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衫藏予》 002
陆知予的藤编车筐里,总躺着个皱巴巴的铁盒 —— 是高中时妈妈给她装薄荷糖的旧盒子,绿色漆皮掉了大半,边缘被手指摩挲得发亮,却和她那辆奶白色复古单车透着莫名的合拍。
这车是去年生日父亲送的,意大利产的铝合金车架泛着细腻的哑光,皮质车座是她自己选的浅棕色,坐久了也不会闷汗,连车把上缠着的防滑带都特意挑了同色系的棉麻材质,黄铜车铃按下去时,“叮铃” 声清脆却不刺耳,像雨滴落在青石板上,和 “轻语小筑” 门口那串陶瓷风铃的调子格外搭。
分手后的这三周,她成了这家手作饮品店的常客。
每天傍晚从景观设计课教室出来,她都会骑着车绕遍半个城市 —— 滨江路的晚风太黏,商圈的霓虹太闹,只有城西老巷的 “轻语小筑”,能让她心里那团发闷的慌慢慢松下来。
巷口的香樟树长得茂密,枝叶垂下来遮住半边店门,阳光透过叶片缝隙,在木质招牌上投下细碎的光斑,“轻语小筑” 四个字是用深棕漆写的楷体,边缘还留着点手工打磨的毛糙感,比商场里精致的连锁店多了份烟火气。
她每次来,都习惯停在店门口那棵老槐树下。从帆布包里掏出随车带的软布,仔细擦拭车把和车座 —— 皮质车座不能沾灰,防滑带缠得紧,得顺着纹路擦才不会勾丝。
擦到一半时,店里的风铃“叮铃”响起,苏青探出头来,左手刻意扶了扶鼻梁上的金边眼镜,镜片反射出昏黄的灯光,笑着问:“今天要不要加冰?”
语气里没有过分的热络,却带着种让人安心的沉稳。
陆知予其实很喜欢店里的松弛感,更悄悄留意过苏青的金边眼镜——细框的,镜腿末端刻着小小的桂花图案,是她在文具店见过的复古款。
苏青戴眼镜时总透着股知性气:算账单时会微微垂眼,眼镜滑到鼻尖也不慌,指尖轻轻往上推的动作,比任何刻意的优雅都自然;煮茶时会盯着搪瓷壶的刻度,镜片后的目光专注,却从不会忽略窗边的陆知予——比如她画速写时笔停得久了,苏青会默默泡杯温水放在桌边。
进门右手边的藤编桌椅,椅垫是浅灰色的棉麻料,坐上去能闻到阳光晒过的味道,她常坐的那个位置靠窗,抬头就能看见墙上挂着的风干桂花枝。
柜台后的搪瓷壶总在“咕嘟”煮着茶,水汽带着乌龙的清香漫出来,混着苏青身上淡淡的皂角味,比任何香水都让人安心。
苏青话不多,也很懂分寸。
陆知予有时会坐在窗边画速写,笔尖在纸上划得“沙沙”响,苏青从不打扰,只在她画累时递杯凉好的桂花乌龙,左手扶着眼镜框确认她接稳。
她偶尔会问苏青 “这茶是怎么煮的”,苏青会笑着拿出小本子,上面记着不同茶叶的煮制时间。条理清晰的样子,让陆知予想起大学里讲设计理论的教授,却多了份烟火气的温柔。
陆知予留意过苏青的衣服——大多是浅色系的棉麻衫,袖口总折两折,露出手腕上那根细银链——链尾挂着个小小的玫瑰吊坠,红铜花瓣贴在浅色衣料上,格外显眼。
苏青穿这些衣服时,总让陆知予想起家里花园里的薄荷,安静却有自己的味道。
她偶尔会觉得这些款式有点眼熟,却没深想。
这天傍晚,她骑过巷口的石子路时,刹车线又轻微卡顿了下。
她停在老槐树下,掏出软布蹲下身,顺着刹车线的纹路慢慢擦。阳光斜斜地照在车座上,暖得有点晃眼,她擦到一半时,店里的风铃突然 “叮铃叮铃” 响了。
苏青正站在柜台后,弯腰拿最上层的玻璃罐。
她今天没穿往常的棉麻衫,而是穿了条浅蓝色的连衣裙,裙摆随着弯腰的动作晃了晃,左手下意识扶了扶眼镜,避免镜片蹭到罐口,这个细微的动作刚好落在陆知予的视线里。
陆知予的手突然顿住,软布从指间滑落在地,指尖还沾着点没擦干净的细沙。
那件连衣裙的款式,和周砚三周年送她的那条,几乎一模一样。
分手那天的画面像被按了播放键,突然涌进脑海里。
可苏青身上这件,虽说质感不一样,可领口的弧度、腰间的褶皱,连袖口小花的位置,都和那条裙子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苏青拿完玻璃罐,转过身看见她站在门口,右手擦了擦额角的薄汗,又轻轻扶了扶眼镜,镜片后的目光依旧温和,“今天来得早,桂花乌龙刚凉好,要加冰吗?”
陆知予没动,视线死死盯着那条连衣裙,指尖掐进掌心。
原来那种莫名的熟悉感,是因为苏青总穿得像周砚喜欢的样子?
苏青是那个“符合审美” 的替身吗?
还是说,我才是替身?
她弯腰捡起软布,带着些许不自信的语气问道:“你…是不是认识…周砚?”
这话一问出来,连陆知予都觉得可笑。怎么能单凭几件衣服认为两人有交集呢?
苏青的笑容顿了顿,手里的玻璃罐在空中稍作停留,“不认识”。
可这种违和的不自然还是被陆知予捕捉到了。她心里的火“蹭”地冒上来,压过了嘴里残留的薄荷糖清凉。
“我今天,不喝桂花乌龙!”
陆知予眼底涌上一丝笑意,轻声问:“那想要什么?”
“要乌龙茶,三分糖,加双倍冰。” 陆知予的目光还黏在连衣裙的裙摆上,语气更硬,像在故意找茬,“再加半勺盐,越多越好——盐要粗盐,别用细盐。”
苏青的指尖在柜台上顿了下,又抬头确认,左手扶着眼镜框,语气依旧耐心,“三分糖的甜会被冰压得很淡,加盐的话口感会很特别,可能会有点涩,确定要这样吗?”
“确定。” 陆知予别开脸,瞥见墙上挂着的桂花枝,花瓣又落了一片,心里的烦躁更甚,故意补充了句,“还要加桂花,但不能有桂花味。”
这话听着像在挑刺了。
苏青拿起便签纸,笔尖在 “无桂香” 三个字上轻轻描了下:“好的,稍等五分钟,我重新给你煮一壶,现煮的乌龙口感会好点。”
说完,她转身走向操作台。
操作间隙她偶尔抬头看陆知予一眼,镜片后的目光没有不满,只有点困惑,“今天的知予为什么突然不一样了”,却不多问,只是更专注地盯着煮茶的时间。
陆知予坐在高脚凳上,脚尖点着地。
分手那天的画面又冒出来,陆知予只觉脸颊发烫,究竟是她太敏感了,还是……
“你的饮品好了。”
苏青把一杯透明玻璃杯推到她面前时,陆知予才回过神。
“要是觉得不好喝,或者盐放多了,我再给你换杯热的陈皮水。” 苏青的指尖不小心碰到了陆知予的手背,她的手很凉,而陆知予的手因为攥紧拳头,有点发烫。温差带来的触感很清晰,苏青立刻收回手,轻轻扶了扶眼镜。
陆知予吸了口饮品。奇怪的是,这样刁钻的搭配,喝起来竟然没有想象中难喝,甚至有股说不出的清爽。
想继续刁难却又说不出口,像被薄荷糖噎住了。
“味道怎么样?还不错嘛?”
一听这个陆知予更炸毛了!挣扎了片刻,起身夺门而出。
她骑着奶白色单车在夜色里穿梭时,眼眶被风吹得发涩。车筐里的薄荷糖盒晃得 “咔嗒” 响,像在嘲笑她刚才的狼狈——明明是自己在生气,最后却像个逃兵一样落荒而逃,连帆布包都忘了拿。
她没回家,而是绕到了滨江路的观景台。把车停在栏杆边,双手撑着冰凉的金属栏杆,望着江面上的游船 —— 灯光在水里晃出细碎的光斑,像周砚送的那条连衣裙上的珍珠,也像苏青腕间玫瑰吊坠的红铜色光泽。
心里的火气还没消,混杂着委屈和不甘,像团乱麻缠得她喘不过气。
“不就是认识周砚吗?不就是穿了件同款裙子吗?有什么了不起的!”
她对着江面小声嘀咕,指尖却无意识地抠着栏杆上的锈迹,“凭什么你们俩好好的,我却像个傻子一样……”
犹豫了半天,终究还是没勇气回去拿。
可一想到苏青可能正拿着她的帆布包,和周砚分享她的 “糗事”,心里的火气又 “蹭” 地冒上来。她猛地转身,跨上单车,脚踩踏板的力气大得让车链都轻微“咔嗒”响——她要去找她问清楚 ,这种被欺骗的感觉算不上好受。
路过巷口的便利店时,她进去买了瓶冰可乐,冰凉的液体顺着喉咙滑下去,却没压下心里的躁。
暖黄色的灯光从“轻语小筑”玻璃窗里透出来,门口的风铃安静地垂着,和她刚才离开时的刺眼截然不同。
而在店门右侧的木质公告板上,贴着一张崭新的招聘启事:“招聘兼职店员一名,负责协助煮茶、整理货架,时间灵活,要求细心有耐心,有意者进店咨询。”
字迹娟秀有力,一看就是苏青写的。
陆知予的脚步突然顿住,可乐罐在手里捏得 “嘎吱” 响。
招聘启事?苏青居然在招聘?是因为店里太忙,还是因为……
一个冲动的念头突然冒出来:她要去应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