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去世后,成为侯府第一戏精 > 第58章 北境

去世后,成为侯府第一戏精 第58章 北境

作者:天涯无乡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4-26 11:37:20 来源:文学城

“要去。”

姜慈话音刚落,只听赵洵轻笑了一声,他脸上的神情缓和下来,看起来似乎有些无奈。

赵洵移开目光,轻叹一声,“算了,也知道你会这么说。”

姜慈便知道他已松口,机不可失,连忙问道:“那大人这是应下了?”

赵洵虽然点头应下,但叮嘱道:“此事没那么简单,不可轻举妄动,在此之前需做万全准备。至于如何筹备……你且等待几日,我再给你答复。”

如此,赵洵便是答应了,姜慈当即站起抱拳,“多谢大人!”

赵洵看她一眼,摆了摆手,又叹了一口气,“行了。”

他只觉得这短短一个时辰不到,自己叹的气比过去一个月都多。

赵洵坐在屋内,看着姜慈离开的背影,与他眼下心境截然不同的是,这背影看上去分外轻松。

小侯爷不解,为何自己会在这件事上觉得心神不宁,又添诸多烦恼。念及此,他脑海中不由冒出郭大人的语气质问自己——人确实是会变的吗?

只可惜郭越并非真的是小侯爷肚里的蛔虫,在这种问题上,郭大人也只是站一边看看年轻人的热闹,不敢当真为侯爷分忧,只能尽力帮侯爷办好嘱咐之事。

于是过了两天,郭大人便按照小侯爷所说,将大理寺中所有涉及景同天的案件卷宗一并送到了侯府。

“大人,相关的卷宗都在这里了。”郭越将背来的木盒打开,里面却只有几卷文书,可见当时这案件记录得并不十分详细。

但景大人的身份也是朝廷命官,寥寥几份卷宗实在不符合常理。

郭越大概也意识到这点,站在一旁边擦汗边解释道:“当初调查中途,京城这边就结案了,江南那边的搜查一并中止,一共送上来的卷宗就这么多,比起其他案子是缺了一些。不过,除了上次大人您翻看的几卷,下官这次回去还特意搜罗了一些其他相关的卷宗添了进来,可以当做参考。”

听这意思,若不是郭大人四处搜罗,这卷宗想必更少了。

赵洵没说什么,让郭越坐下歇息,才道:“辛苦,这两天大理寺可有什么消息?”

“没有什么特别的,都和往常一样。同僚们都知道大人您负伤的消息,只当您在家休养,所以也都没问什么。”

“外面呢,也没什么消息?”

“自太后寿辰过后,这两日安静得很,各方面都没动静,大人可以放心。”郭越说着,又想起来什么,从袖中掏出一个小字条,呈给赵洵,“对了,这是今早收到的传书,常捕头送来的。”

“常超?”赵洵有些意外,接了信去。

北方路途遥远,短短几日时间,常超他们不可能已经到萨汗部落。但此时突然传书回来,想来只能是路上偶遇了什么情况,让常超他们不得不提前发来传信。

郭越收到以后就立刻送来,眼下见赵洵展信,也好奇凑了过去,“可是发生什么了?算算时间,他们这一路快马加鞭,眼下应该快到北疆边境了吧?”

赵洵扫过一眼,便将纸条递给郭越,“说是北方边境有些不太平,不过朝中近日似乎未曾听闻。”

郭越接过信看了看,信上短短几句话,内容却是意料之外。

原来是常超他们北上之路并不平稳,不仅沿路多事端,而且当他们行至边境时,更是发现军匪横行,沿路百姓怨声载道。

常超他们虽有不平,不过念及此行另有要事,怕横生枝节,只好以赶路为主。

但那些军匪模样的人究竟是何身份?又是从何处而来?又有多少势力?毕竟是在边境一带作祟,常超他们见此也不敢怠慢,紧急之下,只好先传书一封到京城,叫小侯爷知晓此事,再做定夺。

郭越看完字条,揣着一颗七上八下的心,将其交还给赵洵,道:“听说边境地区本就鱼龙混杂,势力众多,军匪、马贼、外邦人等等都盘踞周围。此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毕竟这事并不少见,关键是这些人的身份……陈**历来纪律严明,怎么可能会有军匪作祟?”

赵洵拿着纸条,问:“郭大人以为是什么人?”

郭越摸了摸下巴上的小胡子,推测道:“兴许是异族军队?常捕头他们连日赶路,看不清楚也很正常。”

赵洵道:“如此,那便是外敌进犯,军中岂有不知的道理,京城内也不会全无消息。”

郭越握拳敲在掌心,“大人说得是啊,那……还有一种可能是北方军……”

他一时口快,想到什么就直说了,刚说起一个开头,忽然反应过来,看了赵洵一眼。

他差点忘了,眼前这位不正是北方军前任将军吗!

赵洵看他一眼,“怎么不说了?”

“怕有冒犯,下官……还是不说了吧。”

毕竟,北方军乱纪违律,这种话郭越是不敢当着小侯爷的面说的。

赵洵当然明白郭越的意思,他没护着,也没妄加猜测,只是道:“我毕竟已离开军中许久,不知道现在军中是何情况。不过军中素来循规守矩,应当不可能在短短半年中有如此大的骚动。”

郭越点头附和,“也确实。”

本来萨汗的一事就未查明,现在又多出这件事,郭越一个头两个大。

“不过,这要如何是好?再说这事儿……若是如实上报,岂不是将话柄拱手让人?”

姜慈在一旁听着,她本来对朝中之事不太了解,这会儿又牵扯上军中事务,更是听得困惑。

她便问道:“若是边境骚动,上报不是为民请命,功德一件,为何会成为话柄?”

郭越在一旁叹气,解释道:“姑娘不知道,这事儿可复杂得很。先不说大人如今居于京城,就算之前身负军命,但那也是过去了,如今再过问军队相关事宜,圣上看在眼里,难免会觉得大人对军中之事仍有惦念,且不论这是好事还是坏事,总之是触那位霉头的事。”

“除此之外,不管是不是军匪,这事儿定然也不是一天两天的,总不能那么巧,常捕头他们前脚刚到,后脚就出现了这些事。”

姜慈听懂了,“长期受扰,却无人提起,莫非是当地的人寻不得门路?”

郭越叹了一口气,“问题就出在这儿,边境亦有官员驻守,如若这件事由侯爷上书,那便是越过这些人……”

姜慈点了点头,明白郭大人话外之意。

“所以说……眼下这事儿要……”

郭越说罢,在一旁小心看了看赵洵,等候发话。姜慈算是看出来了,方才那一番话与其说是郭越为她解答疑惑,不如说是郭大人借此机会极力劝阻赵洵切莫“多管闲事”。

若是别人,郭越恐怕也不用这般费尽心思,但是眼前这位小侯爷初入官场,和那些老油条可不一样,指不定满腔热血,什么也不管就找到皇帝面前去了。到时候不仅大理寺的事没解决,还要生出其他事端。于情于理,郭越也不想短短一年之前再换个上司来,他自然要在旁边拉着。

“这事先搁置吧。”

过了一会儿,郭越听到赵洵这句话,心中如一块石头放了下来,松了一口气。

“那下官就先行告退,大人有事随时传唤。”

“嗯。”

于是,屋子里又只剩下两人,还有一个卷宗盒子。

说起景同天,姜慈就不免想到江南时的事,也就是自己初到这个世界来的时候发生的事。

那时候她尚不知情,也只是跟在赵洵身边时,听他们提起过景同天的案子,真正的案情调查却从未接触过,不曾知晓事情全貌,如今看来,也许围绕着这件案子发生了诸多事情,莫非是这位景大人身上藏有什么秘密吗?这让她对面前这几份卷宗多了几份好奇。

她想拿一份卷轴出来细看,但想到这毕竟涉及大理寺机密,便回头准备询问小侯爷同意,谁知赵洵还坐在那若有所思,眉头紧锁。

方才赵洵果断下令,倒叫人差点忽略他曾在北边戍守十余载的事实,而今虽已卸任北方军,但说到底军中多的是他往日同僚,眼下军中起异端,他不可能不担心。

只是换位思考,也能明白赵洵如今两难处境。此时京中大理寺旧案推进尚且受阻,若是再抬出边境之事,恐怕就不是皇帝敲打两句的事了。正如郭越所说,现在朝中不知有多少人盯着赵洵,巴不得他做点什么逾越之事来当做话柄,可见赵洵这位大理寺卿在京中并没听上去那么自由。

姜慈便问:“大人,可是放心不下北边的事?”

赵洵闻声回神,他先是摇了摇头,又沉思片刻,才道:“若我还在军中……”

若他还在军中,恐怕就不会有这些外有内患,百姓也免去其苦。

可惜,眼下以大理寺的身份,不仅无法行动,更毫无立场可言。

姜慈对朝中权势不太了解,不好乱出主意,只是能想到赵洵如今左右为难。

她低头看了看手中卷轴,不由叹了一口气。

赵洵看她,“何故叹气?”

“如果这次边境之事与北方军无关,那岂不等同于异族来犯?”姜慈道,“想到十几年前,陈国与外邦定下协议,双方外来有律可循。我还以为陈国和外邦已是和睦相处,如今看来,深藏其中的事情竟如此之多。”

赵洵闻言,看到她手中的卷宗,目光顿了顿,“等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