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权宦 > 第42章 宫墙锁影

权宦 第42章 宫墙锁影

作者:祁旧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2 22:56:09 来源:文学城

暮春的雨总带着黏腻的湿意,像一张无形的网,将整座京城都笼在其中。沈清辞坐在入宫的马车里,车轱辘碾过青石板路,溅起的泥水顺着车辙印蜿蜒,像极了他此刻缠绕在心间的思绪。他指尖反复摩挲着袖口内侧,那里缝着一张比指甲盖略大的小字条,是今早从翰林院老档夫王伯那里得来的。

王伯是宫里的老人了,从先帝在位时就在翰林院整理档案,如今头发花白,背也驼了,平时话不多,却最清楚宫里那些藏在纸页背后的旧事。今早沈清辞去档案室找十年前的《盐铁通商录》,王伯趁着左右无人,悄悄拉了拉他的衣袖,塞给他这张字条,声音压得极低:“沈编修,老奴看你是个正直人,才敢跟你说。十年前萧尚书出事前,每月都要去国舅府两趟,说是‘对账’,可每次回来都愁眉不展,有次还不小心掉了张写着‘盐铁’的纸条……你要是查萧尚书的案子,不妨去国舅府的密室找找,听说那里藏着当年的账册。”

沈清辞当时攥着字条,心脏都在发颤。萧凛案的关键线索,竟就这么悄无声息地送到了眼前。他本想今晚就去静尘轩找萧彻,把这线索告诉他——这些日子相处下来,他早已不是当初那个认定萧彻是“祸乱朝纲奸宦”的清流状元了。他见过萧彻在静尘轩擦拭“萧氏忠魂”残玉时的落寞,见过萧彻为了保护他,左臂伤疤暴露时的隐忍,更见过萧彻在查盐运案时,面对百姓疾苦时眼底一闪而过的痛惜。他知道,萧彻要的从来不是权力,而是一个真相,一个能告慰家族忠魂的交代。

可现在,这张字条却成了他藏在袖口的秘密,连见萧彻一面的机会都变得渺茫。

马车猛地停在午门外,车帘被禁军粗暴地掀开,带着寒气的雨丝瞬间灌了进来。“沈清辞,陛下有旨,即刻入宫!”禁军统领的声音冷硬,手里的铁链在雨水中泛着冷光,不等沈清辞反应,就将他的手腕牢牢缚住。

铁链的冰冷透过衣料渗进皮肤,沈清辞却没反抗,只是抬头看了眼巍峨的宫墙。宫墙高耸,青瓦覆盖,瓦缝里长着零星的狗尾草,和他三个月前殿试时看到的一模一样。那时他穿着崭新的状元袍,站在宫门前,满心都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觉得自己能像恩师那样,做个刚正不阿的清流,为朝堂肃清奸佞,为百姓谋福祉。可短短三个月,他却成了“通敌叛国”的嫌犯,要被押进这座曾承载他理想的皇宫,接受一场早已预设好结局的审判。

禁军推着他往前走,雨水打湿了他的衣袍,头发黏在额角,冰凉的触感让他愈发清醒。他能感觉到周围宫人的目光,有好奇,有鄙夷,有同情,却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为他说一句话。这就是朝堂,这就是权力场,一旦被贴上“罪臣”的标签,就连呼吸都成了错。

乾清宫偏殿的门被推开,一股浓郁的檀香扑面而来,与外面的湿冷形成鲜明对比。殿内光线昏暗,只有正上方的龙椅旁点着两盏宫灯,昏黄的光线下,小皇帝赵珩坐在龙椅上,双手紧紧攥着龙袍的衣角,眼神怯怯地看向帘后——那里坐着垂帘听政的太后,一道明黄色的纱帘将她的身影模糊,却挡不住她身上那股迫人的威严。

国舅爷梁鹤站在殿中,一身紫色蟒袍衬得他身形魁梧,脸上却带着“痛心疾首”的表情,仿佛真的在为“栋梁之材误入歧途”而惋惜。他身边还站着几个翰林院的官员,其中一个正是今早给沈清辞送紫檀木盒的小吏,此刻那小吏头埋得低低的,肩膀微微发抖,不敢与沈清辞对视。

沈清辞被禁军按跪在地,膝盖磕在冰凉的金砖上,传来一阵钝痛。他却挺直了脊背,目光平静地看向帘后:“臣沈清辞,叩见陛下,叩见太后。不知陛下召臣入宫,有何要事?”

“沈清辞,你可知罪?”太后的声音从帘后传来,没有一丝温度,像殿外的雨水一样冰冷。

沈清辞垂下眼眸,语气却依旧沉稳:“臣不知。臣自入仕以来,恪守为官之道,从未贪赃枉法,从未结党营私,更从未与蛮族有过任何往来,不知‘罪’在何处。”

“还敢狡辩!”梁鹤上前一步,将一叠宣纸狠狠扔在沈清辞面前,宣纸散开,上面的字迹赫然映入沈清辞眼帘——那是模仿他笔锋写就的“与蛮族首领书”,开头便是“愿献边关布防图,换蛮族助我除权宦”,结尾还盖着一个模糊的“沈”字印章。“这是今早从你翰林院的抽屉里搜出来的!字迹是你的,印章是你的,人证也在这里,你还想怎么抵赖?”

沈清辞低头看着那些宣纸,指尖轻轻拂过纸面——模仿者的笔法确实精湛,连他平时写字时的起笔角度都模仿得惟妙惟肖,可只要细看就能发现,字迹里少了他独有的“回锋”。他写字时,在每一笔的末尾都会轻轻顿笔回锋,这是他小时候跟着先生练字时养成的习惯,早已刻进骨子里,旁人再怎么模仿,也学不来那股韵味。而且那印章,边缘粗糙,显然是仓促间仿刻的,与他自己那枚用了十年的象牙印截然不同。

“国舅爷,这字不是臣写的,印章也是仿刻的。”沈清辞抬起头,目光直视梁鹤,“昨晚臣一直在翰林院整理《前朝兵事录》,从戌时到子时,翰林院的同僚都能作证,臣根本没有时间写这些所谓的‘通敌信’。”

“同僚?”梁鹤嗤笑一声,眼神里满是讥讽,“你那些同僚现在怕是都怕被你牵连,躲都来不及,怎么会出来为你作证?再说了,谁知道你是不是用金银财宝买通了他们,让他们帮你撒谎?沈清辞,你一个寒门出身的状元,刚入仕就敢顶撞本王,敢质疑太后的决策,如今更是胆大包天,勾结蛮族,意图颠覆大靖!你以为你有几分才气,就能无法无天了吗?”

梁鹤的话像一把重锤,砸在殿内众人的心上。站在旁边的翰林院官员们纷纷低下头,没人敢反驳,也没人敢为沈清辞说话。沈清辞看着他们躲闪的目光,心里泛起一丝苦涩——他终究还是高估了朝堂的“正义”,在权力面前,所谓的“风骨”竟如此不堪一击。

帘后的太后沉默了片刻,缓缓开口,语气里带着一丝“劝降”的意味:“沈清辞,哀家知道你寒窗苦读不易,也知道你曾有过‘致君尧舜’的抱负。如今证据确凿,你若认罪,哀家可以饶你家人不死,只斩你一人,也算给你沈家留个后。可你若执意顽抗……”

“臣不认。”沈清辞打断太后的话,声音掷地有声,“臣的命可以丢,但臣的清白不能污,臣的家人更不能因莫须有的罪名受牵连!臣恳请陛下,让东厂介入调查,查清这‘通敌信’的真伪!东厂掌控京城眼线,要找出模仿字迹、伪造印章的人,并非难事!”

他知道,现在只有萧彻能救他。萧彻心思缜密,手段狠辣,只要萧彻愿意出手,定能在短时间内找出幕后黑手,还他一个清白。而且他还有国舅府密室藏着盐铁账册的线索,只要能见到萧彻,把线索告诉他,不仅自己能脱罪,还能帮萧彻离萧凛案的真相更近一步。

可他话音刚落,梁鹤就厉声喝道:“放肆!东厂是陛下的耳目,是朝廷的利器,岂容你一个罪臣随意调用?再说了,萧公公近日偶感风寒,身体不适,早已闭门谢客,连陛下的召见都婉拒了,你想找他,怕是找错人了!”

“萧公公病了?”沈清辞的心猛地一沉,指尖瞬间冰凉。他想起昨日在翰林院门口,还看到萧彻的轿子从门前经过,那时萧彻虽然隔着轿帘,可他隐约能看到轿内人的身影,并无异样。怎么才过了一天,萧彻就“病”得闭门谢客了?是真的身体不适,还是被梁鹤和太后牵制住了?

就在这时,龙椅上的小皇帝赵珩忽然怯生生地开口,声音不大,却让殿内瞬间安静下来:“母后,沈状元……沈状元殿试时说的话,朕还记得,他说要帮朕做个好皇帝,要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他应该……应该不会通敌吧?或许……或许这里面有误会?”

小皇帝今年才十二岁,自幼体弱,性格怯懦,平时在朝堂上从来不敢反驳太后的决定。今日能说出这番话,已是鼓足了勇气。沈清辞听到这话,心里泛起一丝暖意——没想到在这满殿的冷漠与敌意中,唯一愿意为他说话的,竟是这个尚未亲政的小皇帝。

可这份暖意很快就被太后的怒喝打断:“陛下!”太后的声音陡然变厉,纱帘后的身影似乎往前倾了倾,“国事岂容你儿戏?沈清辞通敌叛国,证据确凿,若不严惩,不仅会让蛮族觉得我大靖软弱可欺,还会让朝堂上下人心惶惶!到时候谁还会敬畏皇权,谁还会忠于陛下?”

小皇帝被太后的气势吓到,缩了缩脖子,再也不敢说话,只是委屈地攥着龙袍衣角,眼眶微微发红。

太后的目光重新落在沈清辞身上,语气冰冷如铁:“传哀家懿旨,沈清辞勾结蛮族,意图谋反,罪证确凿,免去翰林院编修之职,打入东厂狱,定‘通敌叛国’罪,三日后于东厂狱前处斩,以儆效尤!”

“太后!”沈清辞猛地抬头,想要再争辩,却被禁军死死按住肩膀,无法起身。

“带走!”梁鹤挥了挥手,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

禁军架起沈清辞,拖着他往殿外走。沈清辞挣扎着回头,看向龙椅上的小皇帝,看向帘后那道模糊却威严的身影,最后看向殿外灰蒙蒙的天空——雨还在下,淅淅沥沥,像是在为他哭泣,又像是在为这颠倒黑白的朝堂哀悼。

他不知道的是,此刻的静尘轩里,萧彻正站在窗前,手里捏着一张东厂密报,指节因用力而泛白,指缝间几乎要将那张薄薄的纸捏碎。密报上的字迹潦草,却字字清晰:“国舅府伪造沈清辞通敌信,已送入宫中,太后下旨,三日后斩沈清辞于东厂狱前。梁鹤已派人监视静尘轩,不许公公与外界接触。”

窗外的石榴树被风吹得剧烈摇晃,新抽的嫩叶在雨水中瑟瑟发抖,像极了沈清辞此刻的处境。萧彻的眼底翻涌着从未有过的戾气,那是一种混杂着愤怒、担忧与恐慌的情绪——他策划了十年,步步为营,从一个家破人亡的罪臣之子,爬到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位置,掌控东厂,手握批红权,只为了给家族翻案,为父亲报仇。他以为自己早已心如铁石,以为在复仇完成之前,没有任何人和事能动摇他的决心。

可当看到“斩沈清辞”这四个字时,他才发现,自己所谓的“心如铁石”,在沈清辞面前竟如此不堪一击。他想起沈清辞在翰林院与他辩论时的意气风发,想起沈清辞为他处理左臂伤疤时的小心翼翼,想起沈清辞拿到“盐铁”令牌时眼中的光亮……那些画面像走马灯一样在他脑海里闪过,每一个画面都在告诉他:不能让沈清辞死,绝对不能。

“公公,梁鹤派来的人还在门外盯着,我们现在出去,怕是会打草惊蛇。”影卫首领墨尘站在一旁,语气担忧。他跟着萧彻多年,从未见过萧彻如此失态,那双总是冰冷锐利的眼睛里,此刻竟能看到明显的慌乱。

“打草惊蛇又如何?”萧彻猛地转身,将密报揉成一团,掷在地上,声音冷得像冰,“他梁鹤想动我的人,就要做好付出代价的准备。”

他走到衣架前,取下那件黑色的东厂提督服,动作迅速地换上,腰间佩上绣春刀,刀鞘上的铜饰在昏暗的光线下泛着冷光。“墨尘,备轿,去东厂狱。”他一边系着腰带,一边吩咐,“另外,让影卫去查两件事:第一,找出模仿沈清辞字迹、伪造印章的人,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第二,查清楚是谁给梁鹤通风报信,说沈清辞在查萧凛案。我要知道,我的身边,到底藏了多少梁鹤的眼线。”

“是!”墨尘立刻领命,转身就要出去安排。

“等等。”萧彻叫住他,语气里多了几分郑重,“告诉去边境的影卫,让他们加快速度,务必在三日内找到当年父亲的旧部。只有他们,能证明沈清辞从未与蛮族有过接触。”

“属下明白。”墨尘点头,快步离开。

萧彻走到镜子前,看着镜中那个穿着提督服的自己。镜中人脸色苍白,眼底带着红血丝,却眼神坚定,没有一丝退缩。他抬手,摸了摸衣领内侧——那里缝着一小块“萧氏忠魂”残玉的碎片,是他特意取下来的,贴身戴着,像是父亲在冥冥中保护着他。

“父亲,”他在心里默念,“儿子不孝,或许要提前打破您的计划了。可沈清辞不能死,他是儿子在这黑暗里,唯一看到的光。”

说完,他不再犹豫,转身走出静尘轩。轿夫早已备好轿子,萧彻弯腰坐进去,轿帘落下的瞬间,他听到外面传来墨尘与梁鹤派来的监视者的争执声,可他没有在意——现在,没有任何人和事能阻止他去见沈清辞,阻止他救沈清辞。

轿身晃动,朝着东厂狱的方向驶去。萧彻靠在轿壁上,闭上眼睛,脑海里却全是沈清辞的身影。他仿佛能看到沈清辞在东厂狱里的样子,穿着囚服,戴着镣铐,却依旧挺直脊背,眼神坚定。他暗自发誓:沈清辞,等我,三日后,我绝不会让你死。我们还有未完成的事,还有未查清的真相,还有……他没说出口的,想和沈清辞一起看的江南春天。

不知不觉都要快月考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2章 宫墙锁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