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三从四德遇上女尊地晶 > 第34章 芒种时节

三从四德遇上女尊地晶 第34章 芒种时节

作者:周末慢生活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17 07:59:08 来源:文学城

钦差车马的尘烟散尽,李家坳复归田间日常。

陈谷雨将心头那点微澜压下,更专注於山林经营。

那青白契地於她,不仅是丰饶粮仓,更蕴生生不息的循环之道。

她常携谢晚舟入山踏勘。何处宜植耐寒果木,何处可辟禽场,如何使落叶为禽食,禽粪归林田,心中图景日渐清晰。每思及此,便感地晶传来隐约赞同的欢欣。

这日,她立于自家那最早的十亩精田田埂上,目光巡睃着这片已深翻蓄势的土地。

身旁站着里正娘子和三姑母。

“谷雨娘子,今岁这十亩良田,依我看,还是稳妥为上,全部种粮。”里正娘子语气恳切,“娘子已有契地山林可作为进项,粮为根本,家中有粮,心里不慌。如今这光景,多种一斗粮,比什么都强。”

陈谷雨颔首,她早有此意。

“里正说的是。这十亩和周边的新地,全部种麦、粟、和黍。耐储存,有备无患。”

她顿了顿,又看向远方那片青白微光流转的山林,“至于菜蔬瓜果、鸡鸭禽蛋的营生,便逐步移入契地山林之中。那里地气也丰沛,宜生长。”

提到契地,二人的目光都热切起来。

里正搓着手,试探问道:“谷雨娘子,你契地里的南……岭南棉,长得那样好。你看,咱们寻常田地,能不能也……试着种一些?不求那般丰产,能得些絮,也是好的。”

不等陈谷雨回答,提着食盒走来的谢晚舟便温和开口。

他的声音清晰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各位大人,非是晚舟泼冷水。那岭南棉性喜暖畏寒,生长期长,需地力充沛。契主能种成,全赖契地特殊地脉滋养,适应其性。寻常田地,纵是上等田,也难抵北地春寒秋早,试种之难,十倍不止,成功者百中无一。若贸然将良田用于此,恐误了粮时,反受其害。”

他言语在理,且态度诚恳,里正虽觉惋惜,却也知轻重。

叹息道:“谢郎君说的是,这些大家早就知道,是咱们多想了。还是老实种粮稳当。”

议好粮种之事,陈谷雨便与谢晚舟吃过午饭,一起转入山林契地。

此处又是另一番忙碌景象。

那日钦差勘验过的背风洼地,如今已成了一个大工地。

来自本村及邻近村落的十余名相对健康的夫郎,正依着陈谷雨勾勒的草图,热火朝天地劳作着。夯土垒石之声不绝于耳,一道弧形护墙已初具规模。

谢晚舟每日清晨必先至此。

他并非只动口不动手,常与夫郎们一同搬石运土,汗水浸湿衣衫。

他指挥若定。

“王大哥,这边根基再夯实些。”

“李二哥,卵石混入土中,更坚固。”

夫郎们初时或因他年轻且同是男子略有微词,但他毕竟是主家的夫郎,且事事躬亲,所言皆切中要害,加之陈谷雨定期随他前来巡查指点,全是赞赏之言,便也心服口服,干活愈发卖力。

陈谷雨深知欲要马儿跑,需得喂饱草的道理,从不干涉夫郎的决定。

夫郎们离家来此做工,图的不止是一餐饱饭,更是为了贴补家用。她除了支付议定的工钱,每隔三两日,便会让谢晚舟带着三姑母或小念安提来一篮篮新拾的鸡鸭蛋,或是刚从契地山林采摘下的水灵蔬菜、鲜嫩菌菇到工地。

“各位大哥辛苦,这些蛋菜是契地里出的,不值什么,拿回家给娃儿们添个菜,也尝尝鲜。”

谢晚舟总是说得轻描淡写。

但这份“尝鲜”对庄户人家而言,却是实打实的实惠。

夫郎们粗糙的手掌接过那些还沾着露水的新鲜菜蔬、还有微温的禽蛋时,那黝黑脸上的褶子便慢慢舒展开来。有人用指腹小心蹭过蛋壳,仿佛掂量着不止是重量。

有人拿起一根顶花带刺的嫩瓜,凑近鼻尖嗅了嗅,眼里映出林间的光。

不必多言,手上的劲道却更足了,夯土声也响亮了几分。

下工归家,将这些稀罕物从怀里掏出,自家娃娃的欢呼、婆娘嘴角掩不住的笑,便是最好的犒赏。往日里沉默的汉子们,不仅因此被允许上了饭桌,也能多说几句山里工事的进展,换来全家眼里真切的亮光。

这山林里的活计,随着夏日的来临,不再是出力气换铜板那么简单。

倒像是一颗种子,在他们心里悄悄生了根,发出盼头的芽。

山林更深的地方,变化悄无声息却一日新过一日。

以粗木围起的栅栏内,毛茸茸的雏鸡幼鸭叽喳着,忙不迭地用嫩黄喙尖啄食着落叶下的草籽和蠢动的小虫。几处向阳的坡地上,新栽的果苗挺着稚嫩的枝干,叶片虽疏却绿得精神,承接着林间疏落漏下的阳光。

至于那些见缝插针开辟出的菜畦,散落在树荫间隙,借着地脉里流淌的生机,菜叶油绿肥厚,瓜蔓蓬勃延展,那长势,竟将旧日院角那精心侍弄的菜地都比了下去。

这一日,朱县令与柳青再次联袂而至。

她们并未大张旗鼓,只轻车简从来到山林边缘。

看着那初具规模的护墙工事,以及林间井然有序的新气象,县令眼中满是激赏:“陈娘子真是匠心独运,竟能于此地规划出如此局面!这岂止是善用地利,简直是点石成金!”

柳青亦含笑补充:“大人所言极是。谷雨娘子这般经营,假以时日,这片山林必成我县一處丰饶宝地。假以时日,不仅自家受益,若能惠及乡邻,提供禽苗、菜种、技法,亦是一大善政。”

县令目光扫过远处忙碌的夫郎和那蓬勃的菜畦禽场,面露欣喜。

见陈谷雨笑着走了过来,她忽压低声音道:“谷雨,有一事…”

她脸上露出一丝微妙神情,“据闻,京畿皇庄及省城几处上等契地,自司农寺推广岭南棉种后,皆从琼州崖城购种试种。然……消息传来,竟无一成功!”

“非苗弱早夭,即棉桃稀疏,远不及你此处丰硕。苏大人百思不解,司农寺亦觉蹊跷,只道水土契光各异。林大人临行前,曾特意嘱托本官……”

她意味深长地看了陈谷雨一眼,声压得更低,“问你一句:‘你那棉种,确系琼州崖城所出,且……无恙否?’”

陈谷雨心中凛然!

面上却作讶然:“竟有此事?草民所得棉种,确系崖城赵三娘子处购得,许是……如大人所言,水土契光各异吧?”

她语气坦然,目光澄澈。

县令细观她神色,见她并无异样,便释然一笑:“想来也是。你此处的青白契地,地母娘娘垂青,自然不同。罢了,本官也是受人之托,问一句罢了。”

送走县令,日头已西斜。

芒种时节的晚风带着泥土和草木的清新气息吹过山林。

陈谷雨独立于初成的护墙边,眺望这片日益兴旺的契地。

白日劳作的热闹、县令的嘉许犹在眼前,一切看似顺遂圆满。

然县令最后那几句低语,却如一枚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她心湖深处激起层层涟漪。

京畿皇庄、省城上等契地试种……竟无一成功?

水土契光各异?

这理由看似合理,却总透着一丝刻意,毕竟那都是上等契地,不会比自家的差。

苏文茵那般精通农事,岂会轻易接受?

林明贞临行特意追问“棉种无恙否”,更绝非寻常关切……

她忽忆起林明贞看向谢晚舟那深潭般的一瞥。

三姑母无心暴露的“文墨算盘”之能,谢晚舟对“高昌”二字讳莫如深的惊惧……

一股莫名寒意,比芒种夜的凉风更沁人,悄然爬上脊背。

自家这“独一无二”的成功,在天家贵胄眼中,成了更需深究的异数?

手中捧起一捧湿润的泥土,感受着其中充沛的生机,陈谷雨目光沉静却深远。

芒种忙种,播种下的不仅是粮棉的希望,似乎还有未知的波澜。

多想无益。

陈谷雨迅速将这些疑虑抛掷脑后。

利用夏日土地的间歇时节,大量种下棉花。

时序流转,历经一夏的蓬勃生长——

契地边缘那片棉田,终迎收获。

千枝万朵,素云落筐,棉桃绽出雪白絮朵,秋阳下如涌动的雪浪,蔚为壮观。

全村老少倾巢而出,挎篮提筐,笑语喧阗。

皓首老妪,垂髫稚子,人人手脚麻利,温软的“云”朵积成小山。

空气里满是棉絮混合阳光泥土的清新,那是丰收与希望的气息。

新棉归仓,便是谢晚舟践行诺言之时。

陈谷雨早已言明,此三成棉絮,由他全权裁断,分赠村中鳏寡孤独、失孤幼子及突遭变故之家,以制寒衣御冬。

谢晚舟於院中设下方桌,摊开名册算筹,脊背挺直,神情端肃。

将村中各户困窘默诵于心,按轻重缓急,仔细斟酌份量。

被念到名字的人家,无不感激上前,连连道谢,方小心接过那救命之物。

“谢郎君仁义!”

“谢谷雨娘子、谢郎君大恩!”

然并非人人皆服。张屠户家娘子拨开人群,粗声喝道:“谢郎君!俺家老娘也上了年纪,冬日咳喘,怎不见名号?莫不是欺俺好说话?”

另一妇人帮腔:“王婆子就一老妪,能用多少棉?倒分恁多!俺家人口多娃娃小,更该多分!”

谢晚舟面色微白却未慌乱,抬眸清正应道:“张娘子,令堂去岁尚能担水劈柴,村中皆知。且你家存粮丰厚,去岁新弹棉被尚有兩床。王阿婆年逾七旬,独居破屋,全指此物活命,去岁冬衣早已破败,所分仅够缝制一身薄袄。轻重缓急,分配标准在此,晚舟依此办理,若觉不公,可请里正与谷雨娘子一同复核。”

言罢,他又转向李娘子:“李娘子新添丁口,确需棉絮。然夫郎健康,秋粮已收,所分足够为幼子缝制襁褓小袄。村中尚有数户孤儿寡母,家无隔夜粮,连遮体破布都凑不齐,孩子冻得浑身发紫,其急更甚。”

他条理分明,桩桩件件皆是平日留心所见。

张、李二人语塞,脸上青红交加,仍欲耍横。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