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清平乐 > 第17章 第十七章

清平乐 第17章 第十七章

作者:若花辞树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7 12:35:38 来源:文学城

只是人怎能不长大呢?怎能不离开父母去过自己的人生?皇后明白,只是一瞬间的怅然罢了。扶着夏侯沛,让她下来,比了比她的身,仿佛又长了些。

该给她预备冬日的新装了。皇后想道。

夏侯沛做完了一日的功课,绕在皇后的身边不肯走开。皇后看了眼窗外,天色尚早,秋高气爽,今日也无琐事烦扰,便起身道:“阿娘带你往外去走走。”

夏侯沛欢快地爬起来,小跑上去,抓住皇后垂在身侧的右手。

过了几日。

皇帝果真召了崔玄来。

崔玄虽是白身,但他是国舅,是能袭崔远道的国公之位的,身上,便有一个世子的封号在。入宫来时,穿的是正式的朝服。

他与皇帝差不多的岁数,走到阶下,便看到皇帝迎了出来,便于阶前不慌不忙的行礼:“臣玄拜见见陛下。”

一个是身在宫阙的君王,一个是闲云野鹤的名士,二人一年到头都见不了一面,皇帝看到崔玄,却是倍加亲切,崔玄此人之才,让他眼热了多年。

皇帝走下御阶,扶起他道:“召你来,不问君臣之道,只论亲戚之情。”

崔玄笑笑,与皇帝相携入殿。

各自安坐后,便是老生常谈,皇帝又提起要崔玄入朝:“便不是为国家,只当来帮妹夫一把,这有多难?”

刚刚还欣然默认“只论亲戚之情”的崔玄顿时就一本正经道:“君臣之义岂能乱?”

他这认真又滑不溜秋的模样,让皇帝一不留神就想起了十二郎,难怪世人常道外甥肖舅,真是神似得很。

若是往常,出于爱才,便也随他去了,没有点性格,哪儿称得上才子名士?可被魏贵人那一说,皇帝心中不免留下一个疙瘩。

世上丈夫,谁不愿建功立业,名垂青史?纵有徜徉山水间的,也不过是功业受挫,不得不远走。从不曾闻真有人不爱功名爱山水的。

心中这般存疑,但皇帝心机何等深沉?不露声色地与崔玄谈笑风生。

崔玄来此,便做好了准备,皇帝不会无缘无故相召,必是为那夏侯衷之事。既皇帝绕来绕去不肯主动,崔玄便干脆从怀中取出那一纸荐书道:“那日三殿下负气而走,臣说的话,他是听不进的。臣拜读陛下早年诗赋,大气磅礴,雄才伟略,皆付于一纸,也有幸一观太子殿下文采,虽仍稚气,诗书言志,臣拜伏太子之用心。三殿下所做之赋,臣也看了,若至于此,止步不前,不免有损皇室文采。”很直接就告诉皇帝,你那儿子学业差劲,拖了皇室诸子的后腿,又捧了他与太子的文气,以免他动怒。

皇帝眉峰一挑,静待他说下去。

“可臣只知放纵酒乐,何曾教过人?为免误人子弟,又感动于三殿下向学诚心,便要将他荐去一友人那处,谁知三殿下一听臣不肯教,便生起气来,说臣看不起皇室。”崔玄苦口婆心,“皇室为天下之首,何人敢鄙薄?臣又是什么人?焉敢如此?我那妹妹还是陛下之妻,我父代陛下教化天下士子,我伯父为陛下纵横马上,开疆扩土,我弟侍奉圣人,政令所出,皆小心谨慎,崔氏之忠诚,皆有实情可证,三殿下所言,着实令臣一家寒心。”

崔玄一面说,一面无奈摇头。

他说的那么有道理,弄得皇帝很不好意思,还十分尴尬,差点错怪了好人啊。

“小儿之言,岂能当真,卿不必如此,我总是相信卿之纯心的。”皇帝连忙道。

崔玄叹了口气:“三殿下年少,臣又为臣,于公于私,都不曾罪他,故而,圣人相召,就将荐书也带了来,旁的都是次要,别误了殿下进学才是要紧。”

果然是个大度的好人啊!

皇帝接过那荐书一看,更是坚定了这一想法,又怪三子不懂人情,差点得罪了人,也差点错过了好老师。崔玄要将夏侯衷荐去的,乃是一吴姓老先生的去处。

这位老先生旁的没什么值得说道,就有两点:德行上佳,不为权贵折腰;学问上佳,世上无人可及。这两点放在一处,吴老先生的草亭便成了天下士子人人向往的去处。但吴老先生已有七十高龄,哪儿教得动这许多学生?因而,每年满天下也只有一两个资质极佳的学子得入老先生的门墙。

现在这么一个大好机会,就让夏侯衷白白错过了。

心中暗骂一句“无知!”皇帝忙问:“这荐书有用?”皇家也得讲道理,也不能无故罪人,故而,吴老先生那处,皇帝想过遣皇子去,却不曾施于行动,若是给拒了,难看得紧。老先生是出了名的品性高洁,拒了皇家,只会让世人赞其“不淫、不移、不屈”。皇家也没办法。

眼下有了机会,皇帝便心急起来,天下还未统一,宣扬他夏侯氏的名望,拔高夏侯氏的形象,体现夏侯氏的重士,便极为要紧,若是那么一个德行学问都无可挑剔的人教了他家的子孙,不就是一种对皇室的肯定?

崔玄仍是那不紧不慢的语调:“吴老先生质朴天真,臣教了他一手钓鱼的神技,换了吴老先生那里的一个名额,想是有用的。”

皇帝大喜!想到三子刚得罪了人家,这荐书便不好再给夏侯衷了。几个儿子里,但有好事,皇帝最先想到的就是大郎,可惜大郎是储君,不好离宫。本来给十二郎正好,母舅与外甥好东西,合情合理,可十二郎岁数太小了,也不适宜,那就……

“三郎桀骜不驯,去了也平白得罪吴先生,不若就换与六郎罢,六郎喜文,资质也好,更能入老先生之眼。”皇帝商量道。

崔玄点头:“全凭圣人做主。”心下却是不免叹息,再铁石心肠的人,都难免有私心,再雄才伟略,都少不了糊涂。

为人父母,最不好做的事,就是偏心。父母心不放端正,子女的心就要不平了。

子弟不平,宅邸不宁,宅邸不宁,家业何昌?世家在嫡庶长幼上,是一丝也不肯差的,故而能保证家中团结,保证家人都为家业家声而一处使力,保证能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但皇室,在这方面,仿佛永远都无法有解决的良策。

是皇位太诱人使得无数枯骨去堆就,还是国君偏向,使得长不长、幼不幼,又或二者兼有?

让崔玄一番糊弄,皇帝自是放下了那一点疙瘩,反倒以为崔氏一家,都是他的忠臣。

崔玄一走,皇帝先去了魏贵人那处。

夏侯衷正坐于窗下苦读。皇帝冷哼一声,走上前,问:“你可知崔玄要将你荐于何处?”

夏侯衷见皇帝神色不好,便心生畏惧,低声道:“不知,想来不会是……”

“是吴老先生处。”皇帝眯着眼,一字一字冷硬无比道。

夏侯衷倏然睁大了眼,满面不敢置信。

皇帝冷笑着道:“竖子!可知自己错过了什么?仔细反省着!再没长进,就干脆离京就藩去罢!”

说罢,他便拂袖走了。魏贵人顾不上相送,忙趋步上前,安慰夏侯衷。

夏侯衷心有余悸,愣愣地看着母亲。

“不怕,不怕,一回受挫,百回避祸,成大事者,岂有一帆风顺的?”

母亲柔声安慰灌入耳中,字字句句听来都是那么有礼,夏侯衷却忽然开始怀疑,母亲教予他的术略是否是对,他欲登位,是否照着母亲所言去做,就可得偿所愿?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怠矣。”皇后坐于庭下,缓缓道来。夏侯沛就立于她身前,听得认真:“那要如何?”

“学无止境,寿命有限,那就学点有用的,抛弃无用的。”皇后看着夏侯沛,“你要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以此择有用之物,更要紧的是,要出门去看。”

“出门去看?”

“是,闭门造车,出门合辙,哪有这般好的事?出门去看,时时衡量,才不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这道理,夏侯沛明白,只是,她愣愣看着皇后,想到自己有一日要离开这里,离开阿娘为她营造的温馨,离开长秋无风无雨的安逸,便是满心不舍,这不舍并非惧怕前路艰险的不舍,这不舍仅仅是对阿娘的不舍,夏侯沛垂首,低声道:“若儿什么都不想要,只愿伴随阿娘,可以不出门吗?”

皇后悉心教导她,必然是不愿听到她如此懦弱的言语的,夏侯沛说罢,便准备好了为皇后责罚,但是皇后没有。她只是微微的笑,眼中是平静温柔,她轻轻地抚摸夏侯沛颈后柔软脆弱的肌肤,温声道:“阿娘也不愿离开重华,可是没有什么地方能永远安全,也没有什么事可一劳永逸。重华,阿娘的依靠只有你,若你永远藏于阿娘身后,今后阿娘老了,危险来临,谁来遮风挡雨?”

这番轻声细语,在夏侯沛耳中却重若千钧。她坚定起来,片刻的软弱换就长久的坚强。望着皇后,对上她平和温柔的双眸,夏侯沛觉得,这一双眼眸,给了她无尽的力量,不论何时,有阿娘的目光注视,她都不会轻言放弃,更不会不知方向。

多年以后,夏侯沛回想从前,寻找她是何时对自己的母亲心生情愫,却百寻无果,深深刻在她心上的是皇后清冷而不失温柔的眼,是她骄傲挺直却总为她弯下的脊梁,是她的期盼,是她的关爱,是她从不曾放手的扶持。

在悠悠岁月间,是恩情,是深情,是感激,是爱慕,早已分辨不清。

下一章就要大了,大几岁?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7章 第十七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