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肉系帝王养成实录 > 第10章 第10回 暖阁传旨姻缘定 绣房惊梦女儿愁

【回前诗】

寅夜寒雾锁宫墙,绯袍步履重如霜。

暖阁密语牵红线,绣架轻丝系父肠。

圣画一张迷少女,慈言半句断柔肠。

君心难测非如玉,此去深宫路漫长。

寅时的夜色浓得化不开,窗棂外飘着细密的雾絮,带着几分沁人的清凉。赵安侯从榻上坐起时,眼底还带着几分未散的倦意,却还是利落地伸了伸手,任由下人捧着朝服上前伺候。他抬手抚过衣襟上的暗纹,指尖触到绯色锦缎的温润质感——这是三品以上官员专属的服色,衣料上绣着低调的缠枝莲纹,在烛火下泛着沉稳又不失华贵的光泽。他对着镜仔细理了理领口,又抬手将配套的进贤冠端正,确认帽翅垂得整齐,才转身出了房门。

府外的轿子早已候着,轿帘掀开时,一股凉气扑面而来。赵安侯弯腰坐进去,靠在铺着厚棉垫的轿壁上,忍不住打了个轻颤——这绯色朝服看着体面,却不如家常衣物厚实,晨雾里的寒气顺着衣缝往里钻,冻得他下意识拢了拢衣襟。轿夫稳稳抬起轿子,脚步声在寂静的街巷里显得格外清晰,他撩开轿帘一角往外看,只见零星几家官员府邸的灯笼亮着,路远些的同僚怕是寅时初就得动身,想来此刻也穿着同款的绯色或紫色朝服,顶着寒气往朝奉门赶。

约莫过了两刻钟,轿子缓缓停在朝奉门前。赵安侯刚踏出轿门,就见朝奉门前已聚了不少官员——三品以上的紫色朝服、五品以上的绯色朝服在夜色里交错着,像一片沉在雾中的锦绣。官员们或低声交谈,或拢着衣襟跺脚驱寒,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几分晨起的倦意,却又都绷着仪态,小心翼翼地护着身上的朝服,生怕被雾水打湿了衣料纹样。

把守朝奉门两侧的金瓜武士身披黄铜甲,手里的金瓜锤锤头鎏着金,在晨雾里闪着光,笔挺地站在那里。官员们路过时都下意识放轻了脚步,武士见了他们身上的绯紫朝服,也只是微微颔首,半句多余的话都没有,唯有铠甲碰撞时发出的“哗啦”声,在寂静的晨雾里格外分明。

赵安侯走到人群旁,对着相熟的礼部侍郎点了点头——对方穿着一身紫色朝服,正搓着手呵气,见他过来,低声笑道:“赵侯来得正好,你这绯色朝服衬得气色好,哪像我,穿这紫色总觉得老气横秋的。”赵安侯顺着他的话笑了笑,目光往宫门望去,厚重的朱漆大门紧闭着,门轴上还沾着未干的雾水,众官员身上的绯紫朝服在灯笼光下泛着微光,大家都静静站在门两侧,偶尔有人低头拂去衣摆上的雾絮,眼底满是对宫门开启的期待。

待朝奉门缓缓打开,文武百官鱼贯而入,分为两侧,文东武西。每个人都悄悄拢着朝服衣襟,踩着青砖地面轻步往里走,生怕脚步声惊扰了晨雾里的寂静,只静静等候着上朝时辰。

与此同时,承光殿后的寝宫内,向昚因昨夜的事,夜里实在无法安寝。他侧身蜷在龙榻上,小手反复摸着枕边那个绣着兔子的荷包——指尖划过空荡荡的荷包夹层,那点熟悉的绒线触感还在,可里面的东西、熟悉的人却都没了踪影。他瘪着小嘴,声音轻得像蚊子哼:“不见了……都不见了……奶娘不见,管家也不见……”

身旁的太监张贵祥垂着手站在榻边,听见这话,喉结动了动,却不敢上前搭话。他看着小皇帝攥着荷包的手指泛白,眼睫上还挂着未干的水汽,终究还是忍不住轻声劝解:“陛下,夜深了,您还是早点睡吧。明天还要上早朝呢,要是耽搁了时辰,大臣们该着急了。”向昚闷闷地“嗯”了一声,却依旧睁着眼睛,直到后半夜才迷迷糊糊睡去。

待他被张贵祥唤醒时,脑袋还昏沉沉的,根本不知道自己睡了几个时辰。虽只登基几个月,他却已慢慢习惯了宫廷里的作息,只是眼下眼皮沉得厉害,被人扶着穿朝服时,还忍不住打了个大大的哈欠。

此时,大臣们早已在朝房等候。有两位官员凑在角落,压低声音窃窃私语。其中一位捻着胡须,笑着打趣:“你说,今天陛下会不会又在承光殿的宝座上睡着了?”另一位立刻接话:“依我看,肯定会!自这位陛下早朝至今,哪回不是昏昏沉沉的?醒来第一件事便是要吃肉,昨夜指定又没睡安稳,今儿个上朝保准撑不住。”说着,两人竟赌了起来——“我赌陛下不会睡!”“我赌他肯定睡!”

这话刚落,身后忽然传来一声轻咳。两人回头一看,竟是丞相孙幽古站在那里,眉头皱着,眼底隐隐露着凶光,却没对他们说半句话,只冷冷瞥了一眼,便转身走向朝房正中。那眼神看得两人瞬间收了声,赶紧挺直腰板,再也不敢乱说话了。

不多时,一名传旨太监踩着小碎步走进朝房。他身上穿着一身石青色宫袍,领口和袖口滚着浅灰色的缎边,手里捧着的圣旨卷轴泛着暗纹光泽。太监站在朝房正中,清了清嗓子,高声宣旨:“陛下已起,文武百官可谒见陛下——”

话音刚落,原本肃静的朝房瞬间更显庄重。宰相孙幽古率先整理了一下紫色朝服的衣襟,抬手将帽翅扶正,神情一下子从之前的威严变得愈发肃穆;身后的官员们也纷纷收了神色,原本还带着几分倦意的脸上,此刻都绷得笔直,连呼吸都放轻了些。赵安侯悄悄拢了拢绯色朝服的袖口,目光扫过之前打赌的两位官员——两人正互相递了个眼神,眼底带着点不易察觉的紧张,想来是还记挂着赌局的事。

“走吧。”孙幽古沉声道,率先迈步往外走。文武百官紧随其后,迈着稳健的步伐依次进入承光殿。殿内烛火通明,鎏金的殿柱上刻着繁复的龙纹,光线透过雾蒙蒙的窗棂洒进来,在金砖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文武百官分列两侧,对着龙椅上的向昚行三跪九叩大礼,动作整齐划一,衣料摩擦地面的“沙沙”声在殿内格外清晰。

“平身。”身旁的大太监张贵祥上前一步,尖细却沉稳的声音在殿内回荡——他穿的也是一身深灰色宫袍,腰间系着黑色革带,与其他太监的服饰样式一致,低调又符合规制。官员们依言起身,垂手侍立,依旧如往常一般,由宰相亲自主持议事。

时间慢慢过去半个时辰,之前打赌的两位官员悄悄抬起头,眼角余光往龙椅上瞥去,却齐齐一怔——往日这个时辰,向昚早该歪在龙椅上昏昏欲睡,今日却坐得笔直,虽眼神有些放空,可确实没像往常那样耷拉着脑袋,像是在听,又像是没听进去。

龙椅上的向昚,手指悄悄从袖中摸出那个旧荷包,指尖反复摩挲着上面磨得有些毛糙的兔子绣纹。正走神间,就听见宰相孙幽古的声音传来:“陛下,这是今日议事之政,臣已将奏章整理妥当,待朝议结束,还请陛下回宫审阅。”

殿内的官员们心里都清楚,这位小皇帝哪有阅读奏章的能力,最终这些朝政还是要交回宰相手中处理,可这流程却半分不能少。孙幽古说着,抬头往龙椅上望去,见向昚竟真的没犯困,眼底闪过一丝诧异——今日的陛下,倒比往常精神许多,实在新奇。

他沉吟片刻,脑海里忽然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深吸一口气后躬身道:“陛下今日如此精神,不如臣就将所有朝政一一奏明吧。如今我大周正值多事之秋,草原部族在北境蠢蠢欲动,潼关以西又有流寇作乱,还有不少灾民流离失所,这些事都关乎国本,臣斗胆请陛下一同商议对策。”

向昚听到“一同商议”几个字,茫然地眨了眨眼——他的思绪早就飘到了宫外,满脑子都是奶娘以前做的肉包子,肚子也早已饿得咕咕叫。可他看着殿下文武百官肃穆的神情,又想起张贵祥说过“上朝要听话”,便下意识皱着小眉头,含糊地应道:“那就议吧。”

这话一出,殿内的官员们都愣住了——连孙幽古都没想到小皇帝会答应,眼底闪过一丝惊喜,却没注意到龙椅上的向昚,早已重新低下头,指尖捏着荷包上的兔耳朵,完全没听清他接下来要说的朝政大事。

向昚虽直直地抬头望着殿下文武百官,眼神却空茫得像蒙了层雾——丞相孙幽古的声音抑扬顿挫,文武百官轮番出班奏事,那些“北境”“流寇”“灾民”的字眼,像一阵风从他耳边刮过,半点没往心里去。他指尖依旧捏着荷包上的兔耳朵,脑子里反复晃着奶娘笑着递肉包子的模样,连殿内官员们何时停下奏事都没察觉。

直到孙幽古上前一步,躬身禀明:“陛下,今日议政已毕。”向昚依旧直勾勾地坐着,没半点反应。孙幽古眼底闪过一丝疑惑,又提高了些声音:“陛下,今日议政已毕,可退朝了。”

这话还是没入向昚的耳。旁边的大太监张贵祥忽觉不对——小皇帝坐着一动不动,连眼睛都没眨过一下,赶紧上前半步,压低声音轻声提醒:“陛下,议政完了,该退朝了。”向昚这才如梦初醒,茫然地眨了眨眼,跟着张贵祥的话,含糊地说了句:“退……退朝。”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文武百官再次行礼,起身时,之前打赌的两位官员凑在一起,满脸扫兴地嘀咕:“哎,今天这陛下怎么回事?居然真没睡,太不对劲了!”“可不是嘛,我还以为稳赢了,这下赌输了!”两人说着,便随着人流往外走。

赵安侯也转身准备离开承光殿,打算回自己的值房处理公务,刚走到殿门口,却被一个身影拦住——是太后身边的太监秦怀意,穿着一身深青色宫袍,腰间系着明黄色的宫绦,一看便知是太后跟前的得力之人。

秦怀意立刻对着赵安侯躬身行礼,语气恭敬又客气:“赵侯爷,太后娘娘有请您去寿祥宫一趟,说是有要事商议。”

赵安侯心里咯噔一下——太后突然传召,还特意让近身太监来请,不知是福是祸,可他不敢有半分违背,连忙拱手应道:“有劳公公通报,本侯这就随您去。”

走在往寿祥宫的路上,赵安侯越想越不安,悄悄从怀中掏出一张一千两的银票,趁左右无人,塞到秦怀意手里,压低声音问道:“秦公公,不知太后娘娘突然传召,究竟是何要事?还请公公给透个底。”

秦怀意捏着银票,指尖能感受到纸张的厚实,脸上瞬间露出喜笑颜开的模样,连忙把银票揣进袖中,凑近赵安侯,声音压低了些,语气却满是笑意:“侯爷放心,是好事,绝对是好事!您跟小的去了就知道,保管让侯爷满意!”

赵安侯迈着稳健的步伐来到寿祥宫门前,指尖悄悄攥了攥绯色朝服的衣角——方才一路走得急,衣摆沾了点地上的雾水,他轻轻扯了扯,又抬手把略显歪斜的进贤冠扶正,这才深吸一口气,踏着青砖一步步往里走。

一路进到寿祥宫暖阁,刚掀开门帘,就闻见一股清甜的枣泥香,混着暖阁里银丝炭的热气扑面而来。只见太后歪在铺着杏色软垫的榻上,一身藕荷色绣兰草的常服松松垮垮裹着身子,旁边站着个小宫女,正低着头,力道均匀地给她捶着腿,榻边小几上还摆着碟刚拆封的松子糖,糖纸闪着亮。

赵安侯连忙快步上前,“扑通”一声跪下,声音恭敬又稳当:“臣赵安,叩见太后,太后寿安!”

太后慢悠悠睁开眼,眼角的细纹里带着点笑意,摆了摆手:“是赵侯啊,快起来吧,地上凉。”说着对宫女使了个眼色,“给赵侯赐座。”

两个小太监抬着一把铺着青缎软垫的椅子过来,赵安侯侧身弓着身子,双手虚扶了扶椅边,对着小太监客气道:“有劳两位公公了。”待椅子放稳,他也只敢挨着椅边坐下,后背依旧挺得笔直,连呼吸都放轻了些。

刚坐定,太后就转头对秦怀意说:“怀意,把今年新贡的雨前龙井给赵侯奉上,凉了那股鲜劲儿就散了。”秦怀意连忙应着“哎”,转身从旁边的小几上端过茶盏——青瓷杯里飘着几片嫩绿的茶叶,热气袅袅,还带着股清清爽爽的茶香。

赵安侯双手接过茶盏,指尖触到温热的杯壁,心里却愈发忐忑:他虽常随百官觐见太后,可这般单独被请进暖阁,还被赐茶赐座,礼遇实在太过反常。他强压着心里的不安,脸上依旧是恭顺的神色,只把茶盏轻轻放在手边的小几上,没敢喝。

太后看着他这拘谨的模样,嘴角弯了弯,慢悠悠开口:“今日找你过来,是有件大事。”

赵安侯一听“大事”,立马“噌”地站起身,双手垂在身侧,语气恳切:“不知太后所说何事?若是太后用得着微臣,臣必尽全力,办妥此事!”

“哎,慌什么。”太后笑着摆了摆手,指了指他的座位,“又不是什么军国大事,坐下说,坐下说。”

赵安侯这才慢慢坐下,屁股刚挨到椅垫,就听见太后问道:“你的女儿赵怡,现年多少了?”

“回太后,小女赵怡,如今正是二八年华。”赵安侯心里咯噔一下,指尖悄悄攥紧了衣摆,不明白太后怎么突然问起女儿。

“哦?那可不就是顶好的年纪嘛。”太后点了点头,指尖轻轻敲着榻边的小几,目光落在他身上,又问,“这孩子平日里,最喜欢做些什么?”

赵安侯连忙回道:“太后您忘了?前两年宫宴,小女还跟着臣给您问过安呢。这孩子性子静,不爱出去跑,平日里就爱躲在书房里读书,诗词歌赋、女红针线都肯下功夫,倒不像别家姑娘那样爱热闹。”

“对对,是有这么回事。”太后拍了拍掌心,眼里的笑意更浓了些,伸手拿起碟子里的松子糖,剥了块放进嘴里,甜香漫开,她慢悠悠道,“爱读书、肯静下来,这才是好性子。女孩子家,知书达理、稳重大方,才最金贵。”

太后顿了顿话音,指尖捏着的松子糖没再往嘴里送,方才还带着笑意的脸上,慢慢笼上一层惆怅,叹了口气,才对着赵安侯缓缓开口:“当今陛下虽是弱冠之年,可心性却跟孩童似的,整日里就记挂着些吃食玩物。可他毕竟是我大周朝的天子,是先帝留下的根。这天子登基也有些时日了,后宫空悬,天子不能无后啊,这不仅是皇家的事,更是关乎国本的大事,你说是不是?”

赵安侯心里一紧,刚要开口附和,就听太后接着道:“你是世袭的侯爷,赵家也是咱们大周的世家大族,门楣清白,根基稳固。我思来想去,你家赵怡那孩子,知书达理、性子稳当,正是做皇后的不二人选——我想把你的女儿赵怡,立为当朝皇后。”

“轰”的一声,赵安侯只觉得脑子里像炸了锅,噌地一下从椅子上站起来,手里的茶盏都被带得晃了晃,茶水溅出几滴在青缎衣襟上,他却浑然不觉。方才暖阁里的热气仿佛瞬间退去,浑身竟泛起一层凉意,像被兜头泼了盆冷水。

他张了张嘴,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心里早乱成了一团麻:当今陛下是什么模样,满朝文武谁不清楚?灵堂之上哭闹着要肉吃,平日里上朝要么昏昏欲睡,要么就揣着个旧荷包走神,种种荒唐行径,哪有半点天子的样子?他赵安就这么一个宝贝女儿,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怎么能让她嫁进这样的宫里,守着一个心性不全的皇帝?

可这话他不敢说,也不能说。太后金口玉言,这话一旦说出口,就没有收回的道理。赵安侯僵在原地,手指紧紧攥着衣摆,指节都泛了白,脑子里反复转着“答应”还是“推脱”的念头,连额角都渗出了细汗。

暖阁里静得只剩下银丝炭燃烧的“噼啪”声,一盏茶的功夫过去了,赵安侯依旧愣在原地,没敢接话。太后看着他这副模样,眉头轻轻皱了皱,语气里带了点催促:“赵安侯?你倒是说话啊。”

赵安侯双手紧抓着官服袖袍的衣摆,指腹几乎要将缎面攥出褶皱——方才太后的话像块巨石,在他心里砸出层层乱麻,从女儿嫁过去的委屈,到太后的私心,再到赵家的处境,无数念头翻涌着,几乎要将他压垮。

不一会儿,他猛地松开衣摆,深吸一口气,膝盖重重磕在冰凉的青砖上,灰袍下的脊背绷得笔直:“微臣知道了。此事该如何办,微臣心里有数,无需太后多言。”

太后原本还悬着的心,听到这话瞬间落了地,脸上的惆怅一扫而空,竟露出几分真切的喜意,连忙摆手:“赵侯爷,你知道便好!那你先下去吧,过些时日,自有旨意传到你府中。”

赵安侯起身时,膝盖微微发颤,先前迈着的稳健步伐,此刻每一步都显得格外沉重、格外吃力,像脚下坠了铅。太后看在眼里,方才还带着笑意的眼尾,忽然滚下一滴泪,顺着眼角的细纹滑落。她望着赵安侯离去的背影,脑海里翻涌着向昚登基至今的种种——朝堂上的非议、宗室的不满、皇帝孩子气的荒唐行径,最后只化作一声轻飘飘却满是疲惫的叹息。

赵安侯走到受降宫门前,脚步虚浮得厉害,刚下了几级台阶,便猛地一个趔趄,险些栽倒。身旁的太监总管秦怀意眼疾手快,连忙伸手扶了他一把。赵安侯稳住身形,声音沙哑得没了力气,只淡淡说了句“多谢”,便挣开秦怀意的手,踉跄着走出宫门。

今日他没去值班房处理公务,也没同任何官员寒暄,径直朝着侯府的方向走去。

此时的赵安侯府,绣房里正暖融融的。赵怡坐在窗边的绣架前,脸上堆着满满的笑意,指尖捏着绣花针,在鹅黄色的毛绒缎面上细细穿梭——那是件刚绣了大半的锦袍,针脚细密,边角还绣着几枝栩栩如生的兰草,煞是好看。

身旁的侍女安儿凑过来,眼睛亮晶晶的:“小姐,你的手也太巧了!这绣活儿飞针走线的,瞧着就暖和又体面,等侯爷回来瞧见,指定欢喜得很!”

赵怡被夸得脸颊微红,嗔了句“就你嘴甜”,指尖却忍不住摩挲着锦袍的缎面,眼里满是期待:“爹爹今日下朝该早,他要是知道我给他绣了件锦袍当冬日的暖衣,一定很高兴。咱们呀,就等他进来,给他个惊喜!”

话音刚落,绣房外传来了熟悉的脚步声。赵怡眼睛一亮,刚要起身喊“爹爹”,就见赵安侯掀开门帘走了进来。

他刚踏上绣房的楼梯,就见窗下的绣架前坐着个纤细身影——赵怡正垂着头,指尖捏着绣花针在鹅黄色缎面上细细穿梭,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她发顶,连鬓边垂落的碎发都泛着软光。

赵安侯脚步放轻,眼底的沉重和疲惫瞬间被暖意取代,声音里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和悦:“怡儿,你在忙什么?”

赵怡听见父亲的声音,手猛地一顿,绣花针差点戳到指尖。她慌忙把绣架上的锦袍往身后藏,脸颊瞬间涨得通红,转过身时还攥着衣角,小声嘟囔:“没、没什么呀爹爹,就是随便绣着玩的……”

赵安侯走到她跟前,目光落在她身后露出来的半截兰草绣纹上,忍不住笑了:“傻丫头,爹都看见了。藏什么?拿出来让爹瞧瞧。”

赵怡见瞒不住,忸怩着把锦袍从身后挪出来,指尖还轻轻捋了捋缎面上的针脚,怯生生地笑了,耳尖都透着红:“就是、就是想着快入冬了,给爹爹绣件暖袍……就是绣得还不好看,本来想绣完了给您惊喜的。”

赵安侯面容带着笑,眼角的纹路都透着对女儿的柔意,可那笑意却没沉到眼底,眼神深处藏着一丝掩不住的忧伤,他对着赵怡和气道:“怡儿,你可知当今皇帝陛下,是个什么样的人?”

赵怡闻言,手里的绣花针顿了顿,抬头看了看父亲,眼里满是茫然,轻轻摇了摇头:“我又不是你们当官的,也从没见过皇上的模样,哪知道他是什么样子呀?”说着,她忽然歪了歪头,指尖无意识地捻着绣线,小声猜道:“皇上……哎,会不会是个留着长胡子的小老头呀?就像话本里写的那样,戴着高高的帽子,说话慢悠悠的。”

赵安侯听到这话,指尖悄悄攥了攥衣摆,语气轻缓却带着几分严肃:“不许妄议君上。当今陛下,才不过弱冠之年,哪里是什么小老头。”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女儿懵懂的脸上,喉结动了动,终究还是硬着头皮往下说,声音里带着刻意的温和:“不过你说的也不全错,陛下他……才貌双全,诗书画样样都拿手,性子也温厚,倒是与你爱读书的脾气挺配。”

赵怡手里的绣花针“嗒”地落在锦缎上,她眨巴着眼睛,脸上的红晕还没褪去,语气里满是疑惑:“爹爹,你好好的提陛下做什么呀?他性格好、有才情,那也是陛下的事。”说着,她忽然反应过来什么,眼睛微微睁大,带着点难以置信的嗔怪:“难不成……难不成你要让我进宫?”

赵安侯面色依旧和蔼,只是垂在身侧的手悄悄攥紧了,他从袖中缓缓取出一卷画像,递到赵怡面前,声音轻得像怕惊着她:“你看,这是当今陛下的圣容。”

画像展开的瞬间,他心里只剩“毁了毁了”的念头——方才硬编的谎话,此刻全堵在喉咙口,连呼吸都发紧。

赵怡凑上前,目光落在画像上,脸颊瞬间泛起一层浅浅的红晕,眼里亮闪闪的,露出一丝真切的喜悦:“爹爹,当今陛下……倒是生得这般俊俏!”她指尖轻轻碰了碰画像边缘,又抬头望着赵安侯,语气里满是期待:“那他的才情,真像你说的那样好吗?诗书画真的样样都拿手?”

赵安侯听见女儿的话,眼角的泪再也忍不住,顺着脸颊滑落,他慌忙别过脸擦了擦,声音却带着止不住的哽咽:“是……是的。今日皇太后召我进宫,说……想让你进宫做皇后。”

“轰”的一声,赵怡手里的画像“啪”地掉在地上,她脸色瞬间发白,连连后退两步,声音都带着颤:“不……女儿不想进宫!女儿从没这样想过,只想守在爹爹身边,把这锦袍给您绣完……”她说着,指尖紧紧攥着未绣完的缎面,指节都泛了白。

赵安侯蹲下身,捡起地上的画像,声音沉重又无奈:“爹知道,爹都知道。可怡儿,圣命难违啊。陛下他……他确实是个值得托付的人,嫁给他,也不算委屈你……”他絮絮地说着,把那些硬编的“才貌双全”反复讲着,试图让女儿宽心。

赵怡捡起画像,指尖摩挲着上面的眉眼,来回在绣房里踱步,心里乱成了一团麻:当今陛下确实俊朗才俊,可……可我连见都没见过他,仅凭一张画像,就要定了我的终身吗?

她猛地抬头,眼里含着水汽,声音带着最后一丝期盼:“爹爹,这件事……就真的非去不可吗?”

赵安侯看着女儿泛红的眼眶,心像被揪着疼,却还是咬了咬牙,沉声道:“是,非去不可。”

说罢,赵安侯没再看女儿泛红的眼眶,只重重攥了攥拳,转身快步离开绣房,连脚步都带着几分仓皇——他怕再待一秒,就会忍不住把“陛下根本不是这样”的真相说出口。

绣房里瞬间静了下来,侍女安儿连忙上前,看着赵怡呆呆坐着的模样,声音里满是焦急:“小姐,这、这可怎么办啊?真要……真要进宫当皇后吗?”

赵怡却没答话,只是缓缓坐回绣墩上,手里还捏着那张皇帝画像。她垂着眼,目光落在画像上少年俊朗的眉眼间,眼底的水汽慢慢聚起,却始终没掉下来,指尖无意识地反复摩挲着画像边缘,连绣架上未完工的锦袍都忘了去碰。

窗外的阳光渐渐西斜,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也把绣房里的寂静,拉得愈发沉重。

宝子们!第10回全文终于更完啦~这章从早朝写到绣房,埋了超多细节:赵安侯的“攥衣摆”、赵怡的“未绣完的锦袍”、向昚的“兔子荷包”,都是后面的关键伏笔哦~

写赵怡掉画像、问“非去不可吗”的时候,我真的跟着揪心!明明是被推着走的两个人,一个懵懂期待,一个荒唐无知,这场婚事从一开始就带着玻璃渣[流泪] 宝子们觉得赵怡会发现画像后的秘密吗?匿名信又是谁送的?评论区大胆猜!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0章 第10回 暖阁传旨姻缘定 绣房惊梦女儿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