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人生七十载 > 第213章 长安三万里

人生七十载 第213章 长安三万里

作者:1O62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12-13 14:10:33 来源:文学城

《长安三万里》,影片开头,七万吐蕃军进攻云山城,节度使高适弃城退至泸水关。朝廷派程公公作为监军查明情况:为何退而不攻,难道你高适与吐蕃勾结,有谋反之心不成?接着所有的故事以程公公询问高适与李白如何结交开始展开。整部电影讲的便是高适的一生以及他与李白结交一生的故事。

我想聊的东西太多了,不知从何讲起。那就分点来讲吧,涉及剧透,介意停阅。

1

影片在开头埋了一个非常好的伏笔:程公公一来,问的第一句话不是“你高适为什么不进攻击退吐蕃”,他问的是“你跟李白是怎么结识的”。他跟李白结交,跟退兵有什么关系啊?影片最后揭秘:当时朝廷有两支重军,一支交给郭子仪把守,一支交给高适。当时天下大乱,李白不知情投奔贼子永王,等天下太平后,李白自然被扣上叛贼的帽子,朝廷要通缉他归案,偏偏这事是李白的知己高适负责。选至交知己,还是国家大义?高适陷入两难抉择。

后来,李白经郭子仪求情幸或流放。江湖传言,高适不想救李白,郭子仪救了李白,于是高适心生怨恨,于是吐蕃进犯,他选择退兵延误军时。

最后,程公公猜测:李白之所以被郭子仪解救,大概是高适写信求郭子仪。高适本身与李白交情甚好,自己出面,不免有包庇之嫌,只好求助郭子仪。这下,一切才真相大白。我喜欢这个故事。

2

为什么高适弃城,朝廷立马派人来监军?因为安史之乱刚结束不久。安史之乱也是因为边军与吐蕃勾结谋反,这让皇帝不得不产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疑虑。

3

影片前半段,高适就提出“围魏救赵”的策略。围魏救赵的要诀在于:攻其必救。影片结尾,高适正是利用这一招,成功将七万吐蕃军围困。

他的策略是这样的:高适首先从云山城,退至泸水关,吐蕃军必然要沿着那条峡谷顺势攻打泸水。当吐蕃进入峡谷时,高适领军抄捷径攻打他们的老巢云山城,这时原本围攻长安的吐蕃军必然要班师来云山城营救。从而实现围魏救赵。而刚好,严武军队赶到,可以对抗峡谷中的七万吐蕃军。

4

身居要职的人,挺不容易的。像高适,面对七万吐蕃压境,在攻和守之间他选择了退。要知道他得抗下了多么大的压力才选择弃城?要知道弃城意味着可能要背上千古罪名!可是正面迎战,又只有死路一条。他的勇气、胆识、谋略实在令人佩服。

5

再讲李白。李白的性格真的很吸引人。潇洒不羁,仗义游侠,不拘人间小节,喜名山大川,爱结交朋友。我之前对李白的认知一直停留在他是个诗人(文人),但他不是,影片里的他是个游侠、剑客,一生精彩,荡气回肠。能与李白见一面,一生都足够了。

6

在李白被赦免后,写下: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句诗,我这几年才读懂。当周围的风言风语还在阻碍你时,你已经前进了很远很远的路了。

还有一句“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当年,我住在长沙,长沙的冬天尤为寒冷。长沙又称星城,没开空调的时候,得把被子裹得紧紧的,那晚,我写下“星城一夜雨,万户裹被声”。

另外,影片中展示的《将进酒》的画面跟我想象的其实挺不一样的。我想,他们应该是在一个酒馆,跟岑夫子、丹丘生三人饮酒,他叫店小二把店里最好的酒——五花马,千金裘——拿出来,店小二怕他没钱喝不起,慢吞吞地不动,李白直接扔给他一包银两:“这够了吧,爷还能少你酒钱不成?快!把你们上好的酒拿出来给咱哥仨尽兴!”

看完之后,我都想痛饮三百杯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