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去世后,成为侯府第一戏精 > 第60章 秋围

去世后,成为侯府第一戏精 第60章 秋围

作者:天涯无乡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4-26 11:37:20 来源:文学城

经赵洵一提醒,姜慈刚刚拿起杯子的手一顿,只觉得一阵凉意从瓷杯上传来,她不由打了个寒颤,放下了杯子。

不知道是茶冷还是心寒,姜慈只是后知后觉地想到,这些日子以来发生了这么多看似毫无瓜葛的事情,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正渐渐趋向于同一个答案,而他们如今挖掘出来的线索也只是冰山一角,背后不知会牵连出怎样的真相,想到这些,就更加让人不寒而栗。

“那这么说来,景大人在江南时更不可能是自尽或意外,而是有人从北境就盯上了他,一直到江南才动手?”姜慈想了想,“可从北境到江南,路上也并非全无机会,为何对方一定等到江南才下手?况且江南镇人多眼杂,在那里动手岂不是更容易被发现?”

赵洵道:“在路上动手的话,若是提前知道景同天的行程,在他上路之前就布置好一切,倒是可行。不过事实却并非如此,景同天原本只是去例行宣讲事宜,而他也不似往常在北境停留一晚,只因要去赴江南学院之约。如此临时更变的行程,就算有人想要在半路拦他也是有心无力,如果要让景同天回不了京城,那么最为保守可行的办法就是等到他在江南停留时动手。”

“江南……这样一来,这件事岂不是又回到了原点?我在江南时也听几位大人议论过,书院之类的相关线索不是也断了吗。”

赵洵点了点头,“确实,对方对我们的行踪可谓了如指掌,这案子本身就过去了两年,甚至连案发现场都荡然无存。没想到时过境迁,他们竟然还能赶尽杀绝,连书院里教书的先生都不放过。”

“说起案发现场……据说景大人平日里从不会去此类场所,想来书院人所言,当时的景大人表现有异,应该也与此事有所关系吧?”

赵洵道:“不错,一个人多年来养成的习惯不可能轻易打破,景同天去江南沐春宴不是一次两次,每一次他都趁此机会小住书院,只为和文人交流墨客心得,大家也都说他在京城为官后整日忙碌,很少有机会能再回书院,所以对他来说,如果不是十分重要的事,是不值得他改变自己的计划的。”

姜慈听着,推测道:“这样说来,平日里在京城都不会涉足乐馆的人,更不可能在江南镇花费时间与精力在寻乐之事上。如果按照这个方向推论,那时必然是有什么人或者是什么事,总之是往年他在江南镇时未曾遇到过的突发事件,吸引他从书院去往那座春风楼?”

“我更倾向于是人。”赵洵说。

“为何?”

“若是事,能吸引景同天前往的,必然是大事,就算那春风楼不在了,这件事也不至于从周围人的记忆里抹去。但江南一行,我曾让常捕头去打探,春风楼这么多年,除了景大人这桩命案,就没发生过别的大事。”

“侯爷这番推测确实在理。”姜慈点点头,“那不知又是何人能吸引景大人前去呢?”

“这我也想过。”赵洵略一思索,然后道,“首先与方才同理,此人也不会是名人,至少不会是在走在街上就能被即刻认出来的人物;而在这种场合抛头露面,更不可能是达官贵人。若不是这般人,又在春风楼这种人多眼杂的地方出现,同时还能让景同天得知消息前往……这样的情况我也只能想到一种。”

姜慈顺着赵洵的思路思考片刻,也明白了赵洵话中含义,“大人是说,此人与景大人有约在先,并选定了春风楼作为会面的地点?”

赵洵点头,“依我看来,此人非但不是朝中官员,亦非显贵身份,大概也是奉命行事。”

姜慈有些疑惑,“这样的人为何能请得动景大人?景大人会被这种三言两语收买去?”

“也许是此人背后之人实力难测呢。如今朝中表面上和和气气,但暗中党羽勾结者大有人在,这其中又有人培养门客,组织手下,更有甚者还会拉拢江湖人士。这些人往往没什么底线,只要银子给到位,什么都会去做。”赵洵眼中露出一丝不屑,“可想而知,不管景同天那次去春风楼见的是什么人,至少可以确认一件事,此人背后之主绝非泛泛之辈。”

以至于对方只是派了一个手下来,景同天就不得不应邀前往,推卸不能。

如果事情真与设想中无异,那么后来发生的一切也都有了解释。不论是之前的朝廷命官死于春风楼,不等彻查,就被草草定案,落得个意外的下场,久久未能翻案;还是后来春风楼说烧就烧,万贯钱财毁于一旦,却听不见任何一句抱怨与惋惜;以及如今的大理寺卿想要翻案,却处处被人捷足先登,人证离奇死亡,江南府衙也毫不配合,甚至连赵洵的性命都受到了威胁……梳理起这一桩桩一件件,这世上哪有这么多偶然,有的只会是必然——必然有一双能够呼风唤雨的黑手在后面操纵着一切。

景同天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两年有余,当年的那双黑手并没有消失,而是一直延续到了现在,并且变本加厉,连大理寺卿的行动也想控制,由此可见幕后之人的野心极大,又相当的不择手段。

而且这一切也许还只是铺垫,真正的目的还潜藏在海底,叫人无法窥见。

姜慈不敢想象,对方现在还未暴露出目的,已经如此赶尽杀绝,倘若真到了行动的那天,不知又会做出多少伤天害理之事。

屋内两人正说到这儿,不约而同一阵沉默。就在这时候,屋门被敲了敲,门打开,是李管家从外面端进来两盏新茶,分别放在二人面前。姜慈道了声多谢,李管家笑了笑,接着道又取出一封传信递交上来,道:“侯爷,宫里传信。”

赵洵接过来,打开一看,忽而轻笑了一声,看向姜慈,“上回答应你的时机,现在到了。”

“什么时机?”

姜慈歪了歪头,有点困惑地看了赵洵一眼,对方随即将信纸递了过来,姜慈低头一看,只见上面有且只有一句话——

“五日后,苍狩山秋围,侯府随行。”

秋围,顾名思义便是秋天时皇室开展的围猎活动,算是陈国皇族的传统活动之一。这围猎的时候选在秋天,一来是因为秋高气爽适合离京远游;二来是因为这个季节里,苍狩山正值丰收时节,野外的动物们也忙着过冬准备,正是猎物最为肥美的时节。除围猎外,大家也会趁此机会相聚一起,品尝野味。

“皇帝,皇子们都会前往,和洪要服侍皇帝左右,自然也会随行。”

马车摇摇晃晃地跟着队伍,姜慈一边听着赵洵说话,一边往外看了一眼,这毕竟是她第一次看到皇家车马出行,仪仗队伍的华丽与气派程度非同想象。而她此时甚至坐在其中,那感觉更是无法形容。

赵洵大概也看出她有些激动,毕竟姜慈在他面前素来稳重,少见这样情绪高涨的时候,他不由也觉得新奇,于是话说到一半停了停,托着下巴在一旁静静看她。

过了一会儿,姜慈察觉到目光,后知后觉地有点不好意思起来,放下了窗帘,正襟危坐,“咳,怎么了?侯爷刚才说到哪儿了?”

赵洵破天荒地笑了一下,没被她把话题带过去,“没想到你会喜欢这个。”

姜慈难得有些不好意思,“没见过么,侯爷您见惯了大场面,自然是觉得平常……”

赵洵将案上准备好的蔬果移到姜慈面前,示意她吃一点,前路还远,以防路上颠簸难受。

姜慈问:“我们出发也快半日了,什么时候才到?”

“半日?”赵洵闻言笑了笑,“看看天色,这才走了一个时辰,不过是刚出了京城而已。”

这儿有没时钟,姜慈本来就没什么时间观念,但听到赵洵这么说,她不敢相信地再次掀开帘子看了一眼,又往后看了看,企图分辨出自己现在在哪。

“才一个时辰?我怎么觉得好像已经坐了一天的马车?”

“苍狩山虽然不是高山,不过山路南行,从京城出发,一路颠簸,疲劳也是正常的。”赵洵看着她道,“大约还要半日,日落前应该可以到了,再往后,便能觉得好受一些。”

姜慈一听,感觉有了希望,忙问:“是后面的路就平坦了吗?”

“是你应该能习惯了。”

“……”姜慈深吸了一口气,盯着赵洵看了良久,小侯爷这一路上倒是没什么不自在的,他戎马沙场,很是习惯这种颠簸,甚至在马车里也能坐得端端正正,仪态很好,好像心情也是不错。

姜慈忍不住道,“原来侯爷也会开玩笑?”

“怎么,很奇怪吗?”赵洵看了过来,反问她。

灰色的眸子里目光深沉,姜慈似乎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倒影,也不知道是何种心理作祟,姜慈立刻偏过头。

“那倒也没有……”

赵洵见她没再说话,便不再开玩笑,道:“再走一阵子车队大概就要休整了,你再坚持坚持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