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刃上青 > 第16章 观莲取净

刃上青 第16章 观莲取净

作者:八千岁春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4-27 23:29:12 来源:文学城

在一方减明的佛堂里,佛祖结跏趺坐莲台,拈花浅笑,低下眉眼看她连抄了三日的经书。

谢寻微一向生性活泼,喜动不喜静,这次居然破天荒地肯安然静坐在佛堂里,老老实实地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妙法莲华经》抄到《华严经》、《无量寿经》,全然是因为她不禁构想了一下周放鹤在相国寺无妄山时,是否也是这样诵经打坐,誊抄经文呢?

今日是太初二十三年五月初九,夏至日。

卯时二刻刚过,女使听雨便奉着托盘风风火火地冲了进来。而此时,谢寻微正圈着手臂,埋头趴在梨木条案上的一摞经文佛法里,同周公畅谈着“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这句偈文中的因缘道理。

粉润的脸颊因长久压在竹册边沿上,此时睡眼惺忪间猛然一抬头,便清晰可见三条窄而细的红印赫然印在脸上。她用袖角抹了抹唇边的口水,眨了眨眼睛,茫然问道:“听雨姐姐,眼下是几时几刻了?什么事这么着急?”

听雨脸上带着笑,眼角眉梢都带着点儿溢于言表的欣然和惊喜:“卯时已过,小殿下,快别睡了,今日初九,夏至日,可是你的生辰。”

说着她便合上门,取过自熏笼上刚拿来的衣裳,一边说一边替谢寻微褪去中衣: “小殿下果然心诚,想必是此番诚意感天动地,你待在佛堂里抄经的这几日,外头一连三日落雨,你猜如今怎么着?”

“怎么着?”伏案休憩总归不如卧榻安眠,谢寻微没睡醒,时下哈欠连天,朦胧间还带着点似醒未醒的意思,故而语调里难免带着点漫不经心。

听雨将食指伸进白瓷的小药瓶里蘸了蘸,又沿着谢寻微背上的一道细长鞭伤轻轻涂去,她的指尖方才特地在冰泉水里头浸泡过,时下涂在身上又冰又凉,极大程度上缓解了剐蹭时的疼痛。

她一边替人涂药,一边开口应道:“听说啊,今日一早便有人看见了满城的荷,竟都一夜之间绽放,有人说啊,是前些天天子的那一旨诏谕让万物莫敢不从,也有人说,是小殿下您行善积德、功德无量,故而感动了天地。”

行善积德、功德无量。

这八个字入耳,谢寻微的脸不由得红了红,她想起那晚林舒凝的话,便顿觉羞愧不已。

听雨看着谢寻微背上一道长蛇般的伤痕,忍不住连声叹息,美人本该肤似象牙白玉,白皙如牛乳、腻滑如凝脂,如今这一道红痕硬生生似要将这原本的宁静撕裂,如何不令人叹息。

她拿着棉棒,保持着弯腰躬身的姿态,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才缓缓直起身来,目光掠过案上的经书,和手边砑黄宣纸上密密麻麻的小字,说起来这道伤痕,和她也有关系。

谢寻微的视线轻轻越过肩头,似乎意识到了什么,笑意深而浓,带着劝慰之意:“听雨姐姐不必自责,那日是我执意要去,此事不怪你。”她拨弄两下领口,将一头乌发轻轻撩到一侧,道:“况且你看,这不是快好了吗?”

她屈指敲敲白瓷药瓶的瓶身,温和道:“别担心了,哥哥前日说过,这个药涂上去不会留疤痕的。”

听雨笑着替她涂完了药,便又顺势帮她换上了一身干净的中衣,道:“如今三日之期已过,太子妃命小殿下即刻回西苑去,用过早膳后梳洗打扮一番。今日午时太子殿下设宴,邀各家子弟到金明池一同赏荷赋诗,他们都盼着一睹殿下芳容呢,小殿下可不要叫诸位久等了。”

她原本以为谢寻微会欢欣雀跃,不料今日一向喜欢热闹的谢寻微看起来似乎颇为苦恼,听雨挠了挠头,又看了看案上佛经。

难道是佛法无边,短短三日便将寿阳郡主感化了?

金明池位于金水河一处分流的末端,其虽名曰为“池”,但实际上此池南北极宽,周长约有十余里,称之为“湖”也不足为过。

谈及此池,值得一提的是此池并非天然而成,而是早年间天逢大旱,数月无雨,建章本就深处中原腹地,降水稀少无疑给城中百姓带来极大困扰,故而天子诏以工匠数万开凿河道,设以塘池,复引金水河注之。

原本此处作为神卫虎翼水军“内习操练”,后来不做军用后,便属琼林苑,作为一处城中苑囿,供世人踏春游玩,再后来寿阳郡主爱荷、惜荷,圣上便于此处植荷万余朵,每逢仲夏雨夜,便可泛舟水上,听风敲香荷、雨瘦蛙声,实是一派繁华纷乱里难得的谧好,故而文人骚客将其列为建章八景[1]之一,称“金池夜雨”,绝非徒有虚名。

池中悬水而建一亭,无桥作引,仅可泛舟荡漾至池心,到此游玩者,只能乘船而至、乘船而返,来往皆有船夫摇橹,不可自行,行到此亭者只能等船家来往方能回到对岸,故而此亭因此得名,曰“停亭”。

远观去,此亭虚设池心,有如美人额间红痣,而倘若泛舟至于近前,则会恍然觉知,此处同设想的大相径庭。

此亭以琉璃为顶、铜柱为梁,四周饰以雕花槛栏、白纱帐幔,地面则以鹅卵石、黑曜石铺就阴阳太极图样,亭内宽敞明亮,设有三五石桌、连兼十余石凳,如若于亭中面南而坐,便恰可观临水殿美人歌舞,若是面北而坐,便可见放箭亭公子骑射。而停亭四周,偶有商家摇船叫卖,货品多为香包、钗钿、脂粉等京中女子心仪的物什,而购买者多为男子,其中缘由自然是不言即明。

今日赏荷宴是为贺寿阳郡主生辰所设,故而宴请的多为京中有头有脸的贵人,与宴的官宦亦皆为五品以上,且需携青宫所赐名帖方可登船。船皆为天家自用,登船上亭前须经查验,除青宫卫候司负责安全问题之外,其余人一概不可佩剑。登船后,可自行选取一枚檀木方牌,须参宴者于其上各自书之一句关乎于“荷”的诗文,并以花押留名,入亭时再交侍女统一收回,不时便会有逍遥阁的伶倌据此点选,登船献艺。

此时午时将至,正是天光白亮之际,而一叶小舟内,红罗纱帐里,佳人侧倚三彩软榻,修长如白玉的双腿交错侧叠,并二指伊鬓始抚,至蕙尾堪停,复又玉回拨,婵鬓云翠相触时,隐约可闻啷当之声。

“大人花言巧语--”

“是要折煞奴--”

光是听其一声嗔笑,便可知此人定然是**尤物。

谢寻微乘船经由此处时,两舟相对而行,软风吹拂纱幔时,隐约同里头的人打了个照面。

纱幔质地轻软,本就经不起光透,此刻夏风一吹,原本拓在纱上的人影便又清晰上几分。

“真欲借株柳枝做匕刃,剜开大人的心瞧瞧...”

翻倒的酒盏、分解的罗带、颓褪的襦裙,巧如银锭般的一只玉足缠着金帛,脚尖勾起银锡酒壶,斟上琼液一盏,再攀附人肩,俯身以口相送。

“...瞧瞧大人是不是长了一颗七窍玲珑心。”

娇声莺啼里,小舟慢摇微晃,可见里人香肩微露,纤腰弓起,佳人别眼处尽恣欢谑,堪有滥滥风情。

曾几何时,《飞花艳想》被夹在一众武侠话本中间无意兜售时,她是误读过几页的。可稚女终归还是闺阁之中好生安养的花苞一朵,自然不曾尝过什么如酥雨露,更不曾懂得什么**巫山。

两船交错不过一瞬之间,故而并不能瞧得真切,只能看见佳人身下有一男子仰面在榻,穿了一身佛头青的印花长袍,腰间缀了一块玉如意,袍上绣的是精致的落花流水纹。

如此欲辨难明,倒更将此景添上了一重暧昧不明。

谢寻微一瞬便红了脸,将头扭过去不肯再看。而与她同船的还有谢寻山、褚怀臣二人,只是向外看去一眼,褚怀臣的面上便添了三分羞耻、七分怒色,起身便要遥声呵斥。

好在谢寻山压了压手,将其劝了回来。

褚怀臣面上青了又白,奈何有谢寻山压手劝阻,只得愤然坐在竹席禅榻上,怫然道:“光天化日,竖子**!是老臣教子无方,实是难辞其咎!”

谢寻微握拳抵唇轻咳两声,只装作无意看见。

谢寻山笑着劝慰道:“汶年性情洒脱,向来不爱受俗常所缚,况且论品质、文才,其样样俱全,绝不输各家子弟,褚大人不必为之愧然。今日是小妹生辰,天家喜宴,今日便纵他恣意一回吧。”

此话一出,褚怀臣便不好再说什么。

以他的身份今日本不该与二人同船,奈何他所乘之船在荡出几里后突然漏水,他虽在兵部多年,但却不识水性,好在恰逢谢寻微二人途径此处,才将他搭救。

如今谢寻山开口,他只好拱手揖礼,陪笑道:“臣代犬子给二位赔罪,让二位殿下见笑了,见谅、见谅。”

正说着,小舟便荡开两道碧波,行至亭前。

风中一池菡萏摇曳,绿波阜平漾开馥郁的清香,一叶扁舟循香入境,亭内三三两两的人齐齐踮脚向船内探看去,而船中稚女立在谢寻山身后,推着木质轮椅,轻轻歪头,探出幼鹿般湿漉而干净的双眼,也向亭内看去。

五月的风裹挟着一缕难掩的燥热,但她这一眼递去,竟叫亭中人顿觉无比清凉。

这才真是: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2]

[1]取自汴京八景:繁台春色、铁塔行云、金池夜雨、州桥明月、梁园雪霁、汴水秋声、隋堤烟柳、相国霜钟。

[2]取自《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原句“杏花雨”和“杨柳风”

清明前后杏花盛开时节的雨,称“杏花雨”

清明节尾期的花信是柳花,故称“杨柳风”。

此处仅作比喻化用,不考究。

-

温馨提醒:很快就要开始虐啦!!请各位读者拿好纸巾!!做好准备!!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6章 观莲取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