一颤,骤然惊醒,他静坐良久,方才勉力挺直背脊,唤道:“右仆射,你认为如何?”

尚书右仆射王崇出身寒门,与扎根京城的世家们一贯不对付,适才并未出声附和,此时见皇帝询问方才沉吟道:“臣以为,流匪毕竟多发于江南,交由当地官员便是。然则安南都护府长史晁靖通敌兵败案以及随行甘南德林公主的安置才是当务之急。”

“朕还未立后,若此时便将公主接进宫,于礼不合。”

“德林公主虽说是奉甘南王之命进京侍奉陛下,但她毕竟是他国之女,若先于未来皇后娘娘入宫,再诞下个一儿半女,于大璋便是隐患。依臣之见,可先安排其入住官驿,再派兵保其平安,想来甘南王也不敢有异议。至于她是否进宫,等陛下立了皇后再议不迟。”

齐元嘉道:“右仆射所言有理。只是德林毕竟是一国长公主,长居官驿怕是不妥。官驿人多眼杂,若是有个疏忽只怕两国会再起纷争,且公主远道而来,官驿陈设有限,传扬出去丢得是我大璋的脸面。”他思虑片刻,吩咐万和顺道:“此事便由英国公出面,让公主暂居国公府别院。英国公出身皇室,算来也是朕的长辈,由他出面最为合适。”

德林公主并非重点,王崇乐得随皇帝心意,他躬身:“陛下英明。”

甘南公主得到了妥善安置,剩下的便是晁靖通敌的罪名。王崇后退两步,回到朝臣的队伍里。他相信,晁靖一事不用他开口,有人会比他更上心。

果然,监察御史陆琛上前一步,道:“关于安南都护府长史晁靖通敌之事,臣有本上奏。”

高高在上的皇帝半垂着眼,看不清神情。半晌,齐元嘉才道:“准奏。”

陆琛整了整衣冠,走到太和宫中央,高声道:“此番南下前,晁靖通敌佯败一案,经臣奏报后陛下已着刑部调查。据臣所知,刑部已找到晁靖窝藏贿赂之地,并将其全部收缴。刘大人,是也不是?”

刑部尚书刘魁瞥了王崇一眼,对方微微点头,刘魁扬声道:“不错。收缴所得臣已着人清点并归纳成册,连同其府上找到的甘南国来信,五日前皆已呈给陛下过目。”

陆琛道:“通敌信件、贿赂财物具在,晁靖战败亦是人人皆知的事实,铁证如山,晁靖之罪已无疑虑。如今晁靖已被押解回京,剩下的便是由陛下圣裁。”

齐元嘉皱眉:“既然陆爱卿认为晁靖之罪无需再议,那还有何需要奏报?”

陆琛抬头:“臣要弹劾的不是晁靖,而是参与晁靖通敌一案的摄政王!”

话音落下,太和宫大殿一片哗然。

齐元嘉霍然而起,厉声道:“放肆!摄政王对大璋有再造之功,天下皆知,便是……便是他已不幸离世,也容不得你肆意污蔑!”

陆家也属世家,但人才凋零,在朝堂中的影响力远远不及四大家。陆琛虽娶了吕闻台的女儿,但仅凭吕家女婿一个头衔他是万万不敢公然弹劾。皇帝登基后第一次的科考,陆琛出人意料,勇夺探花,并因着和皇帝年龄相仿,时不时会被皇帝召入宫中一叙,这才是陆琛愿意一搏的底气。

陆琛平日见到齐元嘉时,皇帝总是笑吟吟,偶尔身上还有着些许少年意气,他从未见过皇帝对他这般疾言厉色。可再亲和,齐元嘉也是九五之尊,陆琛被怒喝吓得后退半步,与吕闻台的深夜详谈立刻浮现在脑海,他深吸一口气,稳住身形。

“以陛下之聪慧,既然看过刘大人呈上的奏折,想必早已发现收缴脏银的实际数量与甘南来信中的贿赂之数不符。陛下难道不想知道,不翼而飞的那笔脏银到底去了何处?”

“……”齐元嘉的年轻俊朗的面容隐没在阴影中,看不真切。但他心底知道,陆琛所言非虚。

只是他已密令刘魁暂且按下此事,那陆琛又是从何处得知?

陆琛追击:“大理寺卿范大人刚直不阿,心系陛下,已然查明这笔脏银的下落——”他故意停顿片刻,道:“那些脏银竟是全都进了摄政王府!”

齐元嘉默然半晌,问:“大理寺卿,陆琛此言可当真?”

大理寺卿,同时也是范家如今的当家人范守成缓步而出:“回陛下,陆御史所言确有其事。臣已在摄政王的别院中寻得这笔脏银,经查验,确实和晁靖所得脏银一模一样。”

范守成年过而立,看上去比初出茅庐的陆琛沉稳许多。他语气平淡,仿佛只是叙述了一个他所知晓的事实,说完就有缓缓回到臣子的队伍中,不再言语。

陆琛要的只是范守成的证词,对方语毕,他立刻道:“晁靖通敌甘南是事实,他虽属祝大将军麾下,但曾多次跟随摄政王上阵。他去安南之前,想必诸位大人中有不少人听过摄政王曾当众夸奖他有勇有谋,可堪重任。桩桩件件,足以证明晁靖与摄政王往来甚密。如今,他所得脏银竟出现在摄政王府别院,除了晁靖所赠,臣想不出其他合理的解释。”

“何况前不久江南边境一战,本打得有来有回,摄政王一到,甘南军便立刻撤退。臣本以为是摄政王战功卓著,连甘南也有所耳闻,但结合脏银一事,这仗赢得却有些蹊跷。”

龙椅上的皇帝还未说话,一直跪在大殿上请罪的乔六骤然跳起,将一旁的陆琛吓了一跳。

乔六眼神锐利,指着陆琛喝道:“陆御史是想仅凭猜测便给大璋的一品亲王定罪么?!”

“乔侍卫,此话不妥。”吕闻台再次出声,表明了支援女婿:“刘大人给出了晁靖的罪证,范大人又证实了摄政王的确与脏银有关,陆御史一直都是凭证据说话,哪里是你说的‘猜测’?”

乔六哼了一声,怒气明晃晃地在眼中灼烧:“吕大人怕是年纪大了,记性不太好。王爷当年带着我们,从边境荒芜之地一路杀进京城,擒拿申氏反贼,复兴我大璋。如今王爷贵为摄政王,他有何理由收取甘南国的脏银?!”他吐出一口气,忽而讥笑:“哦,我倒是忘了,吕大人和吕家从头到尾都待在京城享福,申氏篡权时依附申氏,陛下登基又上赶着对陛下表忠心,自是没见过王爷奋勇杀敌的英姿。”

“你……!”吕闻台被乔六的大胆发言气得倒仰,但他好歹没忘今日的主要任务,勉强按捺住:“乔侍卫是摄政王心腹,一时接受不了也是人之常情。但摄政王莫非只有你一个心腹?你又凭什么认定他会把所有的事都告知你?更何况,陆御史只是就事论事,提出了可疑之处,他何时断言摄政王与甘南国有私?”

“如此说来,吕大人和陆大人是一定要查上一查了?”

“清者自清。若摄政王当真与甘南和晁靖通敌一事无关,相信范大人和刘大人自会还他清白。还是说,乔侍卫当真知晓内情,连查也不敢查吗?!”

乔六回身,再度朝上方叩拜:“恳请陛下做主,王爷为了大璋才遭此劫难,万不该被同僚扣上如此恶名!”

吕闻台和陆琛不甘示弱:“陛下明鉴,时过境迁,人心难测,焉知摄政王是否还和攻入京城那日一样忠心?望陛下彻查摄政王与晁靖、甘南牵连一事,也好安臣等为国之心!”

皇帝扫过左侧的世家臣子们。虽无人出列继续发声,但神情却已经说明了一切。

世家是一块铁板,吕闻台的立场,就是他们的立场。

他又看向柱国大将军祝临。

祝临满脸怒意,但他出身平西都护府,是实打实的平西一党,且不说他的身份需要避嫌,就算他站出来,他的说辞刑部和大理寺也不会轻易采纳。

无可奈何下,齐元嘉只好再次将目光投向右仆射王崇。

王崇知道皇帝正看着自己,他微一掂量,进言道:“吕大人与陆御史之言也未必没有道理。事关通敌重罪,查,自然是要查的。只是事实真相未查清之前,切不可妄言,甚至空口给人定罪。摄政王毕竟是大璋一等一的功臣,还是皇室,不能因为他离世就由着心怀不轨之人给他胡乱安上罪名。”

王崇在寒门出身的臣子中享有极高的声望,他一开口,寒门臣子们基本不会再有人多言。

齐元嘉闭上双眼。

他是皇帝,但在这一刻,他的臣子们只留给他一条道路。

跪着的乔六怒火中烧,目眦欲裂:“你们这是欲加之罪!王爷还在的时候,一个个都恨不得扑上来,王爷一不在,就想要墙倒众人推么?!”

“住口,乔六。”

忽然,带着威压的低沉之声传入太和宫大殿。

乔六整个人都怔住了,他蓦然回头,刹那转怒为喜。

来者人未到,声先至,那声音在场之人都很熟悉,每一个字都狠狠敲打在他们心头。

紧闭的殿门被缓缓推开,男人身形修长而挺拔,他身着黑金劲装,同色长刀悬在他腰际,外面的兽纹披风上还带着一丝寒意。

齐烨梁携带佩刀迈入大殿,挑眉环视四周:“刚才,是谁在说本王已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