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山河无溯 > 第452章 入战图 檄文铿锵,烽火燃将

山河无溯 第452章 入战图 檄文铿锵,烽火燃将

作者:忆枝狐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4-28 08:30:13 来源:文学城

“任人唯亲、宠信奸佞,致使民生凋敝而不查,黎庶穷困而无救。”

“侵公器以做私用,横征暴敛于前,大兴土木于后,百兆之民愁叹,千里之地废业。”

“背友弃邻、招降纳叛,公心尚寡、私德或缺,凡此恶行老幼共愤、天地难容。”

“倒悬之患日甚一日,恐富者鬻权恤产以自肥,更忧贫者易子相食以苟生,萧梁之祸实不远矣。”

晶亮眸光一遍遍打量过纸上文字,从上到下再从下到上。

笑容亲和舒朗,伴着阵阵悦耳夸赞。

“呵呵呵,条理分明、文采斐然!这几大罪状往外一摆,真教人有口难辩!”

吴煜抬起头,看向下头执意不肯落座的巫马。

继续笑道:“老师还是坐下吧,这样咱们也好说话。”

见对方并无答言,吴煜倒不勉强。

接着又捧起奏疏,大有意犹未尽之态。

“依老师高见,如此檄文应出自何人之手?”

“陛下……”巫马望着书案后那张脸,只从嘴里挤出两个字。

大难当前,对方如何提得起兴致啊?

“哎,写得好就是写得好!”吴煜挥挥手,打断本就没了下文的句子。

“只是中州官员朕接触不多,才想让您帮着分析分析。”

叹息从嗓子眼儿打了个圈,被巫马咽回肚子里。

他挪挪站僵的双腿,谢过吴煜恩典,坐到下首椅子上。

捋捋胡须道:“此文虽是檄文,言语激烈、措辞铿锵,却仍于字里行间透出文人风骨、雅士气度。”

回忆着文章内容,巫马定了片刻。

“陈瑜亭!莫说中州朝堂,便是天下才子中,也难再找出第二人!”

“呵呵,朕与老师所见相同!”吴煜撂下奏疏,兴奋地敲了几下桌子。

“当年有传闻称,陈氏一脉乃王佐之才,可兴国安邦!如今看来的确不假啊!”

巫马略略颔首,并未发表看法。

他知道身为臣子,自有臣子本分要尽。

而今既已论完,也该谈谈最重要的事儿了。

他起身拱手行礼,语气一如往昔。

“陛下,这征讨檄文一夜之间遍布四海,可见中州有备而来。咱们南夏也该早作准备,绸缪未雨、防患未然啊。”

吴煜第三次将目光落回纸上。

似盘算又似整理,一面总结一面道。

“一罪任人唯亲,二罪公器私用,三罪横征暴敛、四罪大兴土木,五罪招降纳叛。”

他越说越激动,话音里带着颤儿。

“老师啊——这桩桩件件,朕既不能承认自己做过,又不能否认自己没做过。”

吴煜将背靠在椅子上,音调儿霎时恢复了正常。

“花栖税收的银子摆在那儿,千鹤亭跟万松台放在那儿,后裕来的王爷养在那儿。”

他低头捏捏自己眉心,笑得凄楚而悲怆。

“主君无德、臣子无能,是百姓最怕见又最想见的——”

“为富总是不仁,做官必定贪墨,重臣心藏奸邪,君上奢靡昏庸。”

吴煜搁下手睁开眼睛,重新看向巫马道:“此为朕一人之罪,非南夏百姓之罪。”

巫马良雨听出,对面之人已有些混乱,前言不搭后语。

似是将憋了多年的话,一股脑全都发泄出来,顾不得条分缕析。

“下旨全军备战,各地府库粮仓派遣专人巡查。”吴煜挺直脊背,手掌落上桌沿。

“臣遵旨!”巫马使力抱拳答允。

“各地驻军守将,即日起整装严待。东珠、旧海两处水军主力,日夜集结待命。”

“豹突青羽两支,无朕旨意不可擅动。”南夏帝进一步做着安排。

“是!”对面回答只剩一个字了,却余音回荡,直戳人心。

“若两方全面开战,民夫征调数量必是空前绝后。叫底下那群人,尽快拿出个方案来,不可一味鞭笞天下。”

吴煜说完,突然想起一事。

犹豫再三,只是道:“夜深了,老师还请早些回府筹划吧。”

“老臣告退!”巫马良雨撩袍跪拜,动作老迈而迟缓,身上恍若压着千钧巨力。

这是唯一一次,吴煜没有起身送对方。

任由南夏太师拖着双老腿,挪到门边、跨过门槛,逐渐消失于夜色。

他嘱人换过盏灯,取出架上一卷舆图,轻巧展开。

那是金泽江,自源头至入海口的地形图。

由吴煜单独命人绘制。

上有中州,赤云、花津、柳堤、青湖。

下为南夏东珠、旧海、凤枝、盛棠、午阳、金照。

金泽江横亘当中,蜿蜒曲折、连绵不绝。

龙口渡……犬牙峡……狼头滩……金泽三险之地,被南夏帝用手指一一划过。

最终停留在狼头滩西侧,那道吉丘浮桥上。

是的,这就是他一早想到,却未曾提及之地——

连接南北、打通往来的水上要道——迎新桥。

“金泽江水流湍急、风高浪大,如今却有聚土成坡、化石为丘,此乃上上吉兆!天佑南夏,天佑南夏啊!”

“陛下,臣等夜观天象,浮桥建成之日便是太子殿下痊愈之时!太子命中五福齐聚,再得了这贯通南北之道,必可保南夏国祚昌隆、千秋万代!”

昔日那些奉承谄媚,一句句飘过南夏帝耳边。

冷笑夹杂其间,隔着时光令他辨不清来处。

吴煜从未轻信过,任何溢美之言。

送到跟前的贺表直摞了三尺高,也没下过什么相关旨意。

他不相信。

不相信凭空冒出一个土坡,就能护佑家国。

更不相信那帮靠天吃饭,嘴却比鬼还滑的家伙,真能预知未来。

直到凤枝与盛棠两地太守分别上疏。

言及百姓视吉丘为祥瑞,更盼早日打通关键,还民生安乐、商户兴旺。

吴煜才下了决定,应“吉丘”之名,遣人着手修建浮桥。

“呵呵……呵呵呵……”无声的冷笑,接连化作有声的苦笑,飘荡在书房内。

他一边挲摩着那条线,一边慢慢摇头。

晚了,一切都晚了。

被误解和孤寂折磨太久,他太想要几句理解与夸赞了。

哪怕疑虑层层,哪怕担忧重重,吴煜心里仍存了一丝侥幸。

他希望这座桥,是自己与治下子民缓和矛盾的起始。

往后一切,都还来得及。

来得及缓缓推行,来得及徐徐引导。

更来得及把一座欣欣向荣的江山,交到据儿手里。

正是这份渴望,在当日绑住了吴煜手脚。

也正是这份渴望,在今夜捂住了他的嘴。

他是多想下令,立即拆毁浮桥。

派盛棠驻兵把守吉丘,时刻注意对面动向。

但如此一来,不就坐实了檄文所言,自己就是个昏庸无道之君。

逼得南夏全境水深火热、哀鸿遍野吗?

到时候,百兆生民群情激愤,即便自己贵为帝王又能做什么、劝什么呢?

自己的话,又有谁肯听、肯信呢?

忧愤使吴煜思绪跑偏了路子,顺着条参差曲线一路看去。

目光径自落到临仙城外,那片写着“云溪”的土地上。

经由前番种种安抚,南夏跟云溪方面关系确有明显好转。

虽未能探出中州是否与其结盟,可就察言观色而言,长老祭司是不愿见狼烟战火的。

“这是条路子……”吴煜自语着。

“只不过人选当好好思量……老师年事已高,不宜再舟车劳顿……”

一个个名字划过脑海,皆是看也没看就翻了过去。

等到“洪行严”三字,随着面孔映入吴煜眼帘。

紧皱的眉头,才有了舒展迹象。

“嗯,这人必合云溪长老眼缘。”南夏帝小声说着。

动静不待落地,就又被牵往了别处。

云溪携灵者之神异,吴煜早有耳闻。

这些年交道下来,更是听过不少玄之又玄的奇情妙事。

这股力量如果得以争取,南夏困局或可迎刃而解。

吴煜留恋似的将手停在那块地方,久久不肯挪动。

是的,他再一次妥协了。

他在赌南夏国运未尽,在赌云溪仗义相助,甚至在赌中州虚张声势、外强中干。

这便是吴煜作为帝王的局限。

他不是没有远大志向,不是没有非凡抱负。

更不缺经天纬地之才、励精图治之能。

但他就是放不下那点儿眷恋,那点儿身为“常人”的凡俗眷恋。

他总妄图端坐皇位,还能保有一丝普通心性。

换句话说,吴煜太善了。

他不肯放弃,哪怕一点点来保全大多数。

他总想周全、总想圆满,总想先等等、再看看。

殊不知在这个位置上,“错误的善”就意味着“恶”,“正确的恶”亦能转化为“善”。

檄文上条条罪状,他没得逃避、更没得辩驳。

不管发心如何,百姓们早已将其视作,南梁武帝或陈朝后主。

很多时候,事实真相并不重要,天下人怎么以为、怎么相信才重要。

这个道理,吴煜一辈子都没弄懂过。

等明白过来,时间也过去了。

他再没机会,将一切重新走一遍了。

转眼榴月过半。

渐热天气,裹着成荫绿树、锦绣花团,却怎么也撞不开韩冶那愁闷心扉。

好容易接到宫里传召,着其酉时初刻入宫面圣。

然此等消息一出,少年哪儿还坐得住?

申正未到,便急火火赶至韩凛书房门口。

得到的答复却是,陛下正在批阅奏疏。

还特别叮嘱过,无论谁来都不许通传禀报。

眼见着颗水灵灵的青杏,活生生拧成粒吊树干。

孙著只好生劝慰了两句,就推门入了内殿。

都怪两边人手脚太快,害得韩冶想从门缝儿瞅一眼都不能。

“是那家伙来了吗?还是那么沉不住气?”韩凛靠在椅背上,拈着块模样精美的枣泥酥。

三下五除二就下了肚,随后又抓起茶杯牛饮几口。

吃相做派,真真大有秦川之风。

“回陛下,门外确是淳王殿下。”孙著语调平常,双眼似笑非笑。

抬眼看看周围,哪有什么奏疏堆积、笔墨纷乱?

有的不过是对面一脸悠然,跟才端上就见了底的点心。

“呵呵呵,他呀什么都好!”韩凛饮下剩余半盏茶,向后抻抻肩膀。

“只这性子总沉不下,大任当前可得好好磨一磨。”

言毕将桌上舆图卷好,站起身道:“反正时间还早!孙著啊,命人传膳吧!”

“是。”对方这厢刚一应下,承喜那边儿就忙不迭出去传话了。

承安去后,韩凛身边再未添过其他人。

近身服侍的只有孙著、承喜跟承福。

每每瞧着这俩徒弟,孙著总觉得承安还在。

他的沉稳细腻,他的坚韧无畏,化作股无形力量,就此存在了两个人心上。

好似魂魄不散,又好似意志传承。

今日晚膳,特意添了两道荤菜,一碟翰林鸡,一碗汤毓秀丸。

满满当当往小桌上一摆,当真香气四溢,令人食指大动。

私下用饭的韩凛,素来不太讲究规矩。

依着孙著把前头流程走完,自己便拾起筷子随心而为。

半晌无话,亦不闻丝毫响动。

等又盛上勺汤后,韩凛才似想起什么问:“什么时辰了?”

“回陛下,申正二刻了。”孙著低头道。

“嗯,不急不急,等用完这汤,给朕换身衣服。”说完他笑了。

那笑很活泼、很调皮,怎么也看不出大战将至的样子。

“奴才遵命。”孙著照常应着。

却觉对面之人越来越摸不透、看不清了。

自打征讨檄文颁布那天起,数不清的上疏奏折,几乎要把整间书房淹过来。

不管是京内重臣还是地方官员,是军中武将还是贤达文士,纷纷上表陈情。

里头有表忠心的、有唱赞歌的,也有出谋划策、分条析理的。

简而言之一句话——朝廷上下、四海内外,万众之心皆盼此一战。

定南北、合天下,结束这百多年来的疆土分裂、同族异志。

可最最奇怪的就在这儿,孙著一边为韩凛整理着衣带一边想。

面对规模如此空前的请愿,陛下倒忽然冷下来了。

每日只管翻翻奏疏,回一两句可有可无的朱批,便再不多言其他。

“淳王殿下今日急切,怕也是为此而来吧。”孙著琢磨着推开门,脸上仍是无甚波澜。

“淳王殿下,陛下有请。”老人家说话不管带不带感情,天然就怀着两分亲近。

半个多时辰的暖风,早把韩冶心气儿吹得差不多了。

而今再用这话一捂,更是沉静舒泰、轻装上阵。

“多谢孙总管。”少年微一颔首,对孙著仍旧礼待有加,可谓数年如一日。

“淳王殿下客气,您快请吧,陛下已经在等着了。”对面答礼也是周周到到。

没成想刚一踏进里间书房,平顺下的气就再度占了上风。

瞅着满屋奏折与端坐书案的韩凛,韩冶紧赶几步上前道。

“皇兄,檄文发下去一个多月!再不下令,可就要过年啦!”

对面风风火火,韩凛处却仍是浅笑不语。

一对眼睛只亮亮的,没住什么心事,更没藏什么话。

淳王自知失礼,赶忙调整身形拜道:“臣韩冶,参见陛下。”

平身时,面上急色并无平复迹象。

“交代你的那件事儿,办得怎么样了?”谁知韩凛对此竟毫不在意,亦不打算回答韩冶前番问题。

轻飘飘一句话,就接管回场面。

“都办好了,顺着城门一道道往里传!如今可是南夏境内最时兴的歌谣!”韩冶心领神会,答得也干脆简明。

要是能收收句子里的情绪,显然就更好了。

“这件事儿继续派人盯着,眼下有桩要紧差事交与你,应付得过来吗?”韩凛头都没点,顾自往下说。

“还请陛下吩咐。”韩冶收起脾气,往前拱手道。

语调坚决而不急躁,果真没辜负韩凛期望。

入战图——

《已亥岁》(唐)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52章 入战图 檄文铿锵,烽火燃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