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人当细作,但在卖酒 > 第17章 建章

人当细作,但在卖酒 第17章 建章

作者:我羡春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30 05:24:05 来源:文学城

本该及早到场的刘晏辞动身颇晚,太后接连派人催促几次,最后隐隐有动怒之意。

等到建章、未央、长乐三宫联袂而至,宴乐形色过半,日头也已高涨。贵女与郎君们三三两两聚集在帐子里,绿柳拂莺,远处投壶的嬉笑声不绝于耳。

没有人注意到王瞻也随着天子车驾一同到场。

此前来迟,是因为他奉召入建章宫。

年轻的天子衣素袍踞胡床,见他来,便蹑着丝履行至丹墀,亲自将他扶起:“凤致这些日子受委屈了。”

因坊间风言风语传倒宫禁之中,太后少不得拿李延年、张彭祖之流敲打刘晏辞,又暗示王瞻是世家子弟,断不可令其为佞幸。刘晏辞闻言只觉可笑,却也不得不因太后之言而稍作疏远。

恰闻黄门令唱诵未央宫赐甘露羹,刘晏辞深知身边遍布太后与世家眼线,一时喉中吐出枯泉般的郁笑。

王瞻仰观天颜,阙壁尽染丹色,檐角铁马铮鸣,似有旧年战场甲胄相击之音。宫禁之中杀伐无声,却有预兆。

“三辅奏折径入永巷,尚书台至今唯誊录之用,陛下当真甘心吗?”王瞻的手腕拖在天子掌中,后背浮起一片水汽,并非出于畏惧,而是兴奋。他心想,终可得复祖上荣光。

“不甘心又有何用?”刘晏辞执着他的袖子,又向叶全示意。

叶全意会,便屏退服侍众人,自己守在门外。

“未央宫之外,尚有戚党与三公,朕与凤致之交,尚得报与永巷听。”刘晏辞眉峰皱起,一丝苦涩自甘露羹中滑过喉管。

王瞻用指尖蘸了点羹汤,在案上落下一个并不清晰的“王”字。这个字可以指代很多人,见刘晏辞不解,他才道:“陛下何不用椒房之戚,臣闻椒房尚有一兄长在东都,与司空只占同姓。而昔年未央宫只为皇后宫婢,因先帝赏识,拔擢其兄为校尉,如今已任至大将军。”

提及王应礼这名字,刘晏辞捏着羹碗的手重重落下,“虽非同族,但到底出身琅琊,以其为兵戈斥未央宫,岂非驱虎吞狼?”

“朕时常想起,昔年孝和皇帝诛窦宪,多读《外戚传》,诏令执金吾与北军五校勒兵屯卫南、北宫,更封大将军为冠军侯后诛之。如今魏侯领北军,孛阳又与未央宫不睦久矣,何不以其把控太仓与武库,与大将军一战?”

王瞻清楚这是天子的试探,他并不想在此刻挑拨刘晏辞与魏冉的关系,只是反问:“臣有一问。陛下若当权,当为仁君否?”

拿窦宪为例比照当下,实在不够准确。

且不说天子身边可信任谒者远不如孝和皇帝,单说魏冉便不可能放着如今的安稳不要,去做这桩刀头舔血的赔本买卖。

就连王瞻自己也难免会代表世家利益,他乐见其成的不过是皇帝永闭永巷,彻底将权柄从太后手中拿走。而后将琅玡王氏赶回封地,尽数替换成他鹭阳王氏。

利用王增寿,拔擢她的兄长,从大将军手中分权,才是最稳妥的做法。

“朕习孔孟之道,自然要当仁义之君。”刘晏辞并不清楚他问这话的意思,选了个最中庸的回答。

“仁义之君需常怀恻隐之心,但恻隐之心救不了天下千千万万人。”王瞻如是说,“就连孟皇后也救不了。”

刘晏辞被他戳中痛处,一时暴怒,飞出去的镇纸斩断了博山炉一缕青烟,将烛花惊得四下摇晃:“你放肆!”

“孝元皇帝优柔,遂有王莽九庙。陛下费尽心思将郭伶召回,难道不是为了效仿先帝吗?”王瞻毫不惊慌,与其说是向刘晏辞本人俯身,倒不如说是向皇权俯身。

仁义为钩銙(kua)之玉,权柄为建章之基。

待到皇后连续呼唤了数声,刘晏辞才从沉思中回神。

黄门令呈禀陶邑王与王采薇自愿退婚,他也只是疲惫挥手,命其报太后。

他侧目见王增寿关切神情,心中不免浮起王瞻殷殷嘱托,便笑道:“此事终落定,一桩姻缘未成不免可惜。待亲蚕礼后,还请梓桐代朕抚慰一番。”

他素来冷淡,少有和颜悦色时候,王增寿不免精神一振:“虽有托大之嫌,妾倒想为族姐与魏侯保媒。”

刘晏辞不知可否,提及她的兄长:“提及魏侯,朕倒有其他想法。舅氏(注释1)赋闲,可去执金吾谋一番作为。”

“妾兄资质驽钝,平素所好不过斗鸡角抵,岂可作薪添火。若其堪用,妾何受司空与女公子之辱,请陛下收回成命。”

想起兄长的不成器,王增寿不免咬牙,可面上仍要做出泫然欲泣的小女儿姿态,向刘晏辞垂首盈盈一拜。

可刘晏辞已打定了注意,并非与她商量。

···

王增寿是商户出身,自然知道自己已成衡器,左右两端分别站着天子与司空。

她虽明面上与刘晏辞同列,但并不想放弃司空府的助力,便遣入宫前的仆女将此事告知王昉之。

夜宴散尽时候已至亥时,诸位公卿家眷均在各自帐中住下。王昉之方沐浴过,仰在春塌上晾干长发。一屏之隔外,魏冉执着一卷《洪范》书简,“天子居然心忧司空效仿王莽?”

“谒者令几时又成了你的人?”王昉之拿巾拭去发梢上摇摇欲坠的水滴,隔着屏风将皇后手书丢出来。“太后希望朝中立着一位孝惠皇帝,但咱们这位陛下恐怕不会如她所愿了。”

“以雁雁之见,何必屈居内宅,当立庙堂。前些时候对他施些恩惠罢了,我既不需要他背主,他自然也不会为难。”魏冉窥见倩影隐隐绰绰,伸手接住浸药楮皮纸,指腹轻轻一抹,上头的字迹便消失不见了。

刘晏辞自以为叶全是自己的心腹,却不知他早已被魏冉收买,整个建章宫只如一个四处漏风的木箱,处处都是破绽。

她捏着金错刀挑开烛花,霹雳之声攀上指尖,“倒是王瞻,受流言抨击还能面不改色出入建章宫,可见其脸皮之厚。你以前对他少有防备,也不算太冤。”

魏冉捏了捏腰间象征北军的虎符。

当年先帝执意宠幸尚为宫婢的太后,便是看中她出身寒门。两宫关系其实当如虎符,合二为一才得效用。

可惜太后并不聪明,她想效仿吕后,却不知吕后尚有萧何张良为肱骨。而她的兄长亦俯身于世家之下,蝇营狗苟,只为求娶五姓之女。

“如今的刘家人,一个两个都甚蠢。”他笑了笑,全然当自己没有刘家一半血脉。

外头灯盏已熄。

魏冉仰见月色,站起身来,他的帐子与帝帐相距不远。虽然两人情意已昭彰,但毕竟未成夫妻,夤夜不归于王昉之名声总归有碍。

王昉之从屏风后步出,鬓发沾湿贴在面上,“这么晚了还要回去?我叫采葛给你备了侧间床榻,不如将就对付一晚。”

“四十年也堪等过......如今,我也等得起这一时。”他拿鼻尖轻轻触过她的,携着春风,又在两瓣轻红上落下一个吻。

“等得起......”她忽地咬住他未尽之语,贝齿衔着尾音向帐幔深处拖。

夜风忽地掀起帐帘,漏进几缕挟着马革腥气的月色,映亮他喉结处滚动的汗珠——悬在将坠未坠的须臾,比塞外经年的霜雪更熬人。

他踉跄半步,后腰撞上矮塌,一时站立不稳,跌坐下去。案头哗啦啦惊落的卷轴滚过她落至臂弯的藕丝披帛,拓出两道交叠的影。

她叩首于他额间,跪坐在他膝上,他被制住,却乐于动弹不得。她颈间有林里夜露,胜过旧年他领军远赴漠北最烈的烧刀子。指尖挑开深衣交领,触到锁骨处一道浅疤——那旧伤在她唇齿间突突跳动,恍若冰封的泉眼骤然迸裂。

魏冉忽地反扣住她腕骨,将人抵下,粗粝边缘磨红她后颈,蹀躞带玉钩砸醒满地尘封的墨香。

···

恰如两人所想,王增寿的兄长任执金吾后,引得太后震怒。

太后特意着了蟠螭纹深衣,将先帝赐的鎏金杖横在膝前。昔年先帝病逝前,将此杖予她,旨在责罚天子。只是她那可怜孩子,登基尚不到一载便疾病而崩。

若是她的孩子尚在,她何至于如此被动。

待到刘晏辞以孝道之名进来请罪,太后斜倚髹漆凭几,抬手拨了拨高髻步摇,“皇帝来了,今日气色倒好。太官刚奉了参汤来,皇帝不妨尝尝。”

“承母后体恤,朕恨不能时时彩衣娱情。”

听他这话虚伪以极,太后恨不得以金杖戕之,面色沉得仿佛要滴下水来,只是皇帝礼数周全,不能以此发落。

见刘晏辞浅抿一口参汤便搁置下,她落在他身上的目光愈发冷僻。宫人们噤若寒蝉,无人想在此刻触当权者逆鳞。

过了约莫一盏茶的时间,太后才道:“听闻皇帝抬举了个琅玡王氏?这倒是小事,有司空察举,在东都谋职亦可挑选一二。只是执金吾掌宫禁,当避椒房之亲。”

“母后说笑了,任人当举贤而不避亲,若因其人为皇后兄长便弃之不用,朕以为此非明君之道。更何况敕令已颁,若朝令夕改,恐损颜面。”皇帝含笑奉上金壶为太后漱口。

太后骤然变色,冷冷一笑:“孤倒听闻他前些日子在里巷夹壁赌狗,连腰牌都输给了太仆的监马官?其当真为贤德之辈,还是沽名钓誉之徒,皇帝可有好好考量?”

宫禁中从来都没有秘密,王增寿的兄长不堪大用,实在不是谦辞。而两宫之间的剑拔弩张也已摆上明面。

刘晏辞手中无人可用,不得不兵行险招:“疑不伤礼,谏不违孝,请母后勿怪。太仆掌马政多年,如今马市已关,朕亦忧心,才遣他接近监马官。”

这倒是笑话。

纵使刘晏辞仰人鼻息也是大卉说一不二的皇帝,若他有心了解马政,只怕太仆不消一日便能整理好卷宗递入建章宫,何须如此迂回。

“皇帝倒是多方回护,只盼她与你同心同意,对得起你这番筹谋···罢了,孤乏了。”太后终于挥了挥手,不想再过问。

她知道拔擢皇后兄长的主意是谁出的,鹭阳王氏王瞻,当年构陷魏冉而被驱逐出东都,不知道今时回来又要掀起什么风浪。

魏冉,若是魏冉能出面与其抗衡就好了。

她闭上眼睛,由宫官拆下高髻,篦开头发。

快乐权谋,快乐亲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7章 建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