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山河无溯 > 第481章 何须还 坐困愁城,四面楚歌

山河无溯 第481章 何须还 坐困愁城,四面楚歌

作者:忆枝狐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5-09 10:28:58 来源:文学城

“今晚不来,明早也必有消息,放心吧。”吴煜努力使自己,看上去镇定从容。

似怕对方不信,又没话找话补上一句:“军情瞬息万变,不会每次都那么准时。”

巫马澄点点头,吴煜所言的确给了她很大安慰。

笑容开在脸上,一如浮萍无根无芽。

“嗯,是我太沉不住气了……”她说着,字与字间像掺了水。

那是连日忧劳积下的病根儿,怎么用药也不见好。

吴煜牵过妻子,一下下轻抚着她的背。

自从老师请旨辞京,澄儿每日必会到这书房来。

碍于祖制规训,她不敢明着打听。

可吴煜明白女孩儿那些惦记,有些因着本家叔父,更多因着自己。

是以他从不欺瞒,亦无需对方找任何借口。

奏报堂而皇之搁在桌上,为的就是让妻子安心。

这般境况,一直持续到中州大举围攻卢荫前。

讯息传来,巫马澄再顾不上用水用饭。

每每抄写完经文,安顿好据儿,便跟吴煜一起熬在书房里等。

好在盼来的,并非什么坏消息。

三路汇合、监军到任的中州兵马,仿佛一下子失去了心气儿。

整休闲散、开拔惰怠不说,围城工事也极为缓慢。

徐铭石处更是频频递上密信,称主君突发旧疾,朝堂群龙无首。

阵前二王貌合神离、分歧甚大,随行监军宠信优渥、独断专行。

秦家父子连同一众将军,渐渐被排挤在外、难有建树。

桩桩件件,于目前南夏而言,皆可算作上上签。

“半个月……只需再撑半个月……”吴煜揽过女孩儿,声调比动作还柔。

“合欢雨期一到,南域全境便会陷入漫天阴湿……那帮北人的噩梦,就快到了……”

巫马澄仰起头,表情有些木木的,她张张嘴巴,大概想说点儿什么。

小内监音色尖细,通禀声透过门扉传进来,是晚膳准备妥当了。

南夏帝后分两侧落座,桌上新添尽是时令菜色。

巫马澄食不甘味,一心记挂前方奏报。

吴煜尝试转移话题,他先是问起了绛珠茉莉。

正值花期鼎盛,或许能宽解妻子一二。

“嗯,它们开得很好——一朵叠一朵,小红灯笼似的。”

见女孩儿眉宇略有松动,吴煜很是安慰,接着他说起据儿。

那孩子心思细腻,总能变着式样逗巫马澄笑。

渐渐的他很少再提到妹妹,夜里睡觉也不哭不闹,懂事仿佛小大人儿。

“昨晚没睡好吗,瞧你眼底下都青了。”

话题三绕五绕,被吴煜转回了最关心、最在意的事情上。

半勺清粥入口,巫马澄强逼自己咽下去。

她拿起绢子拭拭面颊,话说得很小声。

“不知是怎么了,这几天我总梦到宸儿……”

她转头看向对方,一双眼仍陷在梦境里。

“她那么小,一个人边走边唤……我跟在后头,拼命想追上她……可就是,就是……”

泪水跌落掌心,啜泣转为呜咽。

“你说宸儿,会不会提前……”许是那想法过于不吉利,巫马澄急忙掩面闭口。

呛咳使她颤抖起来。

吴煜搂着妻子,震颤自灵魂深处破土而出。

这些日子,他也经常做梦。

梦里那位北邙老者,一边吟诵一边前行,像预言又像指引。

“便是君,也唤不应……便是臣,也唤不应……”

吴煜心间飘过两句,老者亦随之变了样子。

那是孟广、是储陈。

是洪行严、是巫马良雨,甚至是吴煜自己。

当天夜里,两人在书房等了很久。

灯烛换过一盏又一盏,始终盼不来最期望的那声通传。

四更时分,中州大营。

瞥着一地草垛跟上头扎成刺猬似的箭,朱佑哈哈大笑。

“辛苦,辛苦!今晚儿这出开门红,够他们受的!”

虎子年轻,心里藏不住事儿,嘴上又爱叨叨。

一听这话,当即搓搓鼻子说:“要不是那帮人反应快,这招肯定更好使!”

冯异摘下盔帽,将目光投向身旁众人。

沉声嘱咐道:“大伙回去歇息吧!操劳半宿儿,合该睡个好觉!”

岑彭与朱佑并肩而立,点点头说:“是啊,快去睡吧!马匹弓箭自有人打理!”

兵士们陆续散去,二将入帐回禀不提。

冯异与寇恂头顶残月,走得又沉又缓。

忖量片刻,忍不住劝道:“这么拼命可不行,瞅你脸色都差成什么样儿了!好好歇两天吧!”

寇恂笑笑,并不打算接受提议。

话锋一转道:“明晚该飞骑营了吧?我去给他们带路!”

冯异本想再劝,话到嘴边儿却蹦不出一个字。

好友心里还没放下,这点自己比谁都清楚。

可什么时候才能释然呢?

等赢了?等死了?冯异思索不出答案。

走着走着,路上只剩寇恂一人。

他默默绕过围帐,心知无心入眠的远不止自己。

韩凛埋身案牍,正在批改奏疏。

军事有关的讨论,他从不参与。

除到访那日外,甚至再未踏足大帐。

用人不疑,一向是韩凛原则。

自己钦点的人都信不过,还做哪门子帝王,趁早让贤好了。

南夏朝廷竟妄图以“离间计”,动摇中州取胜之决心。

可见其已然到了生死边缘,水尽山穷、走投无路。

反正自己这趟,就是奔着见秦川、见吴煜来的。

借坡下驴也算成人之美,且让他们做几日好梦,疏忽大意才有可能掉以轻心。

帅帐距离此处并不算远。

除齐王、淳王、秦淮、秦川外,萧路亦十分罕见地参与了议事。

他面朝骠骑将军,再三强调道:“能不能成,就看这一回了——切勿唐突冒进,舍本逐末、因小失大。”

秦川控身拱手,眉宇渐聚凌厉之气。

“攻城之要,重在攻心!飞骑全员皆立死状,毫厘差池严惩不贷!”如此保证,使对面放了心。

萧路移移步子,将视野扩展到最大。

下面这番话,他想尽力表达清晰。

“巫马太师此人,见事迟、得计慢。藏端于心却失之寡要,图谋在怀只不擅决断。”萧路在帐里踱着。

“充分利用以上几点,想要速取卢荫、直逼齐昌,并非痴人说梦——前提是筹谋得力。”他继续说。

论起对南夏这块儿地方的了解,秦淮自问绝不逊于萧路。

看眼嗽声骤起,他不着痕迹接上话头。

“留给中州的时间,确实不多了。一旦进入合欢雨期,兵卒们受不惯潮,城池再拿不下来,士气定然低迷。”

秦淮挪至桌边,边说边抬手倒水。

“士气散了,重新涨上去可没那么容易。必须多管齐下,想法子缩短这一战的进程。”他将茶塞进萧路手里。

后者小啜几口,目光却停在齐王跟淳王身上。

“二位所言,极是有理!”齐王与韩冶交换过眼色,率先表态道。

“如今戏台既搭好一半,另一半也不能总空着——”

极具辨识力的笑容,出现在脸上。

军营帅帐,顷刻便如舞榭歌台。

“呵呵呵,这出暂时就叫声东击西。做出副长久对峙的样子,吓吓城里那帮胆小鬼。”

韩冶此时早已五体投地、敬服至极。

原以为上了战场,就能独当一面、自力更生,现在看来要学得还多着呢。

夤夜更深、中宵露重。

卢荫城头,千名青羽残部,负坚持锐、严阵以待。

火矢是一早备下的,对面只要敢,必叫其有来无回。

想起昨夜,潘霄就是一肚子火。

那起子北人,忒得狂妄太过!

竟敢骑马绕城叫嚣,用的还是江下本地方言。

这般举动,无异于奇耻大辱。

守城兵士即刻展开回击,岂料对面扛出草垛作为防御。

全程不骄不躁,只一味喊着那两句,兜兜转转及至寅正方回。

是啊,弓箭这等重要物资,卢荫城里的人可消耗不起。

陷马坑与护城河被填平了,下一步便是抢建工事、围城固守。

所有东西,用一点便少一点,实在经不起挥霍。

魏成阳默默盘算着,一心希望计划能够顺利进行。

但真的,会有那么容易吗?

疑问浮现在脑海,沾着回忆的血腥气。

马蹄奔踏似曾相识,规律好似摇铃。

谢之逸认识那动静,并非依靠耳朵判断,而是通过毛孔识别出来。

一声呼哨、乡音四起。

卢荫守军打心底里,恨透了这副腔调。

多么嚣张猖狂,多么阴狠恶毒。

年青人总是头一个儿,沉不住气。

潘霄点燃箭首,火苗突突跳跃,像极了无从压制的愤怒。

魏成阳振臂示意,火矢依次排开,城楼上顿时亮如白昼。

青羽军跟飞骑营,真真是旧怨未了、再添新仇。

盾牌固若城墙,蔽住一身白袍,细看之下还能发觉抹了湿泥。

没错,此番叫阵他们扛的不是草垛,而是足以抵御火攻的坚硬秉甲。

“怎么办?还打吗?”潘霄离魏成阳最近,语调听起来既无奈又不甘。

“打!不能白吃这哑巴亏!”魏成阳点点头,神色犹算镇定。

言罢他一声令下,无数火星飞向城下。

潘霄更是用尽全身力气。

他多么希望那箭,能穿透盾牌、刺破战甲,扎进敌人心脏里去。

撞击干脆利落,火光跌在地上,没等连成片就被踏灭了。

吟咏不绝于耳,就着烈焰连天,愈加慷慨豪壮。

这一场,直闹到五更天上。

苏立搭下酸麻手臂,若有所思地眺望远方。

他不在里面,这是苏立最后的结论。

想想也是啊。

那样一双眼睛,怎肯轻易掺和这等琐事?

飞骑主帅,比想象中还会识人。

“走吧,该交班了。”谢之逸拍拍苏立,他很清楚对方想找谁。

早晚要碰面的,没必要这么心急。

然世间之事,有人闲就有人忙,有人看得开就有人参不透。

全看所求为何、所思在谁罢了。

譬如此时此刻,太师府邸正堂中央。

太守宋青与将领贺温,整襟危立、肃然以拜。

不消几句,便解释清了来龙去脉。

随后在巫马良雨授意下,又念了两遍歌谣。

所幸调门儿不算大,仅够屋里人听清。

“好啊……好啊……”南夏太师叹息着摇头,起身时腿脚明显有些不利索。

他颤巍巍搀着宋青、贺温,一一让到椅子上。

见太守还要推托,又在其胳膊上轻轻拍了两下。

“好一招,四面楚歌乌江岸呐……”巫马面色悲凉,双眼像被虫蛀空的洞。

他蹭回座位上,借由背身悄悄拭了两把泪。

“如此情形,二位有何高见?”好在低沉转瞬即逝,再开口时巫马也恢复往日神采。

“打,打不得!赶,赶不走!当真小人行径!”夜间挫折,显然令贺温很不好受。

军令是一早定死的,无太师亲谕,谁也不许擅开城门。

违者格杀勿论、先斩后奏。

宋青是读书人,倒还存着几分理智。

打仗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绣花样。

更不讲究什么光明磊落、正大堂皇。

趁病取命、杀人诛心——这才是沙场的本来面目,或者说朝堂的实际真相。

一路行来中州军队多得民心,宋青虽未亲眼见过,听也听饱了。

相较之下,本家官吏又做成个什么?

自己把刀递过去,却指望别人不拿它来扎你,天底下哪来这般好事儿?

手指点在桌角,轻轻敲过三下。

宋青欠一欠身,朝上行礼道:“既不可攻,不若想想守的法子。”

巫马良雨拈着新换的茶盏,捋捋胡须道:“宋大人是想说……”

宋青急忙站起来,弯腰施礼道:“他们喊他们的,咱们堵咱们的,互不相扰、两不相干。”

贺温倒吸一口凉气,灵感自头心灌顶而下。

不由得拍案奋起,面向巫马启奏道:“金鼓之声,足以掩盖人声!末将这就传令准备!”

堂上太师倒没多少激动,只用手势教两人归座。

他需要考虑全局,即使那全局已不剩几分几厘了。

宋青看出对方心思,略作思忖后开解。

“太师顾念百姓,实属宅心仁厚!然战时不必平常,两害相权取轻为上!”

巫马良雨被说动了,他侧头望向贺温,叮咛道。

“动静别闹太大……那边儿散了,这边儿就停吧……”

“是!末将谨遵太师之命!”卢荫将领背脊绷直,抱拳时甲胄震耳、声如雷动。

战局如棋局,有时讲究的就是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精准把握每一步走向的中州军,在秦淮带领下,不慌不忙进入下一阶段部署。

帐外脚步错落、往来有序,韩凛替秦川换完裹伤带,将剪刀与细布分别收进箱子里。

转身笑道:“萧先生此招可谓借力打力,要的就是南夏自乱阵脚。”

秦川处倒不忙着应他。

只瞧其系好衣带、束好长发,眼皮一搭、嘴唇一嘟。

哼哼唧唧道:“你自打来了,就没顾上陪我!整天价左忙右忙,这会子又惦记起外头了!”

韩凛闻言,差点笑到肚子痛。

几次三番压住嘴角,才敢扭头去看秦川。

谁知不看还好,一看更憋不住了。

椅里坐的,哪是什么风流倜傥俏将军?

分明是只臊眉耷眼、摇尾摆脑的大狗狗!

蹲在桌子边上,别提多委屈了。

“我这不以为你挂记吗?才多多留着心!”要不是对方高热初愈、旧伤未合,自己才不会有如此好气儿。

“行了行了,不看了!不看了总可以吧!”眼见秦川眉毛越垂越低,韩凛忙不迭哄。

他顺手拾过件披风,迈步走回爱人身侧。

拥抱当腰收紧,扯的韩凛猛然一歪。

披风自肩头滑下,罩住秦川半身。

他抬手摸着那条伤,语气温柔道:“明晚可就见真章了,你一点儿都不担心?”

秦川将手攥住,报以同样温柔的笑容:“我相信爹爹跟师父,他们不冒没把握的险。”

韩凛点点头:“话是这样不假,但……”

他甚少如此犹豫,颠来倒去,只为寻个令秦川舒适的说法。

“攻城战不许你参加,我怕你憋坏了。”韩凛声调很细。

下唇微微翘起,很像小兔的粉鼻子。

“当然会不服气啊!”秦川如今也学会就坡下驴了,演起受气包来,简直得心应手。

边说还边往韩凛身上拱,大气儿喘得跟牛一样。

“所以才要官人好好陪我啊!要是官人都不肯管,我岂不是可怜死啦!”

这副表情一出来,真不怪人存心逗他。

任谁能想到,在外叱咤风云的杀神将军,私底下竟会这般撒娇耍赖。

“那你说说,人家怎么管才合夫君心意?”韩凛弯下腰。

故意放缓气息,一下下吹进秦川耳孔。

“怎……怎么陪都好……都好……”那傻小子半边儿躯壳都快化了,胳膊环在腰上一个劲儿发颤。

“哦?”韩凛语出疑惑,轻旋半圈儿坐进秦川怀里。

拿头靠在对方肩上,摩挲着衣领问:“怎么陪都好?还是这样陪最好?”

回答化作无声长吻,流转于二人身侧。

帐外金戈铁马,帐内倚玉偎香。

好一派:提刀映花花愈娇,艳沁甲光光犹耀。

百炼成钢、绕指化柔,古今之道成如此乎。

口口声声不管、不理、不操心,可集结时辰一到秦川还是去了。

韩凛那儿刚巧有奏疏送来,没空理会自己出尔反尔,当真老天保佑。

此次阵仗堪称非比寻常。

浩浩荡荡一眼望不到头不说,且个个执戈拥盾、神情坚毅。

秦川总算见识到了,其余两路兵马实力,庆幸与自豪油然而生。

他庆幸,庆幸这样的军队属于中州、属于韩凛。

他自豪,自豪身为其中一员,飞骑营没给中州军人丢脸。

军令重申,犹如滚雷再临。

一改前两日小心谨慎,此番计划则是动静越大越好、时间越久越好。

秦川听着,心却渐渐飘远。

他想起韩凛如今就在营帐里,一面批阅奏折一面等着自己。

多么幸运啊!

秦川将目光投向天际,决战近在眼前,自己还能拥着爱人。

与其一同见证,中州那无可限量的未来。

在此之前,秦川压根儿没想过会再见到韩凛。

不,这样说并不准确。

应该是没想到,自己还能活下来——活到两人相见的时刻。

鼻尖酸涩,堵得人透不过气。

秦川可不想婆婆妈妈,叫人瞧了笑话,赶忙收敛神色望向前方。

兵士们拱手领命、整装待发。

几点飞鸟,消失在晦暗与乌黑的分界线上,转瞬便不见了踪影。

卢荫守将贺温孤身一人端坐正堂,府邸各门皆四敞大开。

按照先前交代,无论哪方出现状况,都能以最快速度奏报到跟前。

他一手撑桌、一手抵膝。

两三时辰过去,没有喝过一口水,更没说过一句话。

贺温心里存着些疑影儿,需要时间理理清楚。

端倪最早出现在,苍兰之战结束次日。

中州三路大军势如破竹,仅用不到半天便完成了会师。

看前对方气势汹汹,三五夕间就要对卢荫发起进攻。

城中百姓得了消息,无不人人自危、惶惶不安。

将士们更是枕戈寝甲,丝毫不敢懈怠。

可等来等去,音讯一天天变少不说,报上来的大多是原地休整、未有异动。

太师过后给出解释,称中州军队内部上下猜忌、左右掣肘。

朝廷有命,监军到任前不可贸然开战,违者以欺君之罪论处。

“真的……是这样吗……”贺温低声重复着,墙上影子微微晃动。

这话他早就想问了,早在甫一听到时就想了。

然而几番思量,贺温还是选择了沉默。

一来他手里没有证据,没法子证明,那是场欲擒故纵的把戏。

二来军中士气低迷,的确需要些好消息来提振人心。

脑海里,又一次闪过相同画面。

来自贺温童年时期,却令他一辈子记忆犹新。

野猫通体漆黑、身形矫健,拨弄爪儿底下的耗子,像是玩着什么游戏。

神情举止,透露出优雅与残忍。

嘴在打哈欠时张开,仿佛不怀好意的笑容。

军人特有的直觉,使贺温再度想起了这一幕。

诸般预感充斥在里头,尽是不安与不祥。

他努力将思绪拉回眼下,自迷雾中苦苦摸索。

每晚骑马绕城、散布谣言,为的仅仅是动摇民心吗?

贺温同样保留意见。

但不论怎么分析,战局之内劣势一方,总要受制于人。

人家给什么,你就得应什么。

想让你怎么应,你就得怎么应。

有时连睁眼闭眼,都不由自己做主。

“哎……两害相权,取轻为上……”

卢荫守将阖上双目,他在等城楼上的金鼓声。

今夜一定会发生点儿什么,即使贺温猜不出来。

“玄马非善吞百槽,有口无天私囊饱!”

“玄马非善吞百槽,有口无天私囊饱!”

念颂比打更还要准时。

撞在守城军士耳里,真是要多烦人有多烦人。

许是词儿少,喊的遍数又多,第三天上愈发得心应手。

悠悠扬扬、曲曲绕绕,还真有几分江下话的清婉柔美。

魏成阳立在城头上,锣鼓点儿自身旁炸开,晃得眼前金星乱冒。

多少日子没睡过觉了,他自己也算不清楚。

每当魏成阳想要安歇片刻,托孤般的叮嘱之言,就会在耳朵里钻进钻出。

“狂澜难挽,乾坤无转……我命令你们撤退……我要你们死守卢荫……我要你们给南夏挣个说法……”

是啊,既然失败已成定局,上赶着睡觉做什么?

魏成阳捏捏眉心,弯出丝缕苦笑。

总有长眠那一天的。

拼尽了、耗干了,还怕没机会好生躺着吗?

下方音量陡然转高,犹如汛期时节暴涨的水面。

楼上越追越急的旋律,则像一垛垛沙袋般严防死守。

誓不肯露出一声儿、错过半点儿。

震颤自脚底向上攀升,没一会儿就传遍潘霄全身。

凭借不俗的眼力,他发觉下头人变多了。

起初还能分出明显间隔的队伍,渐渐汇点成线,牢牢围住卢荫城。

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权作遮掩之用的金鼓,只怕要响一夜了。

潘霄心里很憋屈。

恨不得杀出城门出口恶气,即便代价是自己的性命,亦在所不惜。

他忍着,用力忍着,直到槽牙碾碎,鲜血充满口腔。

主帅不在了,自己哪还有时间耍脾气呢?

贺将军叫怎么守,自己就怎么守,只当是报效储陈在天之灵吧。

正值两下水火难容之际,中州那儿却不知为何,突然就泄了力。

从喧嚷到静默,还不够人眨眨眼皮子。

城头上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锣锤鼓锤渐次停止击打,像极了大雨过后犹自作响的闷雷。

谢之逸两耳作烧,脑门中央突突跳着。

类似琴弦割断的声音,持续回响在他身体里。

从上扯到下,自左牵到右,令他一时认不清城外情况。

可即便看不见,他也知道那群人没走。

非但没走,数量较之先前,又加了一倍不止。

“暴风雨前的宁静啊……”谢之逸掏掏耳朵,面上没换什么明显表情。

“这般鬼蜮伎俩,他们用着倒挺顺手……”

话虽如此说,谢之逸却不得不承认——无论对方想以此达成何种目的,而今都离成功不远了。

别的暂且不看,只瞧守卫们一个个忧怒交加,擂鼓者一队队汗流浃背。

狼狈若此,还谈什么拥城固守、反败为胜。

果如青羽众人所料,一刻止歇使中州更添助益。

留给自己这边的,就只剩疲倦与惶恐。

擂鼓声重,只渐渐跟不上趟子。

苏立冷眼伫在一旁,给这场越演越怪的闹剧,定下了谢幕之期:

日出时分、东方破晓。

不闹到家家鸡鸣、户户洒扫,那帮北人才不会善罢甘休。

要将卢荫这池水彻底搅浑,就要在百姓身上做文章。

苏立冷哼一声。

回想起开战以来,各地对中州军队的评价。

除日常歌功颂德外,便是拿南夏与之作比。

那可真是别开生面、精彩纷呈。

一桩桩、一件件,讲得倒比唱得还好听。

尤其是跟飞骑营有关的部分。

难听些,说他们是阎王差下的黑白无常,一个照面便可取人性命。

好听的,称其具仁威遗风、秉天策之勇,是神仙派来救苦救难、济危济贫的英雄豪杰。

苏立越想越恨,拿飞奴儿顶住自己手心儿,悄悄刻下一道血痕。

天就快亮了,可天亮之后的民怨,巫马太师与宋大人又该如何面对呢?

城上守军算是瞧出来了,下头每闹两到三刻,便要停下歇息一刻。

为的自然是叫人睡不起、醒不得,以完成最大限度的消耗。

任他们喊不行,不让他们喊更不行。

左右里外不是人,夹板儿似的前后受气。

何须还——

《出塞》(清)徐锡麟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81章 何须还 坐困愁城,四面楚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