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山高水远行无疆 > 第32章 采菱

山高水远行无疆 第32章 采菱

作者:云冲默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5-01 20:37:25 来源:文学城

从溪河渡向南,有一片宽阔的湖面,里头长满了绿色的叶子,几乎密密麻麻地铺满水面,偶尔还能看见里面生着点点白色的花。

周遥川穿过青石板路,来到湖边的饮品铺子,点上一碗清凉消暑的冰镇酒酿水子。

一群水乡姑娘拿着超大号的木盆经过,脚下踩着雨鞋,嘁嘁喳喳地说些什么,走到稍远的水岸,又穿起袖套与手套,随后把木盆放进被绿色覆盖的水中,似乎是要坐进去。

“老板,她们这是要做什么?”周遥川看她们笑意盈盈,嬉笑着近了湖水,不由得开口问道。

老板是个三十左右的青年,脸色黑黢黢的,挂着亲切的笑。

听他问起,老板便指着外头的湖。

“这湖里种的是菱角,现在季节差不多,该翻菱,采菱角啰。我们这里主要是青菱角,现在摘还嫩,适合生吃的,过些日子店里也会做菱角米的。现在倒是有些菱角菜,炒着吃,很有我们这里的特色。”

“哦,菱角。”周遥川恍然,“这确实是江南特有的,我从北方过来,还真没见过菱角是怎么长怎么摘的,只知道长在水里。”

“我们这水里的物产很丰富。您五月,或者十月左右,我们旁边产的‘高瓜’,喔,就是茭白,做菜也好吃。冬天还有荠子上市,又叫荸荠,马蹄,甜滋滋的,做饮品也很鲜美,比梨子还脆甜。”

周遥川谢过老板,继续喝他那碗酒酿水子。

与酒酿小汤圆同样,“水子”也是用糯米粉做的,用米酒煮过再加以冰镇,就变成了适合夏季的甜品。

边吃着那软嫩弹牙还甜丝丝的糯米球,周遥川的视线时时看向湖面。

采菱女们的年纪相差得多,多数都有着沧桑的痕迹,被日晒晒黑了皮肤,却仍旧笑容满面,或许有四十来岁,也有的稚气未脱,或许才二十来岁。

她们各自坐进采菱的菱桶,从湖的一侧开始,用手划着水,各自直直向前开路采菱,在绿叶繁茂的水中破开一条条通道。

距离铺子最近,也是最靠岸边这条路线的小姑娘看着很年轻,瓜子脸,麻花辫儿,戴着顶草帽半遮了脸,手里头也灵巧。

轻轻托起一棵菱角植株,将它微微翻转,便能在叶子下边的根部发现若干青绿色的菱角。

太过青的小的还不能摘,个头足够,微微发白的才会被轻轻揪下来,丢到她们坐着的大盆里。

被翻开摘走菱角的植株也不能随意丢回去,而是要轻轻放回水里,让根系保持完整,能被水完全浸泡,让它继续生长。

她们蹲坐在菱桶中,弓着腰,在水中晃晃荡荡,远远地聊着天。

忽然有人唱起了歌。

“我们俩划着船儿,采青菱呀采青菱……”

姑娘们随着节拍微微摇晃着身子,在灿烂的阳光下像是浮在水面的莲花,在“接天‘菱’叶无穷碧”“浮光跃金”的湖上劳作。

周遥川怔怔看着,像极了没见过世面的小孩。

直到这碗酒酿水子见底,老板问他还要不要续上一碗,他才恍然惊觉。

“再来一碗吧。”

如果他会画画,一定会把这样的场景描绘出来,最好还是水墨画。

古朴的风韵流传千年,采菱在历史的长河中年复一年地重复。她们踩着船,唱着歌,在水中游弋,把一颗颗菱角送到岸边,送上家家户户的餐桌。

思绪恍惚穿越了时空。

他慢慢敲下一行字。

“日常生活是历史的沉淀,在不经意间将千百年前的故事延续至今。”

周遥川在店里坐了很久,老板也没有赶他的意思,就这么悠哉悠哉的,任他抱着平板书写文章,直到采菱的姑娘们散场。

小姑娘摘下头顶的草帽走进店里,麻花辫在她的肩头跳了跳。

“哥,我回来了!”

她从蓝色防晒服的口袋里掏出一把嫩绿色菱角,放在老板的柜台上,随后转过身,好奇地打量着周遥川,拣了两只大大的菱角,来到他旁边。

“客人是来这边玩的?送给您两只菱角,可以直接吃的。”

周遥川一愣,看着姑娘掌心里的两枚绿色的“牛魔王”,轻轻笑道:“谢谢,那我不客气了。”

他小心地拈起两枚菱角在手中把玩。

“这菱角是绿色的,但我在北方经常见到的是黑色的硬硬的菱角。”

姑娘便从口袋里掏出一枚打了孔的,略为干瘪的黑色菱角,“你看是这种吗?”

“应该是。”周遥川点点头。这乌黑的外表,更有种“邪恶”的感觉,印象里通常要煮熟了用剪子剪开才能吃,咬起来像淀粉丰富的果实。

“那是老菱了,或者是其他品种,比如乌菱。做熟了吃咬起来像栗子,吃不完还可以做文玩手串。”姑娘偷眼扫向旁边在接待新来客人的老板,稍微凑近些,“客人您是从北方来的?我带你在村子里转转怎么样?”

“您刚忙完,一定很辛苦。”

姑娘摇摇头,“没关系,我翻完菱角也总爱在镇子逛逛,给你当免费导游。哎,绝对不会给你推销,就是想给你展示一下我们溪河镇的风貌。”

“既然这样,就麻烦您。正好我写作也需要素材。”

姑娘有些惊讶,“原来是个大作家!你好,我叫叶诗菱,溪河镇人,您是北方哪里的?”

“周遥川,从北京来,是个旅行作者。您需要稍微休息一下再出发吗?”

“没事没事,我们现在就出发吧,我在外面等你!”叶诗菱笑着,随后向正忙着盛水子的老板喊了声“哥我带客人出去转转”就跑了。

“哎!”老板还没来得及叫她,人就没影了,只能和刚刚起身的周遥川嘱托,让这位陌生游客帮忙照看着点自己风风火火的妹子。

周遥川点点头,追出去,叶诗菱却就在店外等他。

“再不走,我哥又要让我回家看书啦。”叶诗菱嘟着嘴,蹦蹦跳跳地往前走,“我可看不下去那种名人传。”

“你哥哥让你看名人传记?”

“对啊,我不感兴趣呢。刚高考完,可不想读书了……哎,我们的下一站,是汪家大宅,这可是很有历史的古建筑,也是一处保存完整的古建筑,和其他的危房都不一样。”

叶诗菱所说的危房,周遥川在闲逛时见到过。

挂着危房的标记,房子却没有被拆除。窗户掉了,木质的梁柱板墙坑坑洼洼摇摇欲坠,普遍集中在一片角落,据说是那几家都搬走了,没了音讯,房子便没人管。

没人住的房子更容易老化,又因为不至于立刻坍塌,暂且由镇子挂上牌子,后续再联系那家人或找人拆除。

汪家大宅如今也没人住,镇子上把它当做景点之一,多少还维护维护,哪儿朽了就换换,草长高了就拔走,不至于像那些危房,正在被自然逐步吞噬。

汪家大宅和印象里的江南古建颇为相似,特别是从正门进屋之后再向后走,来到的院中那片长方形的天井。

天井的地面是整齐方正的青砖,中央养着一池莲花,在灰蓝色的石槽中悄然绽放,白色的花瓣舒展着,安静美好。

头顶的阳光洒落进来,将深深院落照亮。

“这天井是有说法的,不光给院子提供照明,还可以聚雨藏风,还有洒金流银,生财的寓意。”叶诗菱稍稍压低声音。

阳光洒落,便称“洒金”;月光流泻,便称“流银”。

大院房间里很空旷,老旧的物件虽然在,但也只是些大件,如雕刻松鹤延年的罗汉床,榉木黑漆的衣柜,柏木的太师椅,多少有些磕碰与岁月痕迹,也被淘气的孩子磕了些去。

没有围栏拦着,想的话也可以上去坐一坐,但也别给人压塌了。

似乎能想象到汪家的老人在这间屋子里读书写字,坐卧行走,在天井中摆个桌,与二三好友在夜里对酒当歌,举头望月。

到了季节,温壶黄酒,配上蟹子,坐在天井里赏月也好,坐在二楼窗口远眺江水也好,美美喝上一盅。

或许还有在宅子里乱跑的小孩子捉迷藏。

也不知有没有电视剧大宅院里的家仆,向莲池中投喂些鱼食儿,便步履匆匆地忙碌去。

“周作家,喜欢这里吗?”叶诗菱老神在在地向天井房檐下的石凳一坐,目光中充满着希冀。

周遥川眼皮微抬,“这里有木头的香气,江水的湿气,宅院的阔气,却少了人间的烟火气。”

“你在北京有这些吗?”

“北京不一样,虽然也保留了故宫、胡同、什刹海,但这里有水乡的温柔与苍凉。”周遥川抚摸着表面湿冷的砖墙,指尖慢慢移动到微微发软,脱了漆层的木柱表面。

尚未腐朽。

“这里确实很凉,我哥总说是这里阴风阵阵。”叶诗菱歪着脑袋,圆圆的脸蛋上浮起个酒窝儿,“毕竟人都走了,我小时候这里就是个空房间,我和村里的孩子一起在这里捉迷藏。”

她笑得无忧无虑,似乎还不懂得物是人非,人去楼空的苍凉。

“你去过北京吗?”

“没有呀,但我挺想去看看。”叶诗菱的眼睛亮了亮,像是映着天井光亮的池水。

“那里很复杂,有时被钢筋水泥包围,有时被希望与幻想包围。但有机会去看看,也不是坏事儿。”周遥川回望着天井,深吸口气,“小叶导游,咱们接下来去哪里呢?”

叶诗菱从石凳上跳起来,“我们去看铁画吧!”

*歌词来源:邓丽君《采红菱》,改成了采青菱。有关菱角品种咱也不太懂,希望没太大出入。

*虽然但是,建议水生动植物都不要生吃,做熟吃,避免寄生虫。(囊尾蚴啊蛔虫啊血吸虫啊……)

*内容提要改自“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另,明人张元凯有《采菱词》“菱角何纤纤,菱叶何田田。”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2章 采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