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人淡如菊终结者 > 第125章 好姐妹人淡如菊

人淡如菊终结者 第125章 好姐妹人淡如菊

作者:半寸桃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5-19 19:42:08 来源:文学城

柳如烟在心中暗暗蛰伏了数日,不动声色地收集着一切与皇后相关的罪证,每一份密信、每一个证人的证词,都被她仔细封存,如同在编织一张紧密的大网,只等最关键的时刻撒向那隐藏在暗处的敌手。

这日,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稀疏地洒在皇宫的金砖地面上,柳如烟身着一袭庄重肃穆的宫装,仪态万千地走向皇帝的御书房。

她的步伐看似沉稳,实则每一步都暗藏着压抑已久的怒火与决心。青鸾紧紧跟在身后,手中捧着一个精致的匣子,那里装着足以颠覆皇后地位的关键之物。

来到御书房外,柳如烟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微微颤抖的双手,向守门太监轻声说道:“烦请公公通禀一声,就说柳昭仪有要事求见皇上。”太监点头哈腰地进去通报,不多时,便出来引着柳如烟入内。

御书房内,皇帝正埋头批阅奏章,见柳如烟进来,微微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诧异:“柳妃,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柳如烟莲步轻移,缓缓跪地,行了一个大礼,声音清脆而坚定:“臣妾叩见皇上,今日前来,是有天大的冤屈要向皇上申诉,关乎后宫安宁,更关乎江山社稷。”

皇帝放下手中朱笔,坐直了身子,神色变得凝重起来:“爱妃快快起身,细细说来。”柳如烟起身,微微侧身,示意青鸾将匣子呈上来。

她打开匣子,从中取出一叠信件,双手递给皇帝:“皇上,这些皆是臣妾暗中查访所得。您瞧,这是皇后娘娘与前朝大臣暗中勾结的书信,他们意图操控朝堂官员的任免,扶植自己的势力,许多政令在下达途中被篡改,皆是他们所为。”

皇帝接过信件,脸色愈发阴沉,手指不自觉地收紧,信纸被捏得沙沙作响。柳如烟并未停歇,继续说道:

“还有太医院那场大火,皇上可还记得?阿箬险些丧命其中,臣妾后来查明,竟是皇后宫里的季华嬷嬷指使。

那嬷嬷手肘有旧伤,常年抹着吐蕃进贡、皇后特赏的药膏,阿箬被囚禁时闻得分明。他们纵火,一是为了销毁太医院中对皇后不利的医书典籍,二是妄图除去阿箬,削弱臣妾的助力。”

皇帝猛地一拍桌子,怒喝道:“竟有此事!”

柳如烟眼中含泪,扑通一声再次跪下:“皇上,臣妾一路走来,为江山社稷殚精竭虑,却屡屡遭人算计。

皇后身为后宫之主,本应母仪天下,却背地里耍弄阴谋,搅得后宫鸡犬不宁,朝堂也不得安稳。臣妾实在痛心疾首,望皇上明察。”

此时,门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原来是皇后听闻消息,匆匆赶来。她一进御书房,便看到柳如烟跪在地上,还有皇帝手中那致命的信件,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但她仍强装镇定,挤出一丝笑容:“皇上,这是怎么了?莫要听人挑拨离间啊。”

柳如烟冷冷地看向皇后,目光如炬:“皇后娘娘,事到如今,您还想狡辩?您的罪行铁证如山,岂是三言两语就能推脱的?”说着,她又从匣子中拿出一份证人的供词:“这是参与太医院纵火之人的亲口供述,他们已将您指使的经过一五一十地交代了,您还要继续装糊涂吗?”

皇后的身体微微颤抖,眼神慌乱地在皇帝和柳如烟之间游移。皇帝怒视着皇后,眼中满是失望与愤怒:

“皇后,朕念你多年相伴,对你敬重有加,你怎能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

皇后瘫倒在地,泣不成声:“皇上,臣妾……臣妾只是一时糊涂啊……”

皇帝站起身来,在书房内来回踱步,良久,他停下脚步,神色冷峻地开口:“皇后犯下如此重罪,即日起,废除皇后尊号,终身禁足于冷宫,无朕旨意,不得踏出半步。”

皇后听闻此言,如遭雷击,眼神空洞地望向远方,似是不敢相信自己的下场。

柳如烟缓缓起身,看着皇后那落魄的模样,心中五味杂陈。一直以来的恩怨在这一刻似乎有了了结,但她知道,这深宫中的争斗,永远不会真正停歇。

她暗暗发誓,只要自己还在这宫中一日,便要守得这一方安宁,不让奸佞当道,为了原主,更为了那些无辜受苦的人。

皇帝看向柳如烟,眼中多了几分赞赏与怜惜:“柳妃,此次你立下大功,朕定会重重嘉奖你。日后后宫之事,还需你多多费心。”柳如烟跪地谢恩:“臣妾谢皇上隆恩,定当不负圣望。”

从御书房出来,柳如烟抬头望向天空,阳光刺眼却又暖人心扉。

阿箬的仇报了。

柳如烟如今站在凤凰台的庭院之中,微风轻轻拂动她的衣角,像是温柔的抚慰,又似轻声的催促。

她仰头望向湛蓝天空中那悠悠飘荡的云朵,思绪飘回到原主那些不堪回首的往昔。

原主在这波谲云诡的后宫之中,为了抗衡白依依的步步紧逼,殚精竭虑、身心俱疲,以至于连自己的亲生骨肉都只能狠下心肠,远远安置在皇家别院,只为护得孩子周全,不被宫闱斗争的腥风血雨所波及。

自柳如烟意外穿越而来,接手这一摊乱局后,更是一路如履薄冰。

从与白依依的明争暗斗,到朝堂之上的权谋博弈,桩桩件件皆是生死较量,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在那惊心动魄的日子里,她即便牵挂着这个可怜孩子,却也深知局势危急,不敢贸然将孩子接回身边,生怕一个闪失,便会将孩子置于险境,让之前的所有努力付诸东流。

如今,随着皇后阴谋的败露,最大的隐患已然消除,皇宫与朝堂终于迎来了片刻的安宁。

柳如烟的目光逐渐变得坚定,她知道,是时候去弥补原主心中最深的遗憾,将那个在皇家别院孤独成长的孩子接回身边了。

那孩子不仅仅是一条鲜活的生命,更是原主在这冰冷后宫之中最后的温暖与慰藉,承载着原主所有未竟的期望。

柳如烟转身走进内室,唤来青鸾和阿箬,神色凝重地开口:“如今局势渐稳,我们不能再让我的孩子流落在外。我决定,即刻将孩子接回皇宫。”

青鸾和阿箬对视一眼,眼中皆是欣喜与期待,连忙点头称是。

柳如烟微微皱眉,陷入沉思,片刻后接着说道:“但此事不可草率行事,孩子在别院生活多年,对皇宫已然陌生,我们需得精心谋划,给他一个安稳且光明的未来。首先,要将别院安排得妥妥当当,挑选最得力、最忠心的人手护送孩子回宫,绝不能在路上出任何差错。”

阿箬上前一步,轻声道:“主子,奴婢这就去准备一些孩子平日里喜爱的物件和吃食,让他在路上也能舒心些,不至于太过害怕。”柳如烟微微点头,眼中满是欣慰:“阿箬,多亏有你想得如此周到。”

青鸾也接口道:“主子,回宫之后,孩子的居所、教导先生,还有一应起居用度,咱们都得提前安排好。要不,咱们在这凤凰台附近寻一处安静雅致的院子,重新修缮布置一番,既方便主子照顾,又能让小主子有个自在的成长空间。”

柳如烟轻轻踱步,思索着青鸾的提议,缓缓说道:“你所言甚是,这院子的安保也务必严密,绝不能让孩子再受到一丝一毫的伤害。至于教导先生,一定要是品德高尚、才学出众之人,不仅能传授他知识学问,更要引导他,让他日后成为一个正直善良、有担当的人。”

说罢,柳如烟走到桌前,拿起纸笔,开始罗列各项事务的清单,她的笔触坚定有力,仿佛在书写着孩子崭新的未来。

待一切筹备妥当,柳如烟亲自带着一队人马,浩浩荡荡地向着皇家别院出发。

时光悠悠流转,如潺潺溪流,悄然淌过十数载。柳如烟自将那孩子接回皇宫后,便倾尽心力悉心教导,视若珍宝。

在那凤凰台旁的清幽庭院里,每日晨曦初露,柳如烟便携着孩子的手,步入洒满金色光辉的书房。

她总是先正身端坐,仪态优雅而庄重,再轻轻翻开那古朴厚重的书卷,一字一句,为孩子讲解经史子集的要义。

从孔孟之道的“仁政爱民”,到历代贤君的治国韬略,她用温润且坚定的嗓音,将智慧的火种播撒在孩子心间。孩子眨巴着清澈的眼眸,听得入神,稚嫩的小脸上满是对知识的渴望,不时提出些天真却又引人深思的问题,柳如烟皆一一耐心解答。

除了学问,柳如烟更注重品德的培育。她以身教言传,带着孩子穿梭于皇宫各处,遇见宫人,无论贵贱,皆温和问候,施以援手。

逢年过节,还会领着孩子亲赴太医院,为伤病的宫人送药祈福。在柳如烟的熏陶下,孩子渐渐长成一位正直善良、心怀悲悯之人,眼中总是透着对世间万物的善意与关怀。

岁月更迭,孩子茁壮成长,身姿挺拔如松,面容俊朗,才情与品德兼备,备受众人赞誉。

而皇帝,在时光的磨砺下,龙体日渐衰弱,终至弥留之际。

病榻前,灯火摇曳,气氛凝重压抑。皇帝强撑着最后一丝力气,环顾四周,目光在众皇子与大臣脸上一一掠过,最终定格在柳如烟身旁的孩子身上,眼中满是欣慰与期许。

他颤抖着伸出手,示意孩子上前。孩子快步走到榻前,跪地叩首,眼中含泪:“父皇……”

皇帝轻轻抚摸着孩子的头,气若游丝却字字坚定:“朕观诸皇子,唯你品性纯良,才学出众,又兼爱国爱民之心,朕深信,将这江山社稷托付于你,必能保国泰民安……”

言罢,皇帝的手无力地滑落,溘然长逝。

刹那间,哭声恸地,众人纷纷跪地,行君臣大礼。

新君登基,朝堂之上,虽有初登大宝的青涩,却因多年的学识积淀与仁善之心,迅速稳住局面,开启全新的盛世华章。

而柳如烟,站在这风云变幻的历史节点,回望来路,满心感慨。

她从一个穿越的异乡人,一路在这深宫内闱、朝堂权谋间披荆斩棘,历经无数生死考验,终不负原主所托。如今,孩子已长成参天大树,能独当一面,守护这江山百姓。

就在众人沉浸于新朝初立的忙碌与变革之中时,柳如烟的周身却悄然泛起柔和的白光,那光芒起初如丝缕般缠绕,渐渐汇聚成耀眼的光幕。

柳如烟嘴角噙着一抹淡淡的微笑,眼中是释然与安宁,她知道,自己的使命已然达成,即将去往另一个地方——

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她的身形缓缓虚化,向着那未知的下一个世界穿越而去,只留下一段传奇佳话,在这悠悠历史长河中,被人传颂,经久不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