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刃上青 > 第6章 衣香鬓影

刃上青 第6章 衣香鬓影

作者:八千岁春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4-27 23:29:12 来源:文学城

“桃儿红,杏儿黄。五月五,是端阳。”

“粽叶香,裹五粮。插艾叶,挂香囊。五彩线,手腕绑。”

“剥个粽子沾上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幸福生活万年长。”

......

一方三折的山水围屏将一澧活泉同俗世隔开,轻快的童谣曲调自屏风后传来。绢屏上山水浓淡,用笔匀皴舒朗,山林草木鸟虫一一具细,设色古雅,水色揉兰,侧题庄子《逍遥游》篇中一句,曰: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身着豆绿短衫百迭裙的女史立在屏后,佳人裙摆在云雾缭绕间时匿时现。

雀吐仙水,兽喷檀香,素烟渺渺、碧水潺潺,倒真像是身临仙境、人在瑶台。而“仙侍”二人则分立汤池左右,一位在黄山假石前添宝鼎香炉,一位于蒲草茵褥上半跪,双手奉盘。倘若叫世人见了,定要道上一句“暴殄天物”。

那样皙白如藕的一双芊芊玉手,竟用来奉盘。

盘是高足盘,青色瓷胎,精工一道釉,釉下三彩,青用梅子青,烧青花纹路,花饱叶扁、枝疏而纤长。自盘心延至盘口,口大而浅,故由内到外平撇,做延展状,尤若出盘意。

皂荚、澡豆、无患子果、香宫皂,皆一一呈之于内,侧面各坠一檀木扁方牌,上书小字以示其名,字体清丽娟秀,落的皆是簪花小楷,横竖笔画间浓纤折衷,点顿处堪见书者风骨。

因今日是五月初五端午节,故而兰汤中特地又加了艾叶、蒲叶、香兰草,据说有遏止百毒百虫复出之功效。

“听眠姐姐,歇歇吧,不必一直举着,我一伸手就能够得到的。”

玉足曲弓,踮踮脚下的鹅卵石,谢寻微从汤泉水里探出头来。乌发散委削肩,蕙尾垂落如羽,落花流水纹的淡紫外衫被随意弃在圆石上,她如今只着中衣一件,少女尚未长成,犹若待绽花苞的曼妙身姿在池中若隐若现。

她以手背拭去额间的珠水,趴在岸边,牵着女史听眠的襻膊,娇声问道:“今年的蜜粽和五毒饼可不可以给我多留一份?”

闻言,听眠搁下高足盘,微伏下身,探手入水,轻轻为谢寻微拢了拢浓密的长发,又以梳篦沾着桑汁,依着乌发延顺的方向捋下,任由如丝如绸般的发,流过掌心。和声细语,温柔道:“哦?殿下是要送给谁?”

“嗯……”谢寻微沉吟一声,眨眨眼,狡黠道:是秘密哦。”

待心字香烧起星星火,白芷、川穹、甘松、山奈等中草药香飘然于风时,女史听雨搁下香箸,又用羽扫拂去一撮香灰,再将一众器具收入方盘之内,移步走过来,故意趣说道:“殿下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难免有三两意中之人,岂能轻易让你我妄猜了去?”

耳尖一红,谢寻微急急辩解道:“才不是呢。是昨日在相国寺,我偶然结识的一位新朋友。”

相国寺、新朋友。

梳发的银篦子在发间顿了顿,听雨、听眠相视一眼,脸色变了变。听眠略带疑惑地问道:“相国寺的一位新朋友?是什么朋友呢?”

谢寻微答道:“是一位……小沙弥。”

她心想:那人虽没剃度,但和一灯大师很熟,并且住在相国寺的山上,说是小沙弥总归没错吧?想来是俗家弟子带发修行才没有剃度。

二人闻言似乎多有释然,悄悄松了一口气。

“那殿下准备何时去?”听眠用细葛布裹住谢寻微的头发,又以五色彩丝系在发尾,将一头半湿未干的乌发收拢住。道:“眼下巳时方过,今日午时要到宝津楼看平川郡王的射柳宴,申时要入宫给陛下问安,戌时还要同太子、太子妃殿下一同到金水河游龙船,怕是没有什么时间空余。”

“山人自有妙计。”谢寻微笑着转过头,冲听雨眨眨眼,听雨立刻心领神会,拖长声道:“知道啦--届时被发现了,殿下记得把我被罚的俸禄偷偷补齐。”

听眠看看谢寻微,又偏头看看听雨,似乎心下了然了什么,探手在水中撩拨一下,掸一串水珠在听雨身上,她笑斥道:“你成日就知道出歪主意,带坏殿下!”

“怎么就是歪主意了,我这是乐成人美。”听雨提裙轻巧避开,反手也撩起一串水珠反击。

一来一回,连带着谢寻微也爬上岸,披起淡紫云衫,赤着脚跟着加入了。

落花绦柳幢幢,佳人的衣香鬓影交叠,拓在画屏上远比山水耐看,一纸绢帛终究太过单薄脆弱,又怎么能够描摹出这样的灵动鲜活呢。

平川郡王谢寻山还未走到近前,就已然听见女子们一连串银铃般的笑声了。虽是兄妹,但因男女有别之故,多有不便,他便恰到好处地止步于一片苍苍的云山画屏外。

他反剪双手,扬声询道:“阿菩,可收拾好了?眼下父王母妃已入宫去,而我要在射柳宴之前,先到枢密院去找江大人,可以顺路带你去城西糕点铺买蟹壳青,或是到御街旁处走走。你可要同去?”

少女提裙踮脚,衣摆和发梢还都淌着水,一双杏眼似乎也跟着湿漉漉的,她两手扶着边沿,倚在画屏上,只肯探出一颗圆脑袋。经由温泉汤水涤润过,面上便尤同蘸霞为妆,更添几分红润来,纤长的脖颈延伸至锁骨处,在淡紫罗衫的衬托下,露出一副羊脂凝玉般光滑莹润的白。她虽稚气未脱,但眉眼、身姿里已然初显世人所谓的风情,如今亭亭玉立在屏下,像一株广瘦玉兰。

而她这一笑,更是风姿巧好。

“还要劳哥哥再稍待片刻,我去去就来。”

口上说着去去就来,可今日却硬生生晚了整整一刻,这让一直环臂倚在门前,静候佳人的谢寻山也颇为讶然。阖宫上下谁人不知寿阳郡主天生丽质,得造物所钟,生来便是一副出水芙蓉的模样,但其性格肆意,向来不拘小节,比之胭脂珠粉似乎更偏爱于刀剑,平日亦并不曾在面容上做甚妆点修饰,甚至会趁谢寻山不在家时,顺手捡上几件谢寻山的居士襕袍穿。

穿但似乎今时不同往日,破天荒地,她竟肯在妆容衣饰上花费心思。

听雨双手端着龙洗面盆和细葛布,路过门前时,意味深长、笑意颇深地望了谢寻山一眼,没有将“相国寺新朋友”一事说破,而是悠悠然走进内殿。

因是端午,女史听风一早便将罗纱幔帐四角皆悬挂彩穗、坠以香囊,以禳毒气。故而今日并未依照惯例将其收束在侧,而是任由其自然垂落。刻下经由蔼蔼和风穿堂而过,吹拂起一角,便可见稚女安然坐在一方月牙凳上。

“听眠姐姐,这几支钗哪个最好看?”

现下,她正单手扶着鬓,将妆匣中的三五雀钗全部摊开,对着镜子一一比量。菱花铜镜向来色泽泛黄,并不能完好地映照出她清如明辉的面庞,但好在也并不能完全掩却她原有的姿色。女史听眠替她画了时下坊间颇为受众的桃花妆,又在她左右两靥含笑的梨涡处,轻轻点上两颗珍珠。

听眠对着镜中丽人,笑应道:“我们小殿下生的好看,自是戴什么都好看。”她垂眼看看妆匣里头呈着的几支钗钿,指着其中一个,道:“不过殿下今日梳的是飞仙髻,簪花太繁、簪玉太简,不如折衷,便选那支沉花簪吧。”

谢寻微依言将其插入发髻,又揽镜自照了片刻,才肯稍挪玉步,去到门前唤一声那位被“冷落”了许久的哥哥。

巳时二刻,碧空如洗,一轮圆日裹挟着夏日临至的燥意。谢寻微将帷帽上的软纱放下,随在谢寻山身后自西苑后门而出,门外马车已在等候。谢寻山慢下两步,先扶谢寻微上车,随后自己翻身上马,信手牵缰,使其始终保持着不急不缓的速度,行在马车旁侧。

谢寻微用一指挑开软帘,探出一截藕臂,无所避讳地任由缱缱熏风绕指拂袖。难得的出宫机会,她似乎格外享受。

自马车小窗向外,极目探看去,日光给街坊重檐、宝马香车一概描上一圈金边。远处有风亭水榭、榴花欲燃,向浅洲远渚,更兼有垂杨玉柳在岸,而与此景难分伯仲的,是近在眼前的谢寻山。

今日他因要赴射柳宴,故而没穿朝服官袍抑或同寻常儒生文士一样的玉色大袖襕衫。取而代之的是一身轻便的窄袖骑装,他本就身形颀长,此下绫缎束发银作冠、黄金压肘玉垂腰,蹬云靴、佩宝剑,通体武生打扮,却又不失文人儒雅,轻飏的发尾、刀裁的眉鬓,惹得往来的贵女们一阵耳语娇笑。

今日端午,街上卖荷包香囊的小摊小贩比平日还要多上一些,三三两两的香囊自四面八方飞来时,有的失了准头,谢寻山侧身一躲,便尽数朝着马车飞来,谢寻微适时地帮谢寻山接了两个,应和时节,香袋一概是选以淡色丝线织就,或绣以百花、或绣以福字,再以五色丝绦弦扣束口。

谢寻微将香囊拎在手里头,掂量两下,故意自车窗探出头去,笑问道:“哥哥今日射柳宴倘若拔得头筹,会把御笔亲题的符袋赠与哪家娘子?”

“嗯?阿菩希望我送给谁?”他手挽缰绳,含笑垂首,衣袂翩翩散发出一阵隶属于其独有的苏合香,闻之格外宁心安神。

谢寻微拨弄着香囊的吉饰挂带,一边思量一边沉吟道:“嗯……眼下京城内,三品之上官员之家,已到适龄婚配但尚未出阁的女子,大抵只有太傅陆尚喻的嫡女陆闻灯、中书令梁章的嫡女梁遗、吏部尚书赵英的嫡女赵稚,以及枢密副使江隐的嫡女江寒商。”

她放下香囊,掰掰手指头,一一细数来:

“太傅家的陆姐姐今岁十六,据说精通书画,颇有诗才,元春诗会上,曾力压群雄、一举夺魁。”

“中书令家的梁姐姐今岁十七,据说生得仙姿玉色,通音律、擅弹箜篌,自小便有‘月里嫦娥’的美称。”

“尚书家的赵姐姐今岁方过摽梅之年,仅比哥哥你小三岁,虽生在文臣世家,但性格豪爽,不愿拘泥于字里行间,便自幼习武,尤擅舞枪。”

“至于副使家的江姐姐,少时曾随方士修道,如今已回到家中,为人谦和儒雅,去岁刚封了‘荣安县主’。”

谢寻微十分中肯地点点头,认真道:“我觉得这几位都是不错的人选,不如今日射柳宴上我再帮你好好看看。”

明知其有心调侃,谢寻山也不恼,只任由其信口胡诌。

马车穿过一条窄巷,停在一方小院前,门前不设石兽,匾额亦选取极为古朴寻常的简单样式,两侧各挂一株艾草,院墙低矮,青苔平覆于上,门上铜环已然锈绿,叩响时甚至可闻“喀哒喀哒”的顿涩声。

谢寻微颇为惊讶,抬目反复确认一番匾额上的“江”字。任谁也不会想到,当朝正二品官员--枢密院副使江隐,住在这样一间简陋如斯的院落。

谢寻山翻身下马,理了理袍袖、正了正帽冠,这方叩响了大门。

等了良久,门才自外向里缓缓打开,随后走出一位步履蹒跚的七旬老者,谢寻山微微揖礼后,递上一张拜帖。老者同他低语两句后,又转身进到院落。

直到这道朱门吱吱呀呀再被开启时,自里面走出一位身着墨色长衫褙子、头戴儒巾的中年男子,此人看上去年纪不过四旬上下,却微微弓了腰,行走间,常要扶按膝骨。依惯今日不必常参,此际他峨冠博带已卸,服紫腰鱼具褪,全然无半点文臣高官的羽扇巾纶之意,远看去,几同寻常仕人别无二致。

见清来者,他似乎大为撼然,连连躬身作请。

二人一前一后走进门去,谢寻微则留在马车中静静等候。

[1]古时民间端午童谣。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章 衣香鬓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