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青云之上 > 第29章 十八岁的困惑与一杯长岛冰茶

青云之上 第29章 十八岁的困惑与一杯长岛冰茶

作者:林语宁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1 18:03:13 来源:文学城

十二月的北京,寒风凛冽。晚上九点,顾维恕刚结束一台紧急手术,脱下白大褂,就接到了叶濯缨的电话。电话那头的背景音很安静,少年的声音比平时更低,带着一丝罕见的犹豫。

“维恕哥,有空吗?”

顾维恕敏锐地察觉到了什么,没有多问,只说了个离医院和他都近的清吧名字。半小时后,他在那家以安静和私密著称的清吧角落卡座里,看到了叶濯缨。

少年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围巾还松松地搭在脖子上,面前放着一杯几乎没动过的长岛冰茶,眼神有些放空地看着窗外霓虹闪烁的车流。他看起来不像那个在学术台上光芒万丈的天才,更像一个被什么难题困住的普通大学生。

“怎么了?”顾维恕在他对面坐下,点了杯苏打水,语气温和,“不像你的风格,主动约我喝酒。”他看了一眼那杯度数不低的鸡尾酒,“而且点这个。”

叶濯缨转过头,眼神聚焦在顾维恕脸上,沉默了几秒,才开口,声音很轻,却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

“维恕哥,我好像……出了点问题。”

顾维恕心头一紧,以为是研究遇到了无法逾越的障碍,或者是身体不适。他放柔声音:“是研究不顺利,还是身体不舒服?”

叶濯缨摇了摇头,眉头微微蹙起,似乎在努力寻找准确的词汇来描述这个“问题”。他低下头,用指尖轻轻划着冰冷的玻璃杯壁。

“不是那些。”他停顿了一下,仿佛下定了决心,抬起头,目光直直地看向顾维恕,那双总是清澈洞悉一切的眼睛里,此刻充满了罕见的迷茫和……一丝无措。

“我好像,喜欢上汤睿哥了。”

他说得很慢,每个字都清晰无比,带着一种自己都无法理解的困惑。“不是弟弟对哥哥的那种……依赖。”他补充道,像是在纠正自己潜意识里的某种定义。

顾维恕拿着杯子的手顿住了。他预想了无数种可能,唯独没有这一种。他看着眼前这个十八岁的少年,他攻克了世界级的数学难题,他拥有千万粉丝,他是清华最年轻的正教授,他站在智力世界的顶端,此刻却因为最原始、最无法用逻辑解释的情感而露出了近乎脆弱的神情。

空气仿佛凝固了几秒。清吧里低回的爵士乐成了唯一的背景音。

顾维恕没有立刻说话,他放下杯子,身体微微前倾,用一种医生特有的、带着安抚力量的平静语气问:“什么时候开始的?或者说,什么时候意识到的?”

叶濯缨似乎因为终于说出了口而松了口气,但迷茫并未减少。“不确定。”他老实地回答,“可能是……他每次来接我,帮我挡掉那些我不想应付的人的时候。可能是他在高斯奖颁奖后台,让我靠着他的时候。也可能是……更早,三年前在环球影城,坐过山车我牵他手的时候。”

他列举着,像是在复盘一个复杂的实验过程,试图找出关键的变量和节点。“和他在一起的时候,我感觉……很安定。看到他和其他人谈笑风生,我这里,”他指了指自己心脏的位置,“会有点不舒服,像算法遇到了无法优化的冗余数据。”

他用着他最熟悉的语言来描述这种陌生的情感,带着一种天才特有的、令人心疼的笨拙。

“我尝试用决策树模型分析过,排除了感激、依赖、习惯性等多种因素后,剩下的最优解……指向这个结论。”他顿了顿,语气更低了些,带着一丝不确定,“但这个结论,似乎不符合社会常规的预期。他看着我长大,他是我哥哥的朋友,他比我大九岁。”

顾维恕安静地听着,没有打断。他能感觉到少年平静语调下汹涌的波澜。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青春期悸动,这是一个习惯于用理性和逻辑理解世界的头脑,第一次遭遇无法被公式定义、无法被模型预测的领域。

“情感,不是数学猜想,没有唯一的最优解,也不总是符合‘常规预期’。”顾维恕缓缓开口,声音沉稳,“它更像医学,充满了复杂性和个体差异。”

他看着叶濯缨的眼睛,语气真诚而包容:“重要的是,你自己的感受。你觉得和他在一起时,是积极的、向上的,还是充满了矛盾和痛苦?”

叶濯缨几乎没有思考:“是积极的。和他在一起,我可以不用是‘叶教授’,不用是‘天才’,可以……累。”

最后那个字,他说得很轻,却重重地敲在顾维恕心上。他知道叶濯缨肩上承担了多少,能有一个让他彻底放松、展现脆弱的人,是多么难得。

“年龄和身份,是外界贴的标签。”顾维恕继续说,“真正关键的,是两个人是否彼此认同,是否能在这段关系里获得力量和成长。你看兆和和我哥,他们不也过得很好?”

叶濯缨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像是在消化这些信息。

“那……我该怎么办?”他第一次在这种非学术领域,向人寻求“解决方案”。

顾维恕笑了笑,拿起自己的苏打水和他碰了一下杯:“顺其自然。继续观察你的‘数据’,但别急着下结论,也别用解数学题的方式去‘求解’。感情需要时间,需要感受。如果……我是说如果,你确定了自己的心意,而时机也合适,或许可以尝试……告诉他。”

叶濯缨看着杯子里晃动的液体,沉默了很久。

“告诉他……”他低声重复了一遍,像是在模拟一个风险极高的实验操作,眼神里既有畏惧,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属于探索者的跃跃欲试。

那晚,叶濯缨没有喝完那杯长岛冰茶。他和顾维恕在清吧门口分开,重新围上了围巾,身影融入北京的寒夜。

顾维恕看着他的背影,知道这个少年即将踏入一个比他所有研究都更复杂、更充满不确定性的领域。但这一次,他没有黑板和公式可以依靠,只能依靠他那颗刚刚意识到在为何而跳动的、十八岁的心。

---

与顾维恕在清吧分开后,叶濯缨没有直接回实验室,而是回到了清华附近的住处。屋子里很安静,只有暖气片发出细微的嗡鸣。他脱下羽绒服,里面还是那件稍显正式的衬衫,仿佛刚从某个学术场合归来。

他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打开电脑处理邮件或文献,也没有沉浸在某个数学问题中。他只是坐在沙发上,看着窗外漆黑的夜空,脑海里反复回响着顾维恕的话,以及自己那句石破天惊的“我好像喜欢上汤睿哥了”。

这种陌生的、不受控的情绪波动,比面对未解的数学猜想更让他心神不宁。他习惯于用逻辑和理性构建世界,此刻却感觉自己站在了一片无法用公式描绘的迷雾之中。

鬼使神差地,他拿起了手机,没有选择他惯用的、更偏向书面思考的邮件,而是直接点开了与汤睿的视频通话请求。

几乎是在拨通的瞬间,视频就被接了起来。

屏幕那端,汤睿似乎是在书房,穿着舒适的深灰色家居服,背景是顶到天花板的书架和柔和的灯光。他看起来有些惊讶,但更多的是关切。

“小缨?”汤睿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比平时更加低沉温和,“怎么了?这个时间点视频,不像你。” 现在已经是晚上十点多,按照叶濯缨的习惯,如果不是紧急的学术问题,他更倾向于邮件沟通。

叶濯缨看着屏幕里汤睿清晰的面容,那双总是带着笑意和洞察力的眼睛正专注地看着他。他张了张嘴,却发现那些在脑海里盘旋的、关于“喜欢”的定义和困惑,一个字也说不出口。

“没什么。”他最终只是吐出这三个字,声音比平时低哑一些。

汤睿没有追问,只是微微调整了一下坐姿,让镜头更稳定地对准自己。“嗯,那就不说。”他语气轻松,仿佛叶濯缨深夜打来视频却只说“没什么”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于是,一段奇特的视频通话开始了。

大部分时间,是沉默的。

叶濯缨只是看着屏幕里的汤睿,偶尔端起手边的水杯喝一口。汤睿也没有刻意找话题,他有时看看屏幕里的叶濯缨,有时低头处理一下手边的平板电脑,回复一两封邮件,但视频连接始终保持着。

他们一个在北京的冬夜,一个在不知何处的书房,隔着屏幕,共享着一段无声的陪伴。

汤睿能察觉到叶濯缨今晚有些不同。不是疲惫,也不是遇到了学术瓶颈,而是一种……罕见的、情绪上的游离。他没有点破,只是用这种安静的方式,告诉他“我在这里”。

过了大概十分钟,汤睿像是想起什么,拿起平板电脑,对着镜头说:“对了,下午收到一份关于新型超导材料应用前景的报告,里面有几个物理模型我看得不是很明白,你帮我看看这个推导逻辑有没有问题?”

他将报告的一小部分页面展示给镜头。

叶濯缨的注意力被吸引了过去,他凑近屏幕,仔细看着那些公式和图表。

“这里,”他指着其中一个步骤,“边界条件设定不够严谨,忽略了量子涨落的影响,所以后面这个结论是存疑的。”

“原来如此。”汤睿恍然,又问了几个相关的问题。

他们就着这个技术问题,断断续续地讨论了七八分钟。叶濯缨的语气恢复了平日的清晰和笃定,仿佛刚才的迷茫只是汤睿的错觉。

但当技术问题讨论完毕,对话再次中断时,那种微妙的沉默又弥漫开来。

叶濯缨再次安静地看着汤睿,眼神复杂,里面似乎有未说出口的话,有一种连他自己都无法完全理解的眷恋。

汤睿迎着他的目光,心头微动,却依旧耐心地等待着。

最终,在视频接通第二十分钟整的时候,叶濯缨轻声开口:

“我挂了。”

没有解释,没有寒暄,就像他拨通时一样突兀。

汤睿看着他,温柔地笑了笑:“好,早点休息。”

视频通话结束。

叶濯缨放下手机,身体向后靠在沙发背上,缓缓闭上了眼睛。心脏在胸腔里清晰地跳动着,节奏比平时稍快。这二十分钟,没有解决任何问题,没有推导出任何结论,但奇怪的是,那片笼罩着他的迷雾,似乎淡了一些。

而屏幕另一端,汤睿看着恢复成聊天界面的手机屏幕,若有所思。他敏锐地感觉到,今晚这通反常的、长达二十分钟却大部分时间沉默的视频,或许比任何语言,都更接近某个他期待已久的答案。

他笑了笑,没有去深究,只是将这份无声的悸动,悄悄藏在了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