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去世后,成为侯府第一戏精 > 第76章 白玉簪

去世后,成为侯府第一戏精 第76章 白玉簪

作者:天涯无乡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4-26 11:37:20 来源:文学城

此言一出,屋中三人都沉默了。

如此,便能将矿山、玉石案、鸿胪寺三者联系起来,以此推断,当年孙青、景同天的命,江南书院的蹊跷,甚至是春风楼那场大火,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事情却成了环环相扣的一盘棋。

最重要的是,这盘棋最终的落点在哪里,事到如今却仍然无人知晓。

眼下,唯有抓住手中的这些线索,慢慢从中梳理出其中最为关键的一条线,抽丝剥茧,方能触及到最后的真相。

不必赵洵说,郭越也知道此时不可再耽搁,将书信传出去以后,随即告辞回大理寺。

李管家出门未归,姜慈便送郭越一行,到了门口时,姜慈忽然想到一件事,向郭大人请教。

她拿出一张图纸,是她从行宫回来后,按照记忆还原和洪放在盒子里的那串雕花珠子的样子。

“这种图案是花吗?大人是否能认出这是什么花?”

郭越接过图纸细看,“这是……这看着有点像是醉心花的样子。”

“醉心花?”姜慈听这花名觉得有些耳熟,她心里闪过一丝希望,接着问,“此花可有什么说法?”

郭越道:“此花又名曼陀罗,相传也是一种圣花,生长在南方居多。”

“圣花?”

“对,我记得是……”郭越说着说着,话音一顿,好像意识到了什么不得了的事,他猛然看向姜慈,“姑娘是从何处看到这个纹样的?”

“在一串手珠上……”姜慈看着郭越的神色,知道事情并不简单,“莫非这个圣花也与北境有关系?不会正是萨汗族吧?”

郭越解释说:“这曼陀罗在南方生长居多,且有剧毒,到了北方就十分少见了。这花之所以会和北境产生渊源,相传北方一族的族长在外受伤,因为一个南方商人带着的曼陀罗而获救。毒物也能救人,此族群认为这是天意,从此之后就将曼陀罗奉为族群的圣花。这也就是为何此花在北境并不常见,却被奉为祥瑞象征的原因。如果按照姑娘所言,此物被雕刻在手串上,那必然也是用作圣物象征。”

郭越顿了顿,接着道:“不过这些我也是从书上看来,有些事情由来已久,记录不详,究竟是不是萨汗族,仍需确认。”

姜慈点了点头,“明白了,多谢郭大人。”

不管是不是萨汗族的圣花,和洪的盒子里放着这样一件物件,本身就不简单。

将圣物保管在盒中,如果不是和洪本人的东西,那就说明他经手过的事情里有与北境相关的人,此人……会和云瑛公主的事有关联吗?

只是和洪经手的事情太多,苦于没有证据,一时难以界定事情之间有何关联。

所有事情都有了一些苗头,却又卡在这一层难以进行,要想有进展,仍需等待北境那边传来新的消息。

于此同时,赵洵休息的日子也临近结束,他身上毒伤还未痊愈,但诸多要务在身,为方便查案,还是大理寺中行事更为方便。

没想到复职的前一日,宫中便得了消息,宣赵洵进宫。

宫中对小侯爷的动向一想颇为关注,侯府有任何风吹草动,不出半日都会传到宫里。只不过这一次,这消息是小侯爷自己放出去的,宣旨来得正是时候。

赵洵和姜慈道:“是太后的旨意,有可能会说到玉簪一事,你与我同去吧。”

姜慈自然没有异议,于是稍作打扮,便以阿岚的身份随赵洵入了宫。

这是姜慈第二次来到太后殿前。上一次她虽然来了,不过是在殿外等着;这一次她跟着赵洵寸步不离,倒是叫门口传话的宫女愣了愣。

这倒也不是不给丫鬟进,只是少见赵洵身后跟着人来,宫女在两人身上打量了好一会儿,这才反应过来要去传话。

姜慈突然有点紧张,等待的间隙,她小声问赵洵道:“这里面还有别人吗?”

赵洵也小声回道:“没有,别紧张。你只需在我身后听着就行。”

“好。”

这时候,传话的宫女也回来了,她神色如常,对赵洵道:“小侯爷,请吧。”

赵洵点点头,“有劳。”

姜慈第一次进太后殿中,不由觉得新奇,这和她想象中的有几分区别。正厅内,正对着门前,一眼就能看见阶上宝座,座前垂下帘帐,帘后人影若隐若现,那人应该就是太后。侍女立于左右两边,除此之外似乎就没有别人了。寿纹地毯一直从阶上延伸下来,姜慈跟着赵洵往前走,一直踏上那地毯的边缘,赵洵才停下了脚步。

“仁章给太后请安。”

赵洵行了一礼,姜慈跟着行了一礼。

“起来吧,赐座。”

“谢太后。”

赵洵入座,姜慈在他身后站着,见太后似乎并未对她的出现有什么反应,这才松了一口气。

只听太后道:“听太医说你这身体还未复原,这便要回大理寺了?”

赵洵道:“大理寺近来堆积了不少未决之事,需尽快回去处理。”

说话间,宫女端来了茶,太后道:“今日本来也无事,只是想到你回了大理寺,往后大概是没空来找我这个老人家了,便叫你来陪哀家说说话。”

赵洵忙道:“太后召请,臣随时会来。”

太后笑笑,说:“你这孩子,哀家不召你,你便不来了吗?”

这样寒暄两句,只听太后话锋一转,问道:“前些日子你也去了围猎,听说你与皇帝闹了些不愉快?”

不愉快?姜慈听着,心里道,没听赵洵提起过,什么时候的事?但同时,那晚夜色下的场景又浮现在她面前,她一愣,莫非就是那时候……?

只听赵洵道:“臣不敢。”

“你不敢。”太后笑了一声,随后有些无奈地叹了一口气,“哀家算是明白了,你还有什么不敢的。皇帝的旨意也敢违背,若是皇帝真的怪罪下来,就是哀家也保不住你。”

想来应该是皇帝早已和太后说过此事,这事儿皇帝不好再开口,但看赵洵上次说完之后也没了动静,于是按捺不住,又将太后搬出来了。

太后也没想到赵洵这么倔,今日说话也不再绕弯子,想着就算劝赵洵不成,也能说他一顿解气。

赵洵不语,他能说的也都和皇帝说了,此时多说无益。

太后见状,便道:“上回将你娘的那对耳坠交予你时,哀家和你说的话,都当做耳旁风了吗?”

赵洵低头道:“不曾,仁章牢记在心。”

“你娘若是在世,定然也希望看你将那对耳坠交予发妻。”太后道,“你却对云瑛没半点表示。”

赵洵说他牢记在心,在太后看来这根本就是搪塞之语,但赵洵却说得理直气壮,太后又拿他毫无办法。

唯有姜慈站在赵洵身后,心中震惊难以言表。她虽然意识到那副耳坠意义非常,也意识到那晚赵洵同她表达的意思,但赵洵给她留了余地,更直白的话也未说明,而此时姜慈从太后口中听到“发妻”二字,说不震惊是不可能的。

一想到她拿着这副耳坠,却还没给赵洵任何答复,她就更是如坐针毡,不知如何是好了。

好在,赵洵此时背对着她,又好在她现在面上还遮着面纱,姜慈第一次对自己的“演技”失去了信心,此时若有人看到她神情,一定会觉得奇怪。

赵洵并未否认太后的话,却也没有秘密被说破的堂皇,姜慈尚在震惊中,忽略了他肩膀有一瞬间的僵硬,只听他语气镇定道:“公主身份尊贵,宜另寻良人。”

太后还是叹了一口气,心知是说不动赵洵了,她这才瞥了一眼站在他身后的姜慈。

这时候想起和洪与她提起过这个丫鬟阿岚,太后此时留意一番,并未觉得这阿岚和赵洵之间有什么特别,更不必提这丫鬟蒙着面纱,一副平平无奇的样子。太后想到她面上有疾,心里更是肯定,赵洵怎会为了这样一个丫鬟拒绝驸马的位置。

但如果不是这个丫鬟,那又是谁?太后想不通赵洵身边还有何人,最后只将这一切归咎于赵洵不愿成家。

太后便问:“仁章,你可还是想回北境?”

赵洵一愣,没想到太后忽然这么问,一时不知如何回答,迟疑了一下,“臣……”

太后接着道:“也是方才说到耳坠,哀家才想到,你父亲也是像你那般年岁时就去了北境,后来哀家与他谈及婚娶,他总说自己戎马一生,马背上漂泊的人何以成家,拒绝了哀家给他介绍的亲事。谁知后来,他遇到了你母亲,你母亲本是江湖儿女,门不当户不对,先帝当年不同意,谁知你父亲也不管不顾,非她不娶,两人在侯府成了亲,后来就一起离开了京城,去了北境。”

赵洵没想到太后说起这一段连他都不知道的往事,不由心中一动。

只听太后接着道:“不过时间久了,这事儿也就淡了,等他们再回京城来,先帝就送了那对玉耳坠给你母亲。那本是那年进贡的青白玉里最好的一块,一共就打造了两样饰品,先帝将这个耳坠给你母亲,哀家便知道他心里的隔阂也消散了。”

赵洵一愣,脱口而出,“青白玉?”

太后不疑有他,还以为赵洵对玉石感兴趣,解释道:“正是,取其中质地纯粹的一部分,因此打造出来的玉器纯白无瑕。”

赵洵直接问道:“只能打造出两件?哪还有一件是何物?”

太后顿了顿,接着道:“哀家记得是……白玉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