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都市现言 > 全家穿成年代文对照组后 > 第1章 第 1 章

全家穿成年代文对照组后 第1章 第 1 章

作者:邈邈一黍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3-01-26 00:36:14 来源:文学城

穿书定律第一条,警惕同名同姓。

昔日的港姐冠军,娱乐圈的恶毒女配专业户,后转身嫁入豪门的林二太太,抬头四十五度仰望带着黑色树皮的房梁,眼睛里泪光闪烁,满是懊悔和悲伤。

“早知道我就不看那本书了。”

林二太太是网文爱好者一枚,但她向来分得清二次元和三次元,从未把所谓的穿书定律当回事。

相反,在看完《重回奋斗年代》这本书的简介后,她本来是不感兴趣的,但当在配角栏里发现自己的名字时,才来了兴致,点开了这本书。

冲着一个名字,看了几十章之后,实在是看不下去了,结果万万没想到这也能穿书。

入睡前,她还躺在豪宅的大床上,一觉醒来,身下的真皮床变成了土炕,墙是泥浆色,还混杂着黄色的草,地是泥土地,坑坑洼洼还有小石子。

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

林二太太不是一个人穿来的,和她一同穿来的还有同床共枕的老公,和正在备战小升初的女儿。

一家三口坐在炕上,没有一个人的表情是欢喜的。

林二少一度怀疑这是场梦,醒过来后掐了自己的胳膊,跑到院子里用冷水冲了脸,绕着房子转了一圈,看完了大片的田野和充满时代感的标语,才终于认命。

他穿了,他们一家穿了,从衣食无忧变成了一贫如洗。

小升初考试近在眼前,林年年却穿越了,这世界上还有准备好了考试却考不了更悲伤的事情吗。

更不要说,这里只有爸爸妈妈,没有其他的亲人,也没有她的朋友和同学。

陌生的环境,多出来的记忆,以及有可能穿书的事实,都让一家三口难以平静。

太阳越升越高,透过玻璃照在炕上,照在几个人身上。

林二太太躲了又躲,最后拿着镜子坐在阳光照不到的角落里。

镜子里是一张全然陌生的脸,林二太太本人长了一张美艳逼人的脸,也正是因为如此,出道做演员那几年,她演的一直都是咄咄逼人的恶毒女配,但镜子里的这张脸却极喜庆。

脸圆圆的,一笑时眼睛就会眯成一对初月,看起来很是娇憨,没有一点攻击性。

原身条件还是很不错的,可惜没有保养过,脸颊处有几粒晒斑,皮肤有些粗糙暗沉,头发干枯,手就更不用说了,骨节粗大,还有老茧。

毕竟是下乡做了七年知青的人,脸上和手上都写满了辛苦。

林二少不惧日晒,大大咧咧的半躺在炕上,在消化完原身的记忆后,终于关心这本书的内容了。

“这是本什么书?咱们仨,不,应该说原来这一家三口在书里是什么角色?”

被太阳晒得昏昏欲睡的林年年也打起精神,看向妈妈。

怎么说呢,林二太太尽可能简洁的表达:“这是本重生年代文,女主重生回到刚结婚那年,借助记忆弥补前世的遗憾,过上比上一世更好的生活。”

“至于咱们,算是书里的对照组吧。”

说起这个,林二太太便不得不介绍角色之间的关系了。

“重生的女主不是旁人,是顾青,我们俩现在的大嫂,年年的大伯母。”

她们一家三口穿成了女主角的小叔子、妯娌和侄女,书中女主一家的对照组。

林二少就算没看过这本书,听见‘对照组’这三个字也大概能明白他们在书里是什么角色。

从原身的记忆来看也确实是这样,原身从小品学兼优,如果不是知青下乡政策,就算考不了大学,也可以参加工厂的招工考试。

但命运弄人,原身高一还没上完,就不得不下乡做了知青,离开京市,来到将近两千公里外的小兴安岭。

反观原身的大哥大嫂就很幸运,大哥初中毕业后没考上高中和中专,作为面包厂职工子弟参加入职考试,成为面包厂的工人,大嫂在嫁进来后就顶了婆婆的班。

夫妻双职工,相比原身夫妻俩可幸运多了。

原身是不得不下乡,可原身的老婆是独生女,原本是可以不用下乡的,但千里奔竹马,也做了一名知青,两个人在小兴安岭结婚,也在这里生下女儿。

现在已经是八零年了,像原身夫妻俩这样的知青,即便城里没有单位接收,也被允许回城了,原身一家三口已经收拾好了行李,连明天的火车票都买好了,也算是熬出了头。

在这个节骨眼上他们穿来了,对两个家庭来说都极为不幸。

“书我只看了几十章,看到和我同名同姓的女配回城,就没再继续看下去。”林二太太解释原因,“站在女配的角度看,实在是太憋气了,我就没看下去。”

本来也是冲着女配的名字才翻开这本书的,站在女主的角度这是本爽文,但如果以女配的视角看,这就是本满是苦难的严肃文学了。

七年知青生活,每到冬天手上是又疼又痒的冻疮,生孩子的时候大雪封山,月子里挨冻又没吃好,孩子刚满月就没有奶水,原身的丈夫求爷爷告奶奶,抱着孩子几乎喝遍了整个生产队当时有奶水的人家。

孩子满一周岁的时候,原身的丈夫就去县城做了绝育手术,没有计划生育,也不是不喜欢小孩,只是单纯的不敢再生。

好不容易熬到回城,婆里的小房子置换成了大房子,但从前小房子是公婆的,可大房子却是大哥大嫂的,住在里面就像是寄人篱下。

没有工作,原身在婆家包揽了大半的家务活,原身的丈夫在外面找零工活干,运气好了,一天能有几毛钱,运气不好,好几天蹲不到一个活儿。

原本脸上总挂着笑的圆脸姑娘变得自卑,那个脾气很好从来没跟妻子说过一句重话的青年也变成了一个易怒且自尊心十分敏感的人。

连她们唯一的女儿,也成了不爱说话总是低着头的孤僻小孩。

“对照组嘛,主角幸运,对照组倒霉,主角有钱,对照组贫穷,主角安逸舒服,对照组坎坷艰难,要不然怎么叫对照组呢。”林二少很理解,但他们又不是作者笔下的角色人物,“我们既然穿过来了,对照组谁爱当谁当去,反正我们又不是严格执行剧情的工具人。”

林年年握紧小拳头:“对,我们不是工具人,也不是对照组。”

丈夫和女儿都打起精神来了,阅文无数的林二太太当然就更有信心了,以她看年代文的经验,现在是生意最容易做的时候,竞争小不说,市场是大片的空白等着被人抢占。

说不准她这辈子不再是富太太,而是富婆呢,林二太太变成姜富婆,林二少将来就是姜富婆背后的男人。

林二太太,不,是姜露,满满的信心很快就打了对折。

引火半小时,烧水两小时,一家三口蹲在土灶前,才终于烧开了锅里的水。

感谢原身,昨天蒸了一大锅野菜窝头,本来是为坐火车准备的,但现在便宜了她们。

中午饭是热水配窝头,晚饭是窝头配凉白开,终于熬到第二天,早饭是干啃窝头,但中午她们已经坐在开往京市的绿皮火车上了。

在精简掉一大半的行李后,拎着两个大包,还提着一个小布袋的一家三口,在乘客当中都算是轻装上阵的那批人了。

两张硬座,坐了一家三口,车厢里到处都是人,味道自是不必说,但这都不能影响一家三口的食欲。

在连吃了三顿的野菜窝头后面,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缸子泡好的鸡蛋方便面,里面总共泡了两包,一包两毛钱,不过开水在火车上是免费的。

方便面这种食物,为了保持身材,姜露已经很多年没有吃过了,林二少亦是如此,他只在学生时代吃过几次,林年年则是从来没吃过泡面,在家长和老师口中,泡面是没有营养的垃圾食品。

“原来泡面这么好吃。”林年年吃的热泪盈眶,为那些年错过的泡面们。

林二少也有些舍不得咽下去,太香了,他也太可怜了,居然沦落到坐硬座火车还吃这种袋装且里面只有一包调料的泡面,关键他还吃的特别香。

除了第一口,姜露一直保持吃面的优雅,这不仅是一个美人的素养,也是常年被偷拍留下的本能。

一家三口一人一口,慢慢分吃了一大缸子的泡面。

晚上没忍住,又买了三包泡面,还在火车停站的时候从窗口买了三个茶叶蛋。

两顿饭,一块两毛钱就这么霍霍进去了,听起来是不多,但目前他们一家三口的存款只有十块六毛三,去掉一块二后,现在连十块钱的存款也没有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第 1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