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青梅之逸,茉茉予你 > 第6章 相濡“逸茉”

青梅之逸,茉茉予你 第6章 相濡“逸茉”

作者:张茉茉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1 03:33:52 来源:文学城

多年后,两人成为大学教授。实验室里,林之逸仍会为张茉茉泡她最爱的茉莉花茶。她嗔怪:“都多大了,还惯着我!”他笑答:“一辈子的事,急什么?”窗外樱花飘落,如同那年雨夜,他们的爱早已融入时光,静默却永恒。

---

清晨的阳光斜斜地洒进物理学院三楼的实验室,透过百叶窗的缝隙,在实验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消毒水味与金属仪器冷却后的微凉气息。张茉茉踩着七点半的铃声推门而入,高跟鞋在地板上敲出清脆的节奏。她将背包随意地甩在实验台旁的椅子上,揉了揉略显疲惫的眼睛。连续三天的实验数据采集让她几乎没合眼,眼下泛着淡淡的青影。

然而,她刚坐下,目光便被桌上那杯冒着热气的茉莉花茶吸引。茶色清亮,几朵干茉莉在水中缓缓舒展,香气如丝如缕,悄然钻入鼻腔,瞬间驱散了几分倦意。她抬头,只见林之逸正背对着她,在操作台前调试一台光谱仪,白大褂的袖口卷至小臂,露出腕间那块老旧的机械表——银色表带已有些磨损,表盘上的数字也微微泛黄,却是她高中毕业那年,偷偷攒了三个月零花钱送他的礼物。

“又泡茶了?”张茉茉摘下眼镜,用衣角擦了擦镜片,声音里带着一丝埋怨,却掩不住笑意。林之逸闻声回头,眉眼温润,嘴角微扬:“嗯,刚泡的,趁热喝。”他走过来,将茶杯轻轻推到她手边,指尖不经意擦过她冰凉的手背,眉头一蹙,“手这么凉,又熬夜了?”

“论文要赶在月底投稿,数据还没完全跑通。”张茉茉抿了一口茶,温热的液体顺着喉咙滑下,仿佛将整夜的寒意都融化了。茉莉的清香在舌尖萦绕,像极了少年时他第一次为她泡茶的模样——那时他们还在高中,她因物理竞赛失利而躲在图书馆角落哭,他默默递来一杯茶,说:“茉茉,别急,我陪你。”

“都多大了,还惯着我!”她佯装嗔怒,却将茶杯捧得更紧了些。林之逸轻笑,伸手揉乱她鬓角的碎发:“一辈子的事,急什么?”这句话,他从小说到大,从青涩少年说到如今两鬓微霜的教授,始终未变。

窗外,四月的樱花正开得如诗如画。风起时,花瓣如雪般簌簌飘落,拂过实验楼的玻璃幕墙,又轻轻落在窗台边缘。张茉茉望着那片片飞花,恍惚间又看见那个雨夜——她站在天文馆的屋檐下,雨水打湿了她的校服裙摆,泪水混着雨水滑落。而他,撑着一把旧伞,从雨幕中跑来,将她紧紧拥入怀中,说:“茉茉,我来了。”

那是他们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相拥,也是他们爱情的起点。

如今,他们已是这所大学最年轻的教授组合,共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研究方向为量子纠缠与非局域性理论。张茉茉负责理论建模与数学推导,林之逸则擅长实验设计与精密测量。两人配合默契,宛如一体。学术圈里有人调侃:“林教授和张教授的论文,几乎不用审稿,因为彼此就是对方最严苛的审稿人。”

实验台上,示波器的波形图正缓缓跳动,记录着微观粒子的纠缠信号。张茉茉放下茶杯,戴上手套,开始校准探测器的灵敏度。林之逸站在她身旁,轻声提醒:“电压再调低0.2伏,避免噪声干扰。”她点头,手指在旋钮上微调,动作精准而稳定。两人无需多言,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便能读懂对方的意图。

这默契,是十年如一日的陪伴,是无数个通宵达旦的推导与实验,是彼此生命中最深的烙印。

午休时分,林之逸照例去食堂打饭。他记得张茉茉的口味:糖醋排骨要少油,青菜要焯水,米饭要软一些。他将饭盒整齐地摆进保温袋,又顺手在窗口买了两杯酸奶——她肠胃不好,他从不让她的胃空着。

回到实验室,张茉茉正靠在窗边发呆。阳光洒在她脸上,勾勒出柔和的轮廓。她望着楼下樱花树下的学生,有情侣牵手走过,有社团在组织活动,笑声清脆。她忽然轻声说:“逸哥哥,你还记得我们第一次牵手是什么时候吗?”

林之逸将饭盒放在桌上,坐到她旁边的椅子上,侧头看她:“高二那年,物理竞赛颁奖礼后,你拿了二等奖,我抱你转了一圈,结果你鞋跟断了,我背你回宿舍。”

张茉茉笑了,眼角泛起细纹:“那时候你还不敢牵我的手,背我的时候,耳朵都红透了。”

“是啊,”林之逸也笑,“后来你在我课本里夹了张纸条,写‘林之逸,你再不牵我手,我就去牵别人了’。”

“然后你就真的牵了,”她歪头看他,“在操场的梧桐树下,手心全是汗。”

“因为紧张。”他坦然承认,“怕一松手,你就飞走了。”

她轻哼一声,打开饭盒,夹起一块排骨放进嘴里,满足地眯起眼:“还是你懂我。”

下午,他们受邀参加研究生开题答辩。坐在评审席上,张茉茉严谨犀利,提问一针见血;林之逸则温和耐心,总在学生紧张时递上一句鼓励。散场后,学生围上来道谢,有个女生红着脸说:“林老师,张老师,你们是我见过最默契的导师组合,像……像彼此的量子纠缠态。”

两人相视一笑。张茉茉轻声说:“我们就是纠缠态,一个测了,另一个立刻知道。”

林之逸点头:“而且永不退相干。”

傍晚,他们驱车回家。林之逸的公寓在城西的一处安静小区,阳台上种满了茉莉花,每到春夏,花香弥漫整个屋子。张茉茉总笑他:“你比我还爱花。”他却说:“茉莉是你名字里的字,我怎能不宠着?”

家中陈设简单却温馨。客厅的书架是他们一起设计的,形状如DNA双螺旋,上层放着专业书籍,下层则摆满了旅行带回的纪念品:冰岛极光下的合影、京都樱花树下的便当盒、云南古镇的手工陶罐……冰箱上贴满了便利贴,有学生写的“谢谢林老师指导论文”,有张茉茉留的“晚饭在锅里”,还有他们一起画的简笔画——两个小人手牵手,头顶写着“逸茉永恒”。

张茉茉瘫在沙发上,林之逸去厨房热汤。他熬的是她最爱的莲藕排骨汤,慢火炖了三个小时。他端着汤碗出来时,看见她正翻看茶几上的相册——那是他们上周整理旧物时翻出的高中毕业合照。照片里,她扎着马尾,笑得灿烂;他穿着她送的蓝衬衫,眼神温柔。背景是校园的樱花道,花瓣纷飞。

“在想什么?”他将汤碗放在她面前。

张茉茉抬头,眼中闪着狡黠的光:“我在想,当年你要是没考上这所大学,我们是不是就错过了?”

林之逸坐下,握住她的手:“不会。就算你在天涯,我也会追过去。”他顿了顿,声音低了几分,“就像那年雨夜,你躲在天文馆哭,我翻遍了整个校园找你……你说你怕黑,我说,那我做你的光。”

张茉茉鼻尖微酸,将头靠在他肩头。窗外,暮色渐浓,樱花在晚风中轻轻摇曳,像极了他们交织的命运,温柔而坚定。

周末,他们参加一场国际学术论坛。张茉茉在台上做报告,讲解他们最新提出的“非对称量子纠缠模型”。她语速平稳,逻辑严密,PPT上的公式如星河般流淌。林之逸坐在台下第一排,目光始终追随着她。他记得她第一次在国际会议上发言,紧张得手心冒汗,是他悄悄在她口袋里塞了颗薄荷糖,附上一张纸条:“茉茉,别怕,我在。”

报告结束,掌声雷动。一位外国学者走过来,用生硬的中文说:“林教授,您和夫人的合作真是天衣无缝。”林之逸含笑点头,余光却已看见张茉茉朝这边走来。她耳尖微红,轻嗔:“别胡说,什么夫人……”

林之逸却忽然站起身,牵住她的手,十指紧扣,对学者道:“正式介绍一下,这是我太太,张茉茉教授。”外国学者一愣,随即大笑:“哦!原来如此,难怪你们的默契无人能及!”

张茉茉的脸更红了,却未挣脱他的手。她知道,他从不在意世俗的称呼,他只在意,她是否在他身边。

深夜,两人并肩坐在书房处理邮件。林之逸的电脑屏幕上,是学生发来的实验数据图;张茉茉则在批阅一篇投稿论文,红笔在纸页上游走,圈出逻辑漏洞与表述不清之处。偶尔,他们会同时抬头,相视一笑,无需言语便能读懂对方眼中的意思。

这样的默契,始于巷口的糖人,经过雨夜的告白,最终沉淀为余生最安心的陪伴。

“对了,”林之逸忽然开口,“下个月,是我们结婚十周年。”

张茉茉笔尖一顿,墨水在纸上洇开一个小圆点。她抬眼看他:“怎么,想讨礼物?”

林之逸起身,从书柜深处取出一个铁盒——正是当年的“时光胶囊”。他打开盒子,里面除了那张告白的纸条,还塞满了这些年他们随手写下的便签:有张茉茉熬夜时抱怨“林之逸泡的茶最好喝”的纸条,有林之逸在实验失败后安慰她的“茉茉别气馁,我们再试一次”的字句,还有他们每次旅行时贴在车票背后的涂鸦——冰岛的极光下,她画了两个小人;京都的神社前,他写了“愿岁岁年年,共赏樱花”。

张茉茉翻看着这些零碎的时光,眼眶渐渐湿润。林之逸从背后环住她,下颌抵在她发顶,温声道:“十周年礼物,我想带你去重新埋一个时光胶囊。”

“埋什么?”她轻声问。

“埋我们的白发,”他吻了吻她的发,“埋我们的皱纹,埋我们老了以后,依然会为对方泡茉莉花茶的约定。”

她笑了,转过身,指尖轻抚他眼角的细纹:“那要是你先走呢?”

“那我就等你,”他握住她的手,放在唇边轻吻,“在时光的另一端,继续泡茶,等你来喝。”

窗外,月色如水,樱花在夜风中轻轻摇曳。他们的影子投在窗帘上,重叠成一道温柔的轮廓,仿佛时光从未流逝,他们始终是巷子里追逐的两个孩子,是雨夜中相拥的恋人,是此刻并肩坐在书桌前的伴侣。

林之逸将张茉茉鬓边散落的发丝别到耳后,指尖触到她耳垂上那枚他们共同设计的量子纠缠造型的耳钉。金属微凉,却在他掌心烫出一片温柔。

他们的爱,早已融入时光,静默却永恒。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