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这首词是周玉教给几个妹妹们的,那时她们只觉这词读着悲凉,却并没有更加深刻的体会了。
————
江秋雁的丧事是咸菜大娘帮忙操办的,毕竟馒头铺里就周玉一个半大姑娘能勉强顶事,剩下的只有三个黄毛小丫头。
周玉那些天忙着跟咸菜大娘买棺材纸钱,还要请送葬的礼队。江兰陪在江秋雁身边,说什么也不愿意走,连睡觉也要睡在阿婆跟前。周松只知道自己以后再也见不了阿婆了,哭闹了好一会儿,周玉实在没功夫管妹妹,最后还是圆圆接了照顾周松的活儿,让周玉能放心去操办葬礼。
那段日子馒头铺像被一层阴云笼罩着,所有人脸上都不见了笑容。周松每天都要问一句“阿婆今天可以陪我玩了吗”,江兰饭也吃不下去,时不时就要掉一会儿眼泪。周玉看着是所有孩子里最镇定的一个人,但圆圆在晚上起夜时听见对方在屋子里偷偷哭过。
圆圆努力做了所有她能做的事情,看好周松,监督江兰按时吃饭睡觉,安慰周玉,同时还要防着有地痞无赖趁机挑事儿或是有小偷小摸的情况发生。
江秋雁葬在了玄天城后山的林子里,城里的百姓去世后大多都葬在了这一处。周玉又找人给江秋雁刻了牌位放在馒头铺的后院里,阿婆的灵位是单辟了一间屋子供奉着的。
生活又慢慢回到了正轨,咸菜大娘隔三差五就会来馒头铺转转看有没有要帮忙的地方。周玉接过了阿婆卖馒头的生意,圆圆江兰每天一起帮忙早起蒸馒头,周松也开始学着做喂鸡和捡柴火的杂事了。
圆圆能感觉到,玄天城的年景没有之前那么好了。粮价在慢慢往上涨,打劫盗窃的营生也变得多了起来。
于是她提出了想要去外面寻一份能糊口的活计。
————
“你有这个想法是好的,只是去当仵作未免有些……就不能换一个吗?”周玉问道。
圆圆说:“这是目前最合适的了,仵作现在缺人缺得厉害,但又没多少人愿意干,不然还能有哪个报酬高的活儿乐意招小孩子去做。”
周玉叹了口气,最终还是答应了下来:“你心里有数就好。”
于是圆圆就成了乌鸦巷里杨仵作家的学徒。
杨家老两口都是仵作出身,杨大娘看女尸,杨老爹看男尸,俩口子干这一行有大半辈子了,经验丰富老道得很。玄天城无论出了什么命案,基本都会找杨家去看。
圆圆在杨家帮忙,除了每月能拿五十钱的报酬补贴家用,还学了不少有用的东西。
比如用什么器具最方便划开皮肤,从哪个部位拿刀刺入最省力气,刀子插进身体里该怎么才能避开骨头一击毙命,杀人后又该怎么清理干净自己留下的痕迹不被发现。
这些知识与技巧都对圆圆第一次成功杀人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助益。
圆圆最开始决定去当仵作学徒时,她对未来只有一个朦胧模糊的轮廓,至于为什么会下意识记住并刻意练习与杀人有关的技艺,她只能将这归因于自己的本能与直觉。
但她最初其实并没有直接决定要走“杀手”这条路的。
直到那天清晨,她回到馒头铺时,看到江兰偷偷摸摸往铺子的抽屉里放了一大把铜钱,其中还夹杂着几块碎银。
圆圆问她:“这些钱是怎么来的?”
江兰低着头不敢说话,她支支吾吾了好一会儿,才小声解释道:“你知道的,最近铺子里的馒头都卖不出去了……咱们家也都快没钱买麦子了……馒头自己吃都吃不够……”
圆圆叹了口气,很平静地对她说:“那些钱,哪里拿的还回去吧,周玉姐每天都有记账的,多了的这些钱你怎么和她解释?”
江兰纠结地搓着自己的手指,鞋底无意识地蹭着地板。
“我知道了……那还回去后怎么办?家里的馒头已经快吃完了……钱也不够用了……”
圆圆对她说:“你不用管,我会想办法的。”
————
圆圆去了乌鸦巷,不是杨仵作家,而是那个经营着“人命生意”的铺子。
看铺子的干瘦老太笑眯眯地看了前来的圆圆一眼,没有多问什么,只是让她给自己取一个日后方便行内称呼她的代号。
圆圆不想割弃自己原本的名字,又觉得做杀手这一行,不应该浪费一个有好寓意的名字。
于是她选了和“圆”字同音的“怨”,这个字倒是适合见血。
————
第一个人是城东头的无赖赵二,那人每天都爱干些偷鸡摸狗的事情,有次被人逮住反而还打死了主人家的老头子。
阿怨在对方住的破屋子里解决了他,赵二那天喝了酒,睡得跟死猪一样,除了事后清理血迹有些麻烦外,阿怨很顺利地挣到了这次任务的三百钱报酬。
第二个人是大户人家的赌鬼男儿子,赌得都快把自家家业败光了。阿怨在对方从赌庄回去的路上,拿小刀捅进了他的喉咙里,割到血管时有点费劲,但一个好处是对方再痛苦也难发出声音。阿怨领了五百钱的报酬。
第三个人是街头一个壮汉,明明有手有脚却不去做活,成日里靠着拳头敲诈勒索周围邻居。这人有点难对付,阿怨怕砍他的时候把控不好力道,万一给自己刀上豁出一个口子可得不偿失。因此她买了包老鼠药,把对方打晕后将药灌进了他嘴里。这次她领了六百钱的报酬。
…………
对于杀人领钱这事儿阿怨适应得倒是良好,可能她天生就是一个擅长跟鲜血和尸体打交道的恶种吧。阿怨如此自娱自乐地想到。
那天她又一次顺利杀完了人,掩埋好尸体后,太阳正要落山。黄色的叶子铺了满地,有一片叶子从快光秃的树干上飘下,正好落在了阿怨的脑袋上。
阿怨把叶子从头发上拿了下来,忽然想到“一叶落而天下知秋”这句话,她在心里想,已经到秋天了啊。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这首词不知怎的突然浮现在了阿怨的脑海里。
她抬头看向天空,天高云淡,大雁南飞,的确是个晴朗灿烂的好秋。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引用南宋·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0章 大雁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