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清嚣 > 第21章 清谈

清嚣 第21章 清谈

作者:生时晨露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11-22 04:14:38 来源:文学城

太子要见郁林翡,不是在跟萧夕朝开玩笑,琼林组建学府一事迫在眉睫,一日定不下来,他也没办法安心离开两江。

前几日见过的世家铁疙瘩一块,几条老鲶鱼天天跟他打太极,说什么琼林遍地书院,士农工商不论何等阶级,有才者皆可入院。

景诏嗤笑一声,真有那么无私,郁家嫡孙还需要去山沟里讲学吗?况且,书院的人就是世家的人,世家的人却不是大周的人。

这几天也斗累了,景诏计划好下一步,让吉公公推掉所有帖子,在行宫里舒舒服服住几天。

跟萧夕朝和好后,他便搬回了芷园,面子功夫也懒得做,过得比晔京还肆无忌惮,每天同进同出。

萧夕朝听话起来,实在非常招人喜欢,尤其招景诏的心,看他闲在旁边,动不动就亲一下,抱一下。

吉公公看着怎么就不太明白,夕朝公子一天笑脸没几个,话也没几句的,太子跟他呆着,一点不无趣嘛?

这冷冷淡淡的样子,哪比得上女孩子家软玉温香?

吉公公知道劝不住,索性管起了行宫里的人员调度,严防死守,能少传一句是一句。可怜了夏世子,来的时候兴高采烈,自从出门那一趟,现在已经好几天不见人影,估计是伤心了。

吉公公叹口气,那也是没办法,夏世子再往夕朝公子面前献殷勤,才是真的要出事。

行宫里总共也就那么几个地方,没两天就呆腻了,好容易来琼林一趟,景诏大手一挥,决定出门走走。

距离他上次来两江已经过去了很多年,先帝说,不入民间,永远看不清天下全貌,执政者会逐渐沉溺在自己塑造的富丽堂皇中,只顾眼前的一亩三分地。

所以大摆车架的出去肯定是不可能的,景诏发话了,只带萧夕朝和相栀相渝。

本来相栀相渝也不带,可是萧夕朝不会武,需要时刻有人在身边看着。

景诏说话时,看了萧夕朝一眼:“日后回东宫,教你习武吧?”

“不学。”

景诏被他拒绝也不气恼,说:“反正有本宫在,不学也无所谓。”

吉公公来报,行宫小门外的车已经备好了,明晃晃的人虽不能跟着,但皇旗营的暗卫可还有一堆,换了简单的民间装扮,一路散在人群中护卫太子。

总之不可能真的让太子一人轻车出行,太子也有分寸,没有否决吉公公的安排。

景诏随意换了件湖蓝色长衫,配上了白玉束冠,手上倒拎一把檀木十八骨折扇,果真有几分文人雅客的味道。

他给萧夕朝选衣服的时候十分挑剔,颜色深的太老气,淡的又太素净,看来看去,还是萧夕朝自己开口选了刚进东宫的那套冰台锦。

比玉天缥的颜色低调,清淡的艾绿色正衬这初春时节。

萧夕朝发丝半束,选了一根差不多颜色的丝带系住,另一半则松松的披在背后,散出来的几缕墨色,映的他脸庞犹如脂玉。

景诏在他站起身时,不由愣住了,这就是他曾幻想过的萧夕朝,像两江烟雨中走出来的学子,手持书卷来到了琼林的某个书院。

“你好像要去书院里读书了。”

“是吗?”萧夕朝撇了眼镜子,嘴角微微翘起,第一次有心思打量自己的装扮。

镜子里的人神色舒展温和,唇畔浅浅笑意,萧夕朝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他仔细想想,原来是跟记忆里的母亲有七八分相似。

这个认知让萧夕朝心里雀跃了很久,连带着对景诏的目光,跟小鹿一样干干净净的蹦哒来蹦哒去。

景诏跟他在一块三个多月,头一回有这种待遇,莫名的有点受宠若惊,一把揽在他肩头,笑嘻嘻的说考状元去了。

两人并肩走出屋子,他们现在的关系,短暂的超出了以往那种晦暗的氛围,把萧夕朝压的喘不过气的背德与禁忌,严实的藏进了大好的天光里。

澧泉行宫依山而建,远离琼林闹市,住起来是比较清净养性的地方。

吉公公精心选了河边的客栈,一推窗就能看见运河上船只往来。

景诏和萧夕朝在行宫里用完早膳,便离开了。

晨光与天风相融,沿途草木葳蕤。

少了一堆人跟着,气氛也没那么压抑,萧夕朝跟景诏两个人选择了骑马出行,相栀他们半缀在身后,不远不近的跟着。

萧夕朝问:“殿下去哪儿?”

“在外头别喊殿下,出门就露馅了。”景诏调笑道:“我随你姓,叫萧景吧。”

“我要叫你兄长吗?”

“自然是了,你先喊一声听听。”

景诏拉进了缰绳,马蹄落地的声音变得微弱,他要听萧夕朝喊人。

“做我兄长?”萧夕朝神色有点怪异,引得景诏慢慢靠近他面前细瞧瞧。

结果萧夕朝眉峰轻挑,双腿狠狠一夹马腹,瞬间窜了出去,景诏被激起了好胜心,大喊了一句:“被我追上,便要喊一天的兄长了!”

说完也不管萧夕朝应不应,马鞭一甩,迎了上去。

相栀相渝急忙跟上,这两位主子真不给人省心。

马蹄溅过清溪,踩着落花流水飞奔而去,萧夕朝的二流技术完全不是景诏的对手,没跑几里远就被追上了。

他假装没听见景诏说的话,一直到客栈门前还不肯喊兄长。

掌柜也是个见过世面的人,知道来的人身份不同凡响,上赶着将人送到了房门外,一早备好的酒菜摆满了临窗的桌子。

窗户已经大开,能听见船只行过河面的水声景诏走过去喝了杯茶解解渴。

萧夕朝也坐在了另一边,把脑袋放在窗框上,看底下人来人往。

景诏说:“愿赌服输,难道你想赖账吗?”

萧夕朝慢吞吞的挪坐下说:“我没应。”

“不反驳就是应了。”

“没有。”

“别不承认啊,我本就比你大,喊兄长你也不亏!”

“不要。”

景诏磨磨牙,真是油盐不进,于是他抛出了一个巨大的诱惑:“喊一声咱们在外头玩两天。”

“兄长!”

清脆的一声猝不及防就喊了出来,还真是能屈能伸……

景诏倚着扶手笑,把萧夕朝笑得以为他要出尔反尔时,突然靠近。

在萧夕朝最没防备的时候,扣住了他下巴,把尝过的茶味全都渡到了他唇齿中去。

景诏的手把着他脖颈,萧夕朝退无可退的被吃干抹净,之后粘粘腻腻的不舍得分开,吻了好一会儿才停下来,在他唇角按了一下。

停下来第一句话就是——

“你说话算话。”

萧夕朝气还没喘匀,先点景诏刚说的条件。

景诏在他嘴上很响亮的又亲了一下:“你算话,我就算话。”

“成交。”

萧夕朝前两次看相栀他们练剑时学的习气,伸手和景诏摊开的手掌啪的拍了一下。

“……”

该学的学不会。

下午出门时,不知为何天气有点阴沉,太阳只剩下薄薄的一层光,乳白色云朵低低的悬满了大半天空。

看着不是乌云,应该不会下什么大雨,景诏按照原计划,和萧夕朝去琼林的书院逛逛。

上次去的松清书院在琼林名气最响,慕名而来的学子络绎不绝,所以不限外客出入,那也不多跑一趟,直接去松清书院好了。

门口往来的人不多,和那日一样,景诏拿了一早准备的名帖,给自己弄了个外地学子的身份,光明正大和萧夕朝两个人走进去。

这次可不是以游客的身份瞎逛了,还可以去不同的讲堂听听课。

果然不论用任何身份,萧夕朝走到哪儿都会引人注目,景诏想把扇子递给他,让他遮遮脸,太高调了。

萧夕朝无所谓的瞥他,在晔京不知道收敛,现在人生地不熟,怕谁看了去。

景诏:……

不知道为什么两个人的思路总不在一根线上,景诏暗藏在风花雪月里的小心思,老被萧夕朝无视,明说出来又太直白。

大周太子人生第一次情路受挫,并且不知道从何入手,景诏看着来来去去的人群,明里暗里无数道目光投向萧夕朝,心里很不是滋味的想,如何让萧夕朝明白自己也是个会嫉妒吃醋的人?

前头的清谈会已经到了下半场。

木擂台一旁设了好几席座位,用竹帘隔开,帘后便是此次参与谈论的士子。

一旁出的辩题是:武周以何兴天下?

武周说的是大周建立初期,先帝设下各大兵权,由诸位皇子掌管,武将兴起,朝中文官式微。

后因夺嫡一事,朝中武将又诛杀了大半,流放的流放,斩首的斩首。皇帝登基后偏好文风,十几年间,科举大兴人才,有了琼林世家的崛起。

太子多年来平衡朝中文武势力,有皇族不掌兵,外戚不干政的规定,如今颇见成效。

此题可见出题人的刁钻,不谈现在大周功绩,单谈将来的事儿,说白了要人来想想国策的意思。

萧夕朝听了好几人的辩论,出言多有冒犯皇族之处,景诏只是有一下没一下的击扇思考。

来来去去的几个人论的平平无奇,不值得一听,说到底不敢把寒门的问题摆上台面,怕被群起而攻之。

景诏心下一想便是有数,拉着萧夕朝欲往别处去。

忽听得帘后有人问,“是谁出的题?”

萧夕朝有些耳熟脚步一停,拉住了离开的景诏,在他耳边轻轻说:“郁林翡。”

景诏的第一反应,听声音就知道了,你很熟吗?

萧夕朝看他脸色一时无语,不理会他的胡搅蛮缠,继续躲进了人群中。

场上有人答话,是东学堂的薛先生出的题。

帘后的人不急不缓道:“庆和元年天下四野征伐不断,百姓流离骨肉散,先帝以武治国定九洲,何以后人竟以武周二字,盖过帝王功业。”

台上有人辩驳道:“庆和帝丰功伟绩后人无可指摘,薛先生也不过是想以此考验我等学子,是否有何治国之良策罢了。”

帘后人鼻腔里溢出一声轻笑:“不敬前人罢了,乱世若无将军定,任你书生万般良策又与何人用?科举数十年,选取人才如过江之鲫,哪里要区区秀才谈论国政,坐井观天。”

“此言差矣,”又有人出来说话:“君不见朝中文官多少出自琼林世家,可见世家族学,必是将来辅佐圣主之大流。”

在场人多是来自世家,听得这话无形的抬高了自己,便随声附和。

帘后人徐徐说道:“圣主之所以为圣主,不随大流之声,不要他人左右思想,尔等人云亦云毫无革新之见,何谈辅佐?”

景诏有了兴趣,唇角扬起,琼林还能有这号人物。

台下听讲的人开始吵吵嚷嚷起来。

“身为琼林学子,言语之间如此贬低我世家,是何居心?”

“此人不辩论题,却处处挑刺,怕不是什么沽名钓誉之辈,白白占了席位!”

“就是,空口纸上谈兵罢了!”

不服者在台下大喊了一句:“说我等人云亦云,你又是哪等人?”

景诏有些好奇,以郁林翡的身份,显然不适合在书院发表这样的言论,跟带头反抗世家没什么两样,不知道他会如何应对?

台上藏在竹帘里的人也出声了:“兄台既然有如此远见,何不开帘一叙?”

言语间幸灾乐祸的很明显,清谈会一向各抒己见,不露真容,但在场人对于帘后是谁也有心中有数。

不知道哪里冒出来一个愣头青,开口竟敢对世家不敬,可得拉出来看看是不是有真本事。

那人道:“诸位言论在前,道不同者不足以相见。”

这人讲话真是好硬一块骨头,直接说道不同,所以不想见你们什么样,景诏有点理解当年先帝为什么最讨厌和文官周旋了。

一时间,谁也没想好应对之词。

景诏在一片静寂中,突然开口:“阁下目光长远,可否赐教如今的大周皇室,谁是圣主?”

周围骚动起来,众人窸窸窣窣的交头接耳,这话题可不敢轻意讨论,说不好就是大逆不道。

谁不知道太子监国多年,皇帝在位形同虚设,但知道是一回事儿,说出来又是另一回事儿了。

景诏不理会周围人怪异的目光,等着郁林翡的答案。

“庆和帝初建大周,礼乐秩序紊乱,不强硬不足以立国,而今陛下心存仁厚,为百姓民生休戈止兵,轻徭薄赋,后有太子广开言路,但有所不平者,皆可上达天听,大周成立至今不过五十年,得遇三代皇脉文武同治。”

“在下不才,认为读书人毕生所求圣主,不外乎如此。”

他一番剖白抑扬顿挫,场下鸦雀无声。

景诏眉头舒展,带头鼓了个掌。

是不是捧高另说,而今文坛之中人人囿于一面仁慈,看不见先帝的杀伐果断之下,为大周解决了多少隐患。

在夺嫡的角逐中,选择没有军功的皇帝,也是为了大周的休养生息,最后把尚是一张白纸的太子带在宫里言传身教,为的都是大周的将来。

景诏在听完清谈会后,顷刻间便做好了决定。

郁林翡会成为他征伐世家的一柄利器。

人群散去后,景诏和萧夕朝即将离开,他对着帘后的人说:“日后晔京相见,望兄台不吝赐教。”

说完没等回应,就离开了。

聪明人说话,点到即止,郁林翡听得懂他的意思,或许不久后,他们会成为最好的君臣。

他对东宫的属臣早有安排,沈凛会入主御史台监察百官,孟少巍负责节制两江。

本以为郁林翡会是一个温文尔雅的书生,如今看来他会成为制衡世家的一柄君子剑,将来朝堂上最锋芒毕露的文官。

景诏很期待自己即将迎来新的琼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