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如何教主公做事 > 第27章 相见

如何教主公做事 第27章 相见

作者:罐装可可豆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8-02 20:12:14 来源:文学城

“戚姑娘可曾来过硫鸠?”闵煜问道。

“伐襄的时候来过,怎么了?”

“……”襄世子不说话了。

他怎么也没想到,回忆靖国往昔还能带上自己的惨痛过去。

同行的华氏族长打从鼻间挤出声冷哼,嘟嘟囔囔似是骂了一句。

戚言却笑:“这座城曾是伐襄的前线,如今却要用来与襄国议和了。”

谁不说句世事难料?

为了便于各国携带护军,兼之盟会前后祭祀,诸侯所选盟会之地,大多是罕有人至的旷野,于其上搭建高台。

可靖王偏偏选了一座城池。

而今,时令已至隆冬,城外更是荒草枯木,一派萧索肃杀之意。

襄国的队列蜿蜒进入。

仿佛被这庞然巨物吞咽了下去。

来迎接的靖臣领着他们,一直到了城中修建的一处宫殿。

“硫鸠城外多旷野,这是靖国历代国君外出游猎或演兵时的行宫。”

戚言生来体寒畏冷,狐裘大麾尤嫌不够,怀中还抱了暖炉。

襄世子端详着面前华美高阔的宫殿,若有所思:“靖……不愧强国。”

实在奢靡。

有靖国宫人行至两人面前,垂首道:“襄世子,我王久候,请上大殿。”

殿前的阶梯也修建得极为宽阔。

世子煜携襄臣与护卫,随宫人指引,拾级而上,一步步登高,脚下的红毯厚重绵密。

众人同行,却悄然无声。

闵煜心道,这样的布置其实很适合暗杀,听闻靖王猜忌多疑,为何喜爱这等布局?

偌大宫殿,却一派死寂,仿佛有许多人无声地活,又悄然地死。

走过同样宽阔的月台,进了大殿,便见到高坐其上的靖王。

其左右宫人侍立,仪仗浩荡,尽显大国气象,君主威严。

所行更近,所见愈明。

人皆道靖国主君残暴乖戾,阴晴不定,众人口中如恶鬼般的暴君,却生得一副俊美无暇的好样貌。

只见靛青君袍,玉带束腰,那双凤眸微微上挑,眼含笑意似有若无,神光锋锐更是威严沉沉。

“襄世子,别来无恙。”

靖王虽与来人寒暄,却并未起身,口称襄世子,目光却落在另一人身上。

他的声音沉若晚钟,低低地撞入听者耳内。

靖王此话说得极为有趣,他之于世子煜,别来无恙之别,究竟说的是赤水一战的交锋,还是宫中行刺的那一面相见?

又或者,只有“襄世子”三个字是对他所说,余下“别来无恙”,问候的却是另外一人?

闵煜顺着靖王的目光,看向跟在身后半步的戚言。

女谋士反睨他一眼,似是在说:看我做甚?

闵煜便笑,回过头去与靖王回道:“承蒙靖君关照,诸事顺意,遇难成祥。”

话也说得巧妙,暗里透着股讽劲。

戚言便立于侧旁无声而笑。

靖王看着眼前一幕,两人一来二往,好似眉目传情,只觉得碍眼极了。

才不过多久未见……

他心底冷笑。

“襄世子,何不就坐?”他似是随口一言,话里听不出喜怒。

既然两国会盟皆已到齐,自然应当入席了。

可大殿之上,两国席位却并非齐平。

靖王高居上首,襄君的案席却设于阶下。

既是和谈,本该两国座席不分高低,靖王却俨然一副宗主地位,好似襄君不过觐见的臣属。

闵煜看了眼自己的席位,神色故作诧异,而又很快变得了然,袖手好似委婉道:

“常闻大靖富强,却不曾听闻靖国缺木料,乏巧工,这会盟之地……高台未建便也罢了,大殿之内竟也凑不出一对同样式的案几,靖王有难言之隐,何不将会盟之地定于襄国?”

“我襄地虽乱局初定,百废待兴,可靖王若来,襄国上下也必会做好待客之道。”

好一副贴心模样。

不消国君示意,靖王身边的近臣接过话头,拱手道:“听闻襄国国君新丧,世子尚不曾继位,恐不宜与我王平坐。”

礼数似足,话里含义却不见谦和。

这话半是挑明,却也说得讨巧。

若论身份,世子的确不及国君,可两国和谈,国君世子都象征本国,此处论高低,便是让襄国也矮了靖国一重。

闵煜听了这话,倒也不恼,而是叹道:“煜代公父谢过靖王惦念。”

“遥想公父临终时仍念念不忘襄国中兴,愿战乱平息,若知今日盟会,在天有灵也定会垂眷。”

“煜恳请靖王与我下高殿,同为公父祭酒一杯,既托哀思至黄泉,亦作靖襄两国消兵和解之用意。”

古人道,人之身死,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

靖王坐得再高,又怎及得上襄王在天之灵所居之高?

靖王神色淡然道:“襄世子好辩才。”

闵煜只谦逊笑道:“圣公以礼治天下,靖襄虽远天子王畿,然则礼法不可废也。”

戚言仍在他身侧,落后半步的位置,听着他如是说道,不由得弯起唇角,用只两人听见的声音点他一句:“行了。”

莫要得寸进尺。

襄世子便侧首看她,笑着眨了下眼。

再看靖王,却已是拂袖踏阶而去,徒留一个背影。

靖王两肩宽阔,哪怕负气离开,看着也甚是威武。

“世子请吧。”别看了。

“戚姑娘请。”襄世子在寒风中谦让,面上的笑容和善到仿佛单纯无害。

于是,靖襄会盟,便以祭奠襄国先公为始。

襄世子请史官记:靖襄硫鸠之会,靖王为襄公献酒祭奠。

祭祀礼毕,宫人于台下设案,两方案几总算持平。

和谈之事并无太多利益掰扯,襄国早已失地尽复,一刀一剑夺回的国土,再谈割让也是空言。

只是最终将要敲定盟约时,靖王忽然道:

“两国战火在前,如今和谈,为表诚意,襄国与靖不若换质,以示盟约稳固,两国永结同好。”

靖王此言一出,周遭静了一息。

按说以中州诸国而言,两国往来,不论结盟谈和,换质都是常有之事,算不得出格要求。

只是——

“靖王说笑了,”却是戚言代世子道,“靖王无兄弟,襄君无子嗣,两方公室皆唯国首耳,何来换质一说?”

两国的公室死得都只剩一人,好巧不巧,无论哪国的血脉,还都是靖王奕所杀。

靖国倒是还有位长公子,此刻却下落不明。

眼下换质,的确找不出合宜的人选。

——总不能将国君都换了去。

靖王却笑,眸光沉沉,落在她的身上,仿若实质一般:“公室无人,谋臣也可。我见戚姑娘深得世子信重,不若由姑娘代襄室为质?”

襄国一方一阵骚动,反观靖国随行公卿侍从,皆是眼观鼻,鼻观心,似半分反应也无。

戚言:“自古只听闻公子为质,从无谋臣为质的道理。”

靖王略一沉吟:“戚姑娘所言有理,那便不换质——”

“而改为联姻,何如?”

襄国一方的窃窃私语一时凝滞。

靖王浑然不觉自己口出什么惊天之言,自顾自道:“我见戚姑娘智谋过人,样貌姝丽,甚心喜也,还请襄君割爱,将她嫁与靖国为后,永结同好。”

靖王话音落,襄世子抬眸,面沉似水,竟是难得动了怒意。

他欲发难驳斥,戚言却按下他的手腕,笑说:“靖王提议不无道理。”

襄世子一下看向她,神情满是不可思议,震惊不解。

靖王面上笑意舒展,似是对她的顺从满意至极。

戚言继续道:

“不过民女本是靖人,辗转来襄却是客居,按靖王所言,更该是我这靖人,联姻于襄。”

此言既出,石破天惊。

襄世子眼中惊异半分未少,像是从未想过戚言竟会如此答复。

靖王嘴边的笑缓缓收敛,眸色更沉。

周遭一时静谧无声。

襄国一方是手足无措,靖国一方更是将头埋下,大气也不敢多喘,生怕有什么祸事找上自己。

凝滞良久,靖王起身,缓步向戚言走去。

已到近前,仍未止步,一直行至案前,他慢慢地俯下身。

一片阴影当头罩下。

襄世子抬手,挡在两人之间。

宽大的衣袖,自两肩以下,几乎将戚言遮了个严实。

“靖王,自重。”他道。

靖王奕并不理会,只盯着戚言,笑不达眼底,声音低低沉沉:“原来阿言还记得自己是靖人。”

“寡人还当,阿言是忘了本。”

戚言按住襄世子拦在她面前的手臂,示意他放下。

而后回看靖王,笑着说:“天子治下,莫非王土,中州列国,同根同源。靖王襄君皆是王臣,我辅佐他也是为天子效力,何来忘本一说?”

靖王看着她,忽然也笑,他低声说:“阿言不愧与我相伴多年,深知我意,就连怎么气我,都精通无比。”

戚言想说彼此,可想想又觉得这话未免取悦了他,于是只随意道了句:“靖王谬赞。”

这句话好似激怒了他,众目睽睽之下,靖王霍然抬手,捏住戚言的下巴,强令她与自己对视。

就在此刻,只听铮然一声,一片雪色亮银闪过,白刃已然抵在靖王项前。

靖国护卫为眼前变故所震,晚了片息,方才出剑。

襄世子身后的襄国卫兵同样拔剑,以示震慑。

两方人马彼此对峙,一时静止下来。

靖王奕按上自己腰间,那里的佩剑只余下了剑鞘。

取他礼剑的襄世子仍是一副谦逊笑容,眼中却连半点笑意也无。

他缓声道:“靖强而襄弱,此为国力高低,然,你我国首却不过血肉之躯,手起剑落,血溅方寸,死生之间与庶民同耳。”

靖王闻此,后退半步,松开了手,道:“襄世子,言重了。你我身份贵重,何需谈生论死。”

襄世子笑意未变,手腕一翻,剑已归鞘。

“靖王佩剑,甚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