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权宦 > 第61章 旧部之心

权宦 第61章 旧部之心

作者:祁旧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2 22:56:09 来源:文学城

萧彻被剥夺东厂提督职位的消息,是在辰时三刻传遍京城的。

彼时沈清辞正在翰林院整理萧凛案的残档,指尖刚触到一页写有“盐铁”二字的残页,就见同僚王编修慌慌张张地跑进来,手里的宣纸都跑散了一地:“沈兄!不好了!宫里刚传出来的消息,太后下旨,说萧督主‘僭越干政’,剥夺了他东厂提督的职位,让国舅爷暂代!”

沈清辞的手猛地一顿,残页从指尖滑落,飘在积了薄尘的案上。他抬头看向王编修,喉结动了动:“消息……属实?”

“怎么不属实!”王编修捡起宣纸,声音压得极低,却难掩焦急,“我刚从宫门那边过来,看到国舅爷带着人往东厂去了,耀武扬威的,说要‘整顿东厂纪律’。沈兄,萧督主这要是没了东厂的权,国舅爷肯定会找你麻烦的!”

沈清辞没说话,只是弯腰捡起那页残纸。指尖摩挲着纸上模糊的字迹,心里却像被什么东西揪紧了——他太清楚国舅爷的性子,此人睚眦必报,萧彻没了东厂提督的职位,东厂的旧部若被国舅爷掌控,不仅萧彻的复仇计划会受阻,连他自己,恐怕也再难有安稳日子过。

“我知道了,多谢王兄告知。”沈清辞将残纸夹回档案册,起身就往外走,“我去静尘轩一趟。”

王编修想拦,却没拦住,只能看着沈清辞的背影消失在翰林院的廊下,无奈地叹了口气——谁都知道,现在去静尘轩,说不定会撞上国舅爷的眼线,可沈兄和萧督主的关系,又怎么能坐视不管呢?

沈清辞走出翰林院时,街上已经有了零星的议论声。卖糖葫芦的小贩蹲在街角,和买糖的百姓低声说着:“听说没?萧督主被夺了东厂的权,国舅爷要管东厂了!”

“萧督主不是挺厉害的吗?怎么说夺权就夺权?”

“还不是因为沈状元那事!太后护着国舅爷,萧督主偏要保沈状元,这不就触了太后的逆鳞?”

“那国舅爷管东厂,能行吗?我听说东厂的人都只认萧督主……”

沈清辞脚步没停,顺着御道往静尘轩走。风里裹着雪后未散的寒气,刮在脸上生疼,可他心里更急——他怕萧彻会急火攻心,更怕国舅爷对东厂的旧部下狠手。

静尘轩的门是虚掩的,沈清辞推开门时,正看到萧彻坐在案前,手里捏着那枚“萧氏忠魂”的残玉,指腹反复摩挲着玉上的裂痕。暖炉里的炭火燃得正旺,映得他玄色宦官袍上的云纹泛着暗红,却没暖透他眼底的冷意。

“你来了。”萧彻抬头,看到是他,眼底的冷意稍稍散了些,“刚从翰林院过来?”

“嗯。”沈清辞走到案前,看到案上放着一份东厂的名册,上面密密麻麻写着名字,有些名字旁边画了圈,有些画了叉,“国舅爷……去东厂了?”

“去了。”萧彻将残玉放回锦盒,指尖在名册上顿了顿,落在一个叫“赵虎”的名字上,“他以为没了我这个提督,东厂就成了他的囊中之物。却忘了,东厂的人,从来不是看职位认人。”

沈清辞顺着他的指尖看去,“赵虎”两个字旁边画了个圈,下面还注了一行小字:“十年前救过其母,忠勇可靠。”他心里一动——萧彻竟把东厂每个人的底细都记得这么清楚,连谁的家人受过他的恩,都一一记在名册上。

“可国舅爷是奉了太后的旨意,”沈清辞还是有些担心,“东厂的人若是抗旨,太后会不会借机惩罚他们?”

萧彻抬眼看向他,嘴角勾起一抹淡笑:“我既敢让他们抗旨,自然有办法保他们。你坐,我给你泡杯茶,刚从江南运来的雨前龙井。”

他起身走向茶案,动作从容,没有半分失权后的慌乱。沈清辞坐在软榻上,看着萧彻煮水、洗茶、冲泡,动作行云流水,仿佛刚才街上的议论、国舅爷的挑衅,都与他无关。

“你好像……一点都不担心?”沈清辞忍不住问。

萧彻将一杯热茶递到他手里,茶香袅袅,驱散了些许寒意:“担心有用吗?国舅爷要抢东厂的权,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在三个月前,我就让人把东厂的核心密档转移到了安全地方,还让张千户暗中联络了各档头,约定好若有外人夺权,就以‘东厂规矩’为由推脱——毕竟东厂是先帝设的,规矩里写着‘提督需懂刑狱、辨忠奸’,国舅爷连东厂的基本流程都不懂,怎么管?”

沈清辞捧着茶杯,心里的担忧渐渐散了。他就该想到,萧彻从来不是会坐以待毙的人,哪怕失去职位,也早有后手。

可他还是忍不住问:“那……你的旧部,真的会听你的?万一有人贪生怕死,投靠了国舅爷……”

“不会。”萧彻打断他,语气笃定,“东厂的人,大多是底层出身,要么是家人被外戚迫害,要么是被贪官诬陷,是我给了他们活路,让他们有机会报仇。他们认的不是‘东厂提督’这个职位,是我萧彻这个人。”

他顿了顿,指尖轻轻碰了碰茶杯的边缘:“就说赵虎吧,十年前他母亲重病,没钱抓药,是我让人送了药,还帮他摆平了欠地主的高利贷。还有李档头,他父亲是当年萧凛案的牵连者,被国舅爷的人打死,是我帮他收了尸,还暗中教他武艺,让他进了东厂。这些人,不是国舅爷给点好处就能收买的。”

沈清辞看着萧彻的眼睛,突然明白过来——所谓“旧部之心”,从来不是靠权力压制,而是靠日积月累的恩义。萧彻看似冷硬,却把每个下属的难处都记在心里,这样的人,怎么会得不到忠诚?

就在这时,静尘轩的门被推开,张千户浑身是雪地跑进来,脸上却带着笑意:“督主!沈大人!成了!国舅爷在东厂门口被拦下来了,连大门都没进去!”

萧彻抬眉:“详细说说。”

“是!”张千户搓了搓冻得发红的手,走到案前,“国舅爷带了五十多个人,都是京营的兵,到了东厂门口,就喊着要进去‘接管事务’。赵虎带着二十多个护卫拦在门口,说‘东厂有规矩,非提督手令不得入内’。国舅爷说他是奉太后旨意来的,赵虎就说‘没见过太后的亲笔懿旨,只认萧督主的手令’。国舅爷气得要动手,李档头又站出来,说‘东厂是天子亲设,擅闯者按谋逆论罪’,京营的兵都怕了,没人敢动。国舅爷没办法,只能放狠话,说要去太后那里告状,然后就气冲冲地走了!”

萧彻听完,嘴角的笑意深了些:“赵虎和李档头做得好。你再去一趟东厂,告诉他们,若是国舅爷再派人来,就说‘正在整理刑狱档案,需三日才能交接’,把时间拖一拖。另外,让他们把国舅爷带京营兵闯东厂的事,悄悄传到清流官员那里——国舅爷调动京营兵干涉东厂,这可是僭越。”

“是!”张千户领命,转身又冲进了风雪里。

沈清辞看着张千户的背影,又看向萧彻:“你早就料到国舅爷会带京营兵去?”

“嗯。”萧彻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国舅爷没什么本事,就只会靠京营的兵撑场面。他以为带点人去,东厂的人就会怕,却忘了东厂的人常年和亡命之徒打交道,哪会怕京营那些养尊处优的兵?”

沈清辞笑了笑,心里彻底放了心。他低头喝了口茶,突然想起一件事:“对了,国舅爷去太后那里告状,太后若是下旨惩罚赵虎他们怎么办?”

“这就要靠你了。”萧彻看向他,眼神里带着一丝期待,“你能不能联系翰林院和御史台的清流官员,让他们联名上奏,说‘东厂护卫恪守规矩,忠心护主,乃大靖之幸’,请求太后不要惩罚他们?”

沈清辞立刻明白了:“你是想借清流的嘴,让太后不敢轻易动你的人?”

“没错。”萧彻点头,“太后最在意‘民心’和‘朝臣看法’,清流官员联名上奏,她若是还惩罚赵虎他们,就会落下‘偏袒外戚、打压忠良’的名声,到时候不仅清流会不满,连中立的官员也会站到我们这边。”

“好,我这就去办!”沈清辞放下茶杯,起身就要走。他的恩师是退休的御史大夫,在清流里威望极高,只要恩师点头,联名上奏的事肯定能成。

“别急。”萧彻叫住他,从怀里掏出一块玉佩,递给沈清辞——是一块羊脂白玉,上面刻着“清辞”二字,“拿着这个,去见你恩师时,若是遇到国舅爷的人阻拦,就把这个拿出来。这是先帝赐给我父亲的玉佩,国舅爷的人不敢拦。”

沈清辞接过玉佩,玉面温润,上面的字迹刻得很深,显然是用心雕琢的。他抬头看向萧彻,眼底满是暖意:“谢谢你,萧彻。”

“跟我还客气什么。”萧彻笑了笑,“快去快回,我在这儿等你消息。”

沈清辞点点头,转身走出静尘轩。风雪比刚才更大了些,可他心里却暖暖的——有萧彻这样运筹帷幄,有旧部这样忠心耿耿,就算国舅爷再怎么折腾,也翻不了天。

沈清辞去见恩师时,果然遇到了国舅爷的人。

那是在御史台附近的一条小巷里,四个穿着京营服饰的兵卒拦在路中间,手里拿着长刀,看到沈清辞过来,立刻横刀挡住:“站住!国舅爷有令,今日不许任何人见御史台的官员!”

沈清辞停下脚步,心里并不慌。他从怀里掏出那块羊脂玉佩,递到兵卒面前:“你们看清楚,这是先帝赐给萧老将军的玉佩,你们敢拦?”

为首的兵卒接过玉佩,仔细看了看,脸色瞬间变了。先帝赐给萧凛的玉佩,上面有“御赐”二字的暗纹,这是假不了的。他们不过是国舅爷的走狗,哪敢拦持有先帝御赐之物的人?

“小的……小的有眼不识泰山,还请沈大人恕罪!”为首的兵卒连忙把玉佩还给沈清辞,带着人退到一旁,连大气都不敢喘。

沈清辞收起玉佩,没再多说,径直走向御史台。他知道,这玉佩不仅是萧彻给他的护身符,更是萧彻对他的信任——连先帝御赐的东西都肯给他,这份心意,他怎么能辜负?

沈清辞的恩师周御史,正在御史台整理奏折。看到沈清辞进来,他放下笔,指了指对面的椅子:“清辞,你来是为了萧彻的事吧?”

“恩师怎么知道?”沈清辞有些惊讶。

“宫里的消息传得快,”周御史端起茶杯,叹了口气,“太后这是摆明了要护着国舅爷,削萧彻的权。你来找我,是想让清流联名上奏,保萧彻的旧部?”

沈清辞点头:“恩师明鉴。国舅爷带京营兵闯东厂,意图掌控东厂,若是让他得逞,以后外戚的势力只会更大。萧督主的旧部恪守规矩,阻拦国舅爷,若是被太后惩罚,只会让天下人寒心。”

周御史看着他,眼神里满是欣慰:“你能这么想,说明你没白读那些圣贤书。萧彻虽为宦官,却有家国情怀,比那些只会依附外戚的官员强多了。联名上奏的事,我来牵头,你去联系翰林院的同僚,咱们今日午后就把奏折递上去。”

“多谢恩师!”沈清辞起身行礼,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从御史台出来,沈清辞又去了翰林院,联系了十几个清流同僚。大家听说要保萧彻的旧部,都纷纷答应——一来是感激萧彻之前在盐运案里帮他们扳倒了国舅爷的亲信,二来是怕国舅爷掌控东厂后,会对清流下手,大家都明白,这是唇亡齿寒的道理。

午后时分,周御史带着二十多个清流官员,将联名奏折递到了养心殿。皇帝看了奏折,又听周御史说了国舅爷带京营兵闯东厂的事,脸色沉了下来,立刻让人把奏折送到了长乐宫。

长乐宫里,国舅爷正坐在暖榻旁,对着太后哭诉:“母后,您看萧彻的那些旧部,根本不把您的旨意放在眼里!儿臣带了那么多人去东厂,他们连门都不让进,还说只认萧彻的手令!这要是不惩罚他们,以后谁还会听您的话?”

太后手里拨着佛珠,脸色也不好看。她知道国舅爷没本事,却没想到会这么没用,连个东厂的门都进不去。可她更知道,清流官员联名上奏,若是惩罚了东厂的旧部,只会让自己落下“偏袒外戚”的名声。

正在这时,太监拿着奏折进来,躬身道:“太后,陛下让奴才把这份奏折给您送来,说是清流官员联名上奏,为东厂护卫求情。”

太后接过奏折,翻开一看,上面密密麻麻签了二十多个名字,都是翰林院、御史台的清流官员,开头就写着“东厂护卫恪守先帝规矩,忠心护主,若罚之,恐失天下士子之心”。她的手猛地一顿,佛珠差点从手里滑落。

“母后,您看!”国舅爷凑过去,看到奏折上的名字,气得跳了起来,“这些清流都是被萧彻收买了!您可不能信他们的话!”

“住口!”太后厉声呵斥,“你以为人人都像你一样,只知道用好处收买人?这些清流官员,哪个不是读圣贤书出身,最重风骨?你带京营兵闯东厂,本就僭越,现在还想让哀家惩罚东厂的护卫,你是想让哀家被天下人骂吗?”

国舅爷被骂得不敢说话,只能低着头,脸色一阵青一阵白。

太后深吸一口气,压下心里的怒火:“传哀家的旨意,东厂的事务,暂时还是由萧彻负责,国舅爷不必再管。另外,让萧彻约束好东厂的人,不许再‘僭越’。”

太监领命而去,国舅爷急了:“母后!您怎么能这么做?萧彻没了东厂的权,您怎么又把权还给他了?”

“不还给他,还能给你?”太后瞪了他一眼,“你连东厂的门都进不去,怎么管?再说,清流联名上奏,陛下又关注此事,哀家若是执意让你管,只会让陛下和天下人不满。你还是安分点,先把你私藏兵器的事处理好,别再给哀家惹麻烦!”

国舅爷不敢再说话,只能悻悻地坐下,心里却把萧彻和沈清辞恨得牙痒痒。

消息传到静尘轩时,沈清辞正在帮萧彻整理东厂的密报。听到张千户说“太后下旨,让督主继续管东厂事务”,沈清辞手里的笔顿了顿,抬头看向萧彻,眼里满是笑意。

萧彻放下手里的密报,走到他面前,伸手拂去他肩上的碎墨:“看来,我们又赢了一局。”

“是你的旧部赢了。”沈清辞纠正道,“若不是他们忠心,就算我们有再多计策,也没用。”

萧彻笑了,伸手握住他的手:“也是你的功劳。若不是你联系清流官员联名上奏,太后也不会这么快妥协。”

沈清辞的脸颊微微发红,抽回手,继续整理密报:“都是为了扳倒国舅爷和太后,应该的。”

萧彻看着他泛红的耳尖,眼底满是温柔。他走到窗边,看着外面渐渐停了的风雪,心里突然觉得,这十年的隐忍和痛苦,都值了——以前他活着只为复仇,现在却有了想守护的人,有了愿意和他一起并肩作战的人。

“对了,”沈清辞突然想起一件事,抬头看向萧彻,“张千户刚才说,他查到国舅爷在京郊有一座废弃的庄园,里面好像藏了东西,会不会是私藏的兵器?”

萧彻转身看向他,眼神瞬间变得锐利:“哦?有这种事?让张千户再去查,务必查清楚庄园的具体位置,还有里面藏的是什么。若是真的是兵器,这就是国舅爷谋反的铁证!”

“嗯!”沈清辞点头,心里满是期待。他知道,只要找到国舅爷私藏兵器的证据,就能一举扳倒国舅爷,到时候,萧老将军的冤屈也能洗清,他们也能离江南的桂花,更近一步。

静尘轩的暖炉里,炭火噼啪作响,映得两人的身影格外温暖。窗外的雪停了,一缕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案上的密报上,像是为他们的未来,镀上了一层希望的光。

萧彻看着沈清辞认真整理密报的侧脸,突然开口:“清辞,等扳倒了国舅爷和太后,我们就去江南吧。”

沈清辞的手一顿,抬头看向他,眼里满是惊喜:“真的?”

“真的。”萧彻点头,嘴角勾起一抹温柔的笑,“去看江南的春天,看你说过的桂花,去吃你喜欢的桂花糕,再也不管这朝堂的纷争。”

沈清辞的眼眶微微发热,用力点头:“好,我们一起去。”

那一刻,没有权宦,没有清流,没有朝堂的勾心斗角,只有两个相爱的人,在暖炉旁,许下了一个关于江南的约定。而他们都知道,这个约定,很快就会实现——因为他们的身边,有忠心的旧部,有并肩的盟友,更有彼此的陪伴和信任。

傍晚时分,张千户送来消息,说已经查到了庄园的具体位置,就在京郊的黑风口,还查到国舅爷每隔半个月,就会派人去庄园送东西。萧彻和沈清辞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兴奋——他们知道,扳倒国舅爷的机会,终于来了。

“让兄弟们做好准备,今夜就去黑风口的庄园。”萧彻站起身,拿起案上的腰刀,眼神坚定,“这次,一定要找到国舅爷谋反的证据!”

“是!”张千户领命而去。

沈清辞看着萧彻的背影,心里满是坚定。他知道,今夜的行动,一定会很凶险,可他不怕——只要和萧彻在一起,只要能为萧老将军洗清冤屈,能为天下百姓除害,再凶险的路,他也愿意走。

夜色渐浓,静尘轩的灯依旧亮着。萧彻和沈清辞坐在案前,一起研究着张千户送来的庄园地图,商量着今夜的行动方案。偶尔有风吹过窗户,带来外面的寒意,却吹不散两人心里的暖意和决心。

今夜过后,京城的局势,将会彻底改变。而他们的未来,也将迎来新的篇章——一个没有仇恨,只有彼此和江南桂花的篇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