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善菩北行 > 第47章 故

善菩北行 第47章 故

作者:菠菜派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5-03 19:42:30 来源:文学城

饭桌上,陈会安擦擦嘴:“宋兄你接下来有什么打算吗?将军府失火的缘由已经找到了,我们是去,”他停顿了一下,“找肖太子的踪迹吗?”

“去哪儿找呢?旧国遗址?”陈会安看宋学儒没有举动,“还是找花神他们?学儒?宋兄?”

“嗯,”他轻应一声,“花神估计一时半会儿遇不上,”宋学儒道,“还得麻烦会安你陪我去一趟故国了。”

-

旷野上,一支白色的蜡烛挂在树枝尖,周围安静得像是人失去了听觉。

“只有一棵树?”陈会安疑惑,“这就是太子故国吗?”

宋学儒点点头,旧地重来,无论是作为一个家乡客还是一个亡国者都不好受:“我飞升后一年,举国灭亡,无一人幸存。”

“为何?”

陈会安瞧见那蜡烛,无尽无边地燃烧着,滴滴蜡液滑过柱身,在尾端滴落,最后挂在杂草野花上,似流不出泪出不了声的哑巴哭泣,只能憋出眼眶中的一滴浊水,任由大地聆听自己的心声。

好沉闷的氛围,压抑着人的思维,让人觉着死人的灵魂无时无刻地围绕着包裹着自己。

宋学儒拍拍他:“别盯着烛光太久了。”

说罢,他走上前取下那只白色蜡烛,一时间天地颠倒,小小烛火吞噬枯树枝干,黑色的找不着边界的团团烟雾向两人冲来,宋学儒捂住陈会安的口鼻:“憋气。”

再睁眼时,俩人已被黑烟洗刷了个干净,黑脸黑手黑衣服,陈会安还来不及他们的狼狈样,就被眼前的一幕震撼住了——

荒祠古墓,野草丛生,指路的华表经雷劈,断裂的碑文满尘埃。

家犬野狗的脚印用血迹展现,青砖屋檐下住着饥饿的死燕,舞榭歌台,园林玉殿,怎能只用一个破败不堪形容?

风如刀过,划开水面的油脂,猛冲进敞开的城楼中。

若是现在有人高歌一曲,只会更加应景——

我见落魄知繁华,谁道湖中采菱女?

无人。

我度柳绿显衣红,谁解前朝旧事?

幽幽。

“此国之名,”宋学儒垂眸道,“不值一提罢了。”

历史上没有宋学儒飞升的朝代记载,这一段甚至在史书上被空白掩去,应是被他抹掉了。

“入宫吗?”宋学儒问道,“可能有些血腥。”

“可能”两字似乎太过于轻微了,有人被刀剑插在墙门上,血色和墙的朱色混杂在一起凝成块状,有人被吊在高高的翼角上,眼睛怒瞠舌露在外,有人以祈求姿态跪拜着,尸体僵硬不堪。

恶臭味充斥着陈会安的鼻腔,一股难以言述的恶心感涌上喉头。

宋学儒递来一块手帕:“一年后敌军侵入,屠杀四方。”他平静地说着:“至此之后,历史再无记载。”

曾经被众人寄以希望的帝王仍端坐在宝位上,他头上的冕旒摔落在地。

从远处看,你或许会单纯以为他只是睡着了,但走近后,或许一股恶心感也会涌上你的喉头——他的眼眶凹陷,眼珠早已被人挖去,嘴巴焉塌苍白,身体空空荡荡只剩下一副皮囊。

是谁?把他的五脏六腑都挖去了呢?

帝王的模样看起来很痛苦,应是被人细细地千刀万剐,睁眼瞧见自己的死亡的。

陈会安深吸一口气,扭过头不去看这血淋淋的一幕:“太子的宫殿,在哪里呢?”

落灰的蜘蛛网,干落垂头的花草,不过比起之前种种,这里就单纯像是许久没有人来过了。

平静,趋于死亡的平静。

祥和,趋于死亡的祥和。

宋学儒紧闭着双唇,回忆不断涌入脑内,他熟练地推开每一扇房门,踏在熟悉的青砖上。

故人已去,何谈外物?

“宋兄来过很多遍了吧?”

“我始终以为他会回来。”

两人的声音同时响起,回荡在这些个空荡荡的寂静房间内。

宋学儒继续道:“至少是亡魂。”

聚魂灯被放置在台前,纸糊的四面早已蒙上一层灰尘,没亮起的中心暗示着无人来过,“我错了,他早就死了。”

我的错,他也许、大概、肯定已经死了。

念想,宋学儒认为肖太子没死只是一种念想罢了。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可惜他什么也没有见着,凡人期间一直活在寻找里,千千万万遍,梦醒晨起时,落日余晖后,当了神仙的最初也郁郁不得欢,活在寻找里,一腔委屈地来到凡间,在空怀失落回到天庭。

死了,死了。

其实他一直都知道的,上天入地,九天之月,五洋之鳖,这个人的足迹没了,气息没了,就是死了。

“我们找不到他的踪迹的,”宋学儒眼神落在书台上未写完的纸张前,“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映入眼帘,“我之所以认为他没死,只是夕阳西下的念想罢了。”

徒留断肠人在天涯。

“说不定呢,”陈会安道,“他的灵识不是出现在莲月那里了吗,说不定人还活着,只是成为了一个小小的神仙,不被记载的神仙,不想被你发现而已。”

“你一定是他最伟大的,虔诚的挚友。”

“我不配,”宋学儒道,“他帮了我这么多,我却连站在他身侧都没有做到。”

宋学儒笑起来,他看着陈会安,恍惚像是看见了肖太子,又猛然醒悟二者的不同,说着“抱歉”便带着陈会安百里维地离开了太子宫殿:“对不起,我不应该带你来这儿的。”

他们两者联系若有若无,带着陈会安来太子宫殿,是对陈会安的不尊重,也是对太子殿下的不尊重。

陈会安摇头低下,不说话。

两人又在亡国之地转悠了许久,这里的时间似乎被人刻意停止了,万物都停滞在国家灭亡的最**时,像是侵入者留下最神圣的雕像——血迹,泪痕,没有头的尸体,被砍断手的富农……

“为什么?这些死去的人都像是高官贵族的打扮呢?”陈会安问,“普通百姓去哪里了?”

宋学儒摇摇头,他怀揣着心事,没将陈会安的疑惑放进去:“高官贵族死得其所,普通百姓也没做错过什么,估计亡国之后并入敌国身份了吧。”

他低下头,有意将自己干净的黑靴踩向路边尸体的手,“咔嚓”一声脆响久久回荡在这落魄失魂之地。

“呵,”宋学儒笑起来,“可让他们上油锅剐体肤也换不回这一切了。”

陈会安望向宋学儒,这样的他让自己感觉陌生,日常的宋学儒是平静且理智的,如今到了故国却有一种恨不得啖人之肉食人之血的可怖感,他低眉看向那些被宋学儒有意无意踩碎的古老尸体,他们如秋天的落叶般枯萎干涩,踩碎后散发出不同于植物的呕吐之味。

“宋兄,你能给我讲讲,肖太子的故事吗?”

陈会安问得小心,生怕一下子触碰到这个人的逆鳞。

宋学儒看向他,勉强露出一个笑容,点点头。

在很早很早之前,家家户户都流传着一句祝福语,叫“恭贺你家新儿诞辰,愿大为十六状元郎”,句子的主人公由于考取功名时年岁尚小,我们就称他为小十六吧。

小十六出生在寒门家庭,祖上是县令小官,到了父辈这一代早早没落了,小十六三口之家居于村县白屋,父亲替人打杂做工,往往半夜三更才归家歇息,母亲则是日早起来浣衣做饭,午间插秧喂鸡,夜时借着鲜少油火发出来的光,教小十六读书认字。

无论是农活还是读书,小十六都学的很快。

“孺子可教也。”“他日必成大器。”

每每有过路人家遇见小十六,与他一番天聊下来,都会从逗弄小孩的心态变得尊重严肃起来,留下一两句夸赞他的话。

果真,小十六不负众望,在十六岁成了国家自始以来最年前的状元郎。得亏彼时国君膝下无女,不然这驸马之位估计早早就定下来了。

小儿直言坦率,为人正直,说话天真有刺,不巧的是,这颗刺刺向了朝中势利一族,连带着几番让皇帝在朝中挂不下脸来。

于是乎,这只脸上还带着些许稚气的状元郎,被一国之主以救困济穷之名,打发到了边远县区。

之前被刺正正击中的贵族一家们,趁着小十六跌宕赶路之时,把刺还给了还未享得儿孙之福的小十六父母——披麻戴孝应是三年,可惜帝君并未在意到这件事,仍由小十六只身赶往千百里之外的海岛上。

舟车劳顿早已不成少年伤心抱怨的理由,白衣守孝的异乡客将原本荒芜一物的海岛打理得井井有条,一边引得当地人欢呼雀跃,一边引得朝中人参上一本又一本。

小十六最终在那些人的奏折中离开了海岛,海岛人热泪相送,在不到三月之后回到了荒芜贫瘠之时。

太子陪读,听起来是被皇帝看重的职位,可对小十六来说是莫大的侮辱。

彼时家国尚且说得圆满,皇帝以培养之名将太子早早豢在宫墙之内,只许十八才能迈出这红墙的影子。

十八岁的小十六在太子宫殿中遇见了十六岁也没出过宫的肖太子,说来也奇怪,既然是太子,为何囿于这小小四方天地,既然是太子,为何从不知家国大事,竟一心以为如今家国安定百姓富裕,无内忧也无外患。

“父皇告诉我说十八就能出宫了,”天真的太子眨眨眼睛,他很爱听这位陪读在外的故事,“他说他之前也是这样的,十八岁成人出宫,瞧见天下大事。”

“那在这之前呢?”小十六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着,他打心眼里瞧不起这个太子,这个被好生呵护,眼神清澈的太子。

“我不知道,”肖太子摇摇头,“父皇说我现如今的任务便是好好读书,将来成为一国之君!”

这位太子不同其他,说话没有称谓也不讲宫家规矩,不知是无人教他还是他不用心,“我好想父皇,可是他太忙了,一年只能抽出两三次来看我。”

小十六将疑惑咽入肚子,不知为何,自从他成为太子陪读,出宫的机会越来越少,像是与太子被关押在了牢笼之中,只能一遍一遍学着自己早已会的诗书,诵着虚假的家国大义,与外界的接触越来越少。

“保持住太子的天真,才是陪读的重要之责。”皇帝如是说道。

好荒谬。

太子将是下任国君,怎么到了如今这个年龄也不碰一点儿政事的?

这个国家好像都不怎么在意太子十六未出宫的事情。

这位太子就像是……未出阁的……算了,如此类比不太妥当。

完结倒计时ing

欢迎收藏这本~真希望有人与我讨论剧情啊

欢迎预收《一个平平无奇的Beta》

祝大家生活愉快

[撒花]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7章 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