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权宦 > 第1章 新科状元入翰林,残档疑云初现

权宦 第1章 新科状元入翰林,残档疑云初现

作者:祁旧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2 22:56:09 来源:文学城

大靖章和三年,春。

金銮殿的琉璃瓦在晨光里泛着冷光,新科状元沈清辞跟着翰林院掌院学士周显,踩着青砖铺就的御道往翰林院走。他身上的绯色官袍还是新制的,针脚细密,领口绣着的鹭鸶纹鲜活灵动,可沈清辞握着玉带的手指却微微发紧——不是因为初入官场的紧张,是想起三日前殿试上,自己当着满朝文武说的那句“宦官干政、外戚擅权,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彼时御座上的小皇帝才十二岁,攥着龙椅扶手的手指还透着孩童的纤细,闻言只怯生生地看向帘后的太后。太后隔着明黄的纱帘,声音温软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沈爱卿年少有为,就是性子太急了些。翰林院掌院,你看沈状元这般有学识,不如就去翰林院任编修,多整理些前朝史料,磨磨性子?”

这话听着是“重用”,实则是明升暗降。翰林院编修从六品,看似比一般新科进士的从七品高了一阶,可实权远不及外放的知县——前者只能对着满架旧档,后者却能实实在在地牧民一方。沈清辞心里清楚,这是太后记恨他戳破了“外戚掌权”的实情,又碍着他“新科状元”的名声,不好直接打压,才把他塞进了翰林院这个“清水衙门”。

“沈编修,”周显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这位掌院学士年近六十,脸上总是挂着程式化的笑意,此刻却带着几分若有似无的告诫,“翰林院规矩多,尤其是整理前朝史料,更是半点马虎不得。你初来乍到,先熟悉一下环境,明日起,就从十年前的‘萧凛案’残档开始整理吧。”

沈清辞脚步一顿。

萧凛案,十年前震动朝野的大案。萧凛是大靖开国功臣之后,曾任兵部尚书,却被指认“通敌叛国”,一夜之间满门抄斩,只有他十五岁的幼子下落不明,至今仍是悬案。此案当年由太后一手督办,国舅爷全程参与,卷宗封存后,极少有人敢再提及——周显让他整理这案的残档,分明是故意刁难。

“周大人,”沈清辞抬眼,目光清亮,没有半分退缩,“萧凛案卷宗属‘绝密’,按例需有陛下或太后的手谕才能启封,不知大人这指令,可有凭据?”

周显脸上的笑淡了些,捋着胡须道:“沈编修刚入官场,怕是不知翰林院的规矩——掌院有权调配编修的差事,何况‘萧凛案’残档只是部分抄录本,并非原卷,无需手谕。你若是觉得难办……”

他话没说完,就被沈清辞打断:“下官并非觉得难办,只是怕不合规矩,连累大人。既然是大人的指令,下官自当遵办,只是不知这残档需何时整理完毕?”

周显没想到这新科状元看着温文,性子却这般硬,心里暗哼一声,故意道:“三日后吧。陛下近日想了解前朝军务,萧凛案涉及兵部旧事,早整理完,也好让陛下看看。”

三日内整理完十年前的残档?沈清辞心里一沉。萧凛案牵连甚广,卷宗少说也有数十册,且多是杂乱无章的供词、证词,三日内别说整理,就是通读一遍都难。可他也明白,周显是受了国舅爷的授意——那日殿试后,国舅爷曾派人递话,想让他“拜入”自己门下,被他以“师从御史大夫,不敢另投师门”婉拒,如今这刁难,算是国舅爷的“回礼”。

“下官遵旨。”沈清辞躬身应下,没有再多说一个字。

周显见他服软,脸色稍缓,指着不远处一间靠窗的屋子:“那就是你的值房,笔墨纸砚都已备好,残档稍后会让人送过去。沈编修,好好干,别辜负了陛下的期望。”说罢,便背着双手,慢悠悠地走了。

沈清辞走进自己的值房,屋子不大,一桌一椅一榻,还有一个满是灰尘的书架。窗外是翰林院的天井,几株老槐树刚抽新芽,风一吹,带着淡淡的草木香。他刚坐下,就有两个小吏抬着一个沉甸甸的木箱子进来,“砰”地放在桌上:“沈编修,这是周大人让送的萧凛案残档,你点收一下。”

沈清辞打开箱子,里面果然堆满了泛黄的卷宗,有的纸页已经脆了,一摸就掉渣,还有的上面沾着褐色的污渍,不知是墨迹还是别的什么。小吏见他盯着卷宗发呆,压低声音道:“沈编修,不是小的多嘴,这萧凛案是块烫手山芋,您还是别太较真,随便整理整理应付过去就成——前几年有个编修想查这案子,没几天就被调去了西北边塞,至今没回来呢。”

沈清辞抬头看了小吏一眼,见他眼神里满是善意的提醒,便温声道:“多谢提醒,我知道了。”

小吏叹了口气,没再多说,转身走了。

屋子里只剩沈清辞一人,他看着满箱的残档,手指轻轻拂过最上面的一册,封面上“萧凛案·供词卷三”几个字已经模糊不清。他想起小时候,父亲曾跟他说过萧凛的故事——萧凛是武将出身,在边境打了十几年仗,身上的伤疤能排满整个后背,后来任兵部尚书,更是清廉正直,连家里的宅子都是祖上传下来的旧屋。这样的人,怎么会通敌叛国?

沈清辞深吸一口气,拿起一册卷宗,开始逐页翻看。

供词大多是当年萧凛府上的下人、兵部的属官所写,内容大同小异,都是“萧凛与蛮族私通,曾多次送粮草、兵器给蛮族”“萧凛在兵部安插亲信,意图谋反”。可沈清辞越看越觉得不对劲——这些供词的措辞太过相似,甚至有些句子都一模一样,像是有人提前教好的;而且所有供词里,都没有提到“萧凛通敌”的具体证据,比如书信、信物,只有一句“有人亲眼所见”。

他看到日落西斜,才翻完了不到十册卷宗。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下来,他起身想去点灯,手指却不小心碰掉了桌角的一册卷宗。卷宗散开,几张纸掉在地上,沈清辞弯腰去捡,却发现其中一张纸的边缘有明显的撕痕,像是被人刻意撕掉了一部分。

他把那张纸捡起来,上面写的是当年兵部侍郎的证词,说“萧凛曾在某年某月,让亲信将一批‘特殊物资’运往边境”,可“特殊物资”具体是什么,后面的内容却被撕掉了,只剩下半行模糊的字迹:“该物资实为……”

沈清辞的心猛地一跳。

这张纸明显是被人故意撕毁的,而且撕毁的部分,很可能就是萧凛案的关键。他赶紧翻找其他卷宗,想看看有没有完整的证词,可翻了半天,却发现所有涉及“特殊物资”“边境运输”的内容,不是有撕痕,就是字迹被墨水涂黑,根本看不清。

是谁在刻意掩盖什么?

就在这时,值房的门被轻轻敲了三下。

沈清辞赶紧把那张有撕痕的纸夹回卷宗里,起身道:“请进。”

门被推开,走进来一个穿着深蓝色锦袍的少年,约莫十五六岁,面容清秀,手里端着一个食盒:“沈编修,您还没吃饭吧?这是厨房刚做的晚饭,我给您送过来了。”

沈清辞认出他是翰林院的杂役,名叫小禄子,平时负责给编修们送水、打扫卫生。他有些意外:“多谢你,我自己去厨房拿就好。”

“没事,周大人特意吩咐的,说您要赶工整理卷宗,让厨房多给您留份饭。”小禄子把食盒放在桌上,打开盖子,里面是一碗白米饭、一碟青菜、一碟红烧肉,还有一碗热汤,“沈编修,您快吃吧,菜要凉了。”

沈清辞看着桌上的饭菜,心里却有些疑虑。周显白天还在刁难他,怎么会突然这么“好心”?他不动声色地问道:“周大人还有别的吩咐吗?”

小禄子挠了挠头,笑道:“也没别的,就是让您别太累了,实在整理不完,也可以跟他说。对了,刚才我来的时候,看见东厂的人在翰林院门口转悠,好像在找什么人,您要是遇到了,可别跟他们起冲突——那些人凶得很。”

东厂的人?

沈清辞心里一紧。东厂是司礼监掌印太监萧彻的势力范围,萧彻是如今宫里最有权势的宦官,深得小皇帝“信任”,手握批红权,连太后都要让他三分。东厂的人向来只查“谋逆”“通敌”之类的大案,怎么会来翰林院?

“我知道了,多谢提醒。”沈清辞道了谢,目送小禄子离开。

他没有立刻吃饭,而是走到窗边,撩起窗帘的一角往外看。翰林院门口果然站着两个穿着黑色锦袍的人,腰间挂着东厂的腰牌,正四处张望,眼神锐利,像是在监视什么人。

沈清辞的心沉了下去。

他隐约觉得,这些东厂的人,可能是冲着他来的。而周显让他整理萧凛案残档,或许不只是国舅爷的授意,还和这位权倾朝野的司礼监掌印太监有关。

他回到桌前,拿起那册有撕痕的卷宗,手指在撕痕处轻轻摩挲。萧凛案、被撕毁的证词、东厂的人……这三者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

沈清辞没有再多想,他知道现在最重要的是整理完残档,找到更多的疑点。他拿起筷子,快速吃完饭,然后点亮油灯,继续翻看卷宗。

油灯的光忽明忽暗,映着他专注的侧脸。窗外的夜色越来越浓,偶尔传来几声梆子响,还有东厂侍卫走动的脚步声。沈清辞一页一页地看着,不敢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直到天边泛起鱼肚白,他才揉了揉发酸的眼睛,放下手中的卷宗。

一夜过去,他才整理完不到一半的残档,可已经发现了不少疑点:除了被撕毁的证词,还有几册卷宗的页码对不上,像是少了几页;有的供词日期前后矛盾,比如有个下人说“某月某日亲眼看见萧凛与蛮族使者见面”,可那一日,萧凛正在皇宫里参加朝会,有起居注为证。

这些疑点,都指向一个可能——萧凛案是个冤案。

沈清辞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脑海里浮现出萧凛的画像——那是他在父亲的旧书里看到的,萧凛身着铠甲,眼神坚毅,嘴角带着一丝淡淡的笑意,一看就是个坦荡磊落的人。这样的人,怎么会做通敌叛国的事?

就在他思绪纷飞的时候,值房的门又被敲响了。

“进来。”沈清辞睁开眼,以为是小禄子送早饭来了。

可门推开后,走进来的却不是小禄子。

来人身着黑色蟒纹锦袍,腰间系着玉带,上面挂着一枚羊脂玉牌,玉牌上刻着“司礼监掌印”四个字。他身材高大,面容俊美,却带着一股生人勿近的冷意,尤其是那双眼睛,漆黑深邃,像是能看透人心。

沈清辞心里一震——这人,就是司礼监掌印太监,萧彻。

萧彻没有看桌上的卷宗,而是径直走到沈清辞面前,居高临下地看着他,声音低沉而冷冽:“沈编修,一夜未眠,整理萧凛案的残档,可有收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