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社区食堂经营指南 > 第3章 名额

社区食堂经营指南 第3章 名额

作者:闲倚枝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4-04 23:36:01 来源:文学城

今年是个暖冬,近几日没有了林霁刚回来时的寒风,难得出来了太阳,阳光照在身上让人感觉暖洋洋的。

不管社区食堂能不能申请成,林霁都没在家里闲着。这次不光在县城里面跑了,先去租了辆车,然后天天往附近几个乡镇跑,在外五年,想更细致了解下变化巨大的家乡情况。

以往土地荒废的情况很少再出现,县里扶持的几家农业种植公司,承包了县里闲置的土地。

用来种植粮食的田地里长着绿油油的冬小麦,时不时遇见的小山坡上栽种着经济树木,远远望去成片的白色暖棚,都是反季的蔬菜和草本水果。

林霁跑了两三个乡镇,大致就看到了成片的山楂树、核桃树、桑椹树,甚至还有本地少见的蓝莓,本地原产的樱桃树变得少见了,都只在村庄周围零散种着几棵。

植物和人类相比,对气温的变化更加敏感,田野中,枯黄的杂草中多出不少绿色,有些耐寒的野菜零零散散冒出了头。

冬日里的田地并没有多少工作,不需要多少人手,附近几个村镇的老人们打不了零工,总是费劲心思找些别的活计。每当他们知道的机会到来时,总会及时抓住。

三五个老人约好,开着辆电动三轮车跑到田边,手上提着篮子,另一手拿着铲子锄头,蹲在田地里忙碌起来。

对于在城市里生长的人来说,闲暇时跑到农场田野中挖野菜是一种难得乐趣,农家乐不就是依靠这种新鲜感,才慢慢发展到现在。

对于这些没有退休金养老金,几乎找不到工作,日常只能从儿女手中要钱的农村老人,挖些野菜卖给收购的人,是能让他们得到收入的少数渠道。

一月份是不少野菜冒头的季节,无论是在荒地还是农田,田埂还是河边,都少不了它们的身影。

林霁走了一路,认出来不少小时候爷奶教过他辨认的野菜。

有些野菜能吃,吃起来口感并不好,在市场上不怎么受欢迎,所以这些老人们挖的多是荠菜。

荠菜这个时候最为鲜嫩,都是才长出来没两天的新鲜叶子,死叶很少,细根都能用手轻松掐断。采摘的时候蹲累了,就坐在田埂上休息,顺便就把菜择得干净。

这些老人往往很早就过来,一直忙到中午饿了才回去,吃过午饭再次赶过来。

林霁在周围转悠了半天,遇到在野外放养水牛的,下去问了几句,知道这家年底要杀两头牛售卖,直接要了联系方式提前预订了十几斤。

等返程的路上,看见那些老人同样准备回家,就停下车向他们购买这些荠菜。

“我们挖的这些都要吗?”老人听林霁说了后,其中一人站了出来,“我们也没拿秤,估摸着能有三十多斤,你要是都要,给我们七十块钱就好。”

没有秤,但是他们这些经常买菜卖菜的人用手掂量一下,大致的斤数就出来了,而且每天能摘野菜的数量都相差不远。

市场上野荠菜的价格是三元一斤,讲讲价能讲到两块五六,实际上菜贩子从他们手里收购的价格是两元一斤。

五个老人忙碌了一上午,也只能换来七十块钱。

林霁对这个价格没有异议,等他们把菜都放到车的后备箱后,还是按照三元一斤的价格付给了他们。

回去的路上林霁总是想起他奶奶,他上大学时寒暑假都在外面打工,有次和家里联系察觉到不对,才知道他奶奶顶着烈日去采野菊花。冒着中暑的危险忙了一周多,赚取了五六百元。

对有些人来说,生活本身就很难。每次就这样零零散散地攒钱,只是因为尝够了缺钱的滋味。

回到家把爷奶都从厨房里赶出去,林霁这几天彻底掌控了厨房的大权,在食堂开办之前,总要多多练习,把以往的手艺再次捡起来。

荠菜随便清炒就很好吃了,新鲜的荠菜只要还没过水洗,放个两三天都不成问题。中午时间不够,就和肉丝简单炒一下,就能吃下两碗米饭。

下午买块新鲜的豆腐两面煎至金黄,泡好粉丝,炒好的鸡蛋,荠菜连叶带根洗净,所有的材料都剁碎混合到一起,仔细调好味道,下午准备包饺子。

这边常做的荠菜鸡蛋饺子多是蒸饺,包的差不多有平常的水饺两倍大。林霁在外地吃过所谓的水晶蒸饺,用澄粉做的皮蒸好后晶莹剔透,很是好看。但吃起来味道不怎么样,因为澄粉做的面皮失去了面的韧性。

相比于外观,林霁更看中味道,况且用普通的面粉做出来一样能好看。

这就要看做饭人的手艺了。

林爷爷手拿着擀面杖,把面皮擀得极薄,擀面杖一转,圆圆的薄面皮就出来了。林霁和林奶奶两个人包的速度,才赶得上林爷爷擀的速度。

在蒸笼上刷层油防止粘连,饺子整齐排列在其中,在蒸汽的作用下慢慢变换了模样。

旁边另外烧锅水,盛半碗今年的新面加入凉水,用筷子搅拌到类似浆糊状态,再倒入烧开的热水中,不停搅拌,再泼上搅好的鸡蛋液,一锅面汤就做好了。

时间一到,锅盖掀开,一个个圆滚滚的蒸饺在白色的雾气中出现。极薄的面皮在蒸熟后变成半透明的模样,包裹在里面的馅料若隐若现,金黄色碧绿色还有点缀在其中的鲜红色,煞是好看。

这种时候根本按捺不住想要伸出的手,即便被烫到,也要在两个手来回转移。

至于筷子?这种蒸饺必须用手拿着吃才最过瘾。

轻轻咬上一口,让蒸饺里面的热气散去,荠菜拥有的独特清香就窜进嘴里。幼嫩的荠菜不会有粗糙的口感,里面的鸡蛋豆腐和粉丝同样软嫩,即便是老人的牙齿都能够轻松咀嚼。饺子吃起来是越嚼越香,再配上一口光滑细腻的面汤,嘴里享受,胃里也舒坦。

买的荠菜多,做出来的蒸饺也多,林霁下午多包了几锅盖,蒸好了给周围邻居都送了点。

既然要当社区食堂的大厨,自然要让大家尝尝他的手艺。

邻居们吃到嘴里都舍不得说话,等吃完一个后才腾开嘴。面皮不软不硬,馅料的味道调得恰到好处,没有任何腥味,吃起来那叫一个鲜。

他们都以为是林爷爷林奶奶包的,纷纷开口夸他们两位手艺好。

“今天调馅和面都是小霁在忙,饺子有大半都是他包的,我和老林就帮了把手。”林奶奶笑容满面,脸上都是骄傲。

“不愧是你们俩的孙子,小霁完全得到了你们的真传。”

“做饭这玩意还真得看天分,我一辈子都做不出这么好吃。”

“完全就是我小时候吃过的味道,小霁啊,改天有空教教姨怎么调的馅。”

邻居们改口夸赞林霁,李主任骑着电瓶车过来就看见大型夸奖现场,刚停下车,高兴的林奶奶就把蒸饺和筷子塞到李主任面前。

“李主任,尝尝我家小霁做的饺子,等我再给你装点,你带回去给家里人尝尝。”

饺子看起来实在诱人,用筷子吃了两个,李主任推迟的话到了嘴边,还是咽了回去,最后还是接过装满蒸饺的笼屉。临走前不忘让林霁在家好好准备,后天跟着他一块去开个会。

林霁高兴地应了,目送着李主任离开,自然地带过邻居们好奇的打探。直到睡觉,都没有等到来自爷爷奶奶的询问。

六十多岁的林爷爷林奶奶自然知道孙子最近有事在忙,林霁不说,他们就不问。从林霁上高中开始,他们能够提供的人生经验就变得有限,现在他们能做的唯有相信在外闯荡过的孩子。

李主任带林霁去参加的就是关于商讨成立社区食堂的会议。

熙宁县近两三年的财政收入才好了些,可需要用钱的地方更多,财政拿不出太多补贴,所以对社区食堂这个项目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省里开始推动社区食堂建设,市里积极响应,熙宁县得到消息后,相关领导和县里的餐饮业大户谈过,没能得到太满意的结果。

以价格低廉为卖点的社区食堂,都含有一定的公益性质,很难保证足够的盈利。

被邀请来的几个老板自然不想亏本做生意,能够开办的社区食堂更类似快餐店,价格和县内平均餐饮价格相比,并没有便宜多少,能优惠的只有政府补贴的老人。

这时候,由林霁写好李主任递去的计划书,表现就比较突出了。计划写得很好,饭菜基本售价十分便宜,有补贴的老人花的少,普通居民也能够得到实惠,但就是让人怀疑这个社区食堂能坚持多久。

林霁的年龄和工作经历就摆在那里,难免让这种疑虑加重。

于是这次的会议上,林霁拿着更加完善的计划书,和新做出来的PPT,在县里分管社区食堂的各位领导面前,细致讲解了一遍他的计划。

售价低但成本也低,能够赚取的利润那些大老板看不上,林霁这位惦记着家乡的年轻人却足够满足了。

想想昨天李主任带着那笼荠菜蒸饺,开食堂的手艺是足够了。知晓林霁成长经历的领导们,愿意让这位年轻人进行尝试,只要真能惠及居民,以后若是开不下去了,再想办法帮衬一下。

等到结果公布,熙宁县三个社区食堂试点名额中,其中一个名额就归属于林霁。

政府提供经营地点和装修,以及对七十岁以上老人的吃饭补贴,其余经营内容全由承办人负责。

林霁看向政府拿出来可供开办社区食堂的地点,迫不及待地打算从中挑选一个,尽快绑定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名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