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色影 > 第18章 一个心怀社会情结者的拯赎

色影 第18章 一个心怀社会情结者的拯赎

作者:桃花之岛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0 16:08:48 来源:文学城

孤灵静静地趴在方向盘上,漫延的思绪还是没有收回来。

自己过往所走过的特别是由此而带来的困顿、坎坷、磨难,以及思想心灵所历经的艰难冷清漫长的追逐、困窘和嬗变,特别是跌宕起伏、刻骨铭心的初恋和自闭的分裂的却又极度痴迷疯狂的幻恋情节,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孤灵15岁时,痴迷的心怀上社会情结。用孤灵自己的话说就是:15岁知天命。

自此,孤灵痴迷的疯狂的把自己尽可能的全部的时间、精力,全部用在了对社会的探索上。无论是在备考中考期间,中考居然是全区第一,还是中考之后的就学及工作期间。

用孤灵29岁时出版的哲学小册子的扉页及前言的言语就是:

“谨以此:追怀那在寂寞中默默奉献的孤独和冷清;追怀那在孤独和冷清中消逝的寂寞时光……”

“哲学,对我来说,已经成为一种脱不掉的情结。在这里,耗尽了我十多年的青春,耗尽了本该属于处在青春之中我的许多许多。”

“执着、痴迷于人与社会的研究,十年不倦。”

“哲学,成了我的生命中、我的青春历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同时,她也似乎成了我的生命之累,我无时不在急切地结束这场追逐,以求完成内心的安静和艰难的奔波。”

“这次,在诸合作者的积极努力下,总算勉强可以摔掉这个沉重的包袱了,就象急切地摔掉一个粘而烫手的红薯一样。”

期间,孤灵迷恋上一个冷艳妩媚又知性的女孩。

出于知性、知心的幻觉,幻想在异**往、婚恋的新的开放的思维、观念上及社会情怀上想得到共鸣,却由此产生了诸多误会。

更由于孤灵痴迷的心怀上社会情结带来的心灵、行为、形象上的孤僻、自闭、自卑却又极度的孤傲、痴迷、分裂,与社会脱节、格格不入。

初恋时不懂得恋情。

初始,孤灵是作为新型的异**往关系来诉求的。在实际的纠葛中情窦初开,竟竞开了情窦,并一发不可收!

结果可想而知。

“期间曾迷恋上一个冷艳妩媚又知性的女孩,虽倍受冷落,却八年不悔。”

其中的酸甜苦辣,难以言表,不可言状。

孤灵苦涩的收回漫延的思绪,很有些自嘲的默言:

今晚就很好呀。

对苦涩的过往,不妨是一种解脱?

不枉自己困顿、坎坷的过往?

默默的,孤灵的思路,又在漫漫远去:

一个人,该怎样面对自己的过往?

当下的人们,又该怎样面对当下的人生?

由青春热血的人生追求,到八十年代人生大讨论,再到当下忙忙碌碌的生计奔波,人们、时代走过了怎样的历程?

当年刚刚30岁的孤灵,风尘仆仆去港连,拜访久仰的哲学教授,当时老教授面对风尘碌碌的孤灵,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不可太执着。

当时痴心执著的孤灵,没有把这当回事,20多年过去了,渐过中年,似有所思:

对妻子、孩子、家庭,自己的角色呢?

19岁时,孤灵完成了主体自由哲学、主体自由社会论的基本思想、体系框架并最终成稿,其中的甘苦自不必说。

用孤灵后来的言语就是:

“二、三十年前,自己痴迷于主体自觉哲学,十余年不倦,十余年不悔。”

孤灵的思路又转到自己思想、心灵所历经的艰难冷清漫长的追逐、困窘和嬗变上:

“从关注人的思想、观念,关注由蒙昧滋生的狭隘、痛苦和不幸,至关注文化、启蒙,关注人类由自觉而真正摆脱蒙昧,到关注社会,关注社会机制、社会形式,一路走来,不觉间已是20多年了。”

“20多年来,自己所走过的特别是由此而带来的困顿、坎坷、磨难,以及思想、心灵所历经的艰难冷清漫长的追逐、困窘和嬗变,已是自不必诉,单就我们所面对的社会现实而言,也是一路变来,至今已进入后改革时代,已是道远任重,已不可昔比。”

“……不过,今天的社会,既已导致了重重实际的社会问题,同时也衍生奠定了社会今后发展的许多现实的基础。新的社会形式,已不再仅仅是理论上的探讨和美好的理想的期盼,她已经开始成为社会的现实要求和实际的问题。”

……在漫长的哲学探索、困顿中,常常想起金先生在《人的哲学》中的那段话:

“在写作过程中,我经常想到康德。他也生活在近代科学文明兴起的大时代。康德一生没有离开哥尔尼斯堡这个小城。小城中平静地从中世纪延续下来的习俗并没有妨碍他去铸造一种新的理性。……”

自己对哲学的痴迷,究其源起,是志于涤新思想、改进社会中,认识到“应先由理论、认识着手”,由此日渐痴迷上的。

“由理论、认识着手”,一是相对于作者而言,是说以理论导向行动,二是相对于目的本身而言,是说认识、思想问题是各种社会问题、人类的种种痛苦和不幸的直接体现和重要根源。

“哲学与人们生活中的许多环节都是相联系的,人们的许多活动最终都有可能归宿到哲学上来,哲学沉思是人们的许多活动在其进行过程中的自然结果。”

“自己少即倾心于哲学沉思,十年不倦,后来由于积累了十年之久的笔记、手稿几乎全部丢失,也由于日趋关注现代潮流和个人本身的困窘,渐渐冷漠淡忘了,只是由于这一情结早已深深铭刻在了心灵深处,还是时常唤醒记起。”

“建构庞大而完整缜密的哲学体系,需要充足的精力、宽余的时间和平静的心境,这些都是现在所无从求得的奢望,因而只能构划出一个大纲。哲学是一种艰难困顿的抽象思维,需要独特的辞汇、语言和表达方式,似乎注定是晦涩难懂的。”

“再者,哲学重要的是给人们某种启示,是一种领悟,周详而琐碎的界说和规定真得会起到应有的作用?”

“客观地说,哲学是苦难的产儿,她总是孕育于一个大时代的前夜,哲学家似乎注定是要经受痛苦的。”

“当前,人们切功近利的心态、追求物质享受的**和消极腐化的风气日趋显露出来,哲学家日趋陷入困窘之中。”

“不过,一个哲学家,一个对人类社会抱有真诚的感情和对人生怀有严肃态度的真正哲学家,总是义无反顾地以极大的热情和特有的执著品格去探索,去呼唤和推动大时代的降临。”

“一个大哲学家的成就和他的思想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是大时代的产儿,而一个大哲学家的成长和他的真正孕育则是在大时代的前夜。”

“哲学是关于人与世界的学说,她的任务不是单纯的认识世界,认识自身,而是帮助人们不断在困顿、困惑中肯定自己,确立自信,做出积极的选择。”

“哲学是一种永无止境、永无休止的自我反思、自我规定、自我肯定、自我展示的精神现象,是人类自身的安身之学,自立之学。同时,她还是一种创世之学。”

“哲学史中理性实践本体论的逐步形成及其最终提出,具有内在的必然性,是哲学自身发展的客观结果。”

“对理想世界的探索、构建和追求,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永恒话题,也是哲学探讨的核心课题;庞大完整的理想形而上学、理想世界的构建,是以意识、理性为起点、为钥匙的,是建立在对意识、理性的深刻剖析之上的,是建立在理性本体论之上的。”

“理想形而上学体系中的理性,不是抽象的孤立的,她内涵着实践性,即理性的自我运动、自我展开形成内在统一的绝对主体、实践主体。”

“再者,理想形而上学本身内涵着实践环节,即理想要求对现实进行相应地改造。由此构划出完整统一的理性实践本体哲学。”

“我们的时代是不寻常的。新世纪科技革命正在迅速而又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社会生活和生存方式。世界正经历着一个新时代。”

“在人类迎向现代社会的今天,人们正面临着许多新的重大的社会历史课题的挑战,一些传统的永恒的人类话题也需要真正解决。时代的发展,越来越需要新的哲学社会科学,需要对世界和国家的现代未来与现代前景作出深刻的展示和严肃的选择。”

想到这些,孤灵自己也很有些自我感动了。

又回想起自己受先哲们的熏陶,痴迷于蒙昧的狭隘的国民性的探讨,并延伸到意识、思想的本质、起源的长久探究。为此,在生命起源、生物圈等领域都曾荒废过大量精力。

想至此,孤灵无奈的哑然一笑。

是呀,蒙昧的狭隘的国民性的探讨,并延伸到意识、思想的本质、起源的长久探究,一直是孤灵倾心探讨的核心命题。

蒙昧的狭隘的观念、心灵、思维方式问题,确实会带来诸多人生困扰以及日常的生活、世俗以至社会问题。从小处方面说,它们是人类的种种痛苦与不幸的直接体现和重要根源。

人们在人生、社会问题上以往的自在的自然的习惯性的反应,应该启蒙、升华、引导为主动的自觉的自为的把握:

引导人们对生活、社会中的矛盾、摩擦和不幸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理解和领悟;引导对狭隘信念的拓宽,对教条信念的激活;由此使人们获得心理上的解脱与自由,心境、境界上的超脱、坦荡和大无畏。

人们探寻人类自觉地生活、思想和追求,其立足点、切合点也正在这里:

启迪人们达到主动、自觉、自为,从而真正摆脱由蒙昧滋生的狭隘、痛苦和不幸。

简言之:蒙昧的狭隘的观念、心灵、思维方式问题,其实是人类的种种痛苦与不幸的直接体现和重要根源,人们需要的,正在于启迪人类由自觉而真正摆脱由蒙昧滋生的狭隘、痛苦和不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