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篇章·守护
九月初,校园里的桂花甜香弥漫在空气中。
白可抱着厚厚的专业书,快步走向行政楼。台湾交换项目的审批已经拖了两周,她今天必须问清楚。
“白可同学,我们正想找你。”项目负责老师推了推眼镜,表情严肃,“有人实名举报你提交的成绩有问题,说你贿赂学生会会长,以不正当手段获得了交换资格。”
白可一脸疑惑。
“这不可能,成绩都是我根据教务网上的成绩单填写的。”
“举报人提供了你和陆子涵亲密接触的照片还有后台操作记录。”老师叹了口气,“按照规定,你不能参加交换项目申请。”
白可立刻明白了是谁在背后操纵。王萌,那个始终不肯放过她的前女友。
走出行政楼时,天空飘起了细雨。白可没有打伞,任由雨丝打湿她的头发和衣衫。去交换是她这一年的重要计划,如今一切都成了泡影。
“白可!”陆子涵撑着伞跑过来,脸上写满歉意,“我听说了。王萌她...我会让她撤回举报的。”
白可停下脚步,平静地看着他:“陆学长,我明确拒绝过你多少次?”
陆子涵站在原地,屏住呼吸。
“你的喜欢,只会给我带来困扰。”白可的声音很轻,却像一把利刃,“王萌的纠缠,同学的误解,现在连交换项目都受到影响。请离我远一点。”
陆子涵的脸色变得苍白:“我没想到会这样...”
“现在你知道了。”白可转身走进雨幕,没有回头。
大三的专业课比想象中更难。特别是心理统计学,那些复杂的公式和数据模型让白可头疼不已。
这天晚上,她在图书馆对着一个多元回归分析的题目发愁,已经坐了整整两个小时,却毫无头绪。
“这里应该用标准化系数。”
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身后响起。白可回头,看见陈一屿站在她身后。他手中拿着几本物理期刊,看起来只是偶然经过。
“你怎么...”白可一时语塞。
陈一屿在她身边的空位坐下,自然地拿过她的草稿纸:“这个模型的前提假设你验证了吗?”
他快速地在纸上写下几个公式,笔迹依然清秀有力。白可看着他的侧脸,想起高二时他给她补习物理的场景。
“你看,这里的数据需要先进行正态性检验。”陈一屿的声音将她拉回现实,“否则结果会有偏差。”
他耐心地讲解着,就像当年讲解物理题一样。只是现在的他更加沉稳,讲解时偶尔会停下观察她的反应。
“你怎么会懂心理统计?”白可忍不住问。
陈一屿的笔尖顿了顿:“在德国选修过相关课程。”
那个晚上,他们一起在图书馆待到闭馆。离开时,白可终于弄懂了那个困扰她许久的问题。
“谢谢你。”她在图书馆门口说。
陈一屿摇摇头,笑着对她说:“举手之劳。”
之后的日子里,白可经常在图书馆遇到陈一屿。他总是在她遇到难题时“恰好”出现,帮她理清思路。有时他会留下几本标注好的参考书,有时是在她的笔记本里夹一张写满公式的便签。
白可渐渐意识到,这些“偶遇”并非偶然。她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
十月,白可决定申请本地一家知名心理机构的实习。面试那天,她紧张得手心冒汗。
“白可同学,”面试官翻看着她的简历,“你的成绩很优秀,做过的课题也比较丰富,特别是多元分析这部分。我们正好有个项目需要这方面的知识。”
白可顺利通过了面试。
实习第一天,项目负责人交给她一叠数据:“这些是前期收集的样本,需要先做清洗和初步分析。有困难吗?”
白可看着那些复杂的数据集,突然发现其中一个变量的处理方式非常眼熟——正是陈一屿在图书馆教过她的方法。
她顺利完成分析后,负责人十分满意:“很专业,看来你在学校学得很扎实。”
下班后,白可去了学校物理实验室。陈一屿果然在那里,穿着白大褂,专注地盯着显微镜。
“数据分析的方法,是你教给他们的吗?”白可站在门口问。
陈一屿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化为淡淡的笑意:“李蒙说你在那里实习。那个机构的研究员,正好是我在德国时的合作者。”
“所以你特意...”
“我只是分享了几个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陈一屿打断她,语气平静,“你不要想太多,你能通过面试,靠的是自己的实力。”
白可望着他,忽然想起大二那年,她曾以为他彻底走出了她的生命。而现在,他却在无人知晓的角落里,默默地帮助她。
就像那把深蓝色的伞,在雨中为她撑起一片天空。
“陈一屿,”她轻声说,“谢谢你。”
实验室的灯光在他眼中闪烁,像是夜空中的星。他没有回答,只是微微扬起了嘴角。
那一刻,白可明白,有些感情不需要轰轰烈烈的告白,它藏在每一个细节里,在每一次无声的守护中,静静地生长。
就像秋天校园里的桂花,不言不语,香气四散于天地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