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刃上青 > 第1章 楔子

刃上青 第1章 楔子

作者:八千岁春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4-27 23:29:12 来源:文学城

永定十九年的冬天似乎来得格外仓促,不待春明门外的芦花飘尽,就一夜入寒了。

行过永巷时,谢寻微掀开那一方尚且苟全她所剩无几的体面的帷帽纱帘,抬头望了一眼宫墙外的四方天。今日无风无雨、无日无云、天是苍白色的,像少时闺阁案头的白釉宝瓶,亮的刺眼。

她想:或许史册上有关她的记载也是如此苍白的。是几句话?是一页纸?又或仓促到只是别人生平载录里的一句话、一个名字、一个注解?

可即便是这样苍白的一生,她也有拼命努力过,虽然回想那些奋力追寻不得、拼命挣脱不得的,似乎如今也已然一一释怀,没留什么遗憾了。

可是她思及于此时仍觉有一分不甘,自蛮笺象管里流出的含混断章又怎么能够为这样波澜壮丽的、跌宕起伏的一生做著述呢,那样的美丽、真实又惨烈的经历,是远非史官文词之力所能及的。

行将就木般,她拖着一副铁制镣铐在长长的宫道上走着,锒铛间撕拽拉扯出的,是两道同样长长的血痕,年轻内侍连连呵责着“当心些,别脏了路,小心平白污了贵人的鞋”。

前头走着的年迈内侍曹德忠听言转过头来,递去一记眼刀:“惯会看人下菜,打脊之奴也配论旁人高低贵贱?”,又在一声短叹后慢下两步,“御史大人,老奴冒犯了”,他小心地俯下身,用延至脚踝的囚袍替她包裹住伤处。

“蒙曹公惠恩,只是我早就并非朝臣,如今乱头粗服、三木加身,更称不上一句大人、担不得您一句冒犯了。”她低头看看,只觉好笑。

青灰的囚袍是麻制的,本朝虽以宽善治国,但似乎并不会仁慈到为罪犯量体裁衣,以至于本就不合身的袍子罩在她纤瘦的身体上,更是显得格外宽大。她搓捻着袖口纵横交错的粗制菱格,回想着被桩桩件件交织而成的一生。

从永定九年到永定十九年,这条路她走过三千余遍,从粗衣布服到服朱腰鱼再到如今囚袍一件合该是件漫长到几十年、乃至一生的事,可她只用了十年。

她没由来地想起太初二十三年,初上无妄山的那个雨夜。入谷前她曾让陈九替她卜过一卦,本是无聊消遣时权做解闷的一卦,总计一百零八签,她一连两签,就将大吉大凶抽了个遍,还戏谑陈九定是个不入流的骗子,不想如今倒像是一一应验,原来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

两道朱墙锋利切割之下,天只剩狭长一角,那恍若隔世之前的进退、得失、生死、惊惧、哀恸、思寤、痴嗔,一旦慨之系矣,便又可皆作具象,而权宜猜忌,利弊权衡,上位者的狞笑、受刑者的乞饶,都付之一炬、已随飞烟了。

陈九所言远隔千山之外的江碧山青、鸟过花燃,她今生也只怕是无缘得见了。若有来世……何必再求来世……鲁侯之鸟,殇之于庙,眩视忧悲,三日而死,无极之外,复无极也,上神既以天地作人之囚牢,惩之、罚之,那么又岂在乎是极乐净土又或阿鼻地狱呢。

至于庄公所谓“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她想她大概马上就要见到了。

一条隘巷有如天河,横隔南北,行过永巷便是南宫了。

太极殿前,周放鹤负手站在陛阶之上,看她被侍臣左右促挟着一步一步走上前来,许是新伤叠着旧伤的缘故,步履似乎显得有些踉跄,脊背却始终竹挺着,颈不曾弯、腰不曾折,想来囚困兰台,受捶楚、受鞭笞时应该也是如此,分明屈居人下,却不肯折节乞怜。

可过刚易折,世间万物大抵都是如此。

他想起无数次她微微仰起头望向他,从来都是不避不让,那一双澄明的眼里分明不带什么情绪,却又仿佛足以穿透人心,让他有无数次恍然,他察觉到他们之间有着微妙的相似,那是同样的明悟通达,同样的洞若观火。而那时他便也清楚地知道,这样的人是断不可能因金钱名利又或是拜相封侯而被轻易收买的。

而此刻她便跪在殿前,不簪珠、不戴冠、不施粉黛、不兴金银,兰台离宫囿囚她百余日使其几近癯骨病态,是又或不是囚服太大的缘故,衬得她太瘦太单薄,像一张经雨打湿后又风干的澄心纸,匀薄如一,却是脆而易碎。

叫他一时恍惚,忘了当初她是如何挥剑斩乱军于马下,又是如何手执象牙板笏力辩群雄的。这样一双“文可提笔安天下,武可马上定乾坤”的手,如今却用来高呈罪状、以陈罪词。

他有一瞬的怔忡,如果奉上的不是一沓罪状,而是一本奏折,一切似乎就和往日卯时百官正衙常参时没什么两样了。

而这一纸可堪夺人生死的罪书也着实是出自这样一双玉手,如果早知今日,他断然只希望这双手不碰刀剑、不碰文书,只是好生安养着,绣花、烹茶、调香、抚琴,哪怕一生沦于俗常之事,总也好过如今同他背道而驰。

在此之前他时常在想,这段腥风血雨的过往她会如何书陈,那些所思所历又当被如何描述,而最主要的是,这大概是他离与她推心置腹最近的一次,可他又不禁猜疑几分,一个在佛前侍奉都能坦然说谎的人,又会在一纸文书里留得几分真心实意呢,大概他一生都始终要和她隔着那张狐狸面具相互猜测了。

待内侍走下阶来,再取过那一沓文书递给周放鹤后,谢寻微方被召入殿来,朝南对开的数扇菱花门一律半开,叫淡淡疏光慢慢倾泻,自镂空的窗桕斜斜透入,朱汜般漫过槅间书帙卷册、宝炉香鼎、铜镜瓶花,以及此际于窗下行走的一杆清瘦竹挺的倩影。

一屏之隔,尚未走到近前便先觉着一股温热之气钻入袖底、萦在襟前,叫她心里无端一轻,曾几何时,她也曾在此处支颐等雪至、枕臂听莺声啊。

画屏在山水未尽处便戛然回转,而立于屏后的,是林下谪仙般的身影,刻下他未着龙袍,通体只作文士打扮,天水青色的料子上绣的是两杆翠竹纹,以玉簪冠、以玉作带、以玉缀袍,长身玉立,确叫她有一瞬的失神,误以为他仍是无妄山破庙香案前那个双手合十、虔诚祈愿的寻常士子。

她恍地想起书曾就:“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大抵便是如此了吧。

多年前那个在佛光垂影下逆光而来的少年,此际眉目逐渐清晰,他一如往常般温和、清透,可那水色衣香上,由银线暗绣的曲水纹样,又分明是当朝独一份的泼天富贵。

如光拓影,即非当时之光、当时之人,自然也难拓当时之影了。物是人非事事休,一句前人无心诗文如今成了万千故事结尾最妥帖的注疏。而当年相国寺挑起一盏盏长明灯的少年早就已然一去不返了。

人与人之间即便再亲密,也始终隔着一段永恒的距离。它不可估量、不可计算,更不可单凭人力所任意拉近拉远,它看不见摸不到,却又如此清晰的存在着,像楚河汉界一样横亘、像泾渭河水一样分明。

若要非求什么相似,那么大概只有胸腔里头藏着的这一颗,或长久寂寞、或偶尔躁动、或万物不萦于怀、又或万物都在其中的心,是有七八分相似的。

谢寻微自嘲笑笑,躬膝、伏身、跪拜,无可挑剔的做全了礼数,再直身时,一道绰影像长虹贯日的利剑,帷帽软纱被秋风分拂吹开,露出远山黛下那双灵澈澄明的眼,山林宏达之意比之这两泓秋水,恐不及之万分。

无人知、更无人晓,曾经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拥有雷霆万钧之势手段的宰执之才谢大人,朱紫官袍里头裹着的、藏着的是何等的风韵。

若非是在当下、此时,此般种种或可拟作茶楼瓦肆间最爱流传的一段才子佳人话本了,只是若要深究字里行间,里头溢着的恐怕并非甚么美谈。因为他们都明白,在这场博弈里,赌桌上压着的不单单是江山社稷、利益权柄,更是庙堂之外的万万生民,所以怜悯是徒劳的,情爱也是。

谢寻微像钓翁收杆般拉回视线,湖目安然地垂在睫下,声如潭水,冷淡而清明:“罪臣谢寻微,恭请圣躬安和。”

她没再用旁人的名号,只因当下这般情境实在不愿牵连旁人。

一念三转,周放鹤思绪顿收,去展那册纸,洋洋洒洒七纸檄文以“罪臣谢氏免冠顿首谢,臣以女身入仕,欺君罔上”伊始,以“勾结中书令赵荀、礼部尚书周让、中常侍韩貂,决事省禁,擅断万机”为开篇,佐以罪证数十余条,多为“僭越天权,干涉朝政,结党营私”之词,又以“贩售商盐,饕餮放横,所过隳突”为辅,书陈十五年所行之事,末了以“其罪当诛,伏候勅旨”作结。万字大小均匀,无一圈点涂抹,行楷中字端正,唯尾锋千转,仍可见藏刀掩刃之迹,折勾处顿错,倒有几分像她袍下掩却的二两松姿。

两厢静默片刻,周放鹤不待看完,就将文书随手搁在案侧:“阿楚走了,如今你也要走了吗?”

厚厚的一沓罪书丢在案上时却是那样轻飘飘的。

这一句有怜有爱,谢寻微虽早有预料但仍无可避免地泛过一丝难过。而此际她也只能保持神情平淡如水,语调依旧是如话家常:“陛下,死是生的结果,不重要的。”

周放鹤无声笑笑:“那于你而言什么才是重要的呢?”

谢寻微仰起头,唇边带笑,静静地看着他,回答道:“我们说好的事,陛下不失约,臣此生便再无所谓重要与否之事了。”

周放鹤失神良久,试图如她一般付之一笑便可释然:“生如逆旅,过客匆匆,寻微,如若有来世……”

谢寻微不待他言尽,便先声打断了:“不必了。”

他在错愕中垂首,只听她又絮絮说道:“不必来世。臣今生已无怨无憾,所念之人已故,所求之事已成,纵然有轮回来世,臣也只希望是重新来过,不愿再因此世之人、此事之事所牵绊了。”

哀莫大于心死,想来亦只有此等境遇之人方可在将死之时无哀无伤,坦然说出这样一番话吧。

周放鹤背过身去,好叫那一点漏光不能泻在身上,他匿身黑暗里,谢寻微则朝着那背影恭敬行叩大礼,复而起身走向殿外。待曹德忠奉回一纸诏书,交与她时,一切便才真正算是尘埃落定了。

“大人,可还有什么话要我带给陛下?”年迈的侍臣欲言又止,最终躬了躬身,以最真挚、最恭敬的礼节来送她最后一程。

谢寻微垂思良久,方自袖内取出一纸书信,信函侧缘已然毛糙飞卷,像短寿的晚秋不慎遗落的一片枯叶,稍有不慎就要摧折,想来是被摩挲过千百遍才致如此。

她递过前去,亦以文臣之姿揖礼相待:“烦请曹公转呈。”

曹德忠摇摇头,叹了口气:“恕老奴多言,敢问大人此般当真无悔吗?”

她没回答。

有悔?无悔?如今她已然不甚在意了。

至于青史载册如何记录?是非毁誉如何评谈?春秋刀笔如何凿划?一概是身后之事了,百年之后谁会细察其中详情,谁又会深究其中真味,谁会在意在这个故事的另一个版本里,还有另一个视角可观,那里有着一个与世俗版本截然不同的开始。可她并非评读者,她是书中人,又何必抱有什么遗憾呢?

谢寻微摆摆手,在侍卫一左一右的架持下向着反方向走去。

自太极殿向南直至宫门外,这条路她每每下朝时都会经过,但彼时多因公务繁忙又或琐事缠身,她总是步履匆匆不肯稍做停留,如今没有这些杂事冗余,她竟嗅到空气里隐隐幽浮着的一股淡淡草木香。

她将目光遍及每一处,既然这双眼无缘再看书籍典册,那么再看一眼此间的天地众生草木想来也是极好的。有风穿廊而来,吹乱鬓发,她在风止时,最后极目回望了一眼太极殿,檐牙高啄在缦回的廊腰里渐行渐远、渐远渐行,那些过往也皆被抛之脑后。

她想,过了奉天门,或许就能行至离恨天了。

[猫爪]楔子≠结局。

[撒花]可宰可养肥,喜欢的宝子点点收藏吧~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楔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