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尚书她报仇成功后 > 第3章 别院

尚书她报仇成功后 第3章 别院

作者:不静洲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6 21:59:18 来源:文学城

京城有名的茶楼里,说书先生正讲着近日轰动京城的传闻。

只见那说书先生左手一甩,咔一声,折扇打开,随后摇动,嘴上也不停歇:“话说当今户部尚书,那可是杀伐决断,明辨是非,为民请命的主。前年尚书还是侍郎的时候,就督办了江浙丝绸案,解救了上千的桑民呀,去年洪灾,黄河周边淹了五个县,又闹了瘟疫,朝中无一人肯去赈灾,只有沈大人:自请求去,不出一月,瘟疫便止住,沈大人回京之时,当地百姓那是沿街相送,无不拜谢。”

一位常客放下茶碗扬声。“吴老头,沈大人的事迹已讲了许久,耳朵都听得起茧子了,我都能上来讲两段,就没有别的新意。”

吴先生收起扇子:“各位有所不知,昨日朝堂之上,这位名冠京城的沈大人被当众指认,是位女子!”

“什么。”“竟然是位女子!”“你听到他说什么了吗?”“沈大人竟然是个女子。”

一时,茶楼之中闻言四起。此时琴音从激烈突然转变为舒缓,众人渐渐平息下来。

有人突然想起,继续问那说书先生:“吴老头,是真的吗,别是匡我们的,去年沈大人赈灾回京,可有很多人瞧见了,那气度,怎能是位女子。”

众人反应过来,“是呀是呀,吴老头,你可不能乱说。”

说书先生看向隐匿人群之中的蒙面之人,镇定了心神,捋了下自己那花白的胡子,继续讲道:“沈大人并未承认,称其因病缠身,再难统领户部,陛下加封其为太子太傅,准允致仕,想来应是谣传,谣传。不过嘛……”

众人正听得入迷之时,一辆马车从门口经过,车内陈设与外头朴素的样子截然不同,软垫,熏香,暖玉制成的棋子,而车内此人,身着青色长袍,腰佩墨绿宫绦,端的儒雅书生模样,手中正拿着本图册。

坐在车前透风的姜至听到茶楼之中的动静,转身进入车内,打断了那人看书的思路:“大人,他们好像在讨论昨日朝中之事。”

那人正是众人口中刚辞官的沈玉。圣上钦赐马车,去往京郊别院养病。

这京郊别院,说来已是三年前的事了。

当时已为户部侍郎的沈玉机缘巧合之间在京郊看到一片暖泉,周围全是未开垦的田野,便将其买下,花了三年时间,建了片田庄。

“意料之中。”那人将手中的书又翻一页,她一直这样,好似什么事情都无法掀起他的情绪。

姜至将茶新添之后,拿出金丝软糕,忍不住说道:“那大人为何辞官,有陛下和章大人在,何以至此?”

姜至是沈玉当年入京赶考时救下的,当时的她年仅八岁,因为天灾,全家被水冲走,只留她一人四处流浪。

沈玉救下她时,正被几个恶汉围困,艰屯之年,各处动乱,这种事常有,沈玉势单力薄,她无力也无心管这闲事。

但看到那名女子匍匐在地,全身无一块好肉,眼下暗火汹涌,想尽办法逃走那刻,沈玉仿佛看到了八岁的自己。

于是,鬼使神差的,救下了她。

后来,就怎么也赶不走了。

书又被翻了一页,其上是骨节分明的手,再向内细看,有着终年写字的茧子,那人不徐不慢地开口:“费尽心思查我身份,必另有所图,正好顺势辞去户部尚书之位,如他们所愿,戏台子已搭好,就等他们继续唱下去了。咱们,等着看好戏吧。”

官场沉浸多年,沈玉即使不细想也能知道这次不仅仅是将她拉下户部这么简单。但这不足以让她主动致仕,沈玉看着自己右手,想起太医的话,她也确实该休些时日,远离朝堂了。

一个时辰之后,马车走到别院门口停下,沈玉正要下车之时,正看到江国公站在门口,身后还跟着一位公子。

沈玉走下马车,看此人衣着锦缎,腰佩剑,剑眉星目,光华内敛,虽是习武之人,但多了几分儒生的气度,站在江国公身后,恭敬有礼。

沈玉向前一步,对其行长辈之礼:“江伯父,什么风把您给吹来了,这位,应当是江二公子吧。”

江国公露出难得的笑容,“什么都瞒不过玉儿的眼睛,正儿快来见过你沈家兄长。”

自沈玉下车,江正的目光便从未离开沈玉,听此合手一作揖: “江正见过沈兄。”

前日军报,边关发现岭南探子,细查之后,发现有大量粮草运往边关,岭南发兵了,当日议定,派一直在岭南领兵的江国公前去应对,十日后出发。

今日应当在京畿营整兵,却带着江二来此,这是为何?

罢了,一会儿便知。

沈玉作势,右手抬起,向里一指做出请人进内的姿态:“江伯父,请。”

江国公却推辞道:“我便不进去了,今日来此,是为了我这个儿子,边关战事吃紧,即将启程,偏这小子不知天高地厚,非要跟我去战场,若没人看着,即便是我不准去,他也定会偷偷跟到边境,府中无人能够看住这小子。”随即拍了拍沈玉右肩:“思来想去,唯有玉儿你,能帮我看住这小子。军营还有事,我就先走了,你定要看好他。”

说完便上马走了,没有给沈玉丝毫拒绝的机会。

马蹄声起,独留沈玉怔愣在原地。

十二年前,便是江国公留沈玉在府中,安心准备春闱,那年她十八岁,当时的江正半大小子,没待多久,他便跑到京畿营学武去了,一直到离开,也未曾回府,没想到再见,竟长这么大了。

江正看沈玉一直闷不做声,以为沈玉不喜自己,心中腹诽,父亲真是,今天早起二话不说将他从卧榻里捞起,说是去见一个故人,没想到,竟是沈玉!

沈玉回过神来,“既如此,江二公子跟我来吧。”

江正就这样在府中住了下来,每日辰时起身练剑,未时才睡下。

到别院之后,沈玉将自己关在书房,寸步不离。都快要忘记府中多了一人。

“这十天,江正一共爬墙八次,贿赂门房五次,跳水三次。”沈玉听着追星的汇报,揉了揉眉心,平静了许久的别院,一时热闹非凡。

“去将他带来。”“慢着。”忽而,沈玉又改了主意。

“成日闷在书房,今日正好去赏西院的梅花。”

这十日,沈玉一直在书房,并未得空见江正,今日一听侍卫汇报,是时候见见这位江二公子了。

江正自在府中住下,每日辰时起身练剑,未时才睡下,这人除了练武,便就是寻机逃走。

卯时起身,随后练武。

沈玉刚到之时,江正正在练剑,红梅白雪之下,墨衣黑发,剑落剑起,似是随风而武,煞是好看。

一剑毕,沈玉鼓掌走近,“江二公子不愧为将门之后。”刚才的剑意削断了一侧梅枝,落在雪中。

江正捡起那掉落的梅枝:“都是江正不是,一时失手。”沈玉知江正并非有意,道:“无妨。”随后话锋一转,“江二公子是习武之人,毕生所求,可是上战场谋求功名?”

江正收起剑,道:“正自小,不爱读书,唯爱习武,但父亲不喜我习武。”

江国公府,一门将才,江老太公当初便是战死沙场,如今江国公重回战场,带着江世子前去,独留幼子于京都,既为保护,也是质子。

至于为何非要放在她这里,其一,她乃天子近臣,深受皇帝信任;其二,她乃文臣,且刚辞官,面上与朝廷已无瓜葛,但仍有自保之力;其三嘛,若江家陷入险境,她定不会坐视不理。

江国公并非不喜江正习武,但战场上刀枪无眼,怕他像江老太爷一样命丧战场。

可,就算是未雨绸缪,为何竟像是做好一去不回的打算,一去不回,莫非……

江正看着沈玉,那深不可测的眼眸中突然浮起悲凉之色,但江正并未停下作答:“江正这一生,想战场杀敌,并非贪恋功名,曾有人对正说过‘人活一世,当有所想,或如山之高,如水之远,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她将整日游手好闲的江正唤醒,故江正想建功立业,想让那人看到,江正这些年来没有白活。”

沈玉看到江正眸中灼灼,满是少年的意气风发,但江正看向她的眼眸,好似在透着她看着什么,沈玉并未在意:“为何告诉我这些。”

“大人所问,无不真言。”江正垂眸低头一揖。

“我记下了。”沈玉看着眼前前,红梅白雪,银剑少年,恍惚间似回到十年之前。

当时的他们,也当得一声少年。

是啊,十年时间,曾经他们也是这般意气风发,为心中所想奋不顾身。

她怎得忘了,他们真的实现当时所言了吗,应该还没有,虽仍旧在路上,但已至山腰。

高处不胜寒,幸好,她也从来不是孤身一人。

许久未见章叙了,年关将至,大战在即,应是忙得很了。

沈玉离开西院,命人备好马车,向城内而去。

车内仍是姜至在说个不停:“今日大雪,大人本见不得风,受不了寒气,为何仍要进城,有什么还有比大人身体还重要的吗?”

“马车内很严实,这不是还有你给我支的炭火,不妨事的。”沈玉知晓姜至是为她好。

姜至只好给沈玉又加了一层裘袍,“大人将药喝了吧。”

沈玉接过药,一口吞了下去,强压住苦意。喝了这么些时日,她的右手还是时常隐隐作痛,脑海浮现太医之言“沈大人这手损耗程度,老夫平生从未见过,尽全力,只能使大人缓解疼痛,只是大人这手怕是再难提笔了”。

莫非,当真无法了吗。

一个时辰之后,章府门房看到姜至,立刻开门,“姜至姑娘来此,可是沈大人有甚么事?”

姜至并未答话,只问道:“章大人可在府中。”

门房并未在意是否回话,回道:“大人还在上值,这几日经常戌时才归,看样子今日同样,稍后便归,姑娘可至府内等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