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伯晏素来是处变不惊的性子,但他这几十年修来的镇定却在这一刻被击得粉碎。他第一反应是宋璇在同自己玩笑,可又明白自己这学生绝不是无端戏言之人。
莫非是自己病得糊涂,给听岔了?他抬手揉了揉额角,声音有些发沉:“你……你再说一遍。”
宋璇这一次说得缓慢而郑重,从自己的出生开始讲起。
宋璇的父亲宋维,本是隽州清泉县一个颇有名气的读书人,可惜屡试不第,终其一生也未能中举,只能靠替人写书信文章勉强维生。到后来他也终于断了自己科举的念头,把希望寄托在后人身上。谁知天不遂人愿,隽州接连两年遭遇旱灾蝗灾,百姓日子艰难,他的儿子竟患病夭折,令他悲痛欲绝。
而又过两年,宋维的妻子褚淑明再次有孕,宋维日夜盼望再得个儿子,不料就在妻子生产前夕,他却一病不起,卧床难动。不久后褚淑明生下一个女儿,想到郎中叮嘱丈夫的病最忌情绪波动,她只怕女儿的消息会让丈夫病情加重、性命不保,只好谎称自己生的是个男孩。接生的产婆与她交好,也帮着她一起瞒了下来。
因为宋维当时病得沉重,生怕把病气过给孩子,一直没敢抱近细看,这桩秘密竟真的瞒过了他。他以为自己终于又有了个传承香火的儿子,满心欢喜,而由于这孩子出生在夜晚,当时满天星斗之中,他抬头却一眼望见一颗玉衡星格外明亮,便以古书里的“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为出处,为此子取名宋璇,字玉衡。
褚淑明本打算等到丈夫病情稍缓,再慢慢道出实情。结果哪知宋维的病虽未立即要了他性命,却也始终没能痊愈,如此拖到宋璇三岁那年,终究还是撒手人寰。此时清泉县里家家户户都知道宋家有个“儿子”,褚淑明再难开口澄清,宋璇只得继续以男儿身长大。
不过这般身份有个好处,便是让宋璇从小得以认字读书,进正经学堂求学。她天资聪颖,才智之高令学堂先生都惊叹不已,常自谦道:“此子才学,已非我所能教。”遂建议她去隽州邻境的桐州栖梧书院深造,还特意帮她将她平日所作文章整理成集,寄往书院。
就这样,宋璇十岁便考入了天下第一的栖梧书院,“神童”之名不胫而走,传遍大江南北。
温伯晏听完她的叙述,心中仍是波澜起伏,不能平静。他既惊讶于宋璇竟能将身份隐瞒得如此周密,多年来几乎不露破绽;更震惊于自己最为器重的学生,竟然是个女人。是啊,他一直认为宋璇前途不可限量,将来必是能在青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人物。
可是这样的人才,竟然是个女人。
温伯晏久久无言,沉默良久,才突然问道:“从前我劝你参加科举,你总是以年岁尚轻推辞。其实你不愿赴试不是因为你的年纪,而是因为……你的身份不便吧?”
科举考场规矩森严,为防舞弊,每个考生入场前都必须经过严格搜身。
宋璇颔首道:“这确是原因之一。”
温伯晏又追问道:“那三年前圣人欲破格免试授你官职,为何你也推辞不受?”
宋璇不假思索道:“先生以为,如今的大崇朝堂,还能有忠良之士的容身之处吗?”
若在往日,温伯晏定要勉励她越是朝局昏暗,越是需要忠良之士力挽狂澜,你这一身才学岂可辜负?此刻他几乎也要这般说教,却忽然想起宋璇的女儿身,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不过尽管震惊,尽管也有被多年欺瞒的气恼,但温伯晏终究是太喜爱这个学生了。这孩子才学出众,品性端正,而且多年来与他师生情谊深厚,他早已将她当成半个儿子看待。即使现在知晓真相,他仍盼着她今后能够平安顺遂,就是觉得太过可惜。
这样的一身惊世才学,难道真要因为朝堂的昏暗而浪费?难道……难道真要因为她的女子身份而浪费?
温伯晏思绪纷乱,又揉了揉额角,宋璇见状不由再次流露出对老师身体的关心。
温伯晏霍地抬眼,直直看向她:“你今日突然向我坦白,莫非是因为简儿?”
时间太过巧合,他才刚与温简商议她与宋璇的婚事不久,宋璇便前来吐露真相。倘若宋璇果真是因为不愿耽误温简才不惜暴露身份,那这份心意反而让温伯晏对她更加怜惜,不忍责备分毫。
岂料宋璇却摇了摇头,坦然道:“不全是。”
“不全是?”温伯晏不解,“那还有什么缘由?”
时近黄昏,暮色渐沉,宋璇静默片刻,任由窗外的夕晖映在她素净的脸上,为那浅淡的眉目添了几分重彩,但她还是将心底的所有不甘与愤懑全部悄然藏起,只轻声道:“自学生记事起,母亲便日日叮嘱我要小心谨慎,千万不能被人发现我的真实身份。那些年,我每一天都过得如履薄冰,我不明白,难道女子身份是与生俱来的罪过吗?究竟为何要怕被外人知晓?为何一旦被人知晓,我与母亲便会声名尽毁?”
顿了顿,有一点宋璇终究没有与老师说,因为这个缘故,其实她从小就深深恨着、厌恶着自己这身男儿装扮。
“学生三岁那年,家父病故,那时学生尚不懂事。直到后来年岁渐长,我读的书多了,明白的事理也多了,便时常后悔遗憾,为何没能在父亲在世时,便与他说明我并非男子,而是货真价实的女儿身。”她说话时始终望着温伯晏,目光澄澈,没有片刻躲避,“所以,纵使先生不曾安排学生与允墨的婚事,学生也迟早会寻个时机,向先生坦白真相。”
那种带着怨恨的遗憾,她不想再经历第二次了。
温伯晏皱起眉头,不知在想些什么,忽又问道:“但你将真相告诉我,就不怕我将这秘密公之于众,再将你逐出书院?”
宋璇双眸清亮,不见丝毫惶恐:“先生这些年对学生的教诲,学生此生受益无穷。即使此后真的离开书院,您也是学生心中永远的恩师。”
这话说得真挚恳切,其中也确实带着真心,但实际上宋璇十分肯定温伯晏是绝不可能将她逐出书院的。一来他们多年的深厚师生情谊不会轻易消失;二来三年前她助朝廷平定焦雷叛军,深得天子赏识,连带着栖梧书院也备受恩荣,如今她在士林声名显赫,如果此时温伯晏将她的女子身份公之于众,对书院绝非好事。
正因有这份底气,她才敢在现在毫无顾忌地向恩师袒露真相。
宋璇对老师的敬爱自然不假,也相信老师是真的疼爱自己,但宋璇永远不会拿任何感情去赌自己的人生。
就像她深知老师对大崇朝廷忠心耿耿,故而绝不可能告诉温伯晏,她拒绝入朝为官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因为她已经看出大崇朝廷气数将尽,亡国之象尽显。她早决定在这乱世之中另择一位宏才大略的明主,辅佐其建立新朝,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果然,温伯晏听她这么说,很是感动,最终只是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或许是温伯晏也没有想好到底应该如何面对“自己最得意门生竟然由男变女”的局面,这比他此生所遇到的任何难题都更为棘手,他始终未对此事做出什么明确的回应或决定。宋璇便依旧如常,继续在老师卧病期间代为打理书院事务,教导同窗学业,几乎成了书院的代理山长。
温伯晏当然默许了这一切的发生。
可正因温伯晏什么都没有说,宋璇也始终无从得知,老师的默许究竟是为了维持书院稳定,还是真的接受并认可了她的女子身份。但不论是何种原因,宋璇对温伯晏的敬爱始终不会改变,她更加尽心竭力地管理书院、教导学生,一方面是为自己积攒声望,另一方面也确实是希望完成温伯晏的愿望,多多培养些贤才俊彦,让栖梧书院愈发兴盛。
不过宋璇心中清楚,如今天下纷乱愈演愈烈,各地拥兵者相互攻伐,争夺权柄与地盘,战火迟早会蔓延到桐州,栖梧书院不可能是永远的世外桃源。
光阴匆匆,转眼夏去冬来,又冬尽夏至。这不,一年过后,桐州虽仍然暂时安宁,距桐州不远的演州却传来变故。
演州与祈州、陆州同属宜西,而宜西一带经济富庶,军事压力较轻,因此从来不设节度使,但观察使的权力与节度使其实无甚差别。宜西观察使兼演州刺史原本乃是朱骏,近日被其部将毕铨所杀,旋即取代了他的位置。
这般以下弑上、夺权篡位之事,在这些年的大崇是屡见不鲜。各地藩镇兵马骄横成性,若主将未能满足其欲求,或与之产生龃龉,便极易引发兵变。而弑主自立的将领,往往只需向朝廷递一纸文书即可,毕竟朝廷早已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权,非但不敢问责,反而还要赶紧顺势颁下任命,承认其地位。
陆州属于宜西辖地,宜西既生出如此剧变,不免让明澜忧心起家中父母。她虽然入学才一年时间,尚未正式结业,思量再三,还是向温伯晏和宋璇提出请假回家的要求,想着只要确认了父母平安,再回书院继续学业不迟。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章 自陈本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