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三国末世 > 第17章 命运

三国末世 第17章 命运

作者:上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5-02 16:26:33 来源:文学城

被袁媛低估的不仅是古人的数学智慧,还有袁绍曾经的影响力。

阿昌的外表平平无奇,瘸着一条腿,却能干非常,很快就在福伯的帮助下将士兵遗属登记造册,整整写完了十卷竹简,一共五万两千人。

这大大超出了袁媛的预料。

她随手翻了几片简牍,惊讶地问:“整个邺城也不过十万常住人口,其中竟有一半多都是袁家遗属?”

“主公曾数次在邺城征兵,城里的绝大部分人家都有壮丁入伍。”阿昌望着竹简上连绵不绝的名字,认真解释,“数年战乱,男丁都死得差不多了。遗属中老壮不多,但男丁从军,妻儿留守是常态。一个士兵家中通常都有一个寡母、一个妻子、二三稚儿,有些甚至还有妾,每个妾再添一俩孩童,数目便很可观了。”

他拿自己做例子:“譬如在下,一家九口战死,可阿婆、阿母,以及叔伯的几位寡媳皆在世,他们膝下也都有儿女。我的阿兄、阿弟皆未来得及成家,就撒手人寰,我阿母怜惜他们断了香火,命我兼祧,加上我自己的妻子,我一共娶了三房媳妇。虽然因家中贫困,替阿兄、阿弟娶的那两房都是典妻,生完儿子就还给了别人,可其中一个生到第三胎才得了男娃。所以仔细算来,我家八十余口,除了我和我为自己生的两儿一女,其他七十八口全是需要您抚恤的遗属。”

袁媛张嘴,因为太过震惊一时间不知该说什么。

典妻是男权社会下一种特殊的婚俗,起源于秦前,在汉朝逐渐普遍,指古代出不起聘礼娶妻的男人拿出少部分钱财,将别人家的妻子典租回家生儿育女,待典期结束后再将妻子送回原处。

阿昌一家,忠心是真忠心,效忠袁绍时毫不吝啬男丁性命,但他们想生男孩的心也是真不含糊。

大概是袁媛的表情太过复杂,阿昌想了想,连忙宽慰:“虽然目前我家只有我一个成年男丁顶立门户,但族**有十三个男娃,最大的已经九岁。娃娃们见风就长,再过几年就能为女君效力了。”

不……她不需要童工。

而且两年后就是末世,这些孩子能不能熬过病毒侵袭都很难说。

阿昌感激不已:“乱世生活艰难,家中有劳力的还好,孤儿寡母讨生活着实不易。若不是女君慈悲,很多人恐怕得饿死街头。大家伙都很感激女君,若女君允许,可否让大家进府给女君磕头?”

“不用了。”袁媛果断拒绝。

那本来就是袁绍的钱,她接济遗属只是想用最快的方法处理掉袁绍的遗产罢了。

借花献佛而已,遗属的感激她自觉受之有愧。

袁媛也不需要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人的感激。

即使来到三国已经三年,袁媛仍然觉得这个世界不太真实。每天起床,看到一屋子古色古香的家具时,她总是不自觉地恍神。有时候看着眼前穿着汉服的男男女女,甚至会觉得自己在玩一款沉浸式虚拟现实游戏,周围的所有人都是NPC。

在她穿越前的时代,虚拟网游已经非常发达,NPC比大部分真人智商还高。孩子们甚至不需要去学校上学,只需躺入虚拟仓,就可以一秒进入课堂,免去通勤奔波之苦。

游戏与穿越最大的区别在于,游戏设定NPC外貌优越,人均帅哥美女,而三国人丑得千奇百怪,除了曹冲、环夫人、袁媛等极少数抽中了基因彩票的幸运儿,其他大部分难看得超越现代人的想象。

尤其是奴仆和流民,他们不刷牙,也没条件每天洗漱,衣服不合身且打满补丁,脸上长疮,头上长疤,身上长虱,龅牙不矫正,黑痣不消除,黑皮不防晒,颜值惨不忍睹。

即使是历史名人,很多也长得差强人意。

曹操的第二份礼物历经千山万水,终于在建安十二年的春天来到邺城。千里迢迢将它送来的,是在史书上留下来了如雷贯耳大名的蔡文姬。

蔡文姬是汉末文学家蔡邕的女儿,及笄之年嫁给河东士族卫仲道,但没多久卫仲道就病逝。数年后,蔡文姬恰逢南匈奴叛乱,被匈奴左贤王掳掠,流落塞外十二年,生下两个儿子。曹操顾念与蔡邕的情谊,花重金将蔡文姬赎回,留下一段“文姬归汉”的佳话,被各路杂剧戏剧历史剧取材收录,广为流传。

袁媛见到的,就是刚刚重返中原故土,唱了一路《胡笳十八拍》的蔡文姬。

真实的蔡文姬与袁媛以为的不太一样。

作为后世大女主剧的女主角,袁媛在影视剧里看到的蔡文姬个个倾国倾城。联想到她被左贤王强掳的事迹,逻辑上似乎也非常合理——如果蔡文姬不美,怎能令匈奴王爷一见倾心?

但蔡文姬的真实长相只能用平凡来形容。

她的五官本身就不出众,眼睛不够大,鼻梁有点塌,嘴唇略厚,巴掌上还零星点缀着淡淡的雀斑。

蔡文姬出生于熹平二年,也就是公元174年,今年已经三十三岁。经历了十二年风沙和战乱的洗礼,她皮肤粗糙,脸颊上磨出了岁月的痕迹,眼角也已经爬上细纹,就连身材都称不上苗条,浑身上下唯一一件首饰是一串匈奴风格的项链,脏兮兮,灰扑扑,看起来像由什么动物的骨头或者牙齿打磨而成。

如果忽略这条项链,她就像是田野间随处可见的普通妇女,虽然有种真实的质朴,却无法与“东汉第一才女”的名声联系在一起。

至于史书上大写特写的“幽闲有容”、“区明风烈”、“端操有踪”、“才气英英”,恕袁媛眼拙,从外表上她是半点也没看出来。

这就是蔡文姬?

这怎么能是蔡文姬?

袁媛怀揣着满腹失望,心不在焉地接过蔡文姬递过来的大黑盒,被意料之外的重量压手得差点当场扔了。

“这是什么?”

“是袁尚的头颅。”蔡文姬云淡风轻地说,不高不低不快不慢不卑不亢的语气倒有点与史书上的记载沾上了边。

她镇定得仿佛在讲一个很久远的故事:“袁熙的头颅我也带回来了,一并交给你吧。”

实话实话,袁媛并不是很想要。

但她只能伸手接了过来。

史书记载,袁尚和袁熙战败后,逃到辽东投奔公孙康。可惜他们看走了眼,公孙康为了取悦曹操,派伏兵斩下袁尚和袁熙的首级,送给曹操做投名状。追随袁尚、袁熙到辽东的楼班、苏仆延等将领也被公孙康所杀。

此时袁家最后两位男丁生死的消息尚未传回邺城。也可能许多人已经听到了风声,但曹操为震慑袁绍旧部,下令“三军敢有哭之者斩”,以至于虽然半个邺城都与袁家有旧,城中依然繁华如故。

交接首级的场面实在有些诡异,袁媛努力不去想象黑盒里头颅腐烂后的形状,按照汉礼向蔡文姬一揖到底:“谢谢你把他们带回来。”

蔡文姬避而不受:“我不过受曹司空所托。”

“但我总不能去谢曹司空吧?”袁媛无奈,与蔡文姬大眼瞪小眼,“我的两位阿兄虽然死于公孙康之手,但曹司空不杀他们,他们却因曹司空而死。”

蔡文姬眸光暗淡,视线好像落在袁媛身上,又好像透过她,凝视着不知名的远方。

“你恨曹司空吗?”低声的呢喃被风吹散,蔡文姬仿佛竭力寻找慰藉的旅人,不知前路,不明前程,荒芜且迷惘。

她并不需要袁媛的回答。

与其说她在问袁媛,不如说她在问自己。

从刚过而立的蔡文姬身上,袁媛看到了一片浓郁的暮气。

“你呢?”袁媛反问,“你恨曹司空吗?”

“没有曹司空鼎力相助,你将在匈奴终老,终身无法重返故土。但也因为曹司空多管闲事,你才被迫与两个儿子骨肉分离,今生恐无再见之日。而曹司空在做决定之前,并没有征求你的意见。他没有问一问你,是不是宁愿与亲子诀别,也要回到中原。明明是你的人生大事,却不得不接受一个外人的安排。至始至终,你都没有选择权。”

袁媛盯着她的眼睛,纯属好奇:“你不恨吗?”

蔡文姬骤然抬头。

仿佛被一股神秘的力量牵引,她的胸膛剧烈起伏,手指不可抑制地颤抖,对灵魂的拷问深刻地映射在了她每一个细微的表情里。

就连她的呼吸,都仿佛被染上了灼烈的热度。

不再需要语言,袁媛懂了。

她必然是恨的。

但她不能把恨意表现出来。

作为曹操向世人展示政治智慧和人文关怀的工具,作为中原文化传承与复兴的符号,被主流舆论裹挟的蔡文姬,必须态度坚决地与匈奴划清界限。一丝一毫的犹豫和不舍都是对曹操恩情的辜负,以及对生养了她的故土的背叛。

蔡文姬嘴唇轻颤,千言万语最终化成无声叹息。

“命运如高悬夜空的星辰,我等凡人只能仰望其光芒,坦然接受它们的冷冽与神秘,无法改变它们既定的轨迹。”

袁媛皱眉:“即使曹司空让你改嫁他人,你也愿意坦然接受吗?”

蔡文姬怔住:“女君可是听到了什么消息?”

历史上,曹操赎回蔡文姬不久,就将她嫁给了麾下的一个名叫董祀的屯田都尉。

都尉曾是秦汉时期的中高级武官官职,西汉时官秩比二千石,但自东汉开始地位就不断下降,三国时更是名号泛滥。董祀本人毫无建树,唯二与他有关的记载一是娶了蔡文姬,二是婚后犯法被判处死刑,蔡文姬蓬头赤脚上殿为夫求情。

他就不是个靠谱的人。

蔡文姬笑容惨淡:“为女苦难陈,飘零若苦荬。我家财尽失,伶仃无靠,若不再嫁,无以为生。”

袁媛一愣。

没想到蔡文姬会给出这样一个答案。

她是汉朝才华数一数二的女人,但她却认为她不嫁人没有能力谋生。

何其讽刺。

联想到历史上曹操曾想派十个人帮助蔡文姬记录遗失的古籍,但蔡文姬却以“男女授受不亲”为由拒绝,又觉得她的回答很合理了。

哪怕她是才女,她也是个受礼教束缚毒害的才女。

袁媛不知该怜其不幸,还是哀其不争:“蔡娘子饱读诗书,且于书法一脉家学渊源,即使为学馆私塾抄书刻字也能混个温饱,至多贫苦些,怎么会无力谋生?”

“抄书刻字?”蔡文姬眼神呆滞,仿佛听到了震碎她世界观的言论。

从她的表情看,她竟然从未想过自力更生。

袁媛从来没有如此深刻地感受到现代人与古人之间的代沟。

依照袁媛的看法,蔡文姬有文思通音律,为戏班楚馆写歌编曲轻松就可以实现财富自由。可惜在三国,文娱产业都属于不入流的贱业,贸然提议不仅不会被蔡文姬采纳,还有极大可能被她误认为故意折辱。

袁媛想了想,还是决定别说出来挑战古人顽固的神经了。

袁媛凝视着蔡文姬表情里的迷茫,认真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蔡邕虽无辜早逝,家财尽数抄没,但曹司空念在往日情分,将蔡家原本被董卓侵占的宅院发还给你,你不仅不缺房舍容身,甚至如果你愿意,还可以在宅院内辟出几间房屋作为教舍,收一些学子授业。若顾及男女大防,可只给稚童启蒙,或教女子识字、音律,以你的才能,不愁生源和束脩。”

蔡文姬愣神:“女子,也可开馆授课?”

“为什么不行?”

董祀是个四十来岁的鳏父,五短身材,秃顶黄牙。由于古人早婚早育,他的孙子都能打酱油了,去年还纳了一个二八芳华的少女作妾。蔡文姬不管干什么,都比被董祀圈在家里与一屋子莺莺燕燕勾心斗角强。

书文大家蔡邕通辞赋,擅书法,精心教导女儿,才令蔡文姬博学多闻,才名远播。

难不成蔡邕辛辛苦苦教养出一个才女,就是为了让她给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芝麻官打理内宅的吗?

历史上的蔡文姬嫁给董祀后,除了为救夫跪求曹操的事迹外,再无相关记载,无论诗词还是歌赋都零产出,浪费了一身才华。

而且,嫁给一个又老又丑又没脑子到去犯法的老男人,蔡文姬的后半生还有幸福的可能吗?

袁媛认为自己是在拯救失足妇女:“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没说这同行的三个人必须是男人还是女人。女子为师虽然少,但也不是没有。班昭也是女子,汉和帝看重她的才华,招她进宫教导皇后和妃嫔,被尊为‘大家’。除此之外,她还给官员授课,经学家马融就是班昭的学生。”

同为才女,为什么班昭可以,蔡文姬不可以?

“这……”

蔡文姬皱拢眉头,紧绷的面部肌肉中露出几分渴望,但微微耸起的肩膀又透出她内心的犹豫与挣扎,令她看起来又蓬勃又脆弱。

袁媛言尽于此,多说无益。

能不能迈出一步,改变既定的命运,最终还是要看蔡文姬自己的选择。

袁媛对她深深一礼,抱着曾经显赫一时的两颗头颅,转身离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