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肉系帝王养成实录 > 第12章 第十二回 桂香牵意怀甜糕 金册临门藏隐忧

回前诗

槐风送桂入深堂,稚子怀糕盼未央。

锦缎针藏千缕意,金册字压百重霜。

侯门拭泪愁难掩,帝阙倾心喜欲扬。

五日光阴催凤驾,相逢犹恐是黄粱。

奉德殿的日头斜斜沉下去时,向昚才蔫头耷脑地挪回明章宫。

刚踏进门槛,他就一屁股坐在铺着软垫的蟠龙椅上,晃着两条小腿叹气,掌心还留着攥紧礼器的红印子——学礼时夫子一遍遍纠正他的姿势,他急着学好见妻子,指节都攥得发白,这会儿松了劲,才觉出掌心发疼。

“娶个妻也太麻烦了……又是趋礼又是揖礼,夫子的肚子晃得我眼晕,学了一下午,连走路都顺拐了。”

可这话刚落,他就忽然直起身子,小手一拍大腿,眼睛瞬间亮了——刚才学礼的烦躁劲儿一下子全没了,嘴角翘得老高,连额前垂着的碎发都跟着晃:“不过!学完礼就能见着她了!她能陪我喂蚂蚁,还能给我讲睡前故事,多好啊!”

旁边的张贵祥刚要递上凉茶,就被他一把拽住袖子。向昚仰着小脸,眼里满是急切,连声音都脆了几分:“张伴伴!上次李谦大人递的画像,就是老管家说的妻子!你见过画里的赵小姐吗?”

张贵祥被拽得一个趔趄,连忙稳住身形,笑着点头:“陛下说的是赵安侯家的小姐吧?前两年太后寿宴,老奴远远瞧过一眼——那姑娘眉如远黛,眼似秋水,站在那儿像株兰草,端的是蕙质兰心的模样!”

向昚听得眼睛都直了,小手紧紧攥着衣角:“真、真有这么好看?比御花园的芍药还好看?”

“那可不!”张贵祥揉了揉他的头发,“听说姑娘诗词歌赋、女红针线样样精通,性子又温柔,跟陛下最相配!”

向昚的小脸瞬间涨红,从椅子上蹦下来转圈:“太好了!我要赶紧学好礼仪,让她陪我喂蚂蚁、讲故事!”说着,他忽然抬头:“张伴伴,她会不会喜欢苏子糕?见面时我分她一半好不好?”

向昚正掰着手指头数糕点,殿外忽然飘来一阵极淡的桂花香,风里还裹着御花园老槐树叶子的沙沙声。他猛地停住话头,小脑袋往殿外探了探,鼻尖凑到窗纱前使劲嗅了嗅。

张贵祥笑着递来一块温热的桂花糕:“陛下先垫垫,学好礼仪总有见着娘娘的时候。”

向昚接过糕点,咬了一小口,甜香里混着点清苦,桂花的香气在舌尖散开。他含着糕点,悄悄把剩下的半块小心翼翼揣进怀里——等见面的时候,一定要让她也尝尝这味道。

而此时的赵安侯府绣房,同样的桂花香正顺着窗棂飘进来。午后的阳光暖融融的,落在绣架上那方鹅黄色锦袍上,兰草绣纹泛着软润的光。

赵怡指尖捏着绣花针,却半天没落下,只是望着锦袍发愣——指尖还留着连日绣活磨出的薄茧,方才绣到兰草叶尖时,不知怎的,竟想起父亲前几日说的“陛下常在御花园喂蚂蚁,性子像个孩子似的”,那模样,倒不像个威严的天子,反而像府里隔壁邻居家、会蹲在槐树下追蝴蝶的小少年。

“小姐,您发什么呆呀?”安儿捧着那张皇帝画像,凑到窗边看得入神,见赵怡不动,忍不住转头笑道,“您瞧陛下这模样,真是俊朗得紧!眉眼清俊,气度又温和,跟您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儿,旁人羡慕都羡慕不来呢!”

赵怡这才收回思绪,手里的丝线在缎面上轻轻打了个结。她垂着眼,目光落在锦袍上刚绣好的半朵兰草上,声音轻得像落在绣布上的针脚:“希望……真能如你所说吧。”

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光滑的缎面,她忽然轻轻叹了口气:“只是我长这么大,从来没离开过侯府,连宫门都只在太后寿宴时进去过两回,不过是跟着父亲请安问礼,哪懂宫里的规矩。”

“小姐您怕什么呀!”安儿连忙把画像放在绣墩旁,凑到她身边,眼睛亮晶晶的,“您德言工容哪样不是顶顶好的?论读书,您诗词歌赋张口就来;论女红,这锦袍的绣活儿,府里谁不夸您手巧?再说了,当今陛下才弱冠之龄,正是年轻的时候,又听侯爷说陛下性子温厚,肯定会好好待您的!”

赵怡被她说得脸颊微红,嗔了句“就你嘴甜”,却还是忍不住抬眼,目光落在画像上。阳光刚好落在画像里少年的发顶,描金的发冠泛着浅淡的光,她忽然想起方才飘进来的桂花香——宫里的桂花树,是不是也长得和府里的一样高?风一吹,是不是也会落得满院都是香?

心里那点因“陌生”而起的忐忑,竟悄悄淡了些,手里的绣花针重新动起来,兰草的轮廓在缎面上慢慢舒展,连针脚都比刚才更细密了些。

绣架上的鹅黄色锦袍终于快见了全貌,领口绣着的兰草蜿蜒至袖口,最后一针收线时,赵怡轻轻舒了口气,指尖抚过缎面,软滑的毛缎贴着掌心,温温的。

她起身转头,见安儿正把画像小心翼翼地放回木盒,便笑着招手:“安儿,过来试试这锦袍。”

安儿眼睛一亮,连忙放下木盒跑过来,乖乖地伸胳膊穿上锦袍。鹅黄色衬得她皮肤愈发白皙,兰草绣纹在身上舒展,竟比平日里多了几分雅致。

赵怡绕着她转了两圈,伸手轻轻拽了拽腰间的系带,嘴角弯起:“嗯,尺寸刚好,针脚也平整,确实不错。”

可话音刚落,她眼角忽然一热,两行泪毫无预兆地滚了下来,砸在锦袍的兰草纹上,晕开一小片浅淡的水渍。安儿背对着她整理衣领,半点没察觉身后的动静。

赵怡慌忙抬手拭去眼泪,指尖蹭得脸颊发疼,声音轻得像飘在风里的絮语:“绣完这件锦袍……不知还有没有机会,能看见爹爹穿上。”

这话刚好落在安儿耳里,她整理衣领的手猛地顿住。方才到了嘴边的“小姐手艺这么好,侯爷肯定天天穿”,此刻却像堵在喉咙里,怎么也说不出来。

她知道小姐心里的委屈——这锦袍本是赶在父亲生辰前绣的,如今入宫的日子已定,往后父女相见,怕是难了。安儿悄悄转过身,见赵怡正低头摩挲着锦袍的下摆,眼眶还是红的,便轻轻叹了口气,只温声说:“小姐,锦袍料子金贵,别沾了灰,咱们先脱下来收好,等……等以后总有机会的。”

两人正说着,忽然听见前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跟着是管家赵福的声音,带着几分慌张又郑重的调子:“侯爷!侯爷!府门外传来礼乐声了!像是……像是宫里来的仪仗!”

赵怡和安儿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惊讶。赵怡刚把锦袍叠好放在绣墩上,就听见父亲赵承业的声音从回廊那头传来,带着从未有过的急促:“怡儿!快到前厅来!福管家说宫里来人了,定是有要紧旨意!”

她连忙拢了拢衣襟,跟着安儿往前厅走,脚步越近,越能清晰地听见府门外的动静——不再是寻常车马的喧闹,是编钟轻击的礼乐声,混着整齐的马蹄声,还有侍卫甲胄碰撞的清脆响,每一声都透着宫廷仪仗特有的庄严肃穆,震得她耳尖发麻,连指尖的薄茧都跟着颤。

刚转过回廊,就见父亲身着崭新的朝服,正站在厅前台阶下不停踱步。赵承业见她来,快步上前,伸手替她理了理衣领,指尖却控制不住地发颤,声音压得极低:“别慌,一会儿跟着父亲行礼就好。”

话音未落,府门外的礼乐声忽然拔高,跟着是内侍清亮的唱喏:“英国公、苏大学士奉太后懿旨,莅临赵安侯府宣诏——”

赵承业心头一凛,连忙带着赵怡上前两步,齐齐躬身:“臣赵承业,携女赵氏,恭迎圣使,接皇太后懿旨。”

朱红府门缓缓打开,两队身着朱红公服的侍卫分列两侧,手中长戟寒光凛凛;随后是捧着鎏金托盘的内侍,托盘上盖着明黄色缎面;最后,英国公张曜与内院大学士苏文渊并肩走来,二人皆身着绣着补子的官服,张曜手捧鎏金册文,苏文渊怀拥碧玉宝印,步履沉稳,身后跟着整整齐齐的礼乐官,鼓乐声随着他们的脚步,缓缓漫进侯府庭院。

张曜走到前厅正中的香案前站定,苏文渊立于一侧,内侍上前展开案上的明黄色锦缎。张曜抬手示意礼乐声稍歇,清了清嗓子,以沉稳洪亮的嗓音开口,每一个字都裹着宫廷仪典的庄重:

“奉天承运,皇太后诏曰:两仪作配,后德肇于坤承;百世延禧,王化基于内则。咨尔赵氏,赵安侯承业之女,川岳钟祥,柔嘉成性。兹授金册金宝,立为乾光朝皇后,择乾光元年槐夏廿八卯时入宫。其尚助隆孝养,克叶雝和,钦哉!”

册文读罢,苏文渊上前一步,双手捧着碧玉宝印,缓缓递到赵怡面前。宝印上“皇后之宝”四字在阳光下莹润生辉,冰凉的玉面硌得她指节发白,触到指尖时,赵怡才恍然回神。

她深吸一口气,屈膝叩首,声音虽轻却稳:“臣女赵氏,恭领懿旨,谢太后恩典,谢陛下隆恩。”

赵承业站在一旁,看着女儿接过金册金宝的模样,悄悄松了口气,只是眼角的细纹里,藏着几分难掩的复杂。

待宣诏官员转身离去,礼乐声渐渐远了,他独自留在台阶上,望着宫城的方向轻轻叹了口气,嘴里喃喃念着:“委屈你了,我的儿。”

风卷着桂花香吹过,把这话吹得极淡,刚好落在转身回来的赵怡耳后——她捧着册宝的手猛地一顿,却没回头,只攥紧了衣缘,往绣房的方向走。

安儿连忙上前扶住她,低声道:“小姐,咱们回绣房吧,锦袍还等着您收呢。”

赵怡点了点头,脚步却比来时慢了些。她忽然想起那方鹅黄色锦袍,想起绣完的最后一针兰草——还有五日,她定要在入宫前,亲手把锦袍交到父亲手上,也定要问清楚,父亲方才那声叹息里,藏着怎样的心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