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三从四德遇上女尊地晶 > 第37章 深秋

三从四德遇上女尊地晶 第37章 深秋

作者:周末慢生活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17 07:59:08 来源:文学城

朔风卷过枝头,黄叶簌簌而落。

深秋的李家坳褪去了丰收的喧腾,陷入一年里难得的安闲。

契地里的青白流光仍在晨昏间静谧流转,无声滋养着越冬的泥土。

灯下,陈谷雨合上账册,望向正为念安缝制冬衣的谢晚舟。

“晚舟,地晶运转已稳,农事也闲了。我想进城一趟,去见见柳先生。”

针尖在细布上稍顿,谢晚舟抬眸:“是为地晶的事?还是……”

“都有。”

她指尖轻点粗糙的桌面,眸光清亮,“地晶之道深奥,柳先生见识广博,或能解惑。再者……”声音低了些,“我想去寻几册书。”

“书?”

“嗯,”陈谷雨颔首,“与科举…或者说,与‘经世’相关的书。”

谢晚舟心下一动,立时明白——那日柳青一句“女官之路”,终究在她心中扎了根。他放下针线,温声道:“好。妻主若需我相陪,我们可将念安托付给三姑婆。何时动身?”

“正合我意,就明日吧,天色瞧着尚好。”

翌晨天高云淡,风里已带了几分刺骨的寒意。

两人套了新置的健骡,驾着板车碾过满地枯叶,朝县城行去。

至柳宅时,日近中天。

门房识得陈谷雨,恭敬引二人入花厅。

巧的是,朱县令也在座,正与柳青对坐品茗聊天。

“谷雨娘子?晚舟郎君?稀客,快请坐!”柳青见是他们,面露喜色,起身相迎。

县令亦含笑颔首:“陈娘子、谢郎君今日怎得闲暇入城?”

二人依礼见过。

陈谷雨落座便开门见山:“今日前来,一是向先生与大人请安,二来……是想求借或购几册书卷。”

“哦?”

柳青挑眉,“娘子欲寻何书?我这书斋虽不敢称汗牛充栋,倒也有些收藏。”

“不敢瞒先生与大人,”陈谷雨语气坦然,“草民想寻些…能增广见识、明晓世务的书。听闻…京城有天工院,所学乃经世致用之学?”

此言一出,花厅内静了一瞬。

朱县令放下茶盏,笑容温煦却带了几分告诫之意:“陈娘子倒是耳聪目明。不错,天工院乃陛下特旨设立,专研农政、工械、经世之学,培养的是为国所用的实干之才。其核心理念,乃是‘穷理格物,帝志为用’。”

她目光在陈谷雨脸上停了片刻,“然,其门楣之高,非比寻常。除皇恩特旨,唯有…持有高阶地晶之契主,得神殿举荐,方有入门之阶。娘子如今虽掌青白契地,然…仍需潜心深耕,方是正途。科举之路道阻且长,莫要舍本逐末。”

柳青适时接口,语气缓和却意味深长:“大人所言极是。那天工院所授,虽也是农政工械,却与乡野之法大不相同。其重数理、精观测、讲效用,一切学问,终须为陛下谋策,为强国富民所用。其《农政要略》、《工械图说》、《经世策论》等典籍,确非寻常书肆可得。”

她看向陈谷雨,眼中带着探究与一丝不易察觉的鼓励。

“娘子若有向学之心,不妨先夯实根基。我这里倒有几册入门之作,或可一观。”

陈谷雨心下豁然开朗!

县令的告诫是让她安于现状,而柳青的话却点明了路径——高阶地晶与神殿举荐才是钥匙,而所学内容更是远超她的想象。她恭谨垂首:“大人金玉良言,草民谨记。契地是根基,断不敢懈怠。所求之书只为闲暇涉猎,绝不敢误了正业。多谢先生指点。”

见她态度恭顺,朱县令满意点头。

“嗯,你是个明白人。柳师君,便劳你为陈娘子寻几册合适的书吧。”

“自当效劳。”柳青起身,“娘子、郎君,请随我来。”

书斋清雅幽静。

柳青并未取那些高深典籍,而是抽出几册书置于案上:“《九章算术》乃万物根基,不可不读。《农书》辑录各地农法,可开阔眼界。《水经注疏》于水利一道颇有见解。”

最后,她取出一本略显古旧的《盐铁论》,轻声道:“此书记录前朝一次国策大论战,虽年代久远,却可窥经济民生之要义,知庙堂决策之权衡。娘子…闲暇时可细品。”

陈谷雨目光扫过,心潮暗涌。

这些书,正是通往那个“经世致用”世界的基石。

她郑重施礼:“多谢先生厚赠!草民必悉心研读。明年开春前必归还。”

柳青爽朗一笑:“陈娘子不必客气,我让小侍再抄几本即可,你且留着吧。”

辞别柳青与县令,将沉甸甸的书册包好放入车中,骡车缓缓驶离县城。

骡车行至城门附近,却见前方人头攒动,喧哗哭喊之声刺破深秋午后的宁静,将去路堵得严严实实。

陈谷雨勒住缰绳,蹙眉望去。

只见城门楼子下围满了人,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人群中央,一个身着锦缎、面色倨傲的中年女子正指挥家仆,似要驱散围观者。

她身旁偎着一个穿着鲜亮、眉眼带着刻薄得意的年轻男子。

而最令人心惊的是,地上躺着一人,身下洇开一滩暗红,鸦鬓散乱,青衫破损,已是气息全无,唯有那双未曾瞑目的眼,空洞地望着灰蒙蒙的天空。看发式衣着,分明是位正君。

两个不过五六岁的男童,扑在那冰凉的躯体上,哭得撕心裂肺,几欲晕厥。

周遭的议论声零零碎碎地传来:

“造孽啊……张娘子真是黑了心肝!”

“就因王正君还没生出女儿,竟要贬他为侍,硬要抬这狐媚子做正君……”

“王正君性子那般刚烈,如何受得了这般折辱?竟就……竟就从这城门楼上跳了下来!”

“可怜了这两个小郎君,往后可怎么活……”

那依偎在张地主身边的年轻小侍,非但毫无怜悯之色,反而嫌恶地瞪着那两个哭嚎的孩子,竟趁张地主转头与衙役说话的间隙,上前一步,抬脚就朝其中一个孩子的肩头踹去,口中低斥:“嚎什么丧!晦气东西!”

那孩子被踹得一个趔趄,哭声戛然而止,只剩惊恐的抽噎。

陈谷雨猛地攥紧了手中的缰绳,指节发白。

谢晚舟脸色煞白,下意识地伸手捂住了嘴,指尖冰凉。

那锦衣女子张地主似乎嫌场面难看,呵斥了那小侍一句,便命家仆强行抱起哭得瘫软的孩子,驱开人群,簇拥着她和那小侍扬长而去,只留下几个仆役处理残局。

围观人群唏嘘着渐渐散去,留下那具冰冷的尸体和地上一抹刺眼的红。

城门守卒似乎习以为常,只是摇头叹气,并未过多干涉。

陈谷雨的骡车随着稀疏的人流缓缓驶过那一片狼藉之地。她目光扫过地上那抹已然暗淡的血色,扫过那两个被家仆粗暴拖走、仍在无助抽噎的幼小身影,最后落回前方蜿蜒的官道。

车厢内一片死寂,方才在柳宅所得的书籍和那番关于前程的谈话所带来的微热,仿佛被这城门下的冷风吹散了大半。

深秋夕阳依旧染黄了官道旁的萧疏林木,却再无半分暖意,只透出彻骨的寂寥与冰冷。

谢晚舟望着渐沉暮色中的山峦,许久,才颤着声音轻轻开口,方才那一幕显然对他冲击极大:“……妻主,那天工院……那条路,当真能……改变些什么吗?”

陈谷雨目视前方,面容沉静,眸色却深得见不到底。

她没有立刻回答,只是将缰绳握得更紧。

骡蹄踏过满地枯叶,发出的不再是沙沙的轻响,而像是碾碎了一地冰碴。

骡车在渐浓的夜色中平稳前行,载着沉甸甸的书卷,也载着夫妻二人对家园的共同期许,朝着青白流光守护下的李家坳,稳稳归去。

是夜,油灯如豆。

白日里城门口的惨剧,终究在谢晚舟心中烙下了惊惧的印子。

世道对男子的轻贱与冷酷,让他心底发寒。

而对眼前这方小小家园的眷恋与对妻主隐隐的依赖,却也因此变得格外强烈。

他躺在土炕上辗转反侧,脑海中是这一年来妻主对他的点点滴滴。

他不再像初时那般惶恐,他能够感觉到妻主心里有他,可是——

妻主一直都是发乎情止乎礼,他不想这样!

翻来覆去,辗转难眠,指尖微微蜷缩——心跳如擂鼓,指尖掐得掌心发白,他几乎用尽了全身力气,才挪动脚步,站到了陈谷雨那简陋的木床前,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妻主……今夜……让我留下吧。”

烛火在他清俊的侧脸上投下摇曳的光影,映照出那份不易察觉的惶然与期待。

陈谷雨亦难入眠,抬眸,撞进他带着水汽与恳求的眼里,心头蓦地一软,一股热意自身下悄然窜起。

她并非无意,前世新婚燕尔,却恰逢夫婿急病亡故。

几乎未曾尝过情爱滋味便成了未亡人,此刻良人就在眼前,情动自是难免。

然而,那刻入骨髓的高门规矩与前世的身份枷锁,让她下意识地按捺住了那股冲动,这个孝之一礼,总需待正式礼成后,方能心安,开始新生活。她伸手,轻轻抚过谢晚舟微凉的脸颊,动作带着珍视的意味,拉他坐下。

“晚舟。”

她的声音因克制而略显低哑,“我知你心。但我……我曾立誓,若非明媒正娶,洞房花烛,绝不轻易沾染。如今这屋舍简陋,诸事未备,实非良辰。”

她望进他瞬间黯淡下去的眸子,心中微疼,语气愈发温柔坚定:“你等我。待来年开春,我必郑重再向地母娘娘祈请,续签新契。那时咱们亦可将这屋子好好修缮一新。到时,我定要补给你一个像样的婚礼,明媒正娶让全村人柳青和朱县令一起见证。那时……你再正式成为我的正君,可好?”

谢晚舟眼中水光更盛,却是放下了心事的释然。

他用力点头,哽咽道:“晚舟,都听妻主的。”

陈谷雨看着他眼中的朦胧,心中情潮涌动,俯身过去,在他光洁的额头上印下一个轻柔却坚定的一吻。谢晚舟浑身战栗,手指攥紧她的衣角,哼 嘤出声——陈谷雨本想轻啄一下安慰他,如此,就停不下来了,她的唇缓缓下移,最终覆上他微凉的唇瓣——

这是一个承诺之吻,生涩却真挚。

二人紧紧拥着,驱散了秋夜的寒意,也暂时抚平了白日的惊惶。

烛火噼啪轻响,映照着两人依偎的身影,悄然融入李家坳深沉的夜色里。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