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如何拯救一个将军 > 第19章 Chapter 19 有蕡其实

如何拯救一个将军 第19章 Chapter 19 有蕡其实

作者:阳易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8 18:45:05 来源:文学城

送走庞远之后,谢翊回到桌子旁坐下。做了十足的准备,他认命地拿起最上面的一本书,还没翻两页就又被他丢到一边去了。

谢翊阖上眼按了按隐隐发痛的额角,这书他真是一个字也看不进去。

在他眼中,那些文字如蚁群在书页上攒动着,看得人头晕目眩。

毕竟要说读书的话,古来的兵书战策谢翊自然是烂熟于心,可这些经史子集,却从未涉猎过,于他而言,读起来与天书无异。而这些书籍,在书阁的一楼足足堆了四个书架。

他开始有些后悔向陆九川问关于兵权的事,又答应萧桓要来这修书。

哪怕现在在府里日日闲坐着,也比在这看这些书强。

因此这一天过去了,到了日落西沉,要散值的时候,谢翊将手中这第一本书统共翻了五页。

其中睡着了三回,还有一回在发呆。

被这些经史子集折磨了三四天,到给城北大营新兵讲书前一日原本心里还有些担心的谢翊,此时心中甚至开始隐隐升起一阵期待——终于不用跟这些书打交道了。

给校尉营讲书这事,谢翊定在自己休沐那日,到了那一天,城北大营的军帐被挤了个水泄不通。

各级武将皆慕名而来,都想亲眼见证大将军带兵时是如何指挥的。

军帐的最前头挂着一张潼关的地图,谢翊左手边放着演绎用的沙盘,上面插满代表各方势力的小旗。

他一面移动旗子,一面对照地图,将当年如何攻克潼关娓娓道来。

“打仗不是将领下令,士卒往前冲就能胜的;打仗本身是专业技术,一场战役,将领需要了解其中的地形,阵法,兵器,兵种,战术,战略,补给……并在其中学会融会贯通,最后达到出奇制胜、以少胜多的目的。”

谢翊在兵法这事上颇有天赋,他从潼关的山川地势入手,参照当时的情形,将潼关一战的布兵、战术布置如庖丁解牛般细致剖析出来。

其他的人可不一样,等谢翊将他这一战的前因后果,以及调兵方式理由讲完后,底下一部分的武将已经开始神游——眼看着跟谢翊昨日修完书,回府之后状态一模一样。

一番讲授下来,结束后谢翊说得口干舌燥,他看着底下倒得四仰八叉的人,心中有些疑惑,往水杯中倒茶没注意,还差点被溢出的热茶烫到手。

他转头问了坐在最前头,此时咬着笔杆子百思不得其解的庞远,“我讲的都是兵书里头的东西,怎么看着你们还是听不懂呢?平日里有读兵书的习惯吗?”

庞远想了一会,摇摇头,“很少。君侯还是高看他们了,就算是老兵,现在还留下的要不就是家人死光了实在没处去,要么除了打仗别的都不会,有些兵卒甚至连字也认不全;新兵兴许认得字,但这一批招进来才两三个月。”

“那你自己呢?”谢翊又问。

“读过,但也只读过一点《孙子兵法》。”

如此情况,谢翊顿觉头疼,双手撑在沙盘边缘皱眉道:“其他兵卒无所谓,但为将者不可不读兵书。战场上虽有人指挥,但若自己没有随机应变的能力,终究是纸上谈兵。”

庞远了然,大胆地询问:“末将斗胆,有些兵书读起来实在抽象难懂,君侯在书阁任职,能否请君侯在空闲时替我们批注一本《孙子兵法》,借由您的经验,降低一些门槛。”

这不失为一个办法,而且是最简便直接的办法,还能减去了谢翊将一些无关的细枝末节再三强调的时间。闻言,谢翊思量再三,最后还是应承下了这份差事。

只是苦了他又得忙上好一段时间。

一方面,谢翊在休沐日要去校尉营指点那些兵卒,还要讲些兵法;另一方面,自己在书阁的份内工作也得好好做。两边都不是什么轻松省事的差事,确实本身就叫他有些分身乏术。

这下又答应了庞远替他们批注一本《孙子兵法》,他一整天三边忙得不可开交就算了,书阁中这些需要他整理与校对的书,偏偏还都是他不擅长的。

谢翊天天对着那些书焦头烂额,恨不得回去把刚出答应皇帝与陆九川这个提议的自己给砍了。

为了这些事他好几天都忙到深夜,一连五六天都未曾回府,侯府的仆役甚至写了信寄到书阁来。

信中写的字字恳切,中心观点却只有一句话,“君侯难不成又出事进狱了?”

能把这信递进来,谢翊都能想象府中几个仆役恐怕连探监用的包裹都备好了。毕竟这种事,他很有经验。

他将信纸丢进灯台里,看着纸上的字迹一点点被火舌舔舐,纸页蜷曲焦黑,最后化为灰烬飘散出去后,抬起手捏了捏眉心,疲惫如潮水般涌了上来。

这段时间日日的操劳,谢翊憔悴了不少。闲暇时间与陆九川难得见一面,对方眉头拧在一起,啧了一声,“你生病了?这段时间瘦了不少。”

再这么下去,先别说他是原本是打算在军营培养一批可用的将领,恐怕庞远他们要的《孙子兵法》还没批注完,他自个就先累垮了。

这时候要回去估计来不及,看来今天还得在书阁过夜。

暮色一点点沉下去,各处宫灯逐次点燃。谢翊手肘撑在桌案上,扶着额头闭目养神。

这时候,他忽然想起与陆九川见面那日,他说自己消瘦了不少之后,还说了一句话:“将军日夜操劳,哪日若有所需,或没有头绪的时候,不妨来少傅府一叙,说不定陆某真有办法。”

既然自己不擅长,那不如找个擅长的,反正就这些书,剩下那些。说不定陆九川愿意帮他?再怎么说这份差事也是他替自己选的。

谢翊是行动派,第二日下午他算准了时间,专程到少傅府拜访陆九川。

少傅府虽然也冷冷清清,但相比起他的靖远侯府来,要有人气的多。穿过清幽雅致的庭院,仆役引他至书房门外,转过身朝他福了福身,“君侯稍等,奴婢这就去给主子通报一声。”

旋即,里面透过窗棂传来了陆九川的声音,“将军光临寒舍,何必在外等候?直接进来便是。”

室内香炉点着的檀香烟雾袅袅,谢翊推门而入时,陆九川正坐在书案后举着一本书,神情极为专注。

听到谢翊进来,陆九川抬眼与他对视,虽然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但依旧放下手中书卷,对来人露出一个温和笑容,“稀客啊,将军今日不在府上休息,怎得了空来我这儿?”

仆役给两人奉过茶后悄然退出去。书房里只剩他们两人,谢翊犹豫几番,说明了自己的来历,“近日事务繁杂,实难兼顾……书阁近日需要整理的典籍我实在不擅长,想劳烦先生相助。”

“原来是为了这点小事,你既然都专程来府上一趟了,陆某自当尽心尽力。”陆九川闻言唇角的笑意更深,目光看向谢翊时,漂亮的双眸漾起明亮的光彩。

这股热切劲儿让谢翊都怔了一下,陆先生这态度是不是太积极?好像他就是在等着自己来问一样。

“先生这差事费人费神,您不问清楚就答应吗?”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抛给陆九川的不是个要劳心费力的苦差事,而是一件天大的美差。

“事也要分人,若是把我放在一军将领的位置,那也是费人费神的差事,而对于你就不同。”

还没等谢翊继续说下去,陆九川甚至连时间都规划了,“两位皇子的功课不可耽误……这样吧,结束之后,我即刻便到书阁去寻你,你觉得如何?”

谢翊看着他眼眸中毫不掩饰的欣然,心中那丝异样感再次浮现。

这位才名冠绝京城的少傅大人,无论是谁,待人接物向来都是温和中带着恰到好处的疏离,为何独独对自己这般……特殊?

这念头在他心中久久盘亘不去,虽然令谢翊困惑,但又隐隐生出几分他自己都尚未察觉的期待。

翌日,在皇子的课业结束后,陆九川果然如约而至。在谢翊颇有些茫然的目光中,他从容不迫地挽起宽大的袖子,看上去准备大干一场,“今日准备从哪开始?”

谢翊的魂还没回来,他没想到陆九川真就这般准时到来,随手一指最外头的架子,那里陈列着都是前朝的名士们所著的书。

虽然这些人在谢翊眼中就是一群只会掉书袋子的腐儒,写的书也是陈词滥调,尽是些迂腐空洞的议论,毫无新意可言。

反观陆九川,他似乎对这些书很捻熟。

此时,他正微微蹙眉面对这几排书沉思良久,上手把这些书按照著书者学派重新排了一遍,动作行云流水,随后才从书架上抱出来一摞,安然坐在了书案的另一边。

不愧是儒士出身,即便谢翊早已对陆九川的学识有所耳闻,但当他亲眼看见陆九川拿着一本书只是随手翻几页,便提笔在封面用朱砂批下“空谈无物,可销毁”后丢到面前的书堆上,还是颇为惊叹。

一整天下来,陆九川处理完的书在面前堆成小山,竟然要比谢翊这段时间所做的还要多出许多。

两相对比之下,谢翊终于忍不住问道:“先生对这些书的内容似乎很了解,略一翻动便能知道留不留。”

陆九川执笔的手微不可察地顿了一下,抬眼看向谢翊时,目光已然恢复平静,“这些书我早年都读过,大部分都是些治国愚民之论,不用多留,全销毁就行。”他伸手点了点面前的书堆,做出一个请的手势,“将军若不信,自然可以查验。”

谢翊抗拒地摇头,“不了不了……”

“况且将军还是太细心了,处理这些书不用细看,只需翻一下,了解大致内容以及作者思想就行。”说话间,陆九川手下又翻完了一本,数页书页□□脆利落地撕下,他将书丢进废书堆里,“张士贞这个人在个人学说上造诣很高,别的的确不敢恭维,只留这些就行。”

他口中这位张士贞是前朝时的一个山长,在世时,天底下多少读书人都以进入他的书院为荣,因此竟出现了满朝同师同门的奇观,如今在陆九川嘴里却成了“不敢恭维”。

“你说得轻松——”谢翊伸直手臂重重往书案上一趴,桌上的书被他撞到桌沿摇摇欲坠,下巴搁在书案上闷闷道:“我实在分不清这些人与学说都有什么区别,他们的书倒是我看了就想睡觉。”

“这些东西确实磨人,既然将军不擅这些,不如这些由我代为整理完?”

“这是我份内的事,”谢翊正打算拒绝,抬眼时正好撞进陆九川的眼眸中,“怎么好意思麻烦先生呢。”

“没关系,我只是搭把手罢了。”

话虽这么说,但陆九川确实每日都来,替他解决这些棘手的书册,算是真正帮了他一个大忙。

只是这些时日相处下来,谢翊才发觉陆九川的学识渊博得超乎想象,非常人所及。

而且,并不像是他一直所自称的隐世儒生——普通的儒生可没法将前朝这些名士官员的来历与学派全部如数家珍。

难不成陆先生与前朝那些旧臣有关系?

这个念头让谢翊心头一跳

很快,他摇摇头把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从脑海中丢出去,即使如此,还是情不自禁上下打量起在书架旁边专注理书的陆九川。

阳光透过窗格在他周身镀上一层浅金,谢翊看着陆九川的身影,侧脸在光影中显得格外专注宁静,此情此景,莫名让谢翊产生一种错乱感。

没读过多少书的脑子里忽然出现了一句最近刚看到的“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倒是很应景。

心中的疑惑积累太多,谢翊最终还是没忍住,他拿起昨日谈起的一本书,靠在书架上,似乎只是好奇询问:“先生我还是没弄懂这本《南华散记》,书上明明没写著者,先生为何当时一眼就断定是前朝永和年间的作品?”

陆九川闻言转身,动作轻柔接过谢翊手中的书册,指尖不经意地擦过谢翊的手背。

他轻车熟路地在书页之间翻出一处极不显眼的印章图案,“将军请看这个印章——这是永和年间著名画家顾沅的私印,既然有他的印在,总之不会早于永和年,也不会晚于景洪年,而且极有可能作者就是顾沅。”

“顾沅此人我听过,最擅画风景,好结交酒友;可他毕竟是个画家,并非文人,这本书我读过,写得也算不错,将南华等地的风土人情记录很到位,所以为何不能是他将私印赠予朋友,其子孙后代代代相传?”

谢翊的追问虽然是有点强词夺理,但这私印也没有名字,说不定这位大画家也喜欢刻印,自己用了再送给朋友之类的。

“只是他们这些人的私印是不可能随意赠人的。”

陆九川将书架上的书摆放好,“将军见过顾沅的《行春踏青图》吗?所绘的就是他行至南华附近与好友踏春赏景的过程。况且,谁说画家就不能写游记了?”

谢翊当然没见过,但他上次听说这幅图还是在整理库中前朝书画的时候,掉出来的一张清单,所列都是大家之作,可惜大多都已经被烧毁了。

他在意的也就是这个。

顾沅是前朝的宫廷画师,流传到民间的书画寥寥无几,几乎都在勋贵手中,陆九川这个“普通儒士”为什么会知道这个《行春踏青图》画的是什么?

谢翊的声音不自觉地低沉了几分,“这么听着,先生似乎对前朝朝堂的旧事似乎格外了解——顾沅可是当时的宫廷御笔画师,先生为何对他的画作与生平经历这么熟悉呢?”

陆九川:(战略微笑并捂紧大号)什么啊,什么前朝什么画师,我不知道啊。

谢翊:盯——

感谢野生收藏君(贴贴)

营养液来,收藏来,四面八方来!

感谢您的阅读[抱拳]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9章 Chapter 19 有蕡其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