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山河布相思 > 第30章 豆蔻华年(二十九)

山河布相思 第30章 豆蔻华年(二十九)

作者:温二九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06-29 09:58:07 来源:文学城

到这一刻,如此行事,如此不愿轻易“妥协”的宗明旌,才让苏老太师对他的情绪…真正意义上的可以说“另眼相看”了…

因为,宗明旌不负老太师所望…

也不负国公爷宗鸿。

更重要的是,这一刻的老太师对他的这股情绪,是不以旧人的情谊而受到影响和变化。

全然是因为他自己让老太师看到了,不一样…

在他的身上,有如那人一般深入骨髓的保家卫国,不惧生死,护民护家的坚定决心,这是大兆百姓,也是大兆朝堂的幸运。

可与那人相比,在宗明旌的身上,老太师也看出来了,他也有不同之处,这份不同是…即便是现如今的宗明旌,也没有那人所有的执拗和愚忠…

这便是老太师看到的不一样,也是他曾深深期盼却最终没有看到的不一样。

老太师理好自己这股克制不住的情绪后才抬眸去看着宗明旌,声音一如方才,平静淡然,让人听不出什么大变化:“你比我家小五大一岁,该是昭历二年出生,算算时间,你应当也有听过一个传闻…”

“昭历二年往回倒退个七八年左右,也就是先帝晚年时期,有一刚年满十八的少年,孤身一人周游大兆,因是初离家,他不识路,误闯入了当时是大兆三不管地带的青州,为何独青州此地被称为三不管,想必你也清楚缘由。”

“…恰巧你父亲当时受命收归青州,你祖父老国公治军有方,哪怕是你父亲,初入飞鹰也是从小兵做起,一切功绩皆是由他自己的努力而换得。”

“那年是国公爷于飞鹰正式受领主将军职后的第一次任务,因此,他要拿青州一事在飞鹰,在大兆,更是在天下,立下属于他宗鸿的威信…”

“可当时…那青州握权主事之人最是心狠手辣恶贯满盈,拿州中的幼儿女子做挡箭牌,你父亲这般人怎会将刀剑对准弱者,苦于无奈,你父亲束手无策,半月过去,依旧毫无进展,而此时,正是那位误入的少年为你父亲带来了转机。”

“那少年孤身一人在青州城中,面对万千敌兵,三日内便以一己之力说服州中大部分的百姓,以及少部分还有血性的青壮年,几方联合起来为你父亲赢得了一丝攻城的机会…”

“你可知此人是谁?”最后一句话,老太师问的很轻,却也很打动宗明旌。

老太师口中之事,宗明旌曾听过一二,只是老太师口中那个才十八的少年,外界并无传闻姓谁名谁,家住何方。

“…你不知道老夫也并不惊讶,毕竟就连你父亲当时也并不清楚真相,若不是后来偶然之间发现,想必他至今也不会知道…那十八的少年便是老夫那不成器的老二。”

就这一瞬,宗明旌本不觉得如何的神情立马不一样了,他的眼睛陡然大了一圈,脑袋里不由自主的忆起了自己眼中的苏二爷…

可一时之间,宗明旌似乎如何也不能把自己所见到的苏二爷,和老太师口中那个意气风发,有勇有谋的少年结合在一起,这突然的一下…他意识到,他所看到的苏家,似乎也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样…

就这么呆愣了好半会儿后,宗明旌才有点艰难的张口道:“晚辈不曾想,苏二爷竟是这样的英勇不畏…是晚辈狭隘了。”

老太师微顿了一下,对他这般的反应,神色略有些不明,低眸片刻后,他突然开口问了一句:“…你可是已经去过书院了?”

宗明旌有些不明白老太师的话锋怎么突然变了,还变得这么让他摸不准…

他来不及多想,只顺着点了一下头,回着:“是…晚辈第一日便去了书院。”

老太师又问:“你可曾听人提过我苏家先辈所创之书院…除去一系列的学规外,还另有三条绝无仅有,且不同于任何求学地,让诸学子皆不理解的规矩?”

宗明旌眸色瞬时微变,老太师所问他也在这顷刻间有了答案,原因无他,因为七庐书院的这三条规矩…人尽皆是!

并且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些规矩被大兆文人学子视为最不合理,最不能接受,也是最使七庐书院“口诛笔伐”的原因…

此三条规矩,其一,无一人例外,哪怕是皇室宗亲也必须要遵守,只要入院便不论身份高低,不可跟随仆从奴婢,所需所用皆由书院打理,此举视为天下无贵贱之分,众人皆平等。

这其二便是,七庐书院的那些学规本就堪称是天下最为严苛的,譬如学生入院以三月为一学期,此期内不可离院,不可告假,亲友不可探视,满三月可有一日休沐…

偏偏除此之外,还有自创立书院之日起便从未更改过,而且在后来还被特意拿出来着重提及的一点。

那便是…只要通过书院考核后最终选择进入书院的学生,在书院求学期间,不可成亲,不可娶妻纳妾,无论是何年龄,无论是否家中独子或是有何隐情…

七庐书院并无特别的入学要求,除了需通过特定的考核外在无其他,任何人都可报考,更是从无年龄限制。

这般下来,也就导致…有些学子考入书院时已经到该成婚生子的阶段了,对这类学子来说,这条规矩便显得有些及其“针对”了。

除这两条外的最后一条,也是其中最让人感到无法理解的…

自苏家先祖期开始,凡是七庐书院的学生,从书院离开后的三年内不得参加科考,不可入朝为官!

谁都得承认,苦心孤诣读书求学多年的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为了这个缘由…

此三条便是七庐书院最具有争议之处。

若不是苏家几代主事之人于自身皆有成就,皆受朝堂和天下的追崇,若不是在七庐书院受过学的那些人,个个有真材实料,朝堂上的从不吝啬对外宣称自身对书院的情份,名声在外的也不遗余力的替书院正名。

…若不是这些,恐怕在这几条严苛到堪称刻薄的规矩下,七庐书院早已成为历史的尘埃,必不可能存活至今,也更加不可能有现如今这般趋之若鹜的结果。

宗明旌没说话,可老太师却在这时替他作了回答,而且说这些话时,老太师的神情,平静又从容,语气毫不含糊避讳。

“老夫知道,不止是那些求学之人,是哪怕到如今了,这天下绝大部分人也不甚理解…”

“今日老夫姑且告诉你,不止是我苏家所看顾的七庐书院有诸多所谓外人不认可的规矩,我苏家自己也自先祖时便有写于族史的后人不可为之事。”

“这个不可为和书院相比,只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苏家自先祖期,每一代,无论是哪一房,都有且只有一人可入朝为官…所以历经几朝几代,我苏家在大兆朝堂从来都是孤身一人!”

“老夫这两个儿子虽说不是多人中龙凤,可若论自身才干,他们都必会在朝堂上有自己的一方天地…可为着先祖留下的这个不可为,老夫两个儿子不能兼得,必须放弃一个。”

“再比如,先祖曾留有无论苏家人官居何位,严禁与皇室朝堂势力来往频繁,更是不准参与任何派系的结党营私…若有犯者,以族规惩之!”

这些话说出后,老太师神色莫名的停顿了一阵才继续缓缓的开口道:“…老夫辞官之时不过四十有余,在大兆朝堂这般年纪的比比皆是,老夫此举除了新帝登基,国泰民安外,还因我苏家先祖曾有令…”

“苏家入朝为官者,绝不可做那皇权下的第一人!”

“先帝对老夫信任之至,可那也只能到先帝了…老夫此话为何意,宗家小子…你可清楚?”

对于老太师所说的这些话,宗明旌内心深处的触动他自己说不清楚到底偏向何处。可这一刻,他很清楚的感觉到自己的心随着老太师的话,缓慢又不可控的沉了下去。

那种坠落,那种塌陷,那种无措和慌乱…他大约知道原因,又有点纠结的不想去承认。

到这个地步,老太师该说的不该说的,都摆在了他的面前,若是在说什么“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这般的话,就有些不知趣了…

愣了那么片刻后,宗明旌他终于抬头去直视着老太师,声音真挚又有力:“老太师…”

“晚辈明白您的意思,您想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八个字,如同为苏家在清流文人的地位上所刻画出来的一样让人难以言状…”

听完宗明旌的这些话后,苏老太师就像是胸口的一团郁气散了一般,通体舒畅,他看着宗明旌的眼睛忍不住有了一丝慈爱的笑意,毫不犹豫的赞赏道:“…孺子可教。”

从还未踏进这间屋子起宗明旌的心绪就没安稳过,更何况这段时间又有这些不可言说的跌宕变化,他心底始终是悬在半空的。

虽说老太师对他也并未有何不喜的表现,甚至可以说从始至终都是带着善意和温和的,但这么突然的得到老太师如此大方的肯定和夸奖,他一时间还有些反应不及,脸上尽显无措和遮掩不住的尴尬羞涩…

见状,老太师脸上的笑意浓重了一点,也忍不住在心里感慨着,到底是半大不大的孩子,在如何聪慧机智,脸上也藏不住事…

微顿了片刻后,老太师率先开了口,他不在提及其他什么,将两人的话题归还于宗明旌此行的“正事”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