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忍顾鹊桥归路 > 第10章 第 10 章

忍顾鹊桥归路 第10章 第 10 章

作者:碎宫铃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8 19:47:55 来源:文学城

萧音醒来时,帐外已透着熹微晨光,身侧的被褥早已凉透——萧无穷竟已起身去了私塾。她刚撑着身子坐起,便撞进铃铛满是愤怒的目光里。

“小姐!”铃铛快步上前,压低声音道,“您昨儿不是说在外间软榻歇着?怎么竟睡到少爷床上去了?您都十二了,男女有别,传出去成何体统啊!”

萧音揉着额角笑:“怕什么?他是我认下的弟弟,我护着他,同吃同住又如何?难不成还能生出闲话来?”

“小姐您糊涂!”铃铛急得跺脚,“外头人哪管这些?只知您是将军府独女,未出阁的姑娘家,竟与少年郎同屋过夜。若是被别人瞧见,指不定怎么编排您的名声,说您不知廉耻、不顾闺训……”

“好了好了,我知道了。”萧音赶忙打断她的絮叨,“不过是病中照看,哪来这么多讲究。”

“如今少爷烧也退了,精神也好了,您今晚说什么也得回自己院儿去,再不能在这儿留宿了!”

萧音眼珠一转,说道:“铃铛,你倒算算,我若在这儿陪弟弟住,一屋炭炉供着就够,若回了自己院,还得再燃一炉炭——这一天下来,可不就省了一筐炭?如今府里就应该省则省,不是好事?”

“啊?小姐您怎么还说这个!”铃铛又气又笑,“女孩子家的名节可比炭火珍贵,这事万万不可!”

萧音就知道自己说不通,终是妥协:“罢了罢了。你先把我的东西收拾好,送回我院里。我去趟库房,找管家说些事。”

铃铛闻言,突然上前一步,拉着她的衣袖小声道:“小姐,这件事……他们都不让我告诉您。您去了库房,可千万别说是我透的口风啊!”

萧音挑眉:“放心,我又不把你卖了。”

出了萧无穷的院子,萧音径直往库房去。此时辰管家正领着杂役清点物资,见她来,忙放下手中的账册迎上前:“小姐怎么来了?这库房阴寒,您身子金贵,若有要取的东西,吩咐小的送去便是。”

萧音走到堆着炭的角落,指尖拂过码得整齐的银红炭,缓缓开口:“王管家,您也不用瞒我了,该知道的我都知道了,我们的炭还能用多久?”

王管家怔了怔,叹了口气,“怕是用不到下今年的第二场雪了。”

“既如此,为何不去街上铺子买?我前几日瞧着铺子里还有余炭。”

“小姐有所不知,”王管家垂着头道,“知府大人早已查过全城炭铺,莘阳城的存炭本就不多,哪够全城人过冬?他早已下令,凡城中官员府邸不得私囤炭,怕的是消息传开,百姓们慌了神,反倒要抢炭乱了秩序。这城里的煤炭就只有这么多,总是有人要挨冻的。”

“百姓家里就没存炭?”

“寻常百姓哪有余钱存炭?咱们这莘阳城地处边陲,谋生本就艰难,能挣够口粮已是不易,不到冻得受不住,谁舍得买炭?这寒冬才刚开头,要等过几日下了雪,那些家境稍好些的人家,才敢断断续续烧起炭来。”

萧音心头一沉:“那莘阳城的炭,究竟为何如此紧缺?”

王管家眼底满是无奈:“小姐忘了?咱们这地方偏,本就贫瘠。自打泽丘关被山匪占了,那条运货的要道便断了。往日里,只有官府押送粮草的队伍过来,才会有商队跟着送些炭火、布匹。可这几个月,官府说好要来送冬粮的队伍,迟迟没有动静……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没了商队,炭自然就断了来路啊。”

寒风拍打着窗棂,呜呜咽咽的声响里。

她怔了怔,从前也好,如今也罢,她好像从未为吃饱穿暖费过心思。原来对这世间大多人而言,活着,本就是一件要拼尽全力的事。

这边关的冬,从来都这般难捱。

五日后,铅云压得极低,莘阳城的第一场大雪终是如期而至。鹅毛般的雪片裹着寒风,从破晓时分便漫天卷落,不过半日,城墙、屋檐便全被厚雪埋了。

温度是一夜之间骤降的,接连数日,太阳再没露过脸,灰蒙蒙的天压在头顶,连风都带着沉闷的嘶吼,刮过街巷时,卷起地上的雪沫子,打在人脸上生疼。

莘阳城,仍有百姓裹着打了补丁的旧棉絮在风雪里劳作。寒冬漫漫,若此刻不攒些微薄的积蓄,等雪再大些,连两块取暖的炭火都买不起。他们呵出的白气刚飘到眼前就散了,睫毛上结着霜,却仍固执地弯着腰,盼着能多寻些过冬的指望。

可他们不知道,莘阳城的炭火远远不够支撑他们度过这个寒冬。

雪还在下,天还没亮,冬粮和炭火没等来,连希望都被这漫天大雪压得喘不过气。

雪停之后的几日,萧无穷都会去往萧音房中,傍晚回去。萧音觉得这全是因为二人不谋而合的想法——省炭

白日里,萧无穷案前读书习字;萧音便蜷在软榻上,手捧话本消遣时光。自他来后,萧音就未下过软榻半步——她想要什么,未及开口,萧无穷早已递至眼前。

雪后初晴那日,檐角残雪还凝着冷光,铃铛掀帘而入,语声急切:“小姐!运粮的车队来了,就在城南的常平驿!”

萧音一听,当即拉着萧无穷往外走。

这常平驿在城内南隅,原是官府接待往来差役、囤积军需之所,旁侧便是官仓,平素除了衙役兵卒,少有百姓踏足,今日却停了数辆粮车,周遭立着不少官府差役。

萧音远远便见谢知府、父亲萧天阔,还有几位身着官袍的同寅,正围着几位风尘仆仆的军爷说话。

“怎的只有官员?百姓怎不来迎?”萧音轻声嘀咕。

萧无穷目视着驿馆方向,缓声道:“每年冬初都有粮车来莘阳,如今无战无灾,这粮食原是官府统筹调度,并非赈济百姓的善粮,他们自然不来。再者此时辰,农户忙着收贮冬菜,商户守着铺面,本就无暇。且官府早将缺粮缺炭的事压了下来,百姓哪里知晓?”

萧音点头,她还想着有人凑热闹自己可以直接混进人群听,如此看来,只能走了。

萧无穷像看出了她的心思,径自拉着她绕到驿馆西侧的廊下。此处栽着几丛翠竹,雪压竹枝弯下腰来,正好掩住身形,且离驿馆的议事堂只隔了一道游廊,里头说话声稍大些,便能听得分明。

先响起的是谢知府的声音,带着几分按捺不住的急切,却仍守着官场礼数:“王都监一路风霜,辛苦了。只是……此番运来的粮,瞧着竟比往年少了大半,不知是何缘故?”

被称作“王都监”的军爷叹了口气,声音里满是疲惫:“谢知府有所不知。此粮从京都启运时原是足额,可出了潼关,西北一带匪患愈发猖獗,半道上遭了两拨劫匪,粮车被劫走近六成。”

“过汾州城、晋宁城时,那两处知府听闻我等运粮,又以‘城民断炊’为由,硬截留了大半——您也知道,西北诸州今年都缺粮,能把这点粮食护到莘阳,已是我等尽力了。”

谢知府闻言,语气顿时软了下来,带着歉意道:“是本府唐突了。诸位一路舟车劳顿,快随我进驿馆歇息,暖暖身子。”

稍顷,又听得脚步声轻响,不一会,就只剩谢济川,萧天阔与另一位官员。

“此事棘手啊,城中现存的粮,连官府、驻军加在一起,也只够支撑月余。我这就修书一封,快马送往京都,呈给张丞相,求他老人家在御前进言,看能否再拨些粮来。”

“我也设法联络些京都故旧,看能否托人递个话。”

“只是……你我心里都清楚,莘阳城地处边境,离京都千里之遥,近年西北与西域无战事,早成了京中眼里的‘闲地’。去年秋上我托人递信求粮,至今未有回音,此番这信送过去,能不能传到丞相案前,传到了又能否有回应,实在难料。”

“话虽如此,也总得试一试,若再无补给,待下一场雪下来,别说驻军,怕是连衙役都要断粮了。更要紧的是,此事绝不能让百姓知晓,人心一乱,怕是要生民变。”

萧音听得心头一沉,指尖不觉攥紧了萧无穷的衣袖。

议事堂内的脚步声渐远,交谈声也慢慢淡了。萧无穷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低声道:“咱们先回去吧。”

萧音点了点头,再抬头看天,雪后初晴的阳光虽亮,落在身上却半点暖意也无。

“我好像还没好好看过这里,”她转头看向身侧的萧无穷,“我们一起逛逛吧。”

萧音看见了街面上补丁摞补丁的孩童追着马车捡拾谷粒,又瞥见墙根下妇人将野菜仔细摘洗三遍才敢下锅,眉头微蹙,指尖无意识攥紧了袖角——这里生活的苦,比她想象的更甚,可每道佝偻的身影里,又都透着股攥着日子不肯放的韧劲。

她忽然轻声开口:“你说,如果我不是将军府的萧音,而是这城里的一个孤儿萧音,我还能活到现在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