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篇章·暗涌
深秋时节的A大,已是落叶满地。
白可抱着刚印好的活动策划书,快步走在学生会办公室的走廊上。距离迎新晚会那个难堪的夜晚已经过去两个月,她已经将陈一屿从思绪中剥离。
“重新开始”,这四个字说来轻巧,做起来却需要将过往连根拔起的勇气。加入学生会是她迈出的第一步——在新的领域寻找自己的位置,用忙碌填满所有可能想起他的空隙。
“白可,来得正好。”学生会主席陆子涵从办公室探出身,笑容温和,“策划书都印好了?”
“嗯,按照你上次提的意见修改过了。”白可将文件递过去,不经意间注意到他今天穿了件高领毛衣,衬得他本就清俊的面容更添几分儒雅。
陆子涵,大三经济系,学生会主席,校园里的风云人物。他主持的活动总能别出心裁,待人接物恰到好处,几乎所有人都对他赞不绝口。
“创意很棒,‘跨学科创新论坛’,正符合学校提倡的融合精神。”陆子涵翻看着策划书,目光赞赏,“请各系优秀学生分享研究项目,这个点子也很有新意。”
白可微微一笑:“主要是你的指导。”
这并非谦辞。自从她加入学生会宣传部,陆子涵确实对她格外照顾,不仅经常指派重要任务给她,还会耐心指导她如何完善方案。
“周五的论坛筹备会,你来做会议记录吧。”陆子涵自然地接过她怀中的其他资料,“重物我来拿。”
这种体贴的举动近来愈发频繁,白可虽有些不自在,却也不好推拒。
论坛筹备紧锣密鼓地进行。白可作为主要策划人员之一,几乎把所有课余时间都投入其中。确定嘉宾名单那天,她盯着物理系推荐的人选,指尖微微发凉。
陈一屿的名字赫然在列。
“物理系的陈一屿,就是那个竞赛保送的天才?”宣传部另一个女生凑过来看名单,“听说他很少参加这种活动,这次居然答应了。”
陆子涵瞥了一眼名单,又看向白可:“你认识他?”
白可垂下眼帘:“高中校友,不熟。”
这是她第一次对陆子涵说谎,心里泛起细微的愧疚。
周五的筹备会在学生活动中心举行。白可提前半小时到达,将会场布置妥当。陆子涵来时,给她带了杯热奶茶。
“看你最近很辛苦,”他将奶茶推到她面前,笑容温柔,“小小慰劳。”
白可道谢接过,感觉周围几个部员交换了意味深长的眼神。
会议开始前五分钟,陈一屿独自一人走进来。他穿着简单的黑色外套,背着双肩包,整个人清瘦而挺拔。白可下意识低下头,假装整理会议材料。
“陈一屿同学,”陆子涵主动迎上去,“欢迎,我是学生会主席陆子涵。”
陈一屿与他简单握手,目光扫过会场,在白可身上停留了一瞬,快得让人以为是错觉。
“请坐。”陆子涵引他到会议桌旁,位置正好在白可对面。
整个会议过程中,白可努力将注意力集中在记录上,却总能感觉到对面投来的目光。当她抬头时,陈一屿却又总是看着发言的人,或是低头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什么。
“关于论坛的宣传工作,”陆子涵看向白可,“白可,你负责的宣传方案进展如何?”
白可刚要回答,陈一屿突然开口:“宣传渠道是否覆盖了各院系的专业平台?”
这是他今天第一次主动发言,声音比高中时低沉了些,却依然清澈。
“我们计划在校园官网和公告栏同步推送。”白可回答,尽量使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专业。
“不够。”陈一屿直视着她的眼睛,“应该针对不同院系的特点,在专业论坛和学术群组进行精准推送。泛泛的宣传很难引起目标受众的关注。”
陆子涵笑着接话:“陈一屿同学说得对。白可,这部分就交给你完善,有困难随时找我。”
会议结束后,众人陆续离开。白可整理着会议记录,听见陆子涵对陈一屿说:“感谢你的建议,很有建设性。不如一起吃个晚饭?正好聊聊论坛的细节。”
陈一屿的视线越过陆子涵,落在白可身上:“不好意思,我还有实验。”
他离开后,陆子涵走到白可身边,轻轻叹了口气:“这位学弟似乎不太好接近。”
白可没有接话,只是默默收好笔记本电脑。
接下来的两周,论坛筹备进入关键阶段。白可经常在学生会办公室加班到很晚,陆子涵也总是找各种理由留下来陪她。
“这么晚了,我送你回宿舍。”这天晚上十一点,陆子涵拿起外套,对刚完成宣传稿的白可说。
确实很晚了,白可便没有拒绝。
秋夜的校园静谧安宁,路灯在石板路上投下温暖的光晕。两人并肩走着,陆子涵说起他大一时参加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的经历,风趣的讲述让白可忍不住笑出声来。
就在他们走到白可宿舍楼附近的小路时,看到前面有一个人。白可定睛一看,竟是陈一屿。
他站在路灯下,手中拿着几本厚厚的外文书籍,目光落在陆子涵搭在白可肩头的手上——刚才下台阶的时候,白可扭到了脚,陆子涵扶了她一下,手却没有及时收回。
“陈一屿?”白可下意识地后退一步,与陆子涵拉开距离。
陈一屿的眼神冷得像冰,他什么也没说,只是对白可微微点头,便转身离去。
“他好像误会了什么。”陆子涵笑了笑,语气却并无歉意,“需要我去解释一下吗?”
“没关系。”白可轻声说,“我们本来就不熟。”
这句话说出口,心里却泛起细密的疼痛。
论坛正式开始前一天,白可去物理系送资料。在走廊里,她意外地遇见了陈一屿。他正与一位教授讨论问题,专注的侧脸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晰。
看见白可,教授结束谈话离开。陈一屿站在原地,似乎在等她先开口。
“这是明天的流程安排,”白可将文件夹递给他,“你的发言在第三场。”
陈一屿接过文件夹,却没有立刻离开:“你了解陆子涵吗?”
“他是学生会主席,能力很强,对部员也很照顾。”她谨慎地回答。
陈一屿的嘴角扯出一个几不可见的弧度:“照顾?确实很‘照顾’。”
“你什么意思?”
“去年,我有个学姐,也是学生会宣传部的。”陈一屿的目光锐利,“陆子涵对她同样‘照顾’,直到她因为感情问题影响了成绩,失去了保研资格。”
白可不知道这些事。
“当然,这与你无关。”陈一屿的声音恢复了一贯的冷淡,“我只是不希望你因为个人问题影响论坛筹备。”
说完,他转身离开,留下白可一人在空旷的走廊里。
回到学生会办公室,白可发现陆子涵正在她的工位前,翻看她桌上的一本笔记。
“回来了?”陆子涵若无其事地直起身,“物理系的资料送到了?”
白可看着他温文尔雅的笑容,突然想起陈一屿的话,心里升起一丝寒意。
“刚送到。”她简短回答,将笔记本收回抽屉。
陆子涵似乎察觉到她的疏离,柔声道:“明天论坛结束,我请你吃顿饭吧。”
白可看着他那双总是含笑的桃花眼,第一次注意到其中闪烁的陷阱。
“明天结束后,我约了室友。”她婉拒。
陆子涵的笑容淡了些,但很快恢复如常:“那下次吧。”
他离开后,白可打开抽屉,拿出那本陈一屿还给她的物理笔记。扉页上,他清秀的字迹依然清晰:“感谢那个雨天的你。”
窗外,秋风乍起,卷起一地落叶。白可忽然意识到,有些关心是真诚的守护,而有些照顾,不过是精心设计的陷阱。
而那个假装不认识她的人,也许从未真正忘记过那个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