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青玉案 > 第76章 弱水迢迢(4)

青玉案 第76章 弱水迢迢(4)

作者:快来看月亮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5-15 18:33:48 来源:文学城

大朝曾有任皇帝崇佛,无数寺庙庵宇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包括明月庵。

不过后来的继承人却仿佛被佛教中人坑过,上位之后先是取消了佛教的各种优待,又颁布了多条法令限制佛教,这样以后,佛教慢慢衰落了下来。

明月庵建成距今已有一百三十三年,名为皇家庵宇,实际上比普通的尼姑庵好不了多少,被打发到这里落发为尼的大都是犯了大错的贵人,又或是未曾为先帝生育的妃子。

庵里的师太已近年过半百,在新任的皇帝面前仍不敢自恃年长者的身份,毕恭毕敬地请安:“草民悟慈参见陛下,陛下万安。”

李逢舒对一切虚礼都不太感兴趣的样子,他来这也不是为了听庵里的尼姑讲经或者视察她们平日里有没有尽心尽力地为皇家祈福,他不太用心地点了点头,直奔主题:“乐平怎么样了?”

悟慈师太看了一眼旁边的小尼姑,露出一脸欲言又止的表情,不用她多说,李逢舒就猜到了乐平应该还是那副老样子。悟慈师太不愿开口,是怕李逢舒怪罪她们,只好不停地保证:“乐平她在此处听了多日佛音,已经好了不少,陛下放心,佛音最能消人痴念。”

她有些惶恐地看了李逢舒一眼,却发现对方还是那副心不在焉的样子,过了一会才终于回过神来,问:“那薛晴雪过得如何?”

提起薛晴雪,悟慈师太的脸上总算是带了些笑意,比起乐平平日里总是神志不清大吵大闹,嘴里尽是些杀人报仇之类的话,薛晴雪的态度简直好了太多。她慢慢地引着李逢舒往佛堂走去,道:“她已经下定决心遁入佛门,从此青灯古佛,为天下百姓祈福。”

说罢,目光落向跪在佛堂中央一个新剃的脑袋上。

那颗脑袋上泛着些许铁青色,而脑袋的主人正跪在蒲团之上,轻闭双眼,无声祷告。

薛晴雪是自愿来到明月庵的,李逢舒也曾劝过她隐姓埋名远走高飞,扔下这个身份,她依旧可以活的好好的,可是薛晴雪却说她厌倦了。

厌倦了战战兢兢地活着,也厌倦着旁人拼了命也想得到的权力。

剃发那天,常筹来找过她一回。

他问:“为什么?”

她答:“因为所有的东西我都觉得不重要了。”

常筹糊涂一世,终于聪明了些,他弯腰对着薛晴雪行了一礼,轻轻道:“薛娘子保重。”

“以后唤我净南就好。”

她没说的是,她不姓薛,也不叫晴雪,薛晴雪确有其人,但那只是个十岁就夭折了的小女娘,而她则是瞒天过海混进了薛府,一心想要进宫报仇的草芥而已。

所幸最后大仇得报,她此生心愿已了,以后便再没了牵挂。

既然如此,她姓甚名谁已经不再重要,从此以后世上再无薛晴雪,只有明月庵的净南了。

李逢舒站在佛堂外看着薛晴雪的背影,忽然想到她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

那个时候薛晴雪不知道用什么办法混进了学府成了薛府上的小姐,正好赶上宫中宴会,薛舟将人带进了宫中参加宴会。

而李逢舒第一眼看见她,就发现了她眼中隐藏的很好的杀意。更有意思的是,在看到李睿之后,杀意更甚。

只不过,薛晴雪很快地掩盖了过去,她反应很快,八面玲珑,是个聪明人。

李逢舒在没人注意的时候走了过去,笑着跟她说:“你也想找他索命吗?”

薛晴雪一怔,很快回应道:“七殿下说笑了。”

李逢舒又笑了一声,那个时候他年岁不大,而薛晴雪比他还要年长好几岁,所以旁人看见他们俩个在一起说话也只会以为是小孩子在找人陪他玩,完全没有猜到这两个加起来不到三十的人是在密谋着杀掉大朝最尊贵的人。

李逢舒露出很天真很符合他外表的一个笑来,说:“别急着否认,我们都有相同的仇人。”

薛晴雪说不吃惊是假的,她看着李逢舒的眼睛,似乎是想从中找到一丝谎言的痕迹,可是在他的眼里只有一派冷漠,仿佛酒盏里流动的冰块,她有些苍白地笑了一声:“可是,前路像是看不到尽头。”

“无事,谋事在人,而成事不一定非得看天。”李逢舒将随手拿的一块蜜饯放到了薛晴雪手中,“有朝一日,你我必定达成所愿。”

而现在据他们第一次见面已经过去了近十一年了。

当年的寒门惨案却还未沉冤得雪。

朝堂动荡,各方势力大有重新换血之势,如果他想培养出一批只忠于自己的势力,科举无疑是最好的办法。世家子弟早就已经划分好了阵营与利益,制衡之术放在他们身上或许会管用,但那又怎么比得上重新培养一批属于他的刀好用?

而十四年前的寒门一案一出,不少寒门学士为了明哲保身,此生不再踏入朝堂,更加加重了寒门再难出贵子的现象。

所以,为当年一事平反在所难免,只是该由谁去查清这件事?

毕竟过去了十四年,证据难寻,当年参与这件事的人记忆也会出现些许差错,况且这事一旦捅出来就是与各大世家为敌,办的不好会被责怪无能,办的太好则易招惹仇家。

一件吃力不讨好的活儿。

蓦的,李逢舒心中浮现出了一个合适的人选。

李时芷。

毕竟在所有人眼里,李逢舒非嫡非长,在剩下所有皇子中,李时芷才是最“名正言顺”的那一个。

而李时芷只要接了这道圣旨,那无论结果好与坏,他都永远地失去了竞争的资格。

那个关于他身世的秘密,李逢舒希望它能永远不见天日。

这一年诸事频发,本该于今年三月举行的会试被推迟一年,这也恰好给了李逢舒足够的时间。世家的势力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只有足够耐心,才能将最后的胜利收入囊中。

而在千里之外的弱水,杨玉书正岁月静好。

当地的长官听闻状元郎归乡,如同见了宝贝疙瘩一般,恨不得捧在手里伺候的舒舒服服,若不是后来杨玉书专程上门拜访说自己不喜打扰,他们还会日日上门叨扰杨家。

这些人也不是为了图些什么,弱水人个个心思质朴,这般不过是觉得山嘎嘎里真飞出了只金凤凰,稀罕一下罢了。

各家各有各家的乐趣,大家聚在一起那便守望相助,断没有因为觊觎别家而闹得鸡犬不宁的事情发生。

杨玉书每日待在家人身边,尽享乡野之乐。

如果不是杨母总是有意无意地提起哪家的女娘如何如何,谁家的小子如何如何聪明伶俐之类的话,他感觉这样的生活比起官场沉浮真是好了太多。

他知道自己时不久矣,所以每当这个时候他都打着哈哈敷衍了事,可对上杨母那双略带委屈的眼神他却也觉得难过。

百善孝为先,而不孝之中,无后为大。

杨玉书想了想,决定祸水东引:“茜茜呢,茜茜有没有喜欢的人?”

大朝虽然民风开放,但也讲究一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杨茜的婚事,应当由杨母或者他这个当大哥的做主的。

不知为何,杨玉书忽然想起了那日在女学中,杨槐告诉那些小女娘们的话:“女子读书,是为了看更大的世界,而并非以后都困在一方深院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等见识过足够的东西,方能明白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

是啊,难道一定非得这样吗?

女娘到了年纪就该嫁人,就该相夫教子,就该温良淑隽吗?

那茜茜心里真的想要的是什么呢?

杨玉书认真看着杨茜,而对方被他看的一怔,反应过来后朝着杨玉书笑开了:“好啊哥哥,娘跟你说话呢,你来问我做什么?”

他没有错过杨茜的每一丝表情,因此他清楚地看到,在说到“喜欢”这个词的时候,杨茜有一瞬间的躲闪。

是心中早已有了爱慕之人还是……

“小槐,娘不是想逼着你成亲,只是你远在上京,身边又无一人相伴,娘不放心。”杨母忧心地轻拍着杨玉书的手背,明明还是夏末,杨玉书的手却冷的有些吓人,她连忙搓了搓儿子的手,责备道,“你看你,大夏天的手还这么冰,一个人在外面叫娘怎么放心的下!你找个媳妇,有个体己人在身边,难道不好吗?”

杨母的手心温热,杨玉书几乎以为自己的手要被灼伤,他想抽出自己的手,却又怕引起杨母的怀疑,于是表情不变,半开玩笑地说:“上京炎热,我这一双手冬暖夏凉,可给我省了不少银钱。”

又说了好些话哄的杨母心花怒放,这才将自己的手抽了回来。

他是附身于别人身上的鬼,早已没了阳气,又怎么能温暖这副不再属于他的身体呢?

杨母笑了一会,不知是不是又想起了自己早逝的丈夫,又将话题扭了过来,固执地问:“那你在上京有没有喜欢的女娘,要是有……娘去一趟上京,替你爹为你提亲去!”

躲在暗处听墙角的孙感灵心头一跳,心想:若是夫人您真这么干了,上面那位估计要做出什么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来。

他呆在杨槐身边的时间够长,与李逢舒接触的次数也够多,对这二人间不明不白不清不楚的关系也略有猜测。而且那只簪子——就是刻着玉兰花纹的簪子,还是他从圣旨里面找到的。

那日李逢舒留下那张调任杨槐的圣旨,他等了许久都不见杨槐回来,便想先替杨槐将圣旨收起来,谁承想跟圣旨一同躺在盒子里的还有一支刻着玉兰花纹的簪子。

那簪子不像是被遗忘,倒像是故意放进去的。

哪有朋友之间送簪子的?

况且他觉得杨槐也没包什么好心,小亓她们不知道,他可是全看见了。杨槐送的那柄扇子,可是另有乾坤。

最后的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娘,你安心吧。”杨玉书实在是没办法了,干脆另外寻了个借口,“我这次回来可是有要务在身,等办好回去之后,当今圣上说不定会看在我身上的汗马功劳,为我赐婚。”

“真的?那我儿可就出息了!”

“听县官他们说,当今圣上今岁刚到弱冠,年纪比哥哥还小呢!”

“圣上可真了不得。”

“对啊对啊,他的弱冠礼可是当年帝师亲自为他取字呢,是不是哥哥?”

“对,圣上……”

字昭。

弱水迢迢,我心昭昭。

孙感灵心想,这是叫你赶快回去的意思。

按理说平民不能随便讨论皇室中人,但这里没人听到,这事天知地知杨家知你们知,就这么算了吧hh。各位晚安。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6章 弱水迢迢(4)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