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倾衍录 > 第45章 百步穿杨

倾衍录 第45章 百步穿杨

作者:细雨生寒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5-10-18 13:27:13 来源:文学城

“一切都好,劳君侯挂念。”男子压袍坐下,挽袖取过木勺,将茶末分到身前几只黑碗中,从一旁小炉上取过烧开的水壶,分别将滚水冲入、搅动,一时间茶香四溢。

王济源,松鹤城人,父亲王贺原是在京都有名望的士大夫,因不满贵族奢靡风气,与其起了口角,之后一气之下离京回乡。蔡霈休上次见王济源,是在三年前的上元节。

王贺曾扬言今生再不回京,却不知王济源此次上京是否得其授意,思及此,蔡霈休笑问道:“王公子怎有闲来这京都?”

王济源做一个请的手势,小二敲门进来,将几道茶点摆上,又默默退下。见蔡霈休随手拿走一碗茶,王济源方取了一碗茶放在身前,恭敬道:“不怕君侯笑话,小生此次前来是为家父一事。”

“为令尊?”蔡霈休端着茶碗,而后放下,疑惑道,“何故?”王济源叹道:“家父曾与怀远侯一系贵族起了争执,最后负气离京,不想今年五月时,前礼部侍郎吕贤龄大人重病卧床,府上下人传信到松鹤城,说吕侍郎念及往昔,想再见家父一面,家父曾得吕侍郎知遇之恩,尊其为师,如何也不能不见。”

“奈何令尊曾在城门下立誓再不回京,如今若要回来,又忌旁人口舌,便需找个因由,好名正言顺地进城,这样既不落人口实,又能探望自己老师,传出去也是一件美事。”

蔡霈休只觉头疼不已,这些文人清高不说,脾气也是倔,自己当初放的狠话不好收回,又拉不下脸皮反悔,到头来便是作茧自缚,无法收场。

王济源听她一番话,却是急忙摆手道:“不是的,小生见家父整日为此事烦扰,日渐消瘦,为人子,须为父分担烦忧,这事也是小生擅做主张,与家父并无干系。”

蔡霈休“哦”了一声,也并不执着是谁的想法,叹气道:“京都能办成此事的人不少,王公子为何会找到本侯这来?”王济源苦笑道:“家父当初得罪大半贵族,若找其他贵族相助,只怕更是无颜面再回京,武阳侯依靠战功封爵,当年家父大赞其为人,小生便想着,若找君侯帮忙,或能成事。”

蔡霈休当年以女子身份受封,不知听了这些士大夫文人多少闲话,她可不认为王贺会接受她的帮助。王济源观她面色如常,却只顾饮茶,沉默不语,起身走至一侧,对她俯首拜道:“还望君侯能悯念小生为父的一片孝心,此事乃小生找上君侯,若日后君侯有用得上小生的地方,小生定当全力相助,以报君侯之恩。”

“王公子言重了。”蔡霈休语气淡淡,道:“三年前上元节,王公子与数名士人于望月楼比试,本侯有幸一观,当夜我赞王公子‘运笔稳重,意韵十足,书法实乃绝妙。’如今想来,却是后悔做了这番品评。”

王济源神情微变,却仍俯首躬身,道:“小生才疏学浅,得君侯如此厚爱,实在惶恐。”蔡霈休摇头道:“你这是说我看走了眼呢。”王济源忙道:“小生并无此意。”

蔡霈休起身道:“不知我娘可清楚,王公子找我商议此事?”王济源一脸迷惘,摇头道:“我当日去府上递送拜帖,夫人并未过问其他,只说等君侯回来再行安排。”

果真如此,蔡霈休心中无奈叹息,待要开口,就听得门外元三的声音传来,蔡霈休皱了皱眉,回到京都,她便让元三负责保护钟柳函安全,现下元三赶来找她,莫不是宴会上出了事?

当即唤元三入内,元三瞧一眼王济源,蔡霈休道:“无妨,直说便是。”元三拱手道:“宴上许是生了什么事,钟姑娘心情不大好,正巧静澜郡主又遣人来邀姑娘玩投壶,被姑娘拒了。”蔡霈休急问道:“静澜郡主为难她了?”

元三道:“并未,是钟姑娘让我来找君侯,说是要请君侯看一出好戏。”好戏?蔡霈休微愣,母亲只说今日全听她安排,不让自己去寻她们,她一早出门,也没来得及与钟柳函说上一句话。

若她现下要过去,须得想个法子。看一眼垂首站立的王济源,蔡霈休心念一动,轻笑道:“茶也喝的差不多了,王公子不如随我去一趟静澜郡主府上?”

王济源如今有求于人,见蔡霈休并未表明态度,察觉到她此事困扰,自然痛快答应。

却说苏锦宜带钟柳函去了郡主府上,两人由侍女引着上楼,桌案两侧皆有屏风遮挡,方一入席,就有两名侍女分坐左右,为宾客沏上热茶。钟柳函颔首道谢,不由伸手摸上插着的金钗,苏锦宜注意到她动作,轻声问道:“可是不太习惯?”

钟柳函摇了摇头,今日来此赴宴,苏锦宜特意命人为她梳了发髻,更是插戴了诸多金珠首饰,感受着头负重物,一路下来却也不好大动。端坐小半时辰,待宾客尽数入席,静澜郡主缓步行来。

但见她在两人席前站定,转身打量一番钟柳函,明眸含笑,朝苏锦宜道:“这位姐姐看着面生,不知是哪家姑娘?”苏锦宜带着钟柳函起身,作揖道:“休儿几月前在外认的义妹,今日乞巧节,休儿外出赴约,不好让她一人待在府里,我便带人来郡主府上讨个热闹。”

静澜郡主道:“原是光瑞侯义妹,确是长得与京都女子不同,光瑞侯每年都因事不能赴约,如今多一人也热闹些。”话毕,便带着一众侍女在上首坐下。

钟柳函重新坐下饮茶,只听苏锦宜道:“等下若再有人过来,你便静静坐着,一切有我应付。”钟柳函点点头,瞥一眼苏锦宜,心里松了口气,望着身上繁复的衣衫,却不明白夫人为何带她来此。

发愣间,忽听对面戏台上鼓乐奏响,而后是一阵幽幽笛声,一青衣大袖女子碎步走出,但见那女子捏指唱道:

“喜鹊桥成催凤驾。天为欢迟,乞与初凉夜。乞巧双蛾加意画。玉钩斜傍西南挂。分钿擘钗凉叶下。香袖凭肩,谁记当时话。路隔银河犹可借。世间离恨何年罢。”

曲乐虽好,听多便也没了兴致,众人接连听了几曲,即各自离席,寻人闲谈,静澜郡主饮一口茶,挥手叫人摆了投壶,便有人三三两两围在一块,玩耍起来。

钟柳函始终坐于席上,未曾挪动,她面色沉静,心中却念着蔡霈休一早出门,也不知是去赴什么约,晚间可会回府。

愣神之际,一道声音钻入耳中,但见左上方一位红衫女子,手持羽箭,面有骄矜之色:“便是她亲来又如何?我父王说了,女子封侯,历来没有,如此便是乱了阴阳,与那宫中内侍有何分别?”

她身边女子闻之,或是点头附和,或是掩唇轻笑,亦有沉色不语者。钟柳函看一眼与几位夫人聊在一处的苏锦宜,皱了皱眉,将茶盏放下,起身下楼。

元三等一众侍从皆候在园外,见钟柳函独自立于廊下,元三与园外侍卫笑谈两句,悄悄塞了两颗玉珠过去,那侍卫面上未显,不耐烦地挥手放行。

元三走上前,便见钟柳函垂首看着手中团扇,听闻动静,抬眼看她,秀美的脸庞上,却平添了一丝愁容,元三站定,躬身道:“姑娘怎不在楼上听戏?”

钟柳函用手描摹着扇面上的绣花,幽幽说道:“听戏又有什么意思,这京都生活固然华侈绮丽,却没有江湖上来的安逸自在。”长叹一声,问道:“你知晓姐姐去了何处吗?”

元三道:“今早听君侯提过一句,似是要去‘浮翠楼’与人会面。”又听钟柳函轻叹一声,摇头道:“她回京后有诸多事务,我总不能时时想着见她。”这时,有一青衣侍女走来,钟柳函认得此人,宴席上一直是站在静澜郡主身后。

只见那青衣侍女俯身行礼,说道:“静澜郡主怕姑娘一人无趣,特让奴婢来请姑娘上楼投壶,以尽主家之责。”

钟柳函却是淡淡说道:“昔年射礼有四,分大射、宾射、燕射、乡射。讲求立德正己、礼乐相和。如今化繁为简,以投代射,说不上大雅,哪里有什么乐趣?”

“那便遵循古礼,在庭中张侯置鹄,奏好鼓乐。”只听得一个绵软的声音传来,却是那静澜郡主从楼上信步下来,笑道,“不想姑娘也是大雅之人,既有此雅兴,不如参礼比试一场?”

钟柳函行礼道:“既是郡主相邀,岂有拒绝之理。”静澜郡主笑意加深,唤青衣侍女下去布置,转身上了楼去。钟柳函看向元三,轻笑道:“还请转告姐姐,就说我请她看一出好戏。”

此次乞巧宴会,男女分了两席,既要举行射礼,前院适龄的世家公子皆在邀请之列。静澜郡主与当今皇上乃同胞兄妹,修建的郡主府自是气象宏伟,占地辽阔,不到半个时辰,下人已在庭院中布置好场地。

观礼者在廊下分坐两席,用屏风阻隔。西堂下陈设弓、箭、算筹一应器具,司射、有司、射者在堂下列队站好,获者已持旌就位。宾向来由贤者担任,恰逢士大夫郑有识休沐,也省了下人再去四处寻人。

蔡霈休赶来时,刚巧至二番射,悄声挪到母亲席位处坐下,就听母亲赞道:“钟丫头看着柔弱,箭却射得又快又准,一番射四支箭全中靶心。”蔡霈休闻言一惊,却见上耦的两位射手,一是钟柳函,另一位红衫女子是勇安王独女吴云。

蔡霈休疑道:“她不是拒绝了投壶,怎又来参加射礼?”苏锦宜剥一颗荔枝给她,叹道:“这射礼还是因这丫头办起来的,人家是要给你出气呢。”蔡霈休蹙眉道:“这是为何?”苏锦宜道:“比试完你自去问她,我让你去赴约,怎么跑过来了?”

“王公子也来了,在外面等着呢。”蔡霈休吃着荔枝,就见两人行礼后上堂,司射宣布道:“不贯不释!”吴云作为上射,率先开弓射箭,箭穿靶心,场中人还未拍手叫好,但见钟柳函搭在弦上的箭飞射出去,亦是穿过红心。

射穿靶心对于习武之人而言不是难事,然钟柳函未有任何停歇,在上一人之后将箭射出,却需射箭之人有着高超技艺,迅速盯好靶心,顷刻做出反应。蔡霈休不由叹道:“她未与我说过自己会射箭,倒是我不够了解她。”

“看人不能只看表面,你这认的妹妹,可不似寻常人,我还真听你说的,以为这丫头不会武功。”苏锦宜道。

蔡霈休听母亲这般说,摇头笑道:“娘可想错了,凝熙确实不会武功。”苏锦宜道:“怪了,她看着也不像猎户出身,寻常人如何能练到这般?”蔡霈休一愣,望着站在堂上的少女,叹道:“是啊,如何练到这般?”这其中的艰辛,外人哪里知晓。

忽听场上观礼者一阵唏嘘之声,苏锦宜道:“惠平县主失误了。”蔡霈休抬眼看去,那箭射在靶心,却未穿靶而过,这第四箭是不算数了。

钟柳函引弦射出,再次穿过靶心,四支箭射完,获者持旌上前,扬声道:“上耦上射三中靶心,一次不计!上耦下射四中靶心!” 有司取三根涂了红色的算筹丢在右边,取四根红色算筹丢在左边。

两人下堂,吴云疾走两步,顿足挥袖,回首冷笑道:“三番射时,再一较高下。”钟柳函脱下护手的扳指,轻笑道:“若我连胜两局,惠平县主别忘了先前应下的事。”吴云倚墙不动,丢下手中弓矢,哼声道:“待比过再说。”

待四耦比射过后,三耦和主宾耦依次上堂,钟柳函细眉一挑,张弓虚射一箭,仰首示威,吴云面色一沉,饮下罚酒,再向其拱手行礼。

蔡霈休难得见她露出这般模样,心中喜不自胜,当先拍手庆贺,其余观礼者随之拍手喝彩。

三番射开场,司射在堂下宣布:“不鼓不释。”乐工遂敲击鼓面,射者需按鼓声节奏射箭,若乱了节奏,便不计数。静澜郡主唤身后侍女上前,耳语一番,那侍女躬身退下,走至乐工身侧,轻声说了两句,乐工颔首应下,手上动作加快,鼓声有如滚雷。

钟柳函抽箭搭弦,脸色微变,身侧的吴云却是松开弓弦,扭身望向后方,眼中闪过不解,冷声道:“这是何意?”静澜郡主笑道:“堂姐少安毋躁,以你二人实力,若再以原先节奏射箭,倒失了许多乐趣,不若增加难度,才能更好分出胜负不是?”

“随意。”吴云重新拉开弓箭,便听鼓声落下,那箭离弦飞出,嗖的一声射入靶心,待要抽出新箭,蓦然间,银光一闪,侧首瞧去,钟柳函弓弦上已无羽箭,那支箭却已射上靶心,箭尾轻颤。

鼓声落得密集,她心下一慌,手中箭脱弦而出。万幸那箭在鼓声落下时射在靶上,只可惜偏移靶心,落在了外围。钟柳函抽箭搭弦,目视靶心,脸上一派平静,心下默数鼓声,松手放箭,贴着上一支箭射入红心。

“好。”蔡霈休激动起身,面上笑意难掩,心跳不禁与那鼓声相合,只觉心中一股热气上涌,眼波流转,钟柳函的身姿映在眸中,久久不曾移开。

“喜鹊桥成催凤驾。天为欢迟,乞与初凉夜。乞巧双蛾加意画。玉钩斜傍西南挂。分钿擘钗凉叶下。香袖凭肩,谁记当时话。路隔银河犹可借。世间离恨何年罢。”——晏几道《蝶恋花》

只能说寒毒限制了小钟发挥,就是这么优秀。

钟柳函:[墨镜]

蔡霈休:[加油]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5章 百步穿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