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清嚣 > 第16章 琼林

清嚣 第16章 琼林

作者:生时晨露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11-22 04:14:38 来源:文学城

几日后的运河口,百姓熙熙攘攘聚在岸边,大周上下文武官员列摆当前。

百姓们好奇的目光来回移动,平日里从没见过那么多的官员士兵。

大周的太子殿下,在人群还没有那么密集的时候就登船了,余下还有随行官员,侍女,龙舟后面还跟了几艘大船,有禁军和皇旗营的人负责护卫。

距离上一次皇家下两江已经十来个年头,那时是先帝与太孙巡游,太子监国。龙舟一路开下运河,大周天威赫赫,琼林及江洲世家无不臣服。

而今太子手握天下兵马,如先帝一般又再次选择去往两江,不知道经历过一次世家中人作何感想。

船上角声次第响起,龙舟起锚。

百官拂袖行礼,与岸边禁军护卫高呼“恭送太子殿下!”。岸边看热闹的百姓跟着一块儿跪下恭送太子

龙舟渐行渐远,驶离岸边。

太子没事儿的时候不喜欢那些个官员在眼前晃,所以把一大堆人发配去了后面的大船上。

龙舟里也就沈凛,夏稚几个相熟的人,实在有事禀报的话,直接靠船上来就行。

说到还有萧夕朝,坚决不跟太子一个房间住,要吉公公搬了自己的东西去了另一个偏房。

山不来就我,我还不能去就山吗?所以景诏十分大气的答应了他。

大半天忙忙碌碌安顿好船上的一切后,没等到晚上他去找萧夕朝,夏稚的仆人就急匆匆地来了。

说夏稚是个旱鸭子果然没错,别说凫水了,现在上船几个时辰的功夫,整个人已经吐的天昏地暗。

随行太医屁股还没坐稳就被拉了出去,一路小跑着给人看病,还好选太医的时候挑了个年轻力壮的,经得起折腾。

他一把脉,妥妥的晕船症,太子还不信,问他晕船症哪有那么严重?

太医恭恭敬敬的回答说,晕船症也是因人而异的,夏小公子平日里应该甚少坐船出行,头一回坐那么久,肯定需要适应的。

太子又问:“适应多久?”

太医:“……”

本来他构想的运河之行,大家两岸春风得意,再能亲手钓上来几味河鲜品尝,那才是不负此间山水。

现在别说的钓河鲜了,有几个人站到船甲板上,没得一柱香就坚持不住。

剩下行船得几天,夏稚倒下了,萧夕朝没人陪着玩,大多窝在床上浅眠,而景诏被沈凛他们一堆人围着商讨关于琼林的事儿,好几日不得空。

一算起来,快两天没见面了。

他天天议事到深夜,萧夕朝睡得早,觉又浅,景诏只能在自己房里歇了。晔京到琼林,少说也要十天半个月,晚上怀里没人抱着睡,真是怪不习惯的。

中途龙舟停过几次,需要靠岸补充一些物资,船上只有夏稚一个人对此感兴趣,这下也没力气爬起来。

令景诏意外的是,沈凛对萧夕朝的事儿,睁只眼闭只眼不再提了,倒不是景诏闲的,实在是放在沈凛这块木头身上,这事儿太不可思议。

沈凛是个不折不扣的谏臣,他若能轻易屈服,景诏也不必烦恼他那么多年了。

说不得是想开了,知道太子身边多个人,不会有什么坏处。

上次琼林世家齐聚渡口为的是觐见先帝,来一场大谈判,摒弃前朝旧怨,以世家之底蕴为大周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

先帝携皇太孙驾临澧泉行宫,一一接见了各大世家族长,定下当时威望最盛的郁氏暂为世家之首。

此后的十几年里郁氏广收门客,有先帝做后盾,又渐渐收拢琼林各地散学,以至如今朝野不知多少郁家门生。

而怀王的母族便出身于郁氏旁支,但不算郁家族长嫡系。

文人自有文人的气节,一但跟皇室扯上关系,注定陷入皇家内斗,无法独善其身。

贤妃是在皇帝尚处于微末时,纳进了王府,谁成想先帝老谋深算,让自己最没用的儿子当了太子,直接把世家绑上了皇族的贼船,再封一个皇太孙,让世家上了船又拿不到船桨,眼前一块肉吊了几年也吃不着。

景诏在船上把先帝做的事儿一段段捋过去,感觉自己跟琼林之间的事儿,很难善了。

贤妃和怀王无异于是郁家弃子,不然也不会在晔京干出那种事儿来,圈地的消息,估计郁家比他还早知道。

只是那些世家族长个个老成了精,不为怀王做事,也不肯归顺于太子,八成是想摆脱皇家桎梏,继续做两江的土皇帝。

先帝对景诏多年的言传身教,让他得以在重重迷障之下找到别人隐藏的目标,只要找到目标,便能对症下药。太子迟早有一天要做皇帝,但他不愿做天高皇帝远的皇帝,任由南方世家割据开南北势力。

先帝铁马之上建立大周,所以崇尚以武治国;现在江山传到太子手里,自然要文武兼并,方能发扬国本,景诏来到两江为的就是拿住大周文脉。

三月下旬,春意初长,龙舟划过两岸春光,行至琼林。

清理过的渡口只剩世家人,龙舟停稳在岸边,景诏穿戴好衣冠出来,随行官员已经门外等候。

夏稚旁边是萧夕朝,他二人和沈凛站在一处,东宫的人方便照应。

他说:“走吧。”

守在一旁的内侍,声音尖细的高喊道:“太子殿下驾到!”

景诏一行人等浩浩荡荡的下了船走来。

岸边的人纷纷拂袖跪地,领头的一位老者挺直了脊背,朗声道:“琼林郁氏携各大世家恭迎太子殿下!”言罢叠手在地,磕了一个长头。

放眼望去,匍匐行礼的皆是琼林世家子弟,景诏抬眼细看,两江水土确实养人,那地上跪着的人个个木秀于林。

“郁族长何必行此大礼!”景诏几步上前,扶起带头的老者。

那老者名叫郁潭,他面相儒雅,身穿青布素袍,是郁氏当任族长,多年前与先帝交涉的人也是他。

郁潭自是不敢真让太子来扶,就着他的手自己站了起来,“殿下折煞草民了。”

“郁族长桃李满天下,为我大周立下汗马功劳,怎能自称草民?”景诏客气道。

“殿下谬赞了,郁某区区一介读书人,能为大周尽力,死而后已。”

景诏又继续场面话,说什么族长过于自谦了,这些年多亏的郁氏,两江文学才能如此繁盛。

郁潭面含笑意,连称不敢,又说:“殿下行船劳顿,草民已备下酒菜,请殿下驾临寒舍。”

景诏没说话,身后吉公公及时上前:“殿下在船上许久没睡个好觉,不如先往醴泉行宫休息一日,养养精神。”

谁不知道他是东宫大总管,他的意思就代表着太子的意思,其余官员适时的附和了几句,景诏无奈的一笑,看来要辜负郁族长好意了。

郁潭赶忙摆手,“是草民失察了,还请殿下移步澧泉行宫,行宫中一切早已打点妥当。”

太子体恤世家子弟,不必大家跟着一块多跑一趟,只剩了几个郁家人陪同太子前往行宫。

夏稚跟着队伍后头,悠哉悠哉的问沈凛,郁族长身边扶着的年轻人是谁?

那年轻人身姿修长,骨相眉眼极其清隽,微微压下头颅站在郁族长左侧,想来应该身份不低。

沈凛瞧了一眼说:“是郁家的嫡长孙,郁林翡,前些年来过晔京。”

夏稚哦了一声,不再说话,他想起来了,这个人就是当年在晔京名噪一时的神童。

等所有人登上马车后,郁潭才带着郁家人上车。

扶着他手的人,路过后面几辆车时,脚步几乎不可察的一顿,郁潭奇怪的瞥他一眼 没有多问。

车轮子不疾不徐的滚动起来,去往行宫,郁潭这才问道:“方才看见什么了?”

郁林翡一拱手回答道:“瞧见一个长相很是出众的人,不知道是哪一位?”

郁潭说:“晔京递来的名单上统共也就那几个人,太子伴读沈凛,钧国公世子夏稚,还有西陵的四公子。”

“想必是那位西陵来的质子了,前些日子晔京传的他貌若天人,只是真正得见的人甚少。”郁林翡想起刚刚车帘子里的脸,怪不得太子要时时带在身边。

郁家接到消息可比怀王知道的早多了,太子把西陵的质子安置在东宫那么久,除了装聋作哑的人,也没有谁不知道的。

郁潭说:“太子此次来琼林,肯定与怀王一事有关,你须得约束族人,不可与怀王一脉私交过密。”

“是”

“还有西陵的质子的事情,多看顾些,太子行事张扬惯了,在琼林不可轻意叫人窥探了去。”

这话出口,是要帮太子遮掩了。

郁林翡问:“那祖父为什么还要将这个消息告诉怀王?”

“怀王对太子之位心存幻想,拿到太子一点把柄就想做文章,也不睁眼看看如今的天下谁做主。”郁潭闭目养神,继续说:“太子在晔京如日中天,怀王现在不吃点苦头,改日要我郁家替他亡羊补牢是万万不能的。”

怀王的母族算是郁家的二房,血缘关系说近也近,一旦有任何差错,当年清剿的江洲就是前车之鉴。

郁林翡恭敬的点头应下。

澧泉行宫是当年前朝所留,因先帝看中两江,遂未曾推翻这座行宫,而是交由郁家重新打理过,郁氏书香世家的底蕴在此刻显露无遗。

行宫虽小,却处处移步换景,兼有亭台楼阁,曲水流觞,比之晔京宫殿的恢宏大气截然不同。

景诏是来过一次的人没什么太大兴趣,他回头看见萧夕朝跟夏稚两个人左顾右盼的,想想便让郁潭作陪,多走了几处。

等大家都有些乏了,便各自安排住处,夏稚兴冲冲的要了刚看过的水上庭院,景诏则是当年跟先帝一块儿住的萍山阁。

萧夕朝一路走过来最喜欢种满奇珍花木的芷园,他悄悄在袖子底下给太子比了个三,意思是游览的第三个地方。

景诏立马心领神会,开口截下了吉公公安排人的话头,让萧夕朝住芷园。

吉公公面上毫无破绽,夸了句芷园风雅静谧,正适合四公子,主仆两人一唱一和,倒也是默契。

站在不起眼处的郁林翡却眉梢一动,太子身边的总管对西陵质子的称呼似乎十分热切,他瞥一眼隐在人后的萧夕朝,想仔细看看他容貌,冷不丁正对上萧夕朝转过来的目光。

令他意外的是,被察觉到与太子有小动作的人正一脸淡然,丝毫没有避开郁林翡审视的目光。

只是他唇角的轻轻笑意很快隐去,转而目光沉寂,仿佛远离周围的人群,他坦然面对郁林翡的打量,对视片刻后,别开了头跟夏世子交谈。

郁林翡不知为何,心下只觉惋惜,世上有人建功立业,也有人饱读诗书,但更多人是庸庸碌碌的活着,不知西陵的质子算是哪一种呢?

到午后所有人安顿好了,景诏才有时间见萧夕朝。

夏稚被吉公公几句话一勾,按耐不住的往外头跑,要去行宫外看看,沈凛也是识趣,自己就告退了 。

景诏搂着萧夕朝,脑袋靠在他肩膀上,状似无意的问:“郁家那个人看你干什么?”

“哪个?”

“站在族长身边的。”景诏懒得知道那人姓名,随意称呼。

萧夕朝一字一句说:“他是郁家的嫡孙,叫郁林翡。”

景诏满不在乎,“管他叫什么,没事干嘛盯着你看。”

“没有看我。”萧夕朝否认道,“是沈大人跟夏世子说起他,或许是被听到了。”

景诏不置可否。

用过午膳后,他拉着萧夕朝去歇息,这几天坐船可把他累瘦了一大圈,吃什么都要吐一回,也就堪堪登岸的前两天好一点了。

他计划里要在琼林逗留一个月左右,游玩也不急于一时。

接下来几天,估计会有源源不断的人到行宫做客,得趁着时候养精蓄锐。

萧夕朝只穿了中衣,被景诏揽住,暖暖的体温一蒸,连日的疲惫涌了上来,没一会儿就睡过去了。

许是来到琼林的缘故,他梦见了自己的母亲。

年幼时,母亲会抱着她去屋檐下晒晒太阳,或者拿了一把旧琴,挽起他的手轻轻拨弄。

琴音里听得到两江明月松声,母亲唱起的小调子像细雨一般绵密又柔和,可惜他想不起那段词里唱的是什么。

留在他记忆里的也只剩母亲一遍遍重复的山水清朗之地。

梦里的母亲依然坐在屋檐下,抬眼看见了萧夕朝便问他,两江的风景如何?

萧夕朝说很好,不愧是你记挂的地方。

母亲笑笑说,“琼林多水道,远不及我江洲山川之秀美。”

萧夕朝点点头,我会去看看江洲的。

母亲的神色了无遗憾一般,眼神释怀而又叹惋的看着他,似乎隔着漫漫时空,知道他过的不开心。

“江洲有一园叫芙蓉浦,是我少时故居,你去看看,旧宅若还在的话,烧些东西予我做做念想。”

母亲把旧琴递给他,说:“我乃江洲白氏门第。”

萧夕朝低头接过琴,琴案一边正刻几行字。

皎皎白驹,在彼空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