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璚烟录 > 第1章 鸿蒙初寂·清灵生漪

璚烟录 第1章 鸿蒙初寂·清灵生漪

作者:一颗宝珠子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10-25 05:41:41 来源:文学城

一、无象之象:灵韵漫溢的鸿蒙

鸿蒙未判时,连“空”都不是空。

没有天,没有地,没有日,没有夜,只有灵韵——不是后世分了清浊的灵,是混沌未开时的“满”,像一碗被墨汁反复揉染的水,黑得发稠,却在稠厚里藏着千万种未成形的色。清者是银白,细如蚕丝,轻得能被一缕“动”(那时还无“风”的名,只是灵韵本能的流转)吹得飘转,触到虚空中的某一点,便凝出六角霜花,霜花落地(若说“落地”,其实无地可落,只是灵韵相触),又化回银白的丝,缠缠绕绕,像永远织不完的网;浊者是赭褐,重如沉泥,聚在一处便凝出暗沉沉的块,块与块相撞,碎成细沙,沙又聚成块,循环往复,像永远醒不来的困;而介于清浊之间的,是淡青、浅粉、墨黑,像天地未开时就有的颜料,没有笔管承托,没有宣纸铺展,只能在虚空中聚成雾,散成烟,凝了又融,融了又聚,连“形状”都是奢侈的——这一刻是团,下一刻是缕,再下一刻,或许就成了某片未名花叶的轮廓,却转瞬即逝。

这灵韵是“活”的,却无“生”的概念。

它有“声”,却不是耳能闻的振翅、鸣啼、水流,是“感”能及的共振。清灵之气流转时,像《诗经·邶风》里“凯风自南”的清越,却无风的燥意,只余灵韵擦过灵韵的细响,似蚕噬桑叶时最轻的那一下,又似冰裂寒泉时最微的那一声,细得像一根丝,却能缠进灵韵最深处;浊重之气沉落时,像《庄子·秋水》里“渊默而雷声”的沉厚,却无雷的戾气,只余灵韵压着灵韵的闷响,似钟沉古寺时最久的余韵,又似石坠深潭时最缓的回声,重得像一块玉,却能震得灵韵发颤。这声不传递信息,不表达情绪,只是“存在”的证明——像婴孩闭着眼的呼吸,微弱,却执拗地占着这片无主之地。

不知过了多少“纪”(那时无“年”无“岁”,只以灵韵聚成孤峰又化散为一纪),清灵之气开始往西北隅聚拢。

那处的灵韵比别处更纯,银白得发亮,不含一丝赭褐的浊。先是一缕,接着是百缕、千缕,像被什么牵引着,往同一个点聚。聚了一千纪,虚空中的银白灵韵浓得像化不开的雪,终于凝出第一粒冰——冰是六角形的,和清灵之气凝成的霜花一样,却更硬,更冷,落地(依旧是灵韵相触)时,没有化,反而粘住了周围的银白灵韵,像滚雪球似的,越聚越大。

又过了一千纪,冰粒聚成了冰柱,冰柱连成了冰峰。峰无土,全是冰,冰的纹理里裹着银白灵韵,像冻住的光。峰顶尖处,冰面凹陷下去,形成一个池——池里没有水,只有灵韵,是银白的,清得能映出灵韵流动的轨迹,池眼在池底中央,每吐一次灵韵,就有一缕银白从池眼涌出,缠上冰峰,在冰面结出一层新的霜花。

这便是昆仑墟的起源。

霜花是昆仑墟的“信使”。每一朵霜花都裹着一缕银白灵韵,风(此时已能称“风”,是灵韵流动的固定形态)一吹,霜花不碎,反倒像有无数只透明的蝶,停在冰泉边缘振翅,翅尖沾着的灵韵落在冰上,便成了昆仑墟第一粒冰粒,接着是第二粒、第三粒……冰粒聚成冰屑,冰屑堆成冰阶,从冰泉一直延伸到冰峰脚下,像一条银白的路。

此时的昆仑墟,只有静。

没有声,没有动,只有冰的冷,灵韵的流,霜花的开。银白的灵韵从池眼涌出,顺着冰阶往下流,流到冰峰脚下,又折回来,像绕着圈的河;霜花结了又融,融了又结,每一朵都和上一朵不同,却都裹着银白灵韵,像无数个微小的“存在”,陪着这座孤独的冰峰。

这静,持续了两千纪。

直到第五千纪的第一个“晨”(此时已能辨“晨”,是清灵之气最盛时),冰泉上空的银白灵韵,突然有了“感知”。

二、清灵初醒:璚漪的诞生

最先醒来的是“触觉”。

那是一种冷,却不是刺骨的冷,是“冷润”——像后世古玉埋在雪下三千年,挖出来时贴在掌心的温度,凉,却带着玉的润,能渗进灵韵里,让每一缕银白都跟着颤。她“感”到了冰泉的凉,感得到霜花落在灵韵上的轻,感得到风擦过灵韵的软。

接着是“嗅觉”。

不是草木的香,不是泥土的腥,是灵韵最本真的气息——清,淡,像刚融的雪水,却比雪水多了层甜,是银白灵韵特有的甘。这香从冰泉里来,从霜花里来,从风里来,裹着她的灵韵,像给她裹了一层薄纱,轻得像不存在,却又无处不在。

然后是“视觉”。

她“看”到了灵韵流动的轨迹——像极细的银线,从池眼涌出,缠上她的“发”(那时发还未成形,只是灵韵聚成的丝)、她的“衣”(衣也未成形,只是灵韵织的雾)、她的“指尖”(指尖是灵韵凝的尖)。银线绕着她转,像在给她勾勒形状;她“看”到了冰泉里的灵韵——清得能映出她的轮廓(虽然还模糊),池底的池眼像一颗银白的星,每吐一次灵韵,就亮一次;她“看”到了冰峰上的霜花——每一朵都对着她,像臣民朝见君主,却无敬畏,只有灵韵本能的亲近。

最后是“我”的概念。

她意识到“我”的存在——不是昆仑墟,不是冰泉,不是霜花,是独立于这一切的“存在”。她能控制灵韵的流,能让霜花朝着她开,能让风绕着她转。她试着“动”了动,灵韵聚成的丝(发)跟着动,像一条银白的丝带,扫过冰泉,溅起的冰粒落在灵韵里,化作细碎的星。

她的“形”,是随感知慢慢长出来的。

银发最先凝实。

从冰泉里漫出来,起初是几缕,细得能被风一吹就断,后来越聚越多,缠成瀑布,垂到冰峰脚下时,末端还沾着未化的霜粒——霜粒是银白的,像碎星,风一动,霜粒落在灵韵里,便化作更细的星,绕着她的发转。发的质地像冰丝,却比冰丝软,摸上去(她用灵韵凝成的指尖碰了碰)是冷润的,像冰泉的水,却带着灵韵的暖。

眸色是冰泉浸过的淡青。

像《洛神赋》里“明眸善睐”的古玉,却比古玉多了层冷光。睁开时,峰顶的霜花齐齐转向她,冰泉里的灵韵跟着颤,风也停了,像在等她的指令;闭上时,灵韵的流慢了些,霜花也蔫了点,像失去了光。眸子里能映出灵韵流动的轨迹,能映出霜花的开,能映出冰泉的清——却映不出自己的脸,只能看到一片淡青的雾,像蒙了层纱。

衣袂是灵韵织的。

银白里掺着几丝冰蓝,料子薄得像雾,风一吹,衣摆扫过冰面,会留下浅浅的痕,痕里很快又结出新的霜,霜上印着极淡的莲纹——那时她还不知“莲”是什么,只觉得这纹好看,像灵韵聚成的小兽,绕着她的衣摆转。衣的领口是圆的,袖口是宽的,下摆是散的,没有针脚,没有缝线,是灵韵自然凝成的,贴合着她的灵韵,像第二层皮肤。

她站起身,银发随动作扫过冰泉,溅起的冰粒落在灵韵里,化作细碎的星。她试着走了一步,脚下的灵韵便结出冰纹,冰纹蔓延开,将虚空中的银白灵韵都拢过来,缠在她的衣袂上,像无数只小手在托着她,怕她摔着。

走到冰峰脚下,她停下脚步。

风绕着她的发转,霜花落在她的肩,冰泉的灵韵顺着冰阶流过来,缠上她的指尖。她“看”着远处的虚空——那里是赭褐的浊灵,聚成一片暗沉沉的雾,与昆仑墟的银白,隔着一道无形的界。她“听”着灵韵流动的声,像极细的水流过冰缝,单调,却安稳。

她以为自己就是昆仑墟,昆仑墟就是自己。

她守着冰泉,看着灵韵聚成小兽(银白的,像狐,却无四肢,只有灵韵凝成的尾),又看着小兽化回灵韵;看着霜花结了又融,融了又结;看着冰泉里的灵韵涨了又落,落了又涨。她的世界里只有“静”,静到能“听”见自己灵韵流动的声,像极细的水流过冰缝,单调,却安稳。

她不知道“孤独”,因为没有“陪伴”来对比;不知道“思念”,因为没有“牵挂”来牵引;不知道“离别”,因为没有“相遇”来铺垫。她只是存在着,像昆仑墟的冰,像冰泉的水,像霜花的纹,是鸿蒙里最自然的一部分。

这种“自然”,持续了两千纪。

直到第七千纪的第一个“晨”,一缕带着水汽的灵韵,飘到了昆仑墟。

三、水汽漫墟:第一缕异客

那缕灵韵是墨色的。

却不浊,不像西北隅的赭褐那样沉,像浸了水的墨被揉碎,在虚空中漫着,浓处如夜,淡处如纱。最特别的是它的“味”——甜的,糯的,像某种东西在灵韵里发了芽,混着水汽的暖,飘到昆仑墟时,竟让璚漪的银发都微微发烫,发梢的霜粒化了,变成水珠,落在冰泉里,溅起一圈灵韵的涟漪。

璚漪正在冰泉边“看”灵韵流动。

她指尖凝着一缕银白,正试着在冰面上画霜花——画得不好,霜花的瓣总是歪的,像她刚凝形时的发。听到那缕灵韵的“声”(是水汽流动的轻响,和清灵之气的细响不同),她猛地抬起头,眸子里的淡青亮了起来,像冰泉里落了颗星。

这是她第一次感知到“异己”的灵韵。

不是银白的清,不是赭褐的浊,是带着水汽的墨,暖的,软的,像刚融的春雪,却比春雪多了层甜。她“看”着那缕墨色灵韵从远处飘来,像一条墨色的丝带,绕着昆仑墟转了圈,似乎在犹豫,又似乎在好奇,最后停在了冰峰脚下,离她大约十步远的地方。

璚漪的心跳(此时已能称“心跳”,是灵韵聚散的频率)快了起来。

她想靠近,又不敢——她习惯了静,习惯了只有银白的世界,这缕墨色灵韵的出现,像在纯白的纸上滴了一滴墨,让她既好奇,又警惕。她往后退了一步,银发扫过冰面,溅起的冰粒落在墨色灵韵旁,墨色灵韵竟往旁边飘了飘,像在躲。

“你是谁?”

璚漪张了张嘴,第一次发出“声”——她的声是银白灵韵凝成的,像冰泉的水流动,清透,却带着冷。声落在墨色灵韵上,墨色灵韵颤了颤,竟凝出一个模糊的轮廓——像人的形,却比她的形更软,更散,墨色的发垂在肩后,墨色的衣摆飘在灵韵里,像烟。

那轮廓没有回答,却往她这边飘了飘,离她只有五步远了。

水汽的甜更浓了,像冰泉里加了莲心蕊(虽然她还不知莲心蕊是什么)。璚漪的银发烫得更厉害,发梢的水珠落得更急,冰泉里的涟漪一圈叠着一圈,像她乱了的灵韵。

她又往后退了一步,却不小心踩在了冰阶上的冰屑上,差点摔倒。墨色灵韵见状,竟飞快地飘过来,用自己的灵韵轻轻托了她一下——是暖的,软的,像水汽裹着她的脚踝,让她稳稳地站在了冰面上。

璚漪愣住了。

她“看”着那缕墨色灵韵,它的轮廓更清晰了些——墨色的发是软的,垂在肩后,发梢沾着水汽的珠;墨色的眸是亮的,像把墨色的池水里揉进了星,正好奇地看着她;墨色的指尖是细的,正轻轻碰着她的银发,像在试探。

“你……不冷吗?”

墨色灵韵终于发出了“声”——是水汽凝成的,软乎乎的,像雨滴落在花瓣上,敲出细碎的响。声落在璚漪的灵韵里,竟让她的灵韵都暖了起来,像冰泉里加了点温。

璚漪摇了摇头,指尖的银白灵韵轻轻碰了碰墨色灵韵的指尖——冷与暖相撞,灵韵瞬间缠在了一起,银白与墨色绕着她们的指尖转了圈,最后融成了淡青的色,像她眸子里的色,也像冰泉里最清的那层灵韵。

“我叫……落池烟。”

墨色灵韵的声又响了起来,带着点孩子气的怯意,却又透着好奇,“我从……很远的地方来,那里有很多水,很多莲,还有很多像我一样的灵韵。你呢?你叫什么?”

璚漪张了张嘴,灵韵在喉咙里打了个结。她不知道自己叫什么,只知道自己从昆仑墟来,守着冰泉。她“看”着落池烟的眼睛,墨色的眸子里映着她的形,映着银白的发,映着冰泉的清,像藏了一个小小的昆仑墟。

她试着念出一个音,是灵韵流动的声,清透,却带着暖:“璚……漪。”

“璚漪?”落池烟念了一遍,墨色的眸子里亮了起来,像墨池里落了颗星,“好听。像昆仑墟的雪,对吧?我听灵韵说,昆仑墟的雪是银白的,冷得像冰,却不会化。”

璚漪点头,指尖的灵韵轻轻碰了碰落池烟的发——墨色的发是软的,带着水汽的暖,像刚洗过的丝。落池烟没有躲,反而往她这边靠了靠,墨色的衣摆扫过她的银发,像烟缠上了雪。

“你的头发真好看,”落池烟的指尖轻轻碰了碰璚漪的银发,像在碰易碎的珍宝,“像银白的丝,冷的,却带着暖,比我那里的莲还好看。”

璚漪的银发又烫了起来,发梢的水珠落在落池烟的手背上,落池烟“呀”了一声,却没有缩手,反而用指尖轻轻擦了擦璚漪的银发,把化了的霜粒擦掉:“这样就不烫了。”

那天,她们就坐在冰泉边,说了很多话。

落池烟说她的“家”——在鸿蒙的东南隅,有一片烟海,烟海里有一池水,池里长满了莲,莲是淡粉的,花蕊是金的,每一朵莲都能“说话”(是灵韵的共振),会告诉她灵韵流动的方向,告诉她哪里有新的灵韵聚成的小兽,告诉她西北隅有座冰峰,峰上住着一缕银白的灵韵(就是璚漪)。

她说她是怎么醒的——她醒时就在池中央的一朵最大的莲里,莲瓣裹着她,花蕊的香像奶一样喂着她,让她从一缕灵韵长成了现在的模样。她说她见过最漂亮的灵韵,是淡粉色的,像她的莲瓣,却比莲瓣更亮,聚成了一只没有名字的小兽,陪她玩了一纪,后来化回灵韵,去了东边。

璚漪听着,偶尔应一声,更多的时候是“看”着落池烟的眼睛——那里面有烟海,有莲池,有小兽,有她从未见过的世界。她也第一次说起自己的昆仑墟:冰泉有多清,清得能看见池底灵韵聚成的细沙;霜花有多美,每一朵都裹着不同的灵韵;灵韵聚成的小兽有多调皮,总偷喝她冰泉里的灵韵;还有她守了七千纪的寂静,寂静里只有灵韵流动的声。

“那你一定很孤单吧?”

落池烟问,语气里带着点心疼,伸手轻轻握住璚漪的手。璚漪的手是凉的,落池烟的手是暖的,两只手碰在一起时,灵韵突然缠在了一起——璚漪的银白灵韵,落池烟的墨色灵韵,像两条小小的蛇,绕着她们的手腕转,转了三圈,最后融成了淡青的色,像璚漪的眸,像落池烟的衣。

璚漪第一次觉得,“孤单”是个有意义的词——因为有了落池烟,她才知道自己以前是孤单的。

“以后我陪你,”落池烟说,说得认真,像在许一个永远不会变的约定,“我把莲池搬到昆仑墟来,我们一起守着冰泉,一起看灵韵聚成小兽,一起等灵韵流动的声。”

璚漪看着她,银发上的霜花又开了,比以前更艳。她点了点头,第一次有了“期待”——期待落池烟的莲池搬到昆仑墟,期待和她一起守着冰泉,期待这鸿蒙里不再只有她一个人。

落池烟笑了,墨色的眸子里映着霜花,映着冰泉,映着璚漪的银发,像藏了一整个昆仑墟的光。她伸手,轻轻摸了摸璚漪的眉梢,墨色的指尖沾着水汽,落在璚漪的眉上,竟让那里的灵韵凝出一朵小小的霜花——霜花是淡青的,像她们交融的灵韵。

“璚漪,”落池烟的声很轻,像水汽的呼吸,“我们永远在一起,好不好?”

璚漪的眸子里,第一次有了“光”——不是灵韵的亮,是从心底里涌出来的暖。她点了点头,银白的灵韵从指尖涌出,缠着落池烟的墨色灵韵,像在刻一个约定:“好,永远在一起。”

冰泉里的灵韵,突然涌得急了,像在应和;峰上的霜花,齐齐绽放,像在祝福;风里的声,变得清越,像在唱歌。鸿蒙的西北隅,第一次有了“热闹”,有了“陪伴”,有了“约定”——银白的清,墨色的暖,在冰泉边缠在一起,像一幅刚落笔的画,干净,却藏着往后三千年的羁绊。

只是那时的她们,都不知道,鸿蒙的“序”,已在灵韵的流动里,悄悄成形;天地的“则”,已在约定的声里,慢慢织网。她们以为的永远,不过是命运写好的序章,而离别,已在灵韵的尽头,等着她们。

[害羞][星星眼][让我康康]

宝子们!《璚烟录》终于和大家见面啦~

敲下“鸿蒙初寂”这四个字时,总觉得像亲手捧起了一捧没化的霜——银白的灵韵缠成丝,墨色的水汽凝成烟,还有璚漪和落池烟在冰泉边碰指尖的那一下,冷与暖撞出淡青的光,是我藏了好久的心动。

第一章写了昆仑墟的诞生,写了璚漪从“无”到“我”的苏醒,更写了她和落池烟的初遇——那声“永远在一起”,是鸿蒙里最软的约定,却也悄悄埋了命运的引线(嘘,不多说,怕漏了伏笔~)。

不知道宝子们有没有喜欢的小细节?是璚漪银发上的霜粒,还是落池烟带甜的水汽?接下来莲池要搬去昆仑墟啦,灵韵缠缠绵绵的日子要开始了,当然,也会有新的故事慢慢冒头~

开文就像把灵韵撒进鸿蒙,往后的每一章,都想和你们一起看着这天地慢慢成形,看着她们的羁绊慢慢织成网。感谢点开这篇文的每一个你,愿这缕从昆仑墟飘来的灵韵,能轻轻蹭进你心里~ 咱们下一章见呀?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鸿蒙初寂·清灵生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