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打下演州城,各种要操心的事可比在星野山上时多了许多。这日秦摇光好不容易暂得空闲,她回到住处先去看望母亲,问过安后便一头靠进葛葵怀里,舒服地长谈了一口气:
“娘,我好饿啊,有什么吃的没有?”
“都这么晚了你还没吃饭吗?你是怎么回事,答应我的每日按时饮食又给忘了是不是?”葛葵抬手轻拍了下女儿的头,一脸“我就知道”的表情,“幸好我刚炖了汤,还在灶上温着。”说罢吩咐婢女去将汤端来。
现如今秦家的地位越来越高,秦有田也为家中添了几个下人,但葛葵勤快惯了,大多事情仍习惯亲力亲为,只将一些琐事交予婢女代劳。
“答应娘的事怎么会忘,只是有时一忙起来,就算记得也没空吃呀。”秦摇光软声向母亲撒了个娇,随即接过婢女递来的鸡汤,满足地喝了一大口,“还是阿娘炖的汤最好喝。”
葛葵慈爱地望着女儿,嘴角也浮起笑意:“你和喜雨小时候都最爱喝我煲的汤。不过那时候家里哪有这么好的条件,即使是收成最好的年景,过年也顶多去集市买两根骨头,炖汤的时候沾点肉味,就算解馋了。”
听母亲提起秦喜雨,秦摇光脸上的笑意渐渐淡去。她将碗中余汤慢慢喝完,放下碗才开口:“前几日我又派了几个人去岳南一带寻找姐姐。只是岳南地方太大,杨家要投靠的亲戚具体在哪儿也不清楚,肯定还需要时间,阿娘别太心急。”
葛葵拍了拍女儿的手背:“我知道你一直把这件事放在心上,阿娘就不急。”
其实秦摇光并非秦有田和葛葵的独生女儿,她上头还有两个姐姐,二姐不到两岁的时候就已夭折,她对这位姐姐可以说毫无印象;而大姐秦喜雨比她年长八岁,几乎是亲手带着她长大的,她们两人姐妹情自然格外深厚。
秦喜雨生得清秀,虽算不上什么绝色,但在祈州乐合县也是数一数二的漂亮姑娘。乐合县当地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尽管同样不富裕,却因有祖传的几亩地,不必像旁人那样仰仗着地主豪强的租地过日子,家境比寻常贫农稍稍宽裕些,甚至还能省吃俭用供家中孩子读书。那杨家幼子杨斌偶然见过秦喜雨一面,便对她上了心,满心喜欢。而见杨家条件尚可,秦家父母对这段缘分也乐见其成。
直到秦喜雨十六岁那年,杨家一位亲戚发迹,在岳南一带做了官。杨家决定举家前往岳南投靠。临行前,杨斌不愿与秦喜雨分开,恳求父母上门提亲。葛葵心里其实不舍得女儿远嫁,但杨家给出的彩礼对秦有田来说着实不少,他当然没有任何犹豫,欢天喜地把大女儿给嫁了过去。
谁知秦喜雨随杨家迁到岳南后,竟然音讯全无,葛葵日盼夜等都始终等不到大女儿的一封信。后来秦家落草为寇,在星野山上站稳脚跟,寨子渐渐有了起色,葛葵遂求秦有田派人去岳南打听。秦有田倒确实派了人,可惜忙活许久半点消息也没探到,没奈何只能将这件事给放下。
秦有田能放下,葛葵和秦摇光可放不下。
在秦摇光心中最重要的亲人首先是母亲葛葵,其次则是大姐秦喜雨了。说起来“摇光”这个名字,还是秦喜雨为妹妹起的。
要知秦喜雨毕竟是秦家的第一个孩子,哪怕是女儿,秦有田对她的出生也依然感到十分欢喜。且因在生她之前乐合县已有许久不见雨水,而待她降生不久之后就突然天降大雨,秦有田便为此给她取了“喜雨”二字。
然而取名乃是件极费神的事,对于没读过书、完全不识字的秦有田和葛葵来说更是困难。何况等到第三个女儿出生时,两人早已没了生头胎的那份激动,于是这三女儿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正式名字,家里只唤她作“小三娘”。
偏偏秦家的孩子里就属这位小三娘性子最刚强最有主意,她对自己竟没名字这件事很不满意,成天缠着父母要个名。秦有田拗不过她,随便给取了一个,可他没念过什么书,又是随口一说,那名字实在不好听。小三娘一听就不乐意,干脆道:“这样难听的名字,我宁可不要。”
直到嘉平三年,秦喜雨即将跟着杨家前往岳南,她算着离乡的日子约在三月,而小妹的生日是正月二十日,便决定为小妹取一个她喜欢的名字,作为给她的生辰贺礼。
秦喜雨对此可谓费尽心思,还提前询问妹妹对名字有没有什么要求。小三娘得知后开心极了,先谢过姐姐,又因两人素来亲近,她便也不客气,真就提了一堆想法,譬如不要“花”啊“月”啊这类常见的字,最好一听就霸气厉害,叫人不敢招惹的。
她说着心里还悄悄地想:等我长大,就一定要成为顶厉害的人,那样就能保护姐姐,让姐姐再也不会离开我们了!
秦喜雨不知妹妹这番心思,还不由有些郁闷,“月”字到底哪里不好了?她自己就很喜欢,原本还打算在妹妹的名字里就用上这个字,毕竟无论身在何方,哪怕相隔千里,也总能望见同一轮明月,如此一来往后妹妹只要抬头看月,就会想起自己给她取的名字,想起自己这个姐姐。
但既然妹妹不喜欢,她只好另想别的。这是妹妹八岁的生辰礼,总得郑重些才好。秦喜雨思索很久,直到天色暗下,她不经意抬头一望——
月亮的一旁还有星星。
无论身在何方,哪怕相隔千里,也一样能望见同一颗星星。
庄稼人虽没读过书,对天上星辰的熟悉程度甚至可能超过许多文人墨客,毕竟观测星象是确定农时最可靠的法子。秦喜雨身为农家女儿一眼就认出此时此刻自己所见的那颗星,应该就是北斗七星之一的破军星摇光。即使她并不懂得星相学,也曾听人说起这颗星似乎有着勇毅果决的象征,相信妹妹一定会喜欢的。
秦家小三娘从此有了“秦摇光”这个名字,却也从此与她的姐姐分别。
这些年来葛葵与秦摇光从未忘记过寻找秦喜雨的下落。先前在星野山时她们派出去的人一无所获,如今她们攻下演州有了更广阔的地盘,秦有田早已完全不在意此事,秦摇光却又派了新的一批手下继续前往岳南一带打探。
聊完秦喜雨的事,葛葵又看着秦摇光吃了些别的东西,直到她彻底吃饱之后,才话锋一转:“说来你四弟今年也四岁了,今儿你爹爹还跟我提起,是该给他寻个教书先生,开蒙识字了。”
“找教书先生有什么难的?”秦摇光并没太放在心上,随口应道,“演州城里还少教书的人么?”
“话是这么说,可你爹爹的意思,寻常的先生未必真有学问。要请就最好能请一位才学出众、名声在外的,也好替你四弟把根基打得扎实些。”葛葵道,“你最近不是正在招揽人才吗?可有遇到哪位出色的?”
按照常理,一般人家中女男都是分开排行,秦有田和葛葵唯一的儿子自然应该排作长子,不过这孩子情况特殊,他是在秦家已经上了星野山落草之后才出生的。
那时秦有田的日子是越过越顺,又终于得了个儿子,自是兴高采烈,乐不可支。待到孩子满月那天,秦摇光查到祈州刺史周学文仍不死心、意图暗中偷袭星野寨的消息,遂带了一队人马下山反击。秦有田素来瞧不起周学文,对女儿又极有信心,便未多过关心这场战事,只在寨子里继续大摆宴席,庆贺儿子满月。
秦摇光确实没费什么力气就轻松击退了周学文所派的人马,待她回到寨中看见满堂喧闹、酒酣耳热的这一幕,心里突然极不是滋味。
秦有田相当敏锐,很快察觉到了女儿的情绪不对劲。他对秦摇光很是了解,知道自己这个女儿个性刚强,若遇厌恶之事,大多数时候都会直言相争;可怕的是她不说话,将情绪将掩藏起来,连他都摸不准她究竟怎么想的。于是为安抚女儿,秦有田决定不将儿子单独排行,而是让他排在了秦摇光之后,行四。
秦家四郎从出生至今未有一个大名,倒不是秦有田不重视他,相反恰恰是因为太过重视,他请人给这孩子拟了好几个名字都不甚满意,便想着孩子尚小,不如且等他长到开蒙读书的年纪再正式定名也不迟。故而平时秦有田与葛葵都唤他为“小四儿”,在摇光面前对他的称呼则都是“你四弟”这般地叫。
纵使父亲如此安排,秦摇光对这位四弟仍然亲近不起来。她偶尔自省,为这种小事与一个小孩子计较是否太过小气?后来她也确实将此事放下了,原因是星野寨发展迅速,寨子里处处需要她操心,她哪里还有空理会一个懵懂幼童如何。而正因她在星野寨中太过忙碌,与这弟弟接触极少,三年过去了也到底没能培养出什么姐弟情分来。
故而这会儿母亲和她提起这弟弟的开蒙,她也不想关心,只道:“阿娘你不知道,揽才和招兵是两回事。那愿意投军当兵的多是穷苦百姓,能有口饭吃就知足;可那些读书人个个心高气傲,哪里看得上我们这群曾经当土匪的?这些天虽偶尔也有人来投,我和他们略一交谈,尽是些徒有其表的草包,除了识得几个字之外胸中并无真才实学。至于真有本事的那种读书人,眼睛都长在头顶上,怎会屈就我们这样的土匪门下?”
“土匪怎么了?谁从出生起就是土匪了?还不是被这世道逼的!”葛葵底层出身,本就不是温良贤淑的性子,闻言当即动了气,“再说就算是土匪,现在这样的乱世,那些读书人奈何不了的贪官污吏,还不都是我们这群土匪给收拾的?”
“是,演州城是我们这群土匪打下的,可要治理好它,到底得依靠一些有真才实学的读书人。不然只怕迟早我们会变成下一个朱骏和毕铨。”秦摇光早料到这次招贤之路不会顺利,是以丝毫不生气,反而笑着道,“正因如此,倘若有一天真有才学名望俱佳之人能来投效,那我们更该厚待,方能借他之名吸引更多人才。岂能让他去教一个稚龄幼童,那不是大材小用吗?”
葛葵皱着眉沉吟了会儿:“你说得也是……还是演州城更重要。”
本章是过渡章,主要介绍了一下摇光的家庭情况,并为后文埋伏笔。
以及也顺便提了一下摇光的生日,正月二十日,是古代的一个节日“天穿节”。这个灵感来源于红楼梦里我最爱的宝姐姐,她的生日是正月二十一日“地穿节”,而地穿节的前一天就是天穿节,都是纪念女娲补天的。
我们摇光这种注定要在乱世里当皇帝的女人这个生日再合适不过了。
再然后还有一点古代人计算年龄的方式和我们不一样,我们是刚出生零岁,过了一年就是一岁,而古代人是刚出生就是一岁,过了一年就是两岁。所以秦四是在父母刚上星野寨不久之后生的,星野寨成立至今三年多了,但他现在年龄是四岁。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1章 家事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